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雌激素水平与肺癌组织中雌激素受体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

2014-10-21刘政宏晏淼张蕾杨成喜

中国医药科学 2014年18期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

刘政宏??晏淼??张蕾??杨成喜

[摘要]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雌激素水平与肺癌组织中雌激素受体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为非小细胞肺癌的防治提供一些参考。 方法 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2月本院收治的经病理证实的肺腺癌患者36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同期在我院治疗的经病理学证实的肺鳞癌患者32例作为对照一组和来我院体检肺部健康的志愿者30例作为对照二组,然后利用免疫组织染色化学技术对所有参与实验的人员肺部组织进行瘦素、血清雌激素(E)及雌激素受体(ER)的检测,分别对观察组、对照一组、对照二组患者的瘦素、血清雌激素(E)及雌激素受体(ER)进行比较,然后对观察组男性肺腺癌患者和女性肺腺癌患者的瘦素、血清雌激素(E)及雌激素受体(ER)进行比较。 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一组、对照二组相比,瘦素、血清雌激素(E)及雌激素受体(ER)阳性表达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男性相比较,观察组女性患者体内的瘦素、血清雌激素(E)阳性表达变化不显著(P>0.05),但是女性患者中ER阳性表达显著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瘦素、血清雌激素(E)、雌激素受体(ER)的阳性表达高于正常人的,说明这三种因素可能参加着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可作为诊断非小细胞肺癌的重要依据。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肺腺癌;肺鳞癌;血清雌激素;雌激素受体

[中图分类号] R73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4)18-181-04

肺癌是一种呼吸系统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增长在所有恶性肿瘤里最快,已严重威胁着人类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近50年来,在许多国家,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明显增高,在中国亦如此,肺癌已成为全球癌症的首要死因。在组织学上,肺癌主要分为小细胞癌和非小细胞癌,而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占所有肺癌患者总数的约80%~85%,是肺癌的主要类型。肺腺癌和肺鳞癌成为非小细胞肺癌的主要代表,因此这两种癌症种类又成为有关医学专家的主要研究类型[1-3]。当前虽然对非小细胞肺癌的有关研究在不断深入,但其病理病因机制尚不清楚,因此目前对该病的治疗虽然取得一定的进展,但是治疗效果和预后仍然很差,防治仍然缺乏根本有效措施,在治疗方面急需寻找新的治疗方法进行突破,积极探索该病的病因病理和高危因素成为突破的关键。近年来,有关研究者们发现雌激素(E)与肺癌尤其是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发展存在着一定的密切关系。本研究通过对2010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并对其进行瘦素、血清雌激素(E)、雌激素受体(ER)的相关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肺腺癌患者36例作为观察组,其中男11例,女25例,年龄42~73岁,平均61.6岁,均为初次治疗。其中ⅢA期17例、ⅢB期14例、Ⅳ期5例。选择同期在我院治疗的肺鳞癌患者32例作为对照一组,其中,男27例,女5例,年龄45~72岁,平均59.2岁,均为初次治,其中ⅢA期12例、ⅢB期15例、Ⅳ期5例。选择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检测的肺部健康志愿者30例,其中男25例,女5例,年龄45~72岁,平均60.5岁。该研究得到所有志愿者同意并签订同意协议书。

1.2 方法

首先对所有参与研究人员进行血清雌激素(E)水平的检测。所有参与研究人员均于检测当天早晨空腹抽取肘静脉血1mL,并进行2000r/min离心5min,然后吸取上层血清,采用化学发光法进行血清雌激素水平检测,具体操作流程按照试剂盒操作说明书进行,并对检测结果详细记录。

其次对所有组织样本进行瘦素和血清雌激素受体检测。采集到的全部组织均采用10%甲醛溶液进行固定,然后采用石蜡进行包埋处理,再将各个标本制成厚度为4μm的组织切片(共9张),电热恒温箱内60℃烤片4h,石蜡切片常规脱蜡和水化后,自来水冲洗。取其中一张行HE染色进行病理诊断。其余8张分两组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将切片浸入0.01mmol/L、pH6.0的柠檬酸钠钾中高温加热30min进行抗原修复,紧接着用磷酸盐缓冲液(PBS)冲洗3次,2min/次,然后除去PBS液,每张切片加入PicTure-Plus液,室温孵育15~30min,然后PBS液冲洗3次,2min/次,每张切片加100μL新鲜配置的二氨基联苯胺(DAB),光镜下控制5min,接着进行蒸馏水冲洗,苏木素复染,PBS或者自来水冲洗返蓝,最后进行封片。鼠抗人雌激素受体按照1:40的比例进行稀释,采用PBS缓冲液作为阴性对照,阳性对照采用的是已发现典型症状的阳性组织切片。瘦素兔抗人抗体采用1:100的比例进行稀释,阴性对照同上,阳性对照采用的是脂肪组织切片的染色结果。

1.3 判断标准

标本中瘦素以细胞质呈棕黄色或棕褐色为阳性细胞,试剂由博士德生物有限公司提供。计算出阳性细胞百分数(即阳性细胞百分数=阳性表达的细胞/全部细胞总数),并取其均值设为阳性表达率。按染色强度和阳性细胞百分数进行判定,细胞呈棕黄色或>50%细胞呈黄色判定为阳性结果;细胞不着色或<50%判定为阴性结果,细胞呈棕黄色、淡黄色。雌激素受体(ER)以细胞核内出现棕黄色颗粒为阳性,雌激素受体(ER)的试剂由长海长嘉生物有限公司提供。计算出阳性细胞百分数,并取其均值设为阳性表达率。按染色强度和阳性细胞百分数进行判定,细胞核内出现棕黄色颗粒>25%判定为阳性结果。

1.4 统计学原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具体采用x2检验和Fisher's确切概率法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采用的检验水准为α=0.05,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所有研究对象瘦素、血清雌激素(E)及血清雌激素受体(ER)的表达情况

观察组与对照一组、对照二组相比,瘦素、血清雌激素(E)及雌激素受体(ER)阳性表达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性别对肺腺癌患者瘦素、血清雌激素(E)及血清雌激素受体(ER)的表达影响

女性肺腺癌中的瘦素、血清雌激素(E)阳性表达与男性的相比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而女性肺腺癌中的雌激素受体(ER)阳性表达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见表2。

3 讨论

近10年来,肺癌成为世界各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总死亡率位居各类恶性肿瘤之首[4-6]。有关研究发现雌激素(E)是不但有重要的生理作用调节着人体的环境,而且还在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病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流行病学研究发现,在非小细胞肺癌中,女性所患的肺癌种类以肺腺癌为主,相比较男性而言,女性虽然抽烟更少、发病年龄低,但更容易患肺腺癌,预后效果更好[7-9]。Taioli等的病例配对研究资料中显示在女性中停经较早者患肺腺癌危险度低(OR=0.3);用雌激素替代治疗(hormone replacement therapy,HRT)发生肺腺癌的危险性则高(OR=1.7);此外,妊娠次数多、绝经晚和口服避孕药可增加肺腺癌发生的危险性。因此可以说明肺腺癌的发病存在着性别的关系,女性相比较男性而言更容易患肺腺癌,雌激素在肺癌尤其是女性肺腺癌的发生中起到一定的作用。

瘦素(leptin)是由肥胖基因编码的一种蛋白质产物,目前研究显示瘦素除与代谢调节密切相关外,瘦素与人类多种肿瘤相关,已被作为肿瘤标志物应用于肿瘤的早期诊断。目前瘦素与肺癌的关系得到学者们的关注。本研究发现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瘦素表达明显高于正常人的,而在肺腺癌患者中,女性患者的瘦素表达与男性患者的无明显差异,表明瘦素是否刺激内分泌激素的产生雌激素并与其一起在肺腺癌的发生中起协调作用,尚不确定[10-12]。

本研究通过对肺癌患者和正常人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进行雌激素受体(ER)检测,发现肺癌患者相比较正常人有较高的雌激素受体(ER)表达。我们推测,雌激素(E)在癌变的发生、发展中主要是通过雌激素受体(ER)来发挥作用的,雌激素受体(ER)阳性肺癌组织的生长可能需要雌激素环境的维持。有关研究者们长期研究发现雌激素受体(ER)在某些癌变的过程中被全部保留。在肺癌中,雌激素受体(ER)信号传到通路中,在与雌激素(E)结合后,然后通过基因途径和非基因途径产生生物学效应。雌激素及其受体表达与女性肺腺癌的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是雌激素在非小细胞肺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尚未明确,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如女性肺腺癌中雌激素及其受体表达有无差异,女性肺腺癌组织中雌激素及其受体表达与肺腺癌的临床生物学特性关系如何,其表达与疗效及预后有无相关性,目前报道较少,还需要大样本、前瞻性的规范研究。

综上所述,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雌激素及雌激素受体表达明显高于正常人,肺腺癌患者的雌激素及雌激素受体表达又高于肺鳞癌患者的,说明雌激素及雌激素受体参与肺腺癌的发生的可能性最大,但是也不代表雌激素及雌激素受体不参与着肺鳞癌的发生。因此在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中,雌激素及雌激素受体均可能参加。由于临床实验的病例偏少,因此雌激素及雌激素受体在非小细胞肺癌的作用还需进一步研究,但是雌激素及雌激素受体可以作为非小细胞肺癌的一种重要诊断指标,有利于临床判断预后。

[参考文献]

[1] 李海泉,朱述阳,贾晓民,等.肺癌中瘦素受体的表达及其在血管生成中的作用[J].临床肺科杂志,2009,14(11):1441-1442.

[2] 李琳,王晖,杜俊,等.雌激素受体α和β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病理特点关系[J].现代肿瘤医学,2013,21(3):539-543.

[3] 王瑞娟,张建中,王萍.雌激素受体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J].临床肺科杂志,2010,15(10):1435-1436.

[4] 陈秀琴,郑安桔.左炔诺孕酮对无排卵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子宫内膜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及血清激素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1):77-79.

[5] 顾颖,卢慧宇,江爱桂,等.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g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0,14(5):86-87.

[6] 尹志永,王兴波,陈丽娜,等.非小细胞肺癌中CD44,HER-2,P53,VEGF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ISTIC,2013(18).

[7] 刘天舟,张琳,王庆芳.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CA153,CA242及CYFRA21-1水平测定[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47(1):113-115.

[8] 刘少平,钱文军,茅卫东.恩度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VEGF和bFGF的影响[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1):144-146.

[9] 陈文学,方选妹,黎文婷,等.SFTPB,TACSTD1,PVA基因联合检测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微转移的研究[J].实用癌症杂志,2013,28(6):587-589.

[10] 张丽娜,么建立,郝殿晋,等.CYFRA21-1,CEA联合检测对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价值[J].河北医药,2013,35(2):197-198.

[11] 高玉伟,尹立杰,丁田贵,等.威麦宁胶囊联合放疗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J].实用癌症杂志,2013,28(6):668-670.

[12] 陈建忠.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治疗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J].实用癌症杂志,2013,28(6):664-667.

(收稿日期:2014-07-29)

猜你喜欢

非小细胞肺癌
培美曲塞联合顺铂与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在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CT引导下射频消融联合靶向治疗对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培美曲塞联合卡铂治疗复发转移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评价
中西医结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观察
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3DCRT联合同步化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PET—CT影像引导放射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价值探析
非小细胞肺癌肥胖患者手术后近期预后指标变化观察
全胸腔镜肺段切除术在早期非小细胞肺癌中的应用
非小细胞肺癌中E—cadherin、β—catenin和CXCR4蛋白表达及意义
84例非小细胞肺癌外科手术治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