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大学新生心理档案建设的思考

2014-10-13李玲黄艳苹

江西教育C 2014年7期
关键词:大学新生动态管理

李玲+黄艳苹

摘 要:阐述大学新生心理档案建设的意义、发展现状以及呈现的问题,指出当代大学新生心理档案建设的误区与不足,从心理测试的工具、档案建设的时间以及动态管理三个方面对新生心理档案的建设提出了独特的看法,以提高心理档案建设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关键词:大学新生 心理档案 动态管理

新生心理档案工作开展20多年以来,为我国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在高校中已普遍形成了一套普查——访谈——干预——教育——入档的规范化的新生心理档案建设流程。但是,笔者通过调查发现,在近几年大学生自伤与伤人等恶性事件中,有很大一部分个案并不在心理档案的关注范围中,而档案中的危机个案却往往没有任何危机事件发生,反而成绩、人际、工作等方面都非常优秀。这不免让我们深思,是否我们的心理档案建设存有瑕疵?

一、大学新生心理档案建设的意义

大学新生心理档案建设既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效开展的必要依据,又是学生接受心理辅导的原始记录,能为我们进行科学规范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大量客观的第一手材料,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学生的个性特征、制定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规范以及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动态跟踪等。

(1)进行新生心理测试,建立心理档案,有助于大学生更客观科学认识自我

有研究显示,接近86%的大学生感觉心理测试结果对自己的有很大的帮助,他们普遍认为通过对心理档案资料的分析有助于科学准确地了解自己的人格特征;有助于认识自己的职业倾向性,形成理性的择业观,积极适应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1]。

(2)建立心理健康档案是覆盖率最高的心理知识宣传手段

在心理工作中,工作者们采取多种方式对大学生进行心理知识的宣传教育,但是大部分都覆盖率比较低。而心理档案建设的过程,一般都会在前期对大学生进行心理知识教育宣传,提高他们对心理健康的认可度,消除对心理问题与心理疾病的误区,增强心理保健意识等。

(3)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客观依据

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突出,每年都有学生走上自杀、犯罪的道路[2]。要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就需要教育者关心每一个学生的心理发展过程,了解他们的心理变化,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心理疏导。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能及时准确地掌握全体学生的心理状态、人格特点、发展规律等状况,对那些心理健康状况较差或存在明显个性缺陷的学生,要进行重点关注,进行必要的疏导、矫正。

(4)可以为学校制定科学的学生管理制度提供参考

对大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的了解是取得管理成效的重要前提。大学生心理档案能够帮助管理者及时掌握、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人格特点、发展规律,从而制定符合大学生特点的规章制度与管理政策,为实现科学管理提供心理学依据。如可以通过心理档案所反映出来的学生兴趣、爱好等信息,从中寻找导致某部分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并从宏观上寻找教育、预防和干预的方法。

二、大学新生心理档案建设的发展状况

(1)心理测验是大学新生心理档案建设的源起

大学新生心理档案建设数据的主要来源是新生心理普查。而心理普查最重要的关键点之一是选用测验工具。心理测量学起源于西方,我国大学生新生心理档案建设工作的正式开始,大致是20世纪90年代初期,目的是为了深入了解新生的心理状况,掌控大部分学生的心理动态,筛查危机个案并予以干预,以便使日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具有针对性和目的性[3]。

(2)测验工具的适用性是新生心理档案建设的发展瓶颈

新生心理档案建设是高校心理卫生工作的重要内容,但随着这项工作的日渐深入,很多问题也开始显现出来。对于测试,尤其是采用何种心理测验工具、以何种方式进行普查,各高校之间并没有一个统一的规范。相关的心理普查的结果也是相互矛盾、大相径庭。单从心理问题的检出率而言,有的不足10%[4],有的在10%~30%之间[5],有的则高达60%~70%[6]。且由于缺乏科学有效的指导,许多高校的心理档案建设流于形式。虽然建立了心理档案,却没有对普查数据进行科学的分析,单纯是为建档而建档;在建档过程中滥用心理测验、测评结果解释错误等问题也非常严重。

(3)心理危机筛查工作是心理档案建设的尖锐问题所在

心理危机是指个体面临突发事件,自身力量无法应对时出现的身体和精神处于崩溃边缘的状态[7]。近年来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越来越受重视,通过建立心理档案筛出心理危机信息就成为影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因素。各高校心理咨询中心坚持对学生进行心理普查和信息筛选,建立规范的心理健康档案。但从长期的工作经验中我们却发现,在现在高校的心理档案系统中,出现了很多“漏网之鱼”,反而很多发生恶性事件的学生并不在心理档案危机预警系统名单中,这个现象反映出我们现在所采用的心理档案危机检测系统存在比较严重的缺陷。

三、对新生心理档案建设工作的思考

(1)关于心理档案建设筛查工具选择的思考

在对新生的心理档案建设工作中,各高校根据学校情况单独选用UPI或SCL-90、EPQ等量表,或者多种量表结合使用。其中UPI和SCL-90两者使用率最高,但是从这几个常用的问卷用于心理档案建设的筛查工具存在不少问题。

UPI(大学生人格问卷)是为了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存在一定心理问题的学生而编制的大学生精神健康调查表。但经验表明,UPI问卷筛选假阳性率较高,如果中小学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工作做得好,学生对心理健康问题比较重视,对“是否需要心理咨询”此类问题做肯定回答的比率就会升高,造成学生一类个案增多的假象。

SCL-90(症状自评量表)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心理健康测试量表之一,量表题量较多,通过测验结果能够明确问题学生的症状特点。但由于SCL-90其项目主要来自于精神病症状学,临床上常用作精神科、咨询门诊的一个筛选量表,所以把它作为正常人群的心理健康水平的筛查量表会有些不妥。而且SCL-90反映的是一个人在一周内的自我感觉的心理健康状态,而不是整体的心理健康水平。endprint

EPQ(艾森克人格问卷)在设计之初是按照三维人格理论进行编制的,主要用于人格特征的分析,不能用于心理危机筛查。但是如果用于普查中作为学生的人格特征分析,确实是比较可靠的量表。

那么,该选择什么类型的筛查问卷呢?笔者根据实际工作经验,摸索出一套心理危机的检测系统,即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大学生人格问卷(UPI)以及自杀意念问卷(SOISS)合并使用:

首先,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可以让学生认识自我、了解自我。艾森克人格问卷是一个应用广泛的人格问卷,同时,它还可以看出受测者的气质类型,通过此问卷,大学生可以充分了解自己的人格特征。

其次,大学生人格问卷(UPI)能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UPI反映的是被试“最近一年来的情况”,测试的是心理健康的特质,且UPI具有题量少,简便易行,信息量大,便于团体测验,筛选有效性高;测验过程不易引起心理抵抗;对施测人员无特殊要求等特点。

最后,自杀意念问卷(SOISS)能增加危机信息筛查力度。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学生心理危机以自杀最为迫切。虽然心理普查筛选出的自杀意念高危学生并不一定真的就会发生自杀行为,但当我们对这部分高危学生进行预防性干预后,自杀发生率能够得到有效控制。所以,将自杀意念问卷(SOISS)用于心理档案建设非常必要。

(2)新生心理测试建档的时间思考

新生入学后,各高校都会安排对他们进行心理测试,一般有两种安排,一种是在新生入学后马上进行,如在入学一周内、一周后、或军训期间;另外一种是在入学后一个月到两个月左右进行。还有少部分学者认为应该在第二学期开展。从实际工作中了解,采取前两种时间安排的高校最多。究竟该如何进行测试?笔者认为,从心理档案建设的目的与意义以及实际工作的效果来看,第二种时间安排能够更准确反映新生的心理状况。因为在入学之初,新生到校时间短,还没有深入体味大学生活,人际问题还没有显现,不存在学习压力,也不存在人生规划等诸多思考,有些问题可能还暂时没有折射出来。不少新生在大学生活一段时间后其人际交往问题、自我认同等问题才开始慢慢暴露[8]。

(3)心理档案建设应该是动态管理

建立学生心理档案要有动态管理意识。人的心理健康状态不是静止的,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对心理档案进行动态管理。使用心理档案时,不仅要研究学生们已经形成的心理品质,而且要善于发现、研究和预测他们能够形成的良好品质;不仅要了解学生心理品质的现状,而且要挖掘学生心理品质发展的前景。心理档案记录的是过去的心理状态,它只可帮助我们预测学生的心理发展趋势,制定教育对策。我们要充分注意到这一点,防止一次档案定终身的现象。

总的来说,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科学系统的工程,心理档案建设是这项工程的开端,心理档案建设工作做好了,接下来的心理健康教育、宣传等工作才会更加顺畅和有效,才能进一步优化学生的心理素质,预防和矫正学生的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代俊,袁晓艳.心理普查筛出心理危机信息的价值[J]. 攀枝花学院学报2005,25(5):115-117.

[2]赵红利.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诊断与对策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16):91-92.

[3]孙宁,王玮.大学生心理档案的建立与应用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09,(15):188-189.

[4]熊燕,彭萍,胡一秋.大学生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6,(06):14-17

[5]林静.大学生人格问卷与症状自评量表相结合用于大学新生心理普查[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01):47-48.

[6]申继亮,彭华茂.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困境与出路[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2,47(1):14-20.

[7]马建青,朱美燕.论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系统的构建[J].思想教育研究,2007,(09):48-50.

[8]陈铎,王鹏.大学生心理健康普查与建档工作探讨[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2):113-114.(作者单位:广州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 广东工业大学心理学教学研究所)

【基金项目】本研究系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青年课题《以认知干预技术为途径的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性干预研究》(课题编号:11B51)、广东工业大学青年课题《心理普查中心理危机因子检测系统的重新构建》(项目编号:405095291)研究成果之一。

责任编辑:曾维平endprint

猜你喜欢

大学新生动态管理
建筑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与控制
论动态管理对旅游景区质量的提升
农村籍大学新生适应期正能量教育探索
大学新生综合素质测评研究及应用
大学新生实验室安全教育探究
一例大学新生适应不良问题的案例报告
用安全管理的理念,加强县支行安保工作
大学新生英语语音问题及对策
大学新生英语语音问题及对策
浅析建筑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与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