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生历史识记能力的培养

2014-10-21廖英忠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14年7期
关键词:记忆历史教学

廖英忠

历史学习离不开识记,学生的识记能力因人而异。对初中生来说,他们的识记能力在这一阶段是一生中最好的。充分发挥学生的识记优势,让学生掌握记忆的规律和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识记能力,学会学习,是很重要的。下面我从三方面谈谈如何培养初中生的历史识记能力。

一、引导学生掌握遗忘规律,提高识记效率

俗话说,忘记,忘记,忘了就记,有记就有忘。遗忘是初中生比较怕的,所以掌握遗忘规律,对于提高识记效率就显得尤为重要。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研究发现,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进程并不是均匀的。最初遗忘速度很快,以后逐渐变慢。他认为“保持和遗忘是时间的函数”,并用无意义音节(由若干音节字母组成、能够读出,但无内容意义即不是词的音节)作记忆材料,用节省法计算保持和遗忘的数量,然后根据他的实验结果绘成描述遗忘进程的曲线,即著名的艾宾浩斯记忆遗忘曲线。如下表:

时间间隔记忆量刚刚记忆完毕100%20分钟后58.2%1小时后44.2%8~9小时后35.8%1天后33.7%2天后27.8 %6天后25.4%设初次记忆后经过了x小时,那么记忆率y近似地满足y=1-0.56x^0.06

这条曲线告诉人们在学习中的遗忘是有规律的,遗忘的进程很快,并且先快后慢。观察曲线你会发现,学得的知识在一天后,如不抓紧复习,就只剩下原来的25%。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速度减慢,遗忘的数量也就减少。有人做过一个实验:安排两组学生学习一段课文, 甲组在学习后不复习,一天后的记忆率为36%,一周后只剩13%;乙组按艾宾浩斯记忆规律复习,一天后保持记忆率98%,一周后保持86%, 乙组的记忆率明显高于甲组。很多学生学习历史就是没有注意运用这一规律,开始时很感兴趣,但过几天就全忘完了。认识和运用艾宾浩斯记忆规律学习,是学好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

二、端正学习态度,认真听好每节课

教育学生端正学习态度,认真上好每节课,这也是培养初中生历史识记能力的重要方法之一。提醒学生要注意听教师所讲的关键词,为识记做好准备。很多学生自己以为历史一看就懂,不需要教师再怎么去讲,这种思想是错误的。自学固然重要,但是教师的点拨会使学习效率事半功倍。如我在教学《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时告诉学生,本册主要是资本主义的发展史,近代史部分先记得七个数字,这七个数分别是14、15、16、17、18、19、20。这是资本主义由文艺复兴到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的世纪数,假如仔细对照在这些时间里发生的事件的内部关系,对课文的总体把握就有了一定的基础。一些学生没有注意听,在我接下来如何发挥与这七个数字有关历史时分散了注意力,自然就不会用我提供的学习思路和学习方法了。另外,学生上课越认真听,教师上课就越有激情,思维就越敏捷,课堂就越生动,师生互动就更成功。从心理学的角度上说,就是有意注意更能加强自己对事物的识记。

三、帮助学生找到适合他们的记忆良方

记忆的方法多种多样,要因人而异,适合自己的方法就是好方法。从事初中历史教学工作要十多年,我总结了一部分较有成效的历史识记法。

1.寻找兴趣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很多人对历史感兴趣,这是为什么呢?这就是我们要说的兴趣点,人都有求知求异心理,过去是怎么样,未来会怎么样,人们总是想去探求。怎么样就是兴趣点,也是记忆点,清楚了怎么样,自然就记住关键知识点了。如学习《我国境内的原始居民》,有的学生的兴趣点是我国境内有哪些原始居民,有的学生的兴趣点是原始人是怎么生活的,有的学生是对原始人的外形特征感兴趣等等。学生学习时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再加以适当联系,就轻松记住了。

2.歌谣法

如果引导学生把散乱难记的历史材料编成合辙押韵的口诀或歌谣,读起来顺口,就易于记忆。例如学习《“蒸汽时代”的到来》时可编写如下歌谣:

18世纪60年代,

工业革命英国快。

机器使用是标志,

最早现于棉纺织。

瓦特发育蒸汽机,

汽艇火车从此始。

创造巨大生产力,

面貌翻天又覆地。

资本主义胜封建,

世界统治逐步立。

西方先进东方后,

负面影响的确有。

又如教学《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我们可用如下歌谣:

同盟协约争霸权,

萨拉热窝引大战,

奥塞借此首开火,

英德集团大比拼,

普林西普惹战祸,

死伤千万苦难多。

运用或编写歌谣,动脑动手,既顺口又令人印象深刻,使学生兴趣大增。

3.谐音法

就是借助字词的相同或相似读音加以联想,赋予识记材料以一定的意义,从而加强记忆的方法。经验告诉我们,零碎的、散乱的、毫无意义的材料记忆起来并不容易,但如果通过谐音处理,对材料进行加工,变无意义为有意义,变枯燥为饶有趣味,就容易记忆了。如美国国庆日为“气死”(7月4日),法国国庆日为“气得要死”(7月14日),马克思的诞辰1818.5.5可以记为“马克思一巴掌一巴掌打得资本家呜呜叫”。再如对于新航路的四个开辟者学生感到难记,也难分清其先后,课堂上我让学生自己总结记忆的方法,看谁的最好,有位学生说就记成“的哥马哲”吧,即有个叫马哲的的士哥!这得到全班学生的热烈掌声。对这位学生来说,我估计一辈子都忘不了这四个人物及事件,全班学生也牢牢记住了这一知识点。从中我体会到依靠集体的力量进行学习,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学生识记更为有利。

4.联系法

什么是联系?联系是指由所感知或所思考的事件、现象或概念的刺激而联想到其他与之有关的事件、现象或概念的思维过程。记忆必须以联系为基础,联系又是打开回忆大门的金钥匙。学习知识就是在学生脑海里留下许许多多的“刺激物”的结果。历史知识在时间上的连续性,历史知识与相关学科如政治、地理、语文的关联性等。endprint

第一,纵向和横向联系。历史知识是错综复杂、相互渗透的。历史学科既有纵向联系又有横向联系,纵横交错,从而构成了既复杂又统一的历史整体。因此,在历史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纵横联系能力。一方面,要从小处着眼,对每个历史事件探因问果,寻找其内在联系。比如,我们在教学《洋务运动》时,要学生联系前文,理解鸦片战争以来,清政府内外交困,一些开明的人士开始向西方学习,但他们只想通过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来达到富国强兵、维护清政府统治的目的,就注定了这次运动会失败。另一方面,在引导学生学习历史时不仅要从小处着眼,也要放眼人类历史全貌,找出知识的来龙去脉。可从时间上找出人类社会发展中各领域各方面的历史现象,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趋势。也可从空间上找出同时代发生的历史事件。比如,在指导学生学习中国近代化的历程时,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层面,可由林则徐、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联系到洋务运动的“师夷长技以自强”的器物层面,再联系到维新变法的君主立宪制,辛亥革命的共和制的制度层面,联系到新文化运动的民主与科学的文化层面,以及后来中国共产党学习利用马克思主义。通过总结归纳,使学生懂得什么是纵横,从而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对于他们学习和把握历史知识就容易了很多。

第二,中国史和世界史的联系。中国是开放的中国,中国是世界的中国,中外历史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中也要注意指导学生在这方面的探索学习。对初中学生来说我们从时间上联系是比较容易的。例如学习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的中国洋务运动,就可引导学生联系1861年日本明治维新、俄国农奴制改革,进而联系到它的内容及这一时期资本主义进入到帝国主义阶段,从而理解为什么近代中国落后于世界。这样的联系,不仅加强了学生对这一段中外历史的识记,而且帮助学生深刻理解了这个历史时期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能力。通过中外联系学习,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

第三,古今联系。人类社会总是从落后向进步,从低级到高级发展的,历史具有继承性和发展性,因此我们在学习某一历史事件时还得追根溯源才能够真正理解和掌握。例如学习1954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时,就可以联系古代韩非的法家思想和中国近代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以进一步加深理解和记忆。

除以上讲的几种方法外,还有对比法、练习法、图表法等等。

总之,识记的方法很多,教学时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去动脑动手,灵活运用。常言说,自己过过脑的东西印象会特别深刻。历史识记也一样,多让学生过过脑,及时总结识记方法,以不断提高识记能力。学生的识记能力增强了,自然也就不必害怕记忆历史知识了。

(责任编辑庞丹丹)endprint

第一,纵向和横向联系。历史知识是错综复杂、相互渗透的。历史学科既有纵向联系又有横向联系,纵横交错,从而构成了既复杂又统一的历史整体。因此,在历史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纵横联系能力。一方面,要从小处着眼,对每个历史事件探因问果,寻找其内在联系。比如,我们在教学《洋务运动》时,要学生联系前文,理解鸦片战争以来,清政府内外交困,一些开明的人士开始向西方学习,但他们只想通过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来达到富国强兵、维护清政府统治的目的,就注定了这次运动会失败。另一方面,在引导学生学习历史时不仅要从小处着眼,也要放眼人类历史全貌,找出知识的来龙去脉。可从时间上找出人类社会发展中各领域各方面的历史现象,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趋势。也可从空间上找出同时代发生的历史事件。比如,在指导学生学习中国近代化的历程时,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层面,可由林则徐、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联系到洋务运动的“师夷长技以自强”的器物层面,再联系到维新变法的君主立宪制,辛亥革命的共和制的制度层面,联系到新文化运动的民主与科学的文化层面,以及后来中国共产党学习利用马克思主义。通过总结归纳,使学生懂得什么是纵横,从而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对于他们学习和把握历史知识就容易了很多。

第二,中国史和世界史的联系。中国是开放的中国,中国是世界的中国,中外历史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中也要注意指导学生在这方面的探索学习。对初中学生来说我们从时间上联系是比较容易的。例如学习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的中国洋务运动,就可引导学生联系1861年日本明治维新、俄国农奴制改革,进而联系到它的内容及这一时期资本主义进入到帝国主义阶段,从而理解为什么近代中国落后于世界。这样的联系,不仅加强了学生对这一段中外历史的识记,而且帮助学生深刻理解了这个历史时期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能力。通过中外联系学习,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

第三,古今联系。人类社会总是从落后向进步,从低级到高级发展的,历史具有继承性和发展性,因此我们在学习某一历史事件时还得追根溯源才能够真正理解和掌握。例如学习1954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时,就可以联系古代韩非的法家思想和中国近代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以进一步加深理解和记忆。

除以上讲的几种方法外,还有对比法、练习法、图表法等等。

总之,识记的方法很多,教学时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去动脑动手,灵活运用。常言说,自己过过脑的东西印象会特别深刻。历史识记也一样,多让学生过过脑,及时总结识记方法,以不断提高识记能力。学生的识记能力增强了,自然也就不必害怕记忆历史知识了。

(责任编辑庞丹丹)endprint

第一,纵向和横向联系。历史知识是错综复杂、相互渗透的。历史学科既有纵向联系又有横向联系,纵横交错,从而构成了既复杂又统一的历史整体。因此,在历史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纵横联系能力。一方面,要从小处着眼,对每个历史事件探因问果,寻找其内在联系。比如,我们在教学《洋务运动》时,要学生联系前文,理解鸦片战争以来,清政府内外交困,一些开明的人士开始向西方学习,但他们只想通过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来达到富国强兵、维护清政府统治的目的,就注定了这次运动会失败。另一方面,在引导学生学习历史时不仅要从小处着眼,也要放眼人类历史全貌,找出知识的来龙去脉。可从时间上找出人类社会发展中各领域各方面的历史现象,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趋势。也可从空间上找出同时代发生的历史事件。比如,在指导学生学习中国近代化的历程时,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层面,可由林则徐、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联系到洋务运动的“师夷长技以自强”的器物层面,再联系到维新变法的君主立宪制,辛亥革命的共和制的制度层面,联系到新文化运动的民主与科学的文化层面,以及后来中国共产党学习利用马克思主义。通过总结归纳,使学生懂得什么是纵横,从而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对于他们学习和把握历史知识就容易了很多。

第二,中国史和世界史的联系。中国是开放的中国,中国是世界的中国,中外历史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中也要注意指导学生在这方面的探索学习。对初中学生来说我们从时间上联系是比较容易的。例如学习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的中国洋务运动,就可引导学生联系1861年日本明治维新、俄国农奴制改革,进而联系到它的内容及这一时期资本主义进入到帝国主义阶段,从而理解为什么近代中国落后于世界。这样的联系,不仅加强了学生对这一段中外历史的识记,而且帮助学生深刻理解了这个历史时期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能力。通过中外联系学习,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

第三,古今联系。人类社会总是从落后向进步,从低级到高级发展的,历史具有继承性和发展性,因此我们在学习某一历史事件时还得追根溯源才能够真正理解和掌握。例如学习1954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时,就可以联系古代韩非的法家思想和中国近代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以进一步加深理解和记忆。

除以上讲的几种方法外,还有对比法、练习法、图表法等等。

总之,识记的方法很多,教学时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去动脑动手,灵活运用。常言说,自己过过脑的东西印象会特别深刻。历史识记也一样,多让学生过过脑,及时总结识记方法,以不断提高识记能力。学生的识记能力增强了,自然也就不必害怕记忆历史知识了。

(责任编辑庞丹丹)endprint

猜你喜欢

记忆历史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新历史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儿时的记忆(四)
儿时的记忆(四)
记忆翻新
教育教学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