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徐州市区主要河道景观植物造景研究

2014-10-21王东

安徽农业科学 2014年31期
关键词:水生态植物造景建议

王东

摘要

以“水更清”行动计划中建设的两处颇具代表性的水利景观奎河景观带、丁万河景观带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现场实践经历,从科学艺术的角度对其中的植物景观进行分析,详细阐述各自造景特点及存在问题,并提出些许合理化建议,旨在为徐州后续的水利景观建设,尤其是河道景观建设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 “水更清”;水生态;河道景观;植物造景;建议

中图分类号 S18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4)31-10995-03

徐州市地属黄淮平原,境内水系复杂,河网交错,水域面积约占总面积的9.6%。作为老工业基地,徐州市一直以来水污染较为严重。近几年,徐州市自被确定为首批国家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市、江苏省水利现代化建設试点市以来,水生态文明建设大会战全面展开,大力实施“水更清”行动计划,围绕“河湖连通惠民生、人水和谐润彭城”目标定位,通过一系列综合整治措施,加快建设水清景美、人水和谐的美丽徐州。随着此项行动计划的深入推进,逐步打造出了一系列优美生态的水利景观,如今的徐州城区,云龙湖、大龙湖、金龙湖、九龙湖星罗棋布、胜似明珠,故黄河、奎河、三八河、丁万河蜿蜒曲折、宛若游龙,逐渐形成云龙湖、大龙湖、九里湖、潘安湖、故黄河、奎河、丁万河、房亭河等“九河绕城、七湖润彭”的新格局,众多的水利景观已经成为美丽徐州的城市新名片。

水利景观中的植物景观对改善生态环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科学艺术地营造植物景观是水利景观建设的首要内容。河道景观作为水利景观中的一个典型代表,因长度长、面积大、惠及面广,更加重视植物景观建设,笔者根据近两年参与建设徐州市区多处河道景观的现场实践经历,以其中两处河道景观:奎河景观带、丁万河景观带中的植物景观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首先指出城市河道景观建设的意义,再详细阐述两大景观带各自植物造景特点及存在问题,由于植物造景的复杂性,短时间内难以研究透彻,在此只提出些许合理化建议,以期把众多河道建设成为穿越城市的一条条生态绿波长廊。

1 城市河道景观建设意义

当今城市及周边河道综合开发利用不仅是解决水利问题,也是发展现代城市和满足现代生活的需要,是提升城市形象的一个重要方面。河道景观建设能保护河道的基本功能,还可以改善沿岸的环境质量,维持和调节生态平衡,为城市里的人们提供回归自然、享受自然的休闲场所,满足市民的精神需求,另外还能增加城市吸引力,带动旅游,促进招商引资,对城市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1]

2 徐州市区各主要河道景观植物造景特点及存在问题

2.1 奎河景观带

2.1.1 植物造景特点。

奎河作为徐州城区排水主干河道,源出云龙湖,基本南流进入皖境,一度以排污河著称。近几年,经过徐州市政府对奎河市区段水环境的大力投资整治,现在的奎河市区段已打造成徐州市区第二条景观河(图1)。新建成的奎河景观带位于奎河市区段南半部分,全长约3 km,河面设置生态浮岛用于净化水质(图2),沿河两侧为2 m宽游步道,游步道上侧滩面为绿化带,滩面上侧为5 m宽防汛路,防汛路两侧列植法桐作为行道树,为更好地方便人们休闲娱乐,在河道沿线精心选择几个节点重点规划建设成休憩广场。奎河景观带植物资源较为丰富,栽植品种50余种,主要有朴树、榉树、广玉兰、重阳木、银杏、柿树、水杉、法桐、枫杨、乌桕、栾树、雪松、垂柳、枇杷、山楂树、杏树、木瓜树、垂丝海棠、紫叶李、紫薇、紫叶桃、碧桃、樱花、丛生女贞、本石楠、桂花、红枫、刚竹、红叶石楠球、海桐球、龙柏球、金森女贞、红叶石楠、白三叶、天堂草、千屈菜等。

河面上每个生态浮岛由长48 m、宽16 m的泡沫板作为模板,上面种植千屈菜、水葱、鸢尾等水生植物以及仿真草皮,与河两侧的绿化带相互映衬,犹如水上花园,具有很高的生态价值和观赏价值,此做法值得肯定和推广。两岸滩面具有很多植物造景特色的景观,如水杉林、广玉兰树阵、竹园、杏林、山楂林、重阳木树阵、香樟树阵等。

由于河道通常在空间上不像公园、城市广场那样相对集中,它的最大特点就是狭长,所以在景观空间的处理上要求做到既变化多样,又协调统一,奎河景观带在建设时充分遵循这一原则。由于奎河市区段河道磅礴雄伟,在营造植物景观时,考虑到植物景观要与周围河道环境相协调,多采用植物组团式块植的方法来分割整个空间,在每个小空间首先选用较大规格的树木作为骨干树种进行丛植或群植,然后在周围布置大块山石,再栽植各种大小灌木及模纹色块来进行复层结构搭配,以显植物群落自然美,模纹色块图案多为流线形,外观大气,有水波荡漾之感,能很好地协调周围河道环境,加上市树市花等乡土树种的应用,打造出了具有一定特色的河道景观。

另外,重点规划建设沿线6个休憩广场,每个广场的植物景观各具特色,以风帆广场为例,由于处在徐州市南三环及大学校园旁,人流量大,特别布置了香樟树阵供人们休息纳凉,高标准做好此节点植物的选择与搭配,首先选苗考虑植物本身的观赏性,其次将植物的大小、形状、质感、色彩等美学特征进行艺术组合,另外,此处植物景观与山石、水体、游步道以及极具水文化特色的风帆花架等要素也做了科学合理的搭配。

2.1.2 存在问题。

①沿线部分区域植物色彩搭配过于单一,缺少季相、色相变化。②部分植物复层结构搭配只注重植物景观现时效果,未考虑远期效果,久而久之,底层配置的喜光花灌木会生长不良,达不到应有的观赏效果和生态效果。③有些乔灌草配置比例不合理,景观缺少层次感,生态效应差。④沿线建有众多亲水平台,增加了人们亲水的机会,但平台周围没有种植水生植物,略显单调乏味。⑤整个景观带缺少花坛花径,景观做得不够精细,适当选择有特色的花卉植物进行组合造景会给景观带来活力,并大大丰富植物景观的艺术性和观赏性。⑥建设中多采用栽植名贵大树的做法来追求现时效果,一无生态价值,二是成活率低,其中流线广场休闲亭南侧一棵4万余元的大木瓜树栽植不久后便死去,损失严重,做法不科学。⑦在建设过程中,个别标段施工方在部分区段未严格按图施工,没分割好景观空间,导致一些区段的植物景观显得太过连贯、平淡,局部景观效果与整体景观效果脱节。

2.2 丁万河景观带

2.2.1 植物造景特点。

丁万河位于徐州市区北部,是京杭运河的一条支流,西起故黄河,东至京杭运河,全长12.5 km,担负着汛期分洪、周围农田灌溉及故黄河、云龙湖补水冲污任务,由于丁万河地处徐州工业区,水体污染严重,一直是条脏乱差的“龙须沟”。2012年作为“水更清”行动计划项目之一的丁万河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开工建设,此工程列入徐州市2012年城建重点工程、2013年生态文明工程和“三重一大”项目。工程围绕“保证水安全、打造水景观、提升水环境、改善水生态”理念建设,于2014年5月顺利竣工投入使用,沿河串起先前建成的玉潭湖公园、青山公园、两河口公园,形成一带三园景观,彰显出生态绿波长廊的风韵,一道兼具楚汉文化特色的风景线在徐州北区展现,建成后即被评定为江苏省水利风景区(图3)。由于丁万河水位较为平稳,为增加景观效果,建设中在部分区域河面种植了睡莲等水生植物,部分河段水岸设置了驳岸,栽植水生鸢尾等喜水植物,两岸临水设置2~3 m宽栈道、亲水平台,上侧滩面为宽度10~20 m宽的绿化带,每隔100 m设一处台阶,防汛路两侧设置2 m宽游步道,两侧栽植香樟和高杆女贞作为行道树。由于丁万河沿线桥梁较多,多在桥梁两侧区域做重点规划建设。奎河景观带植物栽植较为密集,品种较多,约70种,主要有雪松、高杆女贞、广玉兰、香樟、银杏、栾树、榉树、朴树、重阳木、国槐、枫杨、白皮松、乌桕、垂柳、枇杷、桂花、本石楠、山楂、丁香、樱花、红枫、鸡爪槭、蜡梅、紫叶李、紫薇、垂丝海棠、紫荆、紫叶桃、榆叶梅、木槿、小叶女贞球、红叶石楠球、红花檵木球、小叶黄杨球、金森女贞球、矮化紫薇、金森女贞、小海桐、红叶石楠、小龙柏、红瑞木、迎春、云南黄馨、桃叶珊瑚、八仙花、棣棠、毛娟、金絲桃、八角金盘、鸢尾、白三叶、葱兰、麦冬、紫叶酢浆草、黑麦草、天堂草、水生鸢尾、睡莲、千屈菜、香蒲等。

丁万河景观带的大部分滩面较陡较窄,不像奎河景观带那样宽缓,所以由水面的水生植物加上驳岸的喜水植物及不同高度挡土平台上的乔灌木、模纹色块等组成的植物景观,画面紧凑饱满,层次感比较强。挡土平台一般为2~4个,第一个平台种植麦冬,第二、三个平台各约2.5 m宽,种植模纹色块、灌木球、小灌木、垂柳和高杆女贞,第4个平台较宽,大面积种植草皮、模纹色块及各种大小乔灌木,并在重要区域用花卉植物组合成花境,增加景观美感。整个景观带有三季有花、四季有绿的季相变化,模纹色块的栽植也能显现出水波荡漾的效果,市树市花等乡土树种也得到充分应用,体现出徐州植物景观特色。

沿线桥梁两侧区域作为重要节点,建设时更加追求园林意境的表现,尤其是在中山桥西北侧节点(图4)。建设期间,徐州市各级领导多次来此检查调度工程建设,建设过程中充分利用丰富合理的植物复层结构与阶梯式的挡土平台相搭配,使此处节点的画面具有很强的立体感,另外,为给城市里的人们提供一个远离喧嚣的最佳场所,在不远处的驳岸,通过营造静态水景来表现江南园林般的意境,建设时保持了驳岸自然的特征,这样不仅有利于减缓水速、调节水位、削减洪水破坏力,而且为各种植物提供了适宜的生长环境,是营造生物多样性景观的基础[2],由于驳岸处水流较为平缓,在驳岸近处水面种植了睡莲,在自然叠石的岸边,配置迎春、云南黄馨、鸢尾,与后面驳岸较高的花木产生层次对比,打破叠石的单调,使水边向水面的连接过渡柔和自然,景观生动流畅,另外,在蜿蜒曲折的驳岸上点植各种灌木球、红枫、鸡爪槭、樱花、枇杷、乌桕以及树形奇特的黑松,远处配以刚竹和仿古亭,这里有水有石、有花有亭,使得此处驳岸景观颇具意境之美,在充满自然妙趣的同时又不失生态效应,此处节点景观可谓是丁万河景观带中的一大亮点。

2.2.2 存在问题。

由于丁万河景观带建设标准高,质量监管严,存在问题较少,但也有以下问题:①部分植物的苗木质量达不到要求,树型不优美,枝条分布不均匀,影响景观效果。②植物之间栽植过于紧凑,虽然有很好的现时效果,但不科学,达不到应有的生态效果。③部分区段绿地养护不到位,影响景观的观赏性和生态性。

3 徐州市区及周边河道景观植物造景些许建议

3.1 结合河道的形状和位置特征选择植物造景形式

河道的整体形状常为带状,动感较强,整体可视为动态水景,两岸植物配置应该以夹峙的方式来强化景观线的走势,植物种植应较厚密,树形也不一定要挺直,模纹色块的图案要简单大气,产生与水流相同的走向,强化动感,可在整条河道绿色长廊中点缀一些色彩丰富的花木,增加景观变化和趣味。而在水流相对平缓的驳岸处,则视为局部静态水景,水边常种植不同类型的植物,根据植物的季相变化进行艺术配置,这样处理的目的一方面是创造岸边植物景观的丰富性,另一方面这些景观在水中的倒影色彩虚实相生,变化丰富,与其他景观形成对比[3]。如果驳岸处是较规则的水域,水边植物配置常突出个体姿态,避免过多的树种和层次,景境应简洁明快,表现水域的延展;如果是自然式水域,可利用植物分割水面空间、增加层次,创造生动而宁静的景观效果,水边植物一般多选用一些高大的乔木作为骨干树种,如池杉、垂柳、乌桕、枫杨等树种,配以自然叠石及各种大小的线条轻盈色彩艳丽的花木搭配,这样可突出水体的柔和,打破水体平面及色彩的单调感,同时要留出水景观赏视线,疏密有致,既不挡视线,又能增加植物层次。另外,对于整个河道水面,水是观赏

的主体,部分水流平缓的河段点缀种植水生植物可起点睛的

作用,能打破水面的单调。植物宜稀,叶隙见水可免单调沉闷,从而突出水面之旷,形成错落的水生植物景观。水面的绿化树种应以浮水型和挺水型植物为主,景观应低于人的视线,而对于蜿蜒曲折的驳岸处的水面,植物应以“精”取胜,在近岸栽植名贵的品种,如王莲、睡莲、水生鸢尾等,栽植植物数量不宜多,视距不宜远[4]

3.2 注重空间上的延续性,创造多样协调的整体性植物景观

河道植物景观在整体空间上要有延续性,首先要与整个城市植物景观体系相协调,其次河道各区域的植物景观又要相互协调统一,不能各自为政,植物配置与植物造型等要根据设计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来进行合理搭配,但同时也要适度的变化多样,以免单调乏味,总之,河岸植物在景观空间上的连续性可创造出风格一致、多样协调的整体性景观。

3.3 遵循植物配置的生态性,注重艺术性,突出徐州地方文化特色

和城市其他绿地建设一样,河道景观在建设过程中也要遵循植物造景的一般性原则。首先,要根据园林美学原理进行艺术布局,分割好空间,处理好地形,注重植物的选择,并根据不同的欣赏角度,摆饰好各体形的組合,讲求植物景观现时效果及远期效果的协调,重视植物季相、色相变化,达到多方景胜的效果,同时还要兼顾生态性,科学选择植物配置模式。其次,河道又不同于主题公园、城市广场等,在体现地方文化特色方面存在许多局限性,因此要挖掘河道自身的文化传承以及城市的历史文化,如码头、遗址、牌坊和传说典故等,当然,地方文化特色也体现在乡土植物保护和利用上,可加强对徐州乡土树种的应用,也可利用某些树种特有的手法单独造景,或与周围景观小品相搭配成景,都可体现徐州地方文化特色,同时也是提升河道景观内涵的关键所在,另外,还要选用一些引种成功的树种来丰富植物景观。第三,园林植物要与其他各种造园要素,尤其是山石、水体、古建筑三大造园要素有机的融为一体,来提高河道景观的艺术层次。

4 结语

当今城市及周边河道景观开发建设,要在满足河道排涝抗旱等基本功能的情况下,顺应其功能,不改变其属性,最大程度发挥河道水利资源的多元性,设法利用好植物这一核心要素来营造河道景观,努力创造出具有鲜明地方文化特色的“胜于自然”的优美生态水景,使河道成为生物多样性的栖息地、人们享受自然的好去处、城市靓丽的绿色风景线,从而推动地方“水文化、水景观、水经济、水生态”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宗侠,段渊古.城市河道景观规划设计方法探析[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0,8(1):32-34.

[2] 张立均.浅论城市河流生态景观设计[J].山西建筑,2007,33(9):47-48.

[3] 刘新聆.浅议滨水区域生态驳岸的设计[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9(7):103-104.

[4] 刘彦红,刘永东,吴建忠,等.植物景境设计[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92-98.

猜你喜欢

水生态植物造景建议
接受建议,同时也坚持自己
好建议是用脚走出来的
武汉湿地保护与永续利用对策
浙江城市广场设计分析
植物造景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园林景观绿化中植物造景技术的应用
建设项目入河排污口设置可行性实例分析
建议答复应该
几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