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有效进行高中文言文教学

2014-10-21张蔡莹

新课程学习·下 2014年10期
关键词:文言文言文文本

张蔡莹

文言文是我国古代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百家争鸣一直到明清小说,这些都体现出中国文化的精髓。学好文言文,不仅有利于掌握古代汉语基础知识,更能体现出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内涵。根据前人经验和教学实践,我认为文言教学可分为四个步骤。

一、预备阶段:营造氛围,激发兴趣

所谓的营造氛围、激发兴趣有三点:

1.思想的改变是首要的。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可见改变当前学生对文言文的认识,意识到学习文言文不仅是为了考试,对自身的修养以及将来的发展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2.引导学生发掘阅读兴趣。牛顿说:“如果说我能看得比别人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穿越到古代与文言文中的人物进行“对话”,在“对话”中你可以感受项羽的英雄气概,可以和庄子一起辩论,可以对孔子的观点进行思考,在“对话”中不仅获得审美体会,也可以认识生命,完善、充实自我。因此我们只有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才能够获得学习文言文的动力和兴趣,从根本上改变学生学习的被动局面。

3.教师躬亲示范,融入学生。文言文的学习单靠学生,教师不参与是不会收到良好效果的。语文教师应该在日常教学中体现学习文言文的热情。教师可以在课上背背古文,甚至可以和学生一起比赛,看看谁背得更多,也可以利用课前三分钟分享读文言文的心得,以课本为支点,辐射到历书、先秦散文等,构建文言文学习的平台。

二、课前准备:精心设计,注意引导

文言文教学的前准备工作大致可以分为三方面内容:

1.精心挑选讲授篇目,适当扩展,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达到知识扩展的目的。课前阅读积累是学生学习文言文的重要保障,只有建立在大量的阅读之上,才能获得相应的理解体会,才能够更好地把握古文的精神内涵。我们可以先从简单而短小的文言文开始,同时选择一些比较有趣味的人物传记,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然后再慢慢加深。

2.对文言基础知识的积累(文言实词、虚词、词性活用、特殊句式及文学文化常识等)。文言基础知识是文言文学习的一个重点,在学习过程中必须重视。①学生应准备一本文言知识积累本,要一步一个脚印,把平时学过的一些文言知识进行分类整理、记忆。②要学会举一反三、灵活运用。如:“为”字在文言文中的意思用法很灵活,我们可以多找些例子,反复体会,更好地体会其在不同语境中的意思。③学会思考。“阅读的意识必然是历史的意识,是同历史进行自由交往的意识。”任何学问都起源于思,有思才有疑,有疑才有自己的独特见解。张载曾说:“学则须疑,学贵善疑。”在读文中积极鼓励学生质疑,不论是对文章的翻译,还是对作者的思想,通过质疑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还能培养学生解读文章的能力。

3.强调诵读。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朱自清也曾说过:“吟诵,对于探究所得的,不仅能理智地了解,而且能亲切体会。不知不觉间,内容和理法就化为自己的东西。”让学生通读、熟读、出口成章。才能感受到文章的真实思想,更好地体会语言魅力。诵读的步骤有三:

1.先口诵,一遍一遍地读,读准字音和句读。

2.由浅入深,由熟读到背诵。著名学者陆象山说:“读书且平平读,未晓处且放过不必太滞。”在阅读时应该强调整体性,注重文章的文脉,诵读时要一气呵成。

3.理解感悟,在此基础上逐步解决疑难问题,最后归纳全文内容和特点也便水到渠成了。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课程安排允许,尽量应对每篇文言课文的教学,都坚持范背,感染学生课后多读、多背,打好文言文基础。

三、课堂教学:注意技巧,巧妙连接

1.课堂中教师应坚持多读少讲。传统的文言文教学,学生被放置于一种非常被动的境遇。没有学习的主动性,从而也失去学习的思考和探究精神。正确的学习模式应当是以学生为主体,老师只起着引导和解疑的角色。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学习的创造性思维,如果老师长期灌输,就容易造成学生过度依赖老师的讲解,对文章失去了自身的理解和阅读,学习上更失去了主观能动性。

2.课堂设计要详略得当。由于教学中不能面面俱到,所谓“一课一得。”如果每篇课文都咬文嚼字,会导致教学时间不够,同时学生也会失去自我感知和领悟的能力;教师只要突出文章最精彩的部分,使学生印象更深即可。如上《项羽之死》时候只要分析好项羽的性格特点,以及司马迁是如何把项羽这个形象写好就可以了。

3.对文言文的讲解要力求深入浅出。文言文不同于现代汉语,除了要扫清文言知识障碍外,它还涉及许多古代文化,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先要让学生把握文章意义,再深入浅出品味文章的内涵。如王勃《滕王阁序》中“杨意不逢”“钟期既遇”这是两个化用的典故,表达其“时运不齐,命途多舛”的命运,如果对典故的内容不理也无法理解王勃所表达的情感了。

四、课后延伸:巧留作业,注重课外延伸

要实现新课标提出的“三维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课外的延伸顯得尤为重要。巧留作业是实现课外延伸的重要手段。在文言文教学中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促进阅读写作。通过文言文的学习,可以鼓励学生学习文本,古为今用,结合自己的生活实践对文本进行二次创作。如《孔雀东南飞》中有一段对兰芝的精美描写,可以试着让学生用现代汉语进行扩写,这样既能加深对文本的解读,同时也能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

2.注重文本创造性解读,转变学生思维方式。刘勰说过:“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对古代作品要有自己的看法, 在对作品深层次的解读基础上加以创造。通过二次创作更好地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如在教学《将相和》时为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感知文本,以课本剧的形式让学生对蔺相如、廉颇的形象进行润色,尽情想象和推断,从而使学生能深刻体会、品味人物的艺术价值。

参考文献:

李立.高中文言文激趣教学方法的探究.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6).

编辑 李建军

猜你喜欢

文言文言文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文言文阅读专练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活用课外资料 助力文言教学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会背与会默写
文言文阅读练习
文言之美美不胜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