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变应性鼻炎患者焦虑状态评估及与症状、体征的相关性分析

2014-10-21吴瑞珊王佳蓉朱家稷

中国医药科学 2014年18期
关键词:变应性鼻炎体征症状

吴瑞珊??王佳蓉??朱家稷

[摘要] 目的 应用自评焦虑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探讨变应性鼻炎患者焦虑状态及与症状、体征的相关性。 方法 56例变应性鼻炎患者均于治疗前、治疗后第14、28、42天给予问卷调查,同时进行症状、体征评分,将SAS评分与症状、体征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 SAS评分显示治疗前焦虑状态明显,评分(51.38±9.85)分,治疗第28天SAS评分下降至(36.56±7.35)分,症状计分下降至(4.79±0.92)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后体征评分有所下降但并无显著性差异。Pe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焦虑得分与症状评分存在正相关(r=0.625),相关系数显著(P<0.01),焦虑得分与体征评分存在正相关(r=0.349),相关系数显著(P<0.01)。 结论 变应性鼻炎患者存在焦虑状态,且与症状、体征存在正相关,症状改善后患者焦虑状态明显改善。

[关键词] 变应性鼻炎;SAS评分;症状;体征

[中图分类号] R765.2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4)18-34-03

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又称过敏性鼻炎,是机体接触变应原后主要由IgE 介导的Ⅰ型变态反应性疾病。AR虽然并非致命性严重疾病,但患者容易出现焦虑精神症状,严重影响健康和生活质量[1-2]。本研究利用自评焦虑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通过问卷形式对AR患者焦虑状态进行评估,并分析其与症状、体征之间的相关性,了解AR患者焦虑心理特点,为AR的规范治疗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56例病例选自2013年1~11月期间我院耳鼻咽喉科门诊就诊的变应性鼻炎患者,其中男32例,女24例,年龄18~65岁,平均(42.4±3.7)岁,病程均>1年,平均(1.92±1.02)年。

1.2 纳入排除标准

变应性鼻炎诊断参照2009年《变应性鼻炎诊断和治疗指南》[3-4]。符合变应性鼻炎诊断标准;年龄18~65岁;病程在1年以上;言语思路清晰,可独立完成问卷内容。排除妊娠、哺乳期妇女;有心、肝、肾、造血系统、精神系统疾病者;1个月内曾服用过抗抑郁、抗焦虑及其他镇静药物者;有酒精、药物滥用史者。

1.3 方法

所有入组初诊患者记录一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教育程度、病程等,治疗前在调查人员指导下根据近1周内的感觉,自行填写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5-6],SAS 共有20个4 级评分,总分80 分,标准50 分以上为筛查阳性,得分越高,焦虑越严重。同时调查人员对患者症状及鼻部体征进行记录。根据指南对患者进行治疗,治疗后每2周随访1次,连续随访3次,分别在治疗后第14、28、42天进行第2、3、4次SAS评分,并同时记录症状及鼻部体征,并于治疗第28天进行疗效评定。

1.4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

参照《变应性鼻炎的诊治原则和推荐方案》[7-8]进行症状及体征计分。见表1~2。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均用()表示。两样本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采用Person进行相关性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56例入组患者治疗前症状评分(8.77±1.02)分,体征评分(1.92±0.77)分。SAS评分显示治疗前焦虑状态明显,评分(51.38±9.85)分,其中正常者占35.71%(20/56),轻度焦虑占48.21%(27/56), 中度焦虑占10.71%(6/56),重度焦虑占5.36%(3/56)。治疗后第14天症状及SAS评分均有所改善,与治疗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随访第28天SAS评分下降明显至(36.56±7.35)分,同时症状计分明显下降至(4.79±0.92)分,与治疗前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6例中度焦虑患者,3例重度焦虑患者的SAS评分均较前降低;随访第42天症状及SAS评分结果显示与随访第28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后体征评分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3。

采用Person相关性分析焦虑状态与症状、体征的相关性,结果显示焦虑得分与症状评分存在正相关(r=0.625),相关系数显著(P<0.01﹚,焦虑得分与体征评分存在正相关(r=0.349),相关系数显著(P<0.01﹚。见表4。

3 讨论

变应性鼻炎属于Ⅰ型变态反应性疾病,发作时常伴有鼻塞、流涕、打喷嚏等一系列连锁症状,不直接威胁生命,但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困扰,在情感上、心理上容易出现焦虑状态[9-10]。早在20世纪研究者已经注意到Ⅰ型变态反应性疾病患者容易出现精神心理障碍,近年来研究发现AR患者焦虑、抑郁和不同的人格障碍发生率高于一般人群[11-12]。

焦虑是一种不良的心理因素,不直接导致过敏性疾病的发生,但焦虑所引起的机体神经内分泌及免疫功能失调,会增加疾病的风险,如果没有及时发现将影响疾病的痊愈。SAS量表由美国杜克大学医学院的学者编制而成,可用于评估受试者焦虑感受的轻重程度以及治疗中的变化情况[13]。本研究表明,变应性鼻炎患者SAS得分(51.38±9.85)分,其中正常者占35.71%(20/56),轻度焦虑占48.21%(27/56), 中度焦虑占10.71%(6/56),重度焦虑占5.36%(3/56),经过规范治疗,在治疗后第28天症状评较治疗前明显下降,SAS评分随之下降明显;治疗第42天评估显示症状评分与SAS评分趋于稳定,下降不明显,提示变应性鼻炎患者总体上有焦虑情绪,相关性分析显示焦虑评分与症状评分、体征评分正相关,特别是与患者的症状有较高程度的相关性,随着鼻塞、流涕、打喷嚏等症状的改善,患者的焦虑评分也出现较明显的下降。endprint

研究AR患者症状与心理状态是否相关联,有利于进一步了解过敏机制与精神、心理变化的相关性,探讨过敏反应所产生的物质是否影响不同情绪和心理变化的产生,为从分子水平揭示过敏反应影响精神心理因素提供临床依据。同时,通过了解患者的情绪状态,有利于医患沟通,进而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提高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 柯霞,钱迪,朱丽敏,等.变应性鼻炎患者生存质量及个性特征分析[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0, 24(5): 200-202.

[2] 曹瑞娟,许昱,陶泽璋,等.成人变应性鼻炎患者症状及生活质量评估[J].中国医药导刊,2010, 12(10):1769-1771.

[3] 黄宇光,徐建国.神经病理性疼痛临床诊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500,506-509.

[4] 许昱,陶泽璋,张怡,等.不同年龄变应性鼻炎患者生活质量对比研究[J].中国医药导刊,2010,12(9):1469-1471.

[5]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委会鼻科组.变应性鼻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09年,武夷山).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9,44(12):977-978.

[6] 薛金梅,赵长青,常丽萍.变应性鼻炎患者的心理因素分析[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0,10(8):866-867.

[7]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分会.变应性鼻炎的诊治原则和推荐方案(2004年,兰州)[J].2005,40(3):166-167.

[8] 王全桂,刘志贤,张志超,等.影响常年性变应性鼻炎免疫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探讨[J].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2006, 20(11):481-483.

[9] 选兆,汪吉宝,孔维佳.实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第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18-225.

[10] 郭朝斌,高娴.变应性鼻炎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2011,19(5):56-57.

[11] Sansone RA,Sansone LA.Allergic rhinitis:relationships with anxiety and mood syndromes[J]. Innov Clin Neurosci,2011,8:12-17.

[12] 吕晓飞,张罗.变应性鼻炎与精神心理紊乱[J].国际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0,34(2):112-113.

[13] 锡琳,张伟,赵岩,等.变应性鼻炎患者心理人格特征研究[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1,46:646-649.

(收稿日期:2014-06-30)endprint

研究AR患者症状与心理状态是否相关联,有利于进一步了解过敏机制与精神、心理变化的相关性,探讨过敏反应所产生的物质是否影响不同情绪和心理变化的产生,为从分子水平揭示过敏反应影响精神心理因素提供临床依据。同时,通过了解患者的情绪状态,有利于医患沟通,进而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提高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 柯霞,钱迪,朱丽敏,等.变应性鼻炎患者生存质量及个性特征分析[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0, 24(5): 200-202.

[2] 曹瑞娟,许昱,陶泽璋,等.成人变应性鼻炎患者症状及生活质量评估[J].中国医药导刊,2010, 12(10):1769-1771.

[3] 黄宇光,徐建国.神经病理性疼痛临床诊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500,506-509.

[4] 许昱,陶泽璋,张怡,等.不同年龄变应性鼻炎患者生活质量对比研究[J].中国医药导刊,2010,12(9):1469-1471.

[5]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委会鼻科组.变应性鼻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09年,武夷山).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9,44(12):977-978.

[6] 薛金梅,赵长青,常丽萍.变应性鼻炎患者的心理因素分析[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0,10(8):866-867.

[7]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分会.变应性鼻炎的诊治原则和推荐方案(2004年,兰州)[J].2005,40(3):166-167.

[8] 王全桂,刘志贤,张志超,等.影响常年性变应性鼻炎免疫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探讨[J].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2006, 20(11):481-483.

[9] 选兆,汪吉宝,孔维佳.实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第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18-225.

[10] 郭朝斌,高娴.变应性鼻炎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2011,19(5):56-57.

[11] Sansone RA,Sansone LA.Allergic rhinitis:relationships with anxiety and mood syndromes[J]. Innov Clin Neurosci,2011,8:12-17.

[12] 吕晓飞,张罗.变应性鼻炎与精神心理紊乱[J].国际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0,34(2):112-113.

[13] 锡琳,张伟,赵岩,等.变应性鼻炎患者心理人格特征研究[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1,46:646-649.

(收稿日期:2014-06-30)endprint

研究AR患者症状与心理状态是否相关联,有利于进一步了解过敏机制与精神、心理变化的相关性,探讨过敏反应所产生的物质是否影响不同情绪和心理变化的产生,为从分子水平揭示过敏反应影响精神心理因素提供临床依据。同时,通过了解患者的情绪状态,有利于医患沟通,进而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提高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 柯霞,钱迪,朱丽敏,等.变应性鼻炎患者生存质量及个性特征分析[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0, 24(5): 200-202.

[2] 曹瑞娟,许昱,陶泽璋,等.成人变应性鼻炎患者症状及生活质量评估[J].中国医药导刊,2010, 12(10):1769-1771.

[3] 黄宇光,徐建国.神经病理性疼痛临床诊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500,506-509.

[4] 许昱,陶泽璋,张怡,等.不同年龄变应性鼻炎患者生活质量对比研究[J].中国医药导刊,2010,12(9):1469-1471.

[5]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委会鼻科组.变应性鼻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09年,武夷山).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9,44(12):977-978.

[6] 薛金梅,赵长青,常丽萍.变应性鼻炎患者的心理因素分析[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0,10(8):866-867.

[7]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分会.变应性鼻炎的诊治原则和推荐方案(2004年,兰州)[J].2005,40(3):166-167.

[8] 王全桂,刘志贤,张志超,等.影响常年性变应性鼻炎免疫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探讨[J].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2006, 20(11):481-483.

[9] 选兆,汪吉宝,孔维佳.实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第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18-225.

[10] 郭朝斌,高娴.变应性鼻炎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2011,19(5):56-57.

[11] Sansone RA,Sansone LA.Allergic rhinitis:relationships with anxiety and mood syndromes[J]. Innov Clin Neurosci,2011,8:12-17.

[12] 吕晓飞,张罗.变应性鼻炎与精神心理紊乱[J].国际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0,34(2):112-113.

[13] 锡琳,张伟,赵岩,等.变应性鼻炎患者心理人格特征研究[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1,46:646-649.

(收稿日期:2014-06-30)endprint

猜你喜欢

变应性鼻炎体征症状
胆结石的症状有哪些日常护理知识需知道
基于BP神经网络的病人体征缓变监护方法
小青龙汤加味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观察
从寒郁少阳辨证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观察
不同疗程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治疗螨过敏变应性鼻炎伴哮喘患儿的疗效观察
变应性鼻炎患者的气道炎症及预后分析
原来我们都有病
以高热为主诉无明显甲状腺肿大的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分析
骨关节炎的临床特征及其治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