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针治疗脑卒中偏瘫的临床观察

2014-10-15邢松丽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阳明经偏瘫标准

邢松丽

(禹州市人民医院,河南禹州 461670)

脑卒中(stroke)属中医学“中风”范畴,以其高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直接威胁人类健康与生命。可有多种后遗症,尤以偏瘫最为常见,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成为患者康复和回归社会的一大难题。本研究采用现代康复医学的有关疗效评定标准,用电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影响进行了观察,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50例患者为禹州市人民医院2012年7月~2013年7月间的脑卒中住院患者,以随机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治疗组中男10例,女15例;年龄最小41岁,最大76岁,平均(59±10)岁。缺血性卒中12例,出血性卒中13例。对照组中男18例,女7例。年龄最小45岁,最大77岁,平均(65±9)岁;缺血性卒中16例,出血性卒中9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卒中类型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表1 2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n=25,)

表1 2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n=25,)

发病类型脑梗死 脑出血治疗组组别 男 女 年龄/岁18 7 57±9 16 9 10 15 60±7 12 13对照组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1995年中华医学会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1],所有患者经临床和 CT或MRI确诊为脑卒中。中医诊断标准参照1996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制定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2]。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诊断标准并经CT或MRI确诊。②临床表现为一侧肢体瘫痪,呈弛缓瘫痪状态。③年龄≤75周岁,病程2~30 d。④病情稳定,意识清楚。⑤肌张力消失或低下,属Brunnstrom1期。⑥首次发病或既往有脑卒中病史但无后遗症。

1.4 排除标准 ①既往有运动功能障碍,合并有严重的高血压、冠心病、肺部感染、肾功能障碍、重症糖尿病者及精神病史者,伴有失认证、失用证,视野缺损和智能障碍者。②年龄>75岁,病程>30 d。③体质较差,恐惧,容易晕针,不适合针灸治疗的患者。④蛛网膜下腔出血者。

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按脑卒中内科常规处理,进行对症及支持治疗,监控、调整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运用针灸分组治疗。

2.1 治疗组 主穴取患侧肩髃、臂臑、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髀关、风市、梁丘、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悬钟、解溪穴。配穴以体穴、头穴、八邪、八风为基础配用穴位。肝阳暴亢加太冲、太溪;风痰阻络加丰隆、合谷;痰热腑实加曲池、内庭;气虚血瘀加血海、阴陵泉[3]。针刺部位常规消毒后,采用0.30 mm×50 mm针直刺,采用以平补平泻法手法,均按虚补实泻法操作。刺入穴位有麻胀和抽动感为度,然后将针稍上提,避免针尖直接刺激神经干。上肢、下肢各选取2组穴位,接G6805-2型电针治疗仪,选连续波,强度以患者能接受为准,使肌肉有节律地收缩、舒张,并能牵动肘、膝、腕、踝关节运动,尤其使手背、脚背能有节律地背伸外展,留针30 min。每日治疗1次,10次一个疗程,疗程间隔2~5 d,共治疗2个疗程。

2.2 对照组 主穴取患侧肩髃、臂臑、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髀关、风市、梁丘、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悬钟、解溪穴。配穴与治疗组相同。针刺部位常规消毒,用0.30 mm×50 mm毫针直刺,留针30 min,15 min行针一次。以平补平泻法手法,均按虚补实泻法操作。刺入穴位有麻胀和抽动感为度,然后将针稍上提,避免针尖直接刺激神经干。治疗疗程与治疗组相同。

3 治疗效果

3.1 观察指标 采用 Barthel Index(BI)分级法对患者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ADL评定[4]。

3.2 疗效标准 由于目前尚无统一疗效标准,参考有关文献[5-7],对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做治疗前、治疗2个疗程后组间积分比较。Barthel指数分值=(治疗后积分 -治疗前积分)/治疗前积分 ×100%。显效Barthel指数分值≥60%。有效Barthel指数分值≥40%且<60%。好转 Barthel指数分值≥20%且<40%。无效Barthel指数分值<20%。

3.4 治疗结果

3.4.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 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n=25,)

表2 治疗前后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n=25,)

注:与对照组比较,1)P<0.05;与治疗前比较,2)P<0.05。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 30.6±5.8 60.8±23.31)2)对照组 29.6±5.0 49.0±19.52)

3.4.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3。

表3 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25)

4 讨论

偏瘫大多为中风(脑血管意外)引起的后遗症患者大部分有高血压病史。祖国医学认为中风是由于火盛、气虚、湿痰内盛以致肝阳上亢、肝风内动所致。实则以风、痰、火多见,虚则以气、血虚为主,软瘫属虚者多,且有血瘀,因气虚则无以推动血液运行,故血必瘀滞。“脑为神明之府”,诸邪实上犯脑脉,蒙闭清窍以致神失所用,四肢经络无主,肌肉弛缓而瘫[8-11]。因此脑卒中主要病因病机为气虚血瘀、痰瘀互结。本组病例依上下肢经脉之循行,方中取阳明经肩髃、臂臑、曲池、手三里、合谷、髀关、梁丘、足三里、丰隆、解溪为阳明经腧穴,阳明经多气多血之经,又主宗筋,阳明虚则宗筋纵,宗筋纵则不能束骨以利关节,说明阳明经与四肢不用的关系甚为密切,阳明经气血通畅,则肢体功能易于恢复。配取少阳经之外关、悬钟,足太阴经之三阴交,太冲是足厥阴肝经原穴。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改善Barthel指数评分优于对照组,有效率为100%,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素问-阴阳离合论》云:然太冲者,肾脉与冲脉合而盛大,故曰太冲。而冲脉能调节十二经脉,五脏六腑之气血,太冲理血、通络、行气之效尤佳。阴陵泉为脾经之合穴,能健脾化湿,益气养血,增强经气和四肢肌肉之功能。诸穴相配共奏调和经脉,疏通气血之功,从而促进瘫痪肢体的恢复。针灸治疗可以平肝息风,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再加上低频脉冲电流通过穴位作用于人体及四肢,使肌肉产生节律性收缩,肌张力提高较快,患肢可逐步摆脱弛缓麻痹状态。同时随着肌张力的恢复,能增加相应关节的稳定性,使关节逐步恢复应有的活动度,最终为整个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打下良好基础。改善组织的血液循环和营养状态,促进神经传导功能的恢复,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12]。

综上所述,电针治疗脑卒中偏瘫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1] 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

[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6,19(1):55-56.

[3] 石学敏.针灸学[M].2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217.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中国康复医学诊疗规范(上册)[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59.

[5] 赵建国,徐振华.针刺锥体区治疗卒中偏瘫痉挛状态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3,10(7):10.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康复医学诊疗规范[S].北京:华夏出版社,1998:59.

[7] 缪鸿石,朱墉连.脑卒中的康复评定和治疗[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6:9-22.

[8] 田丰玮.分期平衡针刺法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研究[J].针灸临床杂志,2004,20(4):35.

[9] Zhang HM,Wu CH,Song ZB,et al.Study on rehabilitating effect of acupuncture plus kinetotherapy for early hemiplegia[J].J Acupunct Tuina Sci,2006,4(6):342-346.

[10]宋怡琳,刘堂义,杨华元.运动结合针刺疗法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弛缓性瘫痪的比较研究[J].上海针灸杂志,2010,29(7):478-481.

[11]俞国桥.调督通阳针法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09,28(10):577-578.

[12]朱沁.电针神经刺激点治疗中风后弛缓性瘫痪的临床研究[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31(6):469-471.

猜你喜欢

阳明经偏瘫标准
2022 年3 月实施的工程建设标准
循经往返灸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的临床观察
基于太阳阳明经病证探讨颈椎病的防治规律
忠诚的标准
美还是丑?
从阳明经论治黄褐斑浅析
一家之言:新标准将解决快递业“成长中的烦恼”
脑卒中偏瘫早期运动康复
神经松动术对脑卒中偏瘫肩痛的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偏瘫2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