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审题意纠其偏修改例文升其品

2014-10-14余伟

语文世界(初中版) 2014年7期
关键词:泰戈尔例文审题

余伟

反思是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写作方面亦如此。同学们虽不可能天天进行、篇篇做到,却应该把它视作一个训练阶段的小结和下一个训练阶段的开启,形成群体共同的、自觉的行为。在此,我们通过本文,对一次考试中的作文现象进行回首正视,也期待广大考场以外的同学能够从中获取知识、方法,并以此为例,把自己的审题能力提高上来,使自己的文字表达功力增强起来。

【真题再现】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如果你对一切错误关上了门,那么真理也会将你关在门外。(泰戈尔)

一着不慎,满盘皆输。(成语)

综合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感想?请写一篇文章,可以讲述故事,抒发情感,也可以发表议论。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不得脱离材料内容与含义的范围;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得少于800字;⑤不得抄袭、套作。

【重新审题】

本次作文得分普遍不高,平均只有41分,而审题偏、离,乃共同的毛病。许多同学对泰戈尔的话比较认同,而这句话也的确更符合一个高中生的认知水平,更能引起当代青年的情感共鸣,所以他们就选取了第一句话来写,却置第二则材料于全然不顾;也有部分同学认为第二句话具有惨烈的言说效果,故而将之宕开来表述,以给高三的自己类似警示的作用,却忘记了把泰戈尔话中的意思融合进来。以上两种,都忽视了题目要求中的“综合”一词,而最终只能让自己的文章徘徊于30至40分之间。

那么,现在我们回头细看,到底应该怎样处理这两则材料呢?

[示例一]

[示例二]

[示例三]

【例文精改】

照应着以上几种相对恰当的审题结果,特选取本次考场作文中的三篇和同学们一起慢品、精改,以求印证前文所析,并提升同学们的鉴赏能力、表达能力。

[例文一]

关在门外的真理

范自洋

假若真理就在门口,我们何不施施然请它进来?可是真理也有脾气——他喜欢看我们先以错误开头,之后才大摇大摆地进来。

哥白尼的火刑①,让后人深刻地记住了错误;柏林的城破,让后人警醒。错误的发生并不一定是坏②的,发生了错误才明白错,才能正确,才能更深刻地将正确记入脑海、心灵。

我们如今已知的真理各种各样,数不胜数:数学的曲面几何、物理的万有引力……然而,探索的道路却是这真理数量的二倍、十倍、百倍③!

不被承认的“日心说”、遭到怒骂的曲面几何、被军队践踏的和平主义。真理本无温度,却被探索者、开门者的心血浇得火热。

真理的脾气很臭,我们却无计可施。然而错误也不会那么讨人厌。“失败是成功之母”,耳熟能详的格言,用历史长河中的种种总结出的话语是那么的实在。

接受错误,接受失败④。似居里夫人用无数次失败换出的成功。耐心、毅力,不是天生的,是需要我们静心培养的。迎接错误,其实是接近真理。用错误开垦,用失败灌溉,真理的嫩芽总会成长。正如寻求宝石的矿工,开凿了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九颗石头,只剩下那最后一颗,凿掉,就是成功。

门外的真理虽然坏⑤,但它不会跑;门虽然也很重,但也不会跑,我们只要自己不跑,那真理,也将入门。

无论孔子、列宁,或是宋祖、丘吉尔,他们不排除失败、错误,反而会接纳,以此扩充自我。先例种种,以证此道无穷。以失败充盈自我,以错误扩充自我,最终以成功塑造“金身”。

天路无极乃是佛祖大悲,而真理无穷,乃是开门者之大幸。接受错误与失败,毅然地前往,开门将真理迎入。

本文气势磅礴,热情澎湃,甚至文笔也相当不错,到底是什么原因,使这么一篇论说在理,且激荡人心的文章得分只有区区42呢?就是本次作文审题方面的通病——只及一句,忘记“综合”。

那么,原文还有无修改的余地?是否暗藏升格的转机?回答是肯定的。文章后半部分多次提到“失败”,而由这里的任何一处生发出来,都可以在“失败”与“输”之间搭上一座小桥梁,兼及第二则材料,因此建议作者以此为基点展开反思。

[修改后]

①哥白尼被判火刑

②消极

③十倍、百倍、千倍

④古人云:“一着不慎,满盘皆输。”然而这并不是完完全全地拒绝失败。正如每一次的研究、试验,我们不能抱着失败的态度进行,而是以减少失误、争取胜利的态度前往。我们不畏惧失败,也愿意接受失败。但是,我们路途的重点,是胜利。

⑤脾气臭了点

针对原文的缺点,尤其是审题之偏,作者进行了认真修改。改文最终得分:48。

[例文二]

错的英雄

徐 乐

假如成败在你眼前,想必所有人都会触碰成功,这是人的本性。但是在这之上加诸对错呢?

有对的失败,错的成功,假如你渴求成功而不愿承认失败,就如泰戈尔所说的,你也就将失去群星了。

社会意义上的成败就我认为并非十分重要,在舞台上高歌的或许并不一定是明星,也可能是丑角,在台下鼓掌的不一定是懦夫,也可能是英雄。评定角色的标准有许多,能力、地位、财富,而这之中最重要的,我想就是心灵的坚守、灵魂的在场。

我无意去评判英雄,这些留由后人评说。我只想知道这些英雄是否是他自己,他们是否已为自己所做的无愧于心,他人评说,我不管。

我恍然间回到久远的过去,想问问这树梢上的花是否真正开过,是否以对的姿态,俯视时光的悲怜。成功的花被画在纸上,刻在竹片上,优游在后人的神往里。失败的花此刻卧在我们脚下的土地中,任人踩踏。但我不欣赏枝节曲折病态的柳梅,我只想看看是否有一朵花在对的时光中怒放。

错的英雄与对的凡夫,我选择后者。至少我是问心无愧的,我如是想。

成败与对错的中间,有一条不明朗的界限,就像海天的交接线,成与对被捆在一起,错与败被踩在脚下。

有一个袜裤打满补丁的羊肉串小贩,用十余年的积蓄资助了上百个儿童就学;有一个年轻的妈妈用双手接下从几十米高楼坠下的孩童;又有胸无点墨的孩子仰仗父辈的成功作恶多端;更甚者有人撞死他人下车还说着我爸是谁谁。

我想不再用后人评说,我们自己就已经知晓答案。

对的英雄足以让人仰望,错的凡夫无人理会。我想这些是正常的。

但是我更加明白,英雄并非注定对的,有一些对的凡夫,足以俯视这些错的成功者,世人眼中的英雄。或许我应该这样说:“一个棋盘上,无论你前面走得多好,只要有一个棋子着错,那么或许你成功了,但那并不是真的成功。当你对错误拒之门外,真正的成功就会向你关上大门。”

本文得分46。虽然比起作者本人平时的水准,显得很是丢份,却可以拿来当作解剖对象,让同学们有所感,有所思。作者见解独到,但是在自我的世界里沉陷过深、过久,终致迷失了。那么,发现这一点之后,我们怎么挽救?请关注最后一段——这里既可以总结,也可以呼应,甚至能够升华、深化——行文至此,作者的写作意识猛然觉醒,高屋建瓴,三言两语就把一切做到了。虽然有些许的不顺畅,却远比没有这一部分强。你看他一句“或许我应该这样说”,就简简单单地把全局给拨转回来了,即使前面有不足,这一刻也可以马上重新开始。有意识,也有技巧,结尾处高度融合了两则材料,轻松摆脱了离题之嫌。因类似毛病而无形中被降格处理的同学,从中应该能够得到深切的感悟。

[例文三]

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陈渊景

一着不慎,满盘皆输?我之所以要以问号结尾,并不是在乎会否“满盘皆输”,而是对“不慎”二字充满了疑惑。对比着泰戈尔的那句话,我便开始思考:“不慎”,是怎样的“不慎”才会导致“满盘皆输”?

“不慎”应当有两种。一种“不慎”便如泰戈尔所说的,对一切错误关上了门,那么真理也便对其关上门。这种人我称他们为“伪君子”。“君子”之处,说的是他们有追寻真理的行动,进行过,失败过。而“伪”呢?便是把一切错误都当成了错误,真理最终都没有机会出现,而前面所做的工作全都化为了泡影。他没有坚持下去,所以“满盘皆输”。

而第二种“不慎”呢?是对一切错误都开门,这是完全不同于第一种“不慎”的做法,我称这么做的人为“先驱者”。他们与前者的本质不同便是把错误请进门,仔细研究,深刻思考,不断改变自己的意识,去理解、去接受这些可能是“对”的事物,并提出自己的全新理论。这种人最令我欣赏。可是这么夸他们,为何他们还会“满盘皆输”?其实,这里的“输”只是他们向真理靠近的过程中的一个艰难的阶段,这里的“输”代表着另一个开始,为后人向真理出发找到一个更近的新的起点。

就像亚里士多德的“重物先落地”理论,现在看来已成为大家的一个笑料,以致人们附带着又重新看待了其他由他提出的理论。虽然错误较多,亚里士多德却仍然是我们心目中的伟人。可以说,在某些方面他的确是个大输家。但当时人们的认知也不可能意识到有“加速度”之类的东西,是生活、经历让人们把它给提炼了出来。这种“不慎”虽会被世人所笑,其主人会成为某种意义上的输家,但是精神可取,社会需要这种先驱者。

自称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人”——牛顿,其万有引力,牛一、牛二定理,皆来自于先人,也就是所谓的“巨人”,牛顿对他们所总结出的理论加以修改,便得到了世人的尊敬。其一,巨人所做的铺垫必不可少;其二,牛顿也是个“不慎”(第二种)的人,区别只是他成功了,在时间的推移中,真理站在了牛顿身边,他是个幸运儿,也是个伟人。

“一着不慎”,虽可能“满盘皆输”,但是请不要胆怯,打开门,把错误请进来,坐下来,花点心思,谈一谈,又有谁会说你做错了什么呢?或许这便是你收获真理的唯一机会呢!开门吧,真理已在苦苦等候。

本文可取之处如下——

一、切口小巧:“不慎”二字贯穿全文,紧扣层递,不漫不溢,此谓之“小”;避开寻常或热门的字眼,而将目光锁定该词,确实有点出人意料,匠心独具,此谓之“巧”。

二、条理清晰:以对“不慎”之第一种人的心理动机、行为效果的简述为辅,主要突出作者对第二种人的介绍、分析和评价,其中渗透着浓浓的钦敬之情,并能将两则材料有机结合,恰当运用。

三、语言活泼:“伪君子”“先驱者”之论准确简练而又生动可感,且将作者的褒贬义自然蕴含;结尾处的修辞甚为妥帖,既把作者的态度和盘托出,又与材料中泰戈尔的话语照应、相承,开放式收束,引人遐思。

本文得分:50,为本次考试作文的最高分。对照着我们对题意的审读以及老师对该文的点评,同学们在把赞许送给这个作者的同时,也要敦促、鼓励自己,下次作文的审题应该更严谨,表达也尽量更精美。

通过重审题意来纠其偏,借由修改例文以升其品,在高中学生写作训练过程中有着必要的、积极的意义。是为反思之思,与同学们共享。

猜你喜欢

泰戈尔例文审题
十二点钟
卑微背后的高尚人性
金色花
以例文引路,促妙笔生花
例文引路,读写相随
“三招”学会审题
“未来的桥”写作指导及例文展评
七分审题三分做
认真审题 避免出错
泰戈尔《飞鸟集》解读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