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国学者提出锂电池枝晶成因新推测

2014-10-17贾磊

无机盐工业 2014年1期
关键词:枝晶导电锂离子

锂离子电池在多个充/放电周期、大电流充电或者过长充电时间的情况下,容易在负极表面形成锂枝晶(树突状),不仅会缩减电池的电容量,还会导致短路等安全事故。研究者们已就抑制枝晶产生展开了广泛的探讨和研究。

日前,美国能源局(DOE)下设的劳伦斯·伯克利(Lawrence Berkeley)国家实验室的研究人员采用先进光源ALS(Advanced Light Source)对枝晶生长过程进行研究。ALS是世界上紫外线和软X射线束流最亮的光源,其在X射线区产生的电磁谱光的亮度是太阳的10亿倍。实验条件:硬X射线单色光束(20~25 kV),微断层扫描光束线 8.3.2,在此条件下可以得到固体物体分辨率约为1 μm的无损三维成像(见图1)。观测结果发现,枝晶在初始阶段堆积在电极或电解质界面下方,发展到高级阶段时大部分的枝晶则存在于电解液中。实验中还发现,枝晶“发芽”初始阶段,在锂电极处能够观察到有结晶污染物的光斑出现,研究人员推测非导电污染物可能是造成枝晶成核的真正原因。

目前,实验室还将对枝晶的成因做进一步探讨,与此同时也展开了消除非导电污染物的研究。

图1 锂离子电池枝晶生长三维成像

猜你喜欢

枝晶导电锂离子
强制对流影响下Fe-C 合金定向凝固微观组织的相场法研究
无Sn-Pd活化法制备PANI/Cu导电织物
全陶瓷电极可用于锂离子电池
快速充电降低锂离子电池性能存在其他原因
基于元胞自动机-格子玻尔兹曼模型的枝晶碰撞行为模拟*
导电的风筝
高能锂离子电池的“前世”与“今生”
CPS导电回路电动斥力的仿真计算
一种硅基导电橡胶
不同形状横向限制对枝晶间距影响作用的相场法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