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手术方式治疗24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失血比较

2014-10-16杜启军梁王班洪杏高陈可锋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4年18期
关键词:显性髓内隐性

杜启军 梁王班 洪杏高 陈可锋

广东省阳东县人民医院外一科,广东 阳东 529500

股骨粗隆间骨折好发于老年人群,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1]。动力髋螺钉是常用的髓外固定系统,经皮加压钢板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都具有操作简单、术后并发症少和恢复迅速等优点,但这3种方法治疗术后患者都出现了严重的贫血症状,影响患者的预后及康复。为了加强临床医师对患者围手术期失血的重视,本文分析这3种内固定方式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围手术期失血特点,现将治疗过程与结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0年4月~2012年4月我院24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80例。第1组为DHS治疗组,男42例,女38例,平均年龄(68.2±1.3)岁;第2组为PCCP治疗组,男45例,女35例,平均年龄 (66.5±2.6)岁;第3组为PFNA治疗组,男43例,女37例,平均年龄 (67.3±1.8)岁。排除严重血液系统疾病、肿瘤、高血压及糖尿病患者。3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及骨折原因等方面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P>0.05)。

1.2 方法 所有患者在术前进行X线片检查,CT三维重建进一步精确分型。根据每位患者的实际情况术前进行辅助治疗措施,待患者情况稳定并符合手术规范后,对所有患者采取全麻的方式进行手术。

DHS治疗组:根据DHS操作标准,全麻后对患侧肢体进行牵引,从股骨外侧进行切口,于大粗隆顶点下方约2~4cm处打入导针,手术过程中用C型臂X光机随时检测复位情况。确定好正确位置后,拧入螺钉于股骨干固定。对伤口进行冲洗、放置引流管,记录每日引流量,当引流量<50ml/d时拔除引流管,然后缝合并记录手术时间及术中失血量。

PCCP治疗组:根据PCCP操作规范,过程同DHS,不同的是术后伤口不放置负压引流,同样记录出血量,加压包扎。

PFNA治疗组:根据PFNA操作标准,卧位、前期牵引同DHS组,在粗隆顶点偏内侧开一个小口,放入导针,在透视下复位固定位置后打入髋部螺钉导针和股骨颈螺钉,锁住远端、近端锁钉,安装钉盖,清洗伤口后同PCCP组一样不放置引流管,如切口较大,放置负压引流管,手术后48h内拔除,并记录引流量,逐层缝合伤口并记录失血量。

1.3 观察指标 根据Gross[2]方程计算围手术期的失血量,围手术期实际失血量=隐性失血量+显性失血量。

1.4 统计学处理 用SPSS17.0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以(±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PCCP组和PFNA组显性失血量明显少于DHS组,PCCP组和PFNA组隐性失血量明显多于DHS组,差异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但3组患者围手术期总失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详情见表1。

表1 3组患者围手术期失血量的比较 (±s,ml)

表1 3组患者围手术期失血量的比较 (±s,ml)

注:与DHS组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显效失血量 隐性失血量 总失血量DHS治疗组 80 402.64±100.66 389.12±97.28 791.76±197.94 PCCP治疗组 80 110.42±27.61* 706.35±176.59* 816.77±204.19 PFNA治疗组 80 101.16±25.29* 712.24±178.06*813.40±203.35

3 讨论

粗隆间骨折患者老年人居多,由于各项指标不如青年人,缺钙严重,骨折后很难恢复。依据本文实验数据,PCCP组和PFNA组显性失血量明显少于DHS组 (P<0.05),PCCP组和PFNA组隐性失血量明显多于 DHS组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但3组患者围手术期总失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DHS为常用的髓外固定装置,操作简单,但切口大,手术时间长,并且须放置引流管[3];PFNA生物力学稳定,与骨质有更大的接触面积,能够承受较大的支撑力,能有效防止髋内翻发生,手术操作简便,临床应用广泛[4]。PCCP手术采用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皮肤、股外侧肌下植入钢板,外面有套筒保护,因此植入螺钉后手术能快速的完成,这明显减少了骨与软组织血管网的损伤,避免了血管损伤后组织间隙内出血[5]。PCCP和PFNA为髓内固定,手术切口小,手术时间短,术后无需引流,治疗效果优于DHS组。但DHS由于切口大,因此显性失血量大,隐性失血量小。因此可以看出,PCCP组和PFNA组显然治疗效果较好。

总之,医护人员要加强对围手术期失血的重视,在手术过程中充分止血,缩短手术时间,给予患者围手术期有效的护理,从各方面减少围手术期失血量,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改善预后,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1]罗涛,黄伟杰,吴伟,等.股骨粗隆间骨折围手术期隐性失血初步分析[J].实用骨科杂志,2011,17(9):796-799.

[2]李志国,邢更彦,赵斌,等.Gamma3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围手术期隐性失血的初步分析[J].中国骨与关节外科,2012,5(3):224-227.

[3]刘杰,王栓科,台会平,等.TKA术后放置9流与否对围手术期失血量的影响[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1,26(4):364-365.

[4]祝晓忠,张世民,王欣,等.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PFNA内固定的隐性失血[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0,18(17):1423-1426.

[5]张培训,党育,薛峰,等.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中显性和隐性失血量分析[J].中华创伤杂志,2011,27(9):785-788.

猜你喜欢

显性髓内隐性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并发症的影响
让“隐性课程”会说话
浅析书籍设计中的“隐性”表现
输注人血白蛋白可以降低肝硬化患者显性肝性脑病发生率并提高其缓解率
论高中语文隐性知识教学策略
Multiloc髓内钉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脊髓型颈椎病MRI T2加权像髓内高信号形态与颈椎后路手术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显性激励与隐性激励对管理绩效的影响
关于现代设计应用中中国元素的显性和隐性表现
巧抓“隐性”表达 精彩“显性”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