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

2014-10-21迮秀梅

启迪与智慧·教育版 2014年12期
关键词:转变观念创造性思维

迮秀梅

【摘 要】 习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因此,培养创新人才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当前的首要任务。而作为基础教育的小学,尤其是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更具有深远的意义。那么,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呢?

【关键词】 转变观念;打破常规;新颖独特;创造性思维

小学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思想的综合体现,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对小学作文教学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传统的教育方式禁锢了孩子的发展,只有更新的、高素质的、适合时代需要的教育形式 才能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习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因此,培养创新人才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当前的首要任务。而作为基础教育的小学,尤其是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更具有深远的意义。那么,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呢?我想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转变教育观念,拥有创新意识

“创新”是指能够新颖地、独特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就必须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对于在同一群体中的学生来说,面对同一个问题,某同学能发现新颖的、鲜见的、与众不同的新思路,这就是一种创新。创新意识需要从小培养。少儿时期是培养创新精神的最佳时期,教师要有意识、有计划地培养他们的独特精神和个性。“好奇”是孩子的天性,他们的奇思妙想往往孕育着创造思维的火种。因此,教师对学生的好奇与发问,应多鼓励、多诱导,不要过多指责,否则,就会压抑或扼杀他们的创造潜能和创新精神。任何事物都是有两面性的,我们往往重视一面,而忽略另一面。如果我们注意打破习惯思维,从另一个角度、另一个方位、另一个侧面来考虑事物,往往能独辟蹊径,从而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

例如进行审题训练时,我们就要指导学生从已知看到未知,从一般看到特殊。学了《苹果梨的五角星》这篇课文的学习,我相信大多数孩子会眼前一亮,啊?再普通不过的苹果里面,竟然蕴藏着这么大的秘密!也许以后孩子们考虑问题,就会用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再如写《我的启蒙老师》这篇作文,当我把学生的习作收上来一看。都是写老师的。于是我和孩子们又把“启蒙老师”这个概念和孩子们梳理了一下!这时,学生头脑中思维定势的枷锁被打开,其思维通往一个广阔的天地。“启蒙老师”已不再局限于“一年级老师”上了,幼儿园老师不是自己的启蒙老师吗?父母不是自己的启蒙老师吗?小伙伴、邻家的长辈不也是自己的启蒙老师吗?非人不可吗?不一定,一只小动物,如:一只小蚂蚁、一只小鸟、一只小狗——只要是能给我们第一次深刻启示的,难道不可以称之为启蒙老师吗?因此可以说,凡是给自己某种启示的教育者均可以是自己的老师。这样,学生就摆脱了思维定势,使思维更流畅、更灵活、更有创造性。

二、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开发其创新能力

思维是智力的核心。创造性思维是创造能力的基础,是构成智力各因素的最高层次的有效综合。教师应尽可能开拓学生的写作思路,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自由的习作环境。在方法上,应注重引导和点拨,启迪智慧,培养学生多样化、多视角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1.引导学生善思,鼓励学生独特思维。长期以来,传统的作文教学把师生禁锢在课本内,教师空泛地指导,学生闭门造车,作文能力和思维能力薄弱,导致作文千篇一律的“模式化”严重压抑了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在思考中领悟,进而发现新问题,产生新见解、新思路,得出新结论。

2.激发兴趣,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勇于创新。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是习作的前提。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被动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向。”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写作的欲望,说他想说的,写他想写的。教师应以生动的语言、活泼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学生想说的话头,再让学生“我手写我心”。 教师应当运用多种手段激励和唤起学生的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让学生的思维插上想象的翅膀,让他们在广阔的时空里任意飞翔,不断地丰富想象的内容。作文教学尤其可以利用自身的优势,结合相关内容进行合理的补充、扩展和接续,在文字中想象画面,在想象的画面中感悟文字,激活形象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三、走进生活,积累素材,奠定学生的创新基础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教师通过各种实践活动,采用多种方法,激情引趣,学生也有一吐为快的欲望,但他们提起笔来常常“不知所言”究其原因,与作文素材的积累有关,材料储备少,视野狭窄,作文时必然捉襟见肘,思路闭塞。叶圣陶先生指出:“所有知识的积累正是写东西极重要的基础。”因此,教学时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从生活和阅读中积累丰富的作文材料。如,积极组织一些参观和访问的实践活动,搞一些社会调查,引导学生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关注身边的社会问题。在校内还可开展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和征文比赛,引导学生学会查阅资料,培养学生探求知识的兴趣。这样,把学生从教室引向广阔的现实生活空间和悠久的历史文化長河,积累生活经验,继承文化遗产。使学生的大脑不断地积淀,筛滤旧有,活化新知,从而,奠定创新的基础。当同学们有了对生活的感知,积累,又经过了长时间的思维训练和有效的指导,就能写出具有新意的好文章来。

当今世界,知识增长之快令人目不暇接,联合国对人才的阐释,不是看其占有的知识多少,而是看其创造力的强弱,“具备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做出了或正在做出创造性成果的人,才能称为人才”。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非常重要。作文是一个人语言能力、知识水平、思想素质、思维习惯等的综合反映。学生作文如养成了创新习惯、强化了创新意识,不但可以提高作文水平,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提高创新能力,突显他们的特色,张扬他们的个性!

猜你喜欢

转变观念创造性思维
培养创新能力,打造高效课堂
如何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感情
我国社会救助制度创新研究
如何运用数学教学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数学建模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数学教学中引发创造性思维的技能探究
基于高中语文诗词欣赏教学下的创造性思维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