APP下载

论“工业学大庆”时期的石油歌曲

2014-10-21王永桦

北方音乐 2014年7期

王永桦

【摘要】工业学大庆是我国20世纪60~70年代的一个重大历史事件,在我国经济、政治和文化生活中曾产生了重大影响,对加速我国经济建设发挥了巨大作用。应运而生的大庆石油歌曲在全国学大庆的活动和大庆油田的建设发展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鼓舞斗志、热情歌颂、推动传播的作用,其共经历了我为祖国献石油的初期、大庆红旗遍地红的中期和大庆战歌震河山的后期三个阶段。

【关键词】工业学大庆;石油歌曲;音乐社会学

工业学大庆是我国20世纪60~70年代的一个重大历史事件,展示了中华民族自立自强、艰苦奋斗的精神风貌,体现了中国走自己工业发展道路的正确方向;工业学大庆在我国经济、政治和文化生活中曾产生了重大影响,对加速我国经济建设发挥了巨大作用;工业学大庆实践中总结出的许多好的经验和做法,对于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伟大的的中国梦仍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大庆石油歌曲是大庆油田在不同阶段艰苦创业、铸造辉煌的见证,是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特殊载体,它具有很强的历史文献价值,对弘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从音乐社会学的角度梳理石油歌曲在工业学大庆时期的历史脉络,总结工业学大庆时期石油歌曲的创作背景及词曲特点,提炼工业学大庆时期石油歌曲所蕴含和体现的时代特征及价值十分必要。按照唯物史观的科学世界观的观点,“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反映的产物,人民生活中本来存在着文学艺术原料的矿藏,它们是一切文学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的源泉”。由此可见,任何艺术形式都是时代生活和社会环境的镜子,任何艺术作品都是群众精神风貌和理想追求的影子。结合工业学大庆时期我国工业建设的实际和大庆油田发展历程,我们认为工业学大庆时期(1964~1980年)大庆石油歌曲的发展和表现形态可以从以下三个阶段进行研究:

一.工业学大庆的初期(我为祖国献石油,1964~1966年)

从1959年9月26日松基三井出油到1964年初的四年时期,是大庆油田集中优势兵力,开展石油大会战, “高速度、高水平拿下大油田”的决战时期。以铁人王进喜为代表的几万石油大军,坚持“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以“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和“誓把我国石油落后的帽子甩到太平洋里去”的豪迈气概,仅用三年时间就高速度、高水平地拿下了大油田,并在大会战的实践中孕育和形成了大庆精神和铁人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精神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会战中还涌现出了“报喜比武”、“缝补晚会”、“报捷文艺”、“自编自演演自己,大庆人写大庆”活动,1960年3月成立了“战区文工团”;1961年7月举行“战区首届业余文藝汇演”。不管是哪种文艺活动,自编自创的节目成为主体,早期的石油会战歌曲应运而生,为全国工业学大庆时期的歌曲创作、表演和传播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964年初,毛泽东主席发出了“工业学大庆”的号召,2月5日中央发出通知,4月19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发出长篇通讯《大庆精神大庆人》。至此,一场全国范围的轰轰烈烈的工业学大庆运动全面展开。为响应毛主席和党中央的号召,1964~1967年,大批全国著名的艺术家纷纷来到油田慰问或体验生活,进行采访创作,来访人数多达两千余人,以至于在大庆2号院专门接待文艺界的六七栋平房招待所被称为“文化大院”。当时著名的作曲家劫夫、吕骥、王新、张鲁、瞿维、秦咏诚等一同来到了油田,他们深入油田前线与石油工人同吃同住同劳动,被石油工人的英雄气概所感动,激发了高涨的创作激情。他们从油田业余词作者征集来的词作中筛选了自己适合的歌词进行创作,分别创作出了《我为祖国献石油》(薛柱国词,秦咏诚曲)、《采油姑娘采油忙》(赵明勋词,劫夫曲)、《铁人是咱老师傅》(薛柱国词,劫夫曲)、《萨尔图的风》(王新曲)、《石油工人战歌》(吕骥曲)等作品,尤其是《我为祖国献石油》和《采油姑娘采油忙》作为献给石油工人的新年礼物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1965年元旦的新闻节目播出,在全国产生了巨大影响。《我为祖国献石油》从此便成为石油歌曲的里程碑,是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代名词,更是石油人的音乐符号、进军号角。当年的许多有志青年就是唱着这首歌投身石油事业的,大庆石油歌曲伴随着石油大会战形成的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开始在全国唱响。

二.工业学大庆的中期(大庆红旗遍地红,1971~1976年)

全国工业学大庆热潮,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在1966~1969年文化大革命初期,由于林彪“四人帮”的干扰和破坏陷入停滞状态。直至1971年6月20日,在周恩来总理的亲自安排下,《人民日报》发表了社论《工业学大庆》,再次肯定了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和大庆的经验,出现了一个新的工业学大庆热潮,大庆成为全国人民的精神圣地、学习的榜样,同时也被四人帮认定是他们的眼中钉。

这一时期的大庆石油歌曲创作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一方面出现了“工业学大庆,全国齐响应”、“条条战线歌声飞”的喜人画面。全国各地的文艺工作者创作了大量的工业学大庆题材的歌曲,如《工业学大庆》(中央乐团演唱)、《大庆颂》(吴雁泽演唱)、《要为祖国献石油》(工相武词,郭融融曲,影片《大庆红旗》插曲)、《毛主席的光辉照大庆》(工云笑词,工双印曲)、《钻机伴我走天涯》(胡小石词,工羊曲)、《纺织工人学大庆》(上海纺织局工人宣传队陆平词,袁德才曲)、《大庆工人有气派》(胡戈词,杨霁青曲)、《伐木工人学大庆》(盛克词,工音曲)、《林海开遍大庆花》(潘文学词,孙祥、刘振生曲)、《钢铁工人学大庆》等歌曲,其中公开发表播出的就几百首之多。另一方面大庆油田本地的专业和业余文艺工作者也积极投身大庆歌曲的创作,1970还年恢复组建了大庆文工团,硕果累累,如大合唱《铁人之歌》(徐志良、肖牧、薛柱国词,李达伦、刘巩祥、孟兆箴、工风桐曲)、《铁人大合唱》(钻井指挥部创作)、大合唱《铁人颂》(工波词,韩玉琦曲)、《踏着铁人脚步走》(薛柱国词,刘巩祥曲)、《游龙飞奔》(孙爱中词,薛涛曲)、《大庆家属闹革命》(大庆家属业余文艺宣传队词曲)、《女子采油队之歌》(肖牧词,孟兆箴曲)、《咱们的缝补厂人人爱》(供应指挥部文艺宣传队创作)、《缝补上前线》(表演唱)、《自力更生就是好》(坐唱,水电指挥部文艺宣传队创作)、《五个大嫂夸新事》(表演唱)、《歌唱大会战》(大庆革命歌曲创作学习班词曲),此外还有《“三老四严”好》(阚峰词,刘巩祥曲)、《歌唱“四个一样”》(张继震词曲)等一批保留曲目。特别是1974年电影《创业》的问世,其中的主题音乐和插曲《满怀深情望北京》《创业歌》《井队出征歌》成为了石油音乐创作成果的里程碑,是石油音乐创作的顶峰并已成为永恒的经典。电影《创业》的音乐是由我国著名作曲家秦咏成经过深入体验生活创作的不朽力作。描写铁人跳入泥浆池的经典画面的《创业歌》的旋律也成为石油音乐,特别是大庆石油音乐的形象符号语言,这一经典旋律已成为石油音乐创作的主题要素,成功表现了以工进喜为代表的“石油工人心向党,满怀深情望北京”、“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的经典形象,对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音乐形象的确立和精神传承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三.工业学大庆的后期(大庆战歌震河山,1977~1981年)

1976年10月,“四人幫”反党集团被粉碎,文化大革命结束,全国迎来了新的春天。1977年4月20日,规模空前的7000人全国“工业学大庆”会议在大庆隆重召开,5月13日在北京闭幕。全国各条战线广大职工群众深受鼓舞,再次在全国掀起了工业学大庆运动的新高潮,出现了《大庆战歌震河山》(耿莲风,张振富演唱)、《永远高举大庆红旗》(工国青首唱)、《我当钻工心里美》(薛涛词,刘巩祥曲)、《华主席请咱进北京》(魏启天曲)、《老专家学文化》(那树棉词,孟兆箴曲)等优秀作品。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大庆文工团带着党中央、大庆石油人的重托,带着自创的节目走遍全国各地巡演52场,为进一步推动全国工业学大庆运动、宣传大庆精神铁人精神起到了重要作用。

回顾工业学大庆时期的石油歌曲的发展历程,我们会发现:石油歌曲的创作、表演、传播是与我国当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相统一的,是与大庆油田的发展历程同步行进的。工业学大庆的中期正值文化大革命的后期,全国各条战线的建设受到了巨大破坏,国民经济陷入崩溃的边缘,而此时的大庆油田硬是顶住了林彪四人帮的破坏,原油产量稳步上升,1975年产量达4626万吨,为支撑将要崩溃的国民经济做出了重要贡献,成为全国人民心中名符其实的一面旗帜,这也极大鼓舞了全国广大的文艺工作者赞颂大庆、歌唱大庆的热情。德国作曲家瓦格纳曾说过:“艺术永远是社会制度的一面镜子。一部音乐史既是音乐发展的历史,也是社会发展的历史。”工业学大庆时期的石油歌曲反映的是全国各族人民对大庆红旗的爱戴和颂扬,是大庆人自我激励的战歌,是用音乐语言记录着的一段大庆油田艰难创业发展历程,也是我国民族工业发展辉煌历程的缩影。总之,在社会音乐生产结构的创作、唱奏、传播、伺服生产过程中,工业学大庆时期的石油歌曲的动力运行模式充分体现着社会音乐生产的良性运行本质,即无论是我为祖国献石油的初期\大庆红旗遍地红的中期,还是大庆战歌震河山的后期,石油歌曲的生产始终适应着社会发展、运动和变化中人们的精神需求,并不断地以新的创造性成果促进社会的精神文化发展和建设,在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都体现出了非凡的意义和作用,也为改革开放后的石油歌曲的发展奠定了深厚的根基。石油歌曲伴随着大庆油田的进程也在不断的发展中得到了壮大和完善,在音乐艺术的海洋里用独特的方式诠释着大庆精神、铁人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