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补阳还五汤加减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24例

2014-10-13聂勇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4年7期
关键词:静脉血栓补阳还五汤髋关节置换术

聂勇

摘要:目的 观察补阳还五汤加减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48例,根据所用药物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4例,对照组术后采用常规肝素类药物抗凝剂治疗,观察组术后采用补阳还五汤加减进行治疗,观察2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2组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D-二聚体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D-二聚体与对照组比较,降低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发生3例DVT,对照组发生5例,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无不良反应发生,对照组发生皮下出血5例,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补阳还五汤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安全性高,可以推广应用。

关键词:补阳还五汤;髋关节置换术;静脉血栓

中图分类号:R687.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14)07-0039-02

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骨科术后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如发生栓子脱落,可以危及患者的生命[1]。中医认为,血栓发生的病理基础是瘀,气虚导致血瘀[2]。本文采用补阳还五汤加减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DVT的形成,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08年1月—2013年 12月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48例,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制定《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2007年版)中DVT的诊断标准[3],根据所用药物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4例。其中观察组男13例,女11例,年龄33-75岁,平均年龄(54.6±6.8)岁,股骨颈骨折11例,股骨头坏死9例,髋臼发育不良4例;对照组男14例,女10例,年龄31-73岁,平均年龄(54.1±5.5)岁,股骨颈骨折12例,股骨头坏死10例,髋臼发育不良3例。2组在年龄、性别及原发疾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排除标准 排除恶性肿瘤、血液病、中风后遗症或有血栓病史、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以及不愿服用中药治疗的患者。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在术后第2 d开始皮下注射肝素类抗凝剂治疗,1次/d,14 d为1个疗程。治疗组在术后第2 d起口服补阳还五汤,药方组成:生黄芪30 g,赤芍10 g,川芎10 g,当归尾10 g,地龙6 g,红花6 g,桃仁6 g;每日1剂,2次/d,14 d为1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2组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术后DVT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5 疗效评价标准 治疗14 d后,经彩超进行BVT诊断:(1)患者管腔内显示为无回声或低回声;(2)无法压闭静脉管腔;(3)未出现血流信号或频谱未随之发生变化;(4)发生血栓段的静脉血管内仅有少量或完全无血流号。

1.5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l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治疗结果

2.1 2组观察指标比较。

2.2 2组术后DVT发生情况比较 彩超下显示,观察组术后发生3例DVT,对照组发生5例,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 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无不良反应发生,对照组发生皮下出血5例,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中医认为,DVT的形成是由于患者术后长期卧床耗损了正气,导致脉络受阻,血栓形成。补阳还五汤具有补气、通络、[FQ(132。175mm,X,DY-W][SQ+1mm][CD=175mm]活血的功能,临床上常用于治疗中风及下肢DVT的形成[4]。方中黄芪可以改善血流的异常,可以预防血栓的形成;当归可以抑制血小板的凝聚;桃仁能够扩张血管,改善循环。本次结果显示,治疗后2组PT、APTT与治疗前比较无差异;治疗后2组D-二聚体均明显降低,且治疗后观察组D-二聚体与对照组比较,降低明显(P<0.05);观察组术后发生3例DVT,对照组发生5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补阳还五汤在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DVT形成方面有较好的疗效。本次结果还显示,观察组无不良反应发生,对照组发生皮下出血5例,提示,补阳还五汤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总之,采用补阳还五汤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安全性高,可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盛敏,胡仕其,黄品强,等.中药预防高龄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观察[J].浙江中医杂志,2013,48(11):849-850.

[2]张建方,金国强,姚航军,等.补阳还五汤加减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研究[J].中医正骨,2012,25(2):19-22.

[3]许超,肖鲁伟,吴承亮.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辨证分型与抑郁焦虑的关系研究[J].中医正骨,2011,23(12):3-5.

[4]曾令明.补阳还五汤联合防己黄芪汤对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J].吉林医学,2012,33(1):123-124.

(收稿日期:2014-05-14)endprint

摘要:目的 观察补阳还五汤加减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48例,根据所用药物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4例,对照组术后采用常规肝素类药物抗凝剂治疗,观察组术后采用补阳还五汤加减进行治疗,观察2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2组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D-二聚体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D-二聚体与对照组比较,降低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发生3例DVT,对照组发生5例,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无不良反应发生,对照组发生皮下出血5例,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补阳还五汤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安全性高,可以推广应用。

关键词:补阳还五汤;髋关节置换术;静脉血栓

中图分类号:R687.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14)07-0039-02

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骨科术后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如发生栓子脱落,可以危及患者的生命[1]。中医认为,血栓发生的病理基础是瘀,气虚导致血瘀[2]。本文采用补阳还五汤加减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DVT的形成,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08年1月—2013年 12月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48例,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制定《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2007年版)中DVT的诊断标准[3],根据所用药物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4例。其中观察组男13例,女11例,年龄33-75岁,平均年龄(54.6±6.8)岁,股骨颈骨折11例,股骨头坏死9例,髋臼发育不良4例;对照组男14例,女10例,年龄31-73岁,平均年龄(54.1±5.5)岁,股骨颈骨折12例,股骨头坏死10例,髋臼发育不良3例。2组在年龄、性别及原发疾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排除标准 排除恶性肿瘤、血液病、中风后遗症或有血栓病史、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以及不愿服用中药治疗的患者。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在术后第2 d开始皮下注射肝素类抗凝剂治疗,1次/d,14 d为1个疗程。治疗组在术后第2 d起口服补阳还五汤,药方组成:生黄芪30 g,赤芍10 g,川芎10 g,当归尾10 g,地龙6 g,红花6 g,桃仁6 g;每日1剂,2次/d,14 d为1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2组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术后DVT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5 疗效评价标准 治疗14 d后,经彩超进行BVT诊断:(1)患者管腔内显示为无回声或低回声;(2)无法压闭静脉管腔;(3)未出现血流信号或频谱未随之发生变化;(4)发生血栓段的静脉血管内仅有少量或完全无血流号。

1.5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l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治疗结果

2.1 2组观察指标比较。

2.2 2组术后DVT发生情况比较 彩超下显示,观察组术后发生3例DVT,对照组发生5例,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 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无不良反应发生,对照组发生皮下出血5例,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中医认为,DVT的形成是由于患者术后长期卧床耗损了正气,导致脉络受阻,血栓形成。补阳还五汤具有补气、通络、[FQ(132。175mm,X,DY-W][SQ+1mm][CD=175mm]活血的功能,临床上常用于治疗中风及下肢DVT的形成[4]。方中黄芪可以改善血流的异常,可以预防血栓的形成;当归可以抑制血小板的凝聚;桃仁能够扩张血管,改善循环。本次结果显示,治疗后2组PT、APTT与治疗前比较无差异;治疗后2组D-二聚体均明显降低,且治疗后观察组D-二聚体与对照组比较,降低明显(P<0.05);观察组术后发生3例DVT,对照组发生5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补阳还五汤在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DVT形成方面有较好的疗效。本次结果还显示,观察组无不良反应发生,对照组发生皮下出血5例,提示,补阳还五汤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总之,采用补阳还五汤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安全性高,可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盛敏,胡仕其,黄品强,等.中药预防高龄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观察[J].浙江中医杂志,2013,48(11):849-850.

[2]张建方,金国强,姚航军,等.补阳还五汤加减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研究[J].中医正骨,2012,25(2):19-22.

[3]许超,肖鲁伟,吴承亮.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辨证分型与抑郁焦虑的关系研究[J].中医正骨,2011,23(12):3-5.

[4]曾令明.补阳还五汤联合防己黄芪汤对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J].吉林医学,2012,33(1):123-124.

(收稿日期:2014-05-14)endprint

摘要:目的 观察补阳还五汤加减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48例,根据所用药物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4例,对照组术后采用常规肝素类药物抗凝剂治疗,观察组术后采用补阳还五汤加减进行治疗,观察2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2组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D-二聚体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D-二聚体与对照组比较,降低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发生3例DVT,对照组发生5例,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无不良反应发生,对照组发生皮下出血5例,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补阳还五汤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安全性高,可以推广应用。

关键词:补阳还五汤;髋关节置换术;静脉血栓

中图分类号:R687.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14)07-0039-02

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骨科术后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如发生栓子脱落,可以危及患者的生命[1]。中医认为,血栓发生的病理基础是瘀,气虚导致血瘀[2]。本文采用补阳还五汤加减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DVT的形成,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08年1月—2013年 12月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48例,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制定《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2007年版)中DVT的诊断标准[3],根据所用药物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4例。其中观察组男13例,女11例,年龄33-75岁,平均年龄(54.6±6.8)岁,股骨颈骨折11例,股骨头坏死9例,髋臼发育不良4例;对照组男14例,女10例,年龄31-73岁,平均年龄(54.1±5.5)岁,股骨颈骨折12例,股骨头坏死10例,髋臼发育不良3例。2组在年龄、性别及原发疾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排除标准 排除恶性肿瘤、血液病、中风后遗症或有血栓病史、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以及不愿服用中药治疗的患者。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在术后第2 d开始皮下注射肝素类抗凝剂治疗,1次/d,14 d为1个疗程。治疗组在术后第2 d起口服补阳还五汤,药方组成:生黄芪30 g,赤芍10 g,川芎10 g,当归尾10 g,地龙6 g,红花6 g,桃仁6 g;每日1剂,2次/d,14 d为1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2组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术后DVT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5 疗效评价标准 治疗14 d后,经彩超进行BVT诊断:(1)患者管腔内显示为无回声或低回声;(2)无法压闭静脉管腔;(3)未出现血流信号或频谱未随之发生变化;(4)发生血栓段的静脉血管内仅有少量或完全无血流号。

1.5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l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治疗结果

2.1 2组观察指标比较。

2.2 2组术后DVT发生情况比较 彩超下显示,观察组术后发生3例DVT,对照组发生5例,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 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无不良反应发生,对照组发生皮下出血5例,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中医认为,DVT的形成是由于患者术后长期卧床耗损了正气,导致脉络受阻,血栓形成。补阳还五汤具有补气、通络、[FQ(132。175mm,X,DY-W][SQ+1mm][CD=175mm]活血的功能,临床上常用于治疗中风及下肢DVT的形成[4]。方中黄芪可以改善血流的异常,可以预防血栓的形成;当归可以抑制血小板的凝聚;桃仁能够扩张血管,改善循环。本次结果显示,治疗后2组PT、APTT与治疗前比较无差异;治疗后2组D-二聚体均明显降低,且治疗后观察组D-二聚体与对照组比较,降低明显(P<0.05);观察组术后发生3例DVT,对照组发生5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补阳还五汤在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DVT形成方面有较好的疗效。本次结果还显示,观察组无不良反应发生,对照组发生皮下出血5例,提示,补阳还五汤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总之,采用补阳还五汤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安全性高,可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盛敏,胡仕其,黄品强,等.中药预防高龄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观察[J].浙江中医杂志,2013,48(11):849-850.

[2]张建方,金国强,姚航军,等.补阳还五汤加减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研究[J].中医正骨,2012,25(2):19-22.

[3]许超,肖鲁伟,吴承亮.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辨证分型与抑郁焦虑的关系研究[J].中医正骨,2011,23(12):3-5.

[4]曾令明.补阳还五汤联合防己黄芪汤对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J].吉林医学,2012,33(1):123-124.

(收稿日期:2014-05-14)endprint

猜你喜欢

静脉血栓补阳还五汤髋关节置换术
妇科手术后发生静脉血栓风险评估工具的研究进展
生理节律对PICC置管相关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补阳还五汤合增液汤治疗糖尿病性便秘48例临床体会
应用氨甲环酸对髋关节置换术出血量的影响
探析脑血栓应用补阳还五汤结合针灸治疗的临床疗效
护理干预预防创伤性骨折术后卧床患者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价值
阶段式康复护理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
低分子肝素联合空气压力波治疗预防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临床研究
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肾病综合征38例
老年冠心病等采用补阳还五汤治疗的临床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