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康复疗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47例

2014-10-13杨红云陈发胜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4年7期
关键词:膝骨性关节炎运用

杨红云 陈发胜

摘要:目的 观察中药腿浴联合手法穴位按摩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3年1—12月本院治疗的膝骨关节炎患者93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在给予常规西药盐酸氨基葡萄糖胶囊口服的基础上合用中药腿浴及手法按摩足腿部穴位综合治疗方法。观察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膝关节WOMAG积分评分变化,膝关节疼痛的视觉模拟量表(VAS)积分变化。结果 治疗组在症状改善和骨性关节炎 WOMAG积分和VAS积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中药腿浴联合手法穴位按摩治疗膝骨关节炎能明显缓解症状,疗效确切,治疗方法简、便、验,适合在社区推广。

关键词:膝骨性关节炎;康复疗法;运用

中图分类号:R684.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14)07-0026-02

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 OA)是指由多种因素引起关节软骨纤维化、皲裂、溃疡、脱失而导致的关节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关节疼痛、僵硬和功能障碍。好发于负重大活动多的关节,发生在膝关节者称为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本病以中老年患者多见,女性多于男性。据报道60岁以上的人群中患病率可达50%,致残率高达53%[1]。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本病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程度以及所造成的医疗费用不断增加。因此,对本病的防治研究在国内外受到广泛重视。本院对2013年1—12月期间门诊治疗的93例膝骨关节炎患者采用中药腿浴联合手法穴位按摩综合治疗,并进行了系统的临床观察,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93例均来自本院2013年1—12月期间门诊治疗患者,随机按1:1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46例,男18例,女28例,年龄40~76岁,平均55.6岁,病程6月~6 a;治疗组47例,男17例,女30例,年龄42~74岁,平均53.7岁,病程1月~5 a。2组患者性别构成、年龄和病程分布情况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0)。

1.1.1 诊断标准 根据美国风湿病学会2001年制定的膝骨性关节炎诊断标准[2],膝关节疼痛患者符合下列7项中的3项即可作出诊断。(1)年龄50岁;(2)晨僵30 min;(3)关节活动时有骨响声;(4)膝部检查示骨性肥大;(5)有骨压痛;(6)无明显滑膜升温;(7)放射学检查有骨赘形成。

1.1.2 纳入标准 所选患者符合上述膝骨关节炎的西医、中医诊断标准。所有入选病人治疗前1月均未接受非甾体类抗炎药、激素及其它治疗。签知情同意书,自愿接受治疗和检查。

1.1.3 排除标准 ①不符合骨性关节炎诊断标准者。②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③过敏体质或对本研究药物过敏者。④伴有关节结核、骨肿瘤、急性创伤、牛皮癣、痛风等影响到关节者。⑤合并有心血管、脑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及精神病患者。⑥有严重不良反应或其它原因导致不能完成临床试验者。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盐酸氨基葡萄糖胶囊(葡立)0.48 g,每日3次口服作为基础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运用中药腿浴联合手法穴位按摩治疗。采用中药痹痛剂(东直门医院研制提供,主要药物由桂枝、桑枝、透骨草、伸筋草、红花、皂刺、海桐皮、防风、威灵仙等组成)药液500 mL倒入专用腿疗治疗器中,加水3000 mL通电加热,水温控制在40 ℃~50 ℃为宜,将患肢膝关节以下浸入其中进行集药疗、磁疗、热疗、反射疗法为一体的腿浴治疗30 min,然后由医师对患者足部、膝关节周围的穴位和反射区施以手法按摩治疗30 min,主要手法以按揉点穴和舒筋为主,以压痛反应较明显的部位为治疗重点。每日1次,4周为1疗程。

1.2.2 疗效观察指标 关节疼痛程度以视觉模拟评分法(10cmVAS),对膝关节疼痛进行评分,为0~10分,病人治疗前后打分[3]。膝关节症状体征综合评分参考WOMAG评分系统,包括关节疼痛程度、僵硬程度和进行日常活动的难度3个方面共24项提问,每题0-4分,总积分用各组成项目的积分总数来表示,WOMG评分越高,表示症状越严重,并以此评定疗效疼痛积分[4]。

1.2.2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5],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晨僵、关节活动等症状变化情况并进行评分,根据评分评判临床疗效。①临床控制:疼痛等症状消失,关节活动正常,积分减少≥95%;②显效:疼痛等症状消失,关节活动不受限,积分减少≥70%<95%;③有效:疼痛等症状基本消除,关节活动轻度受限,积分减少≥30%<70%;④无效:疼痛等症状与关节活动无明显改善,积分减少不足30%。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均数的比较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2 治疗结果

2.1 2组总疗效比较。

2.2 2组患者治疗前后主要症状积分变化及疼痛评分比较。

2.3 不良反应比较 治疗期间,2组患者均未出现过敏及其他不良反应。

3 讨论

膝骨关节炎发病机理复杂,病情轻重不等,多呈反复发作缓慢加重的进程,治疗难度较大。目前治疗的总体原则是非药物和药物治疗结合,必要时手术治疗,治疗应个体化[6]。治疗的目标是控制疼痛、改善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尽可能避免治疗的毒副作用。目前的治疗需要各种治疗手段的配合才能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膝骨关节炎在祖国医学中属“骨痹”的范畴。中医认为本病以肝肾亏虚为内因,风寒湿邪侵袭及劳损为外因,瘀血及痰湿为病理产物,属本虚标实证。治疗强调补肾壮骨,养肝强筋,健脾生肌,温经通络为原则。中医对膝骨关节炎的治疗手段多样,除了内服药物外,中医外治法在治疗本病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疗效显著。传统中医理论认为足部经络穴位密集,“脚为精气之根”,主宰人体生长发育的“先天之本”肾和“后天之本”脾,其经脉均从足起。中药腿浴治疗即是通过水的温热作用、药物的外治作用和足反射区的刺激三种作用达到治疗效果。现代研究证实,中药腿浴通过水的温热作用及借助药液熏洗的治疗作用,让药液离子在水的温热作用下通过黏膜吸收和皮肤渗透进到人体血液循环,进而输布到人体的全身以达到治疗的目的,起到疏通腠理、祛风散寒、透达筋骨、理气活血、促进气血运行、舒畅经络、荣润筋骨的目的[7]。中药熏蒸具有神经经络的调节作用 它的热药效应可以调节脏器功能,同时选用名贵中药做熏蒸还能达到养血补气安神的目的,使人体在排汗的同时排放杂质快速缓解肌肉酸痛乏力,对于关节功能的改善起到良好的作用。穴位按摩治疗膝骨关节炎一直是中医的特色,做中药熏蒸时热能因子与雾化的中药离子通过皮肤进入血液循环具有良好的促进关节软骨修复、消退滑膜炎症和改善关节功能的作用。有研究表明,肌肉放松时的血流量比肌肉紧张时要提高10多倍。文献报道证实,通过手法的机械力直接作用于病所,可剥离粘连、舒筋通络,改善局部血供,促进新陈代谢,达到通则不痛的目的[8]。通过分析文献研究,结合本院的实际情况,对膝骨关节炎的治疗进行了探讨,采用将中药腿浴与穴位按摩联合西药的综合治疗方法,取得了较好疗效。我们通过对47例治疗组的观察,发现腿浴治疗之后患者全身放松,皮肤毛孔张开,再施以手法刺激足部、下肢的穴位和反射区,可以更好地发挥腿浴的药力,既增强了疗效,又增加了病人的舒适度,二者相辅相成。从本研究结果看,患者1疗程结束后,中药腿浴、手法联合西药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并且对疼痛、晨僵、关节活动等的主要临床症状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

本文统计结果表明,中药腿浴联合手法穴位按摩治疗膝骨关节炎,能显著缓解膝骨关节炎患者的症状,迅速解除病人的痛苦,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治疗依从性好,操作简便,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骨关节炎诊治指南[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08,36(1):28.

[2]施桂英,栗占国.关节炎诊断与治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95.

[3]蒋协远,王大伟.骨科临床疗效评价标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75-277.

[4]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骨关节炎诊治指南[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08,36(1):29.

[5]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349-353.

[6]刘小立,孟庆云.应重视老年膝骨性关节炎疼痛的治疗[J].实用疼痛学杂志,2010,6(2):85-87.

[7]王彤,朝阳,魏立新.中药熏洗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30例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9,16(10):71-74.

[8]陈秀敏,李静.中药热敷加足浴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98例[J].中国民间疗法,2008,16(8):19-20.

(收稿日期:2014-03-17)endprint

摘要:目的 观察中药腿浴联合手法穴位按摩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3年1—12月本院治疗的膝骨关节炎患者93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在给予常规西药盐酸氨基葡萄糖胶囊口服的基础上合用中药腿浴及手法按摩足腿部穴位综合治疗方法。观察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膝关节WOMAG积分评分变化,膝关节疼痛的视觉模拟量表(VAS)积分变化。结果 治疗组在症状改善和骨性关节炎 WOMAG积分和VAS积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中药腿浴联合手法穴位按摩治疗膝骨关节炎能明显缓解症状,疗效确切,治疗方法简、便、验,适合在社区推广。

关键词:膝骨性关节炎;康复疗法;运用

中图分类号:R684.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14)07-0026-02

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 OA)是指由多种因素引起关节软骨纤维化、皲裂、溃疡、脱失而导致的关节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关节疼痛、僵硬和功能障碍。好发于负重大活动多的关节,发生在膝关节者称为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本病以中老年患者多见,女性多于男性。据报道60岁以上的人群中患病率可达50%,致残率高达53%[1]。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本病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程度以及所造成的医疗费用不断增加。因此,对本病的防治研究在国内外受到广泛重视。本院对2013年1—12月期间门诊治疗的93例膝骨关节炎患者采用中药腿浴联合手法穴位按摩综合治疗,并进行了系统的临床观察,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93例均来自本院2013年1—12月期间门诊治疗患者,随机按1:1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46例,男18例,女28例,年龄40~76岁,平均55.6岁,病程6月~6 a;治疗组47例,男17例,女30例,年龄42~74岁,平均53.7岁,病程1月~5 a。2组患者性别构成、年龄和病程分布情况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0)。

1.1.1 诊断标准 根据美国风湿病学会2001年制定的膝骨性关节炎诊断标准[2],膝关节疼痛患者符合下列7项中的3项即可作出诊断。(1)年龄50岁;(2)晨僵30 min;(3)关节活动时有骨响声;(4)膝部检查示骨性肥大;(5)有骨压痛;(6)无明显滑膜升温;(7)放射学检查有骨赘形成。

1.1.2 纳入标准 所选患者符合上述膝骨关节炎的西医、中医诊断标准。所有入选病人治疗前1月均未接受非甾体类抗炎药、激素及其它治疗。签知情同意书,自愿接受治疗和检查。

1.1.3 排除标准 ①不符合骨性关节炎诊断标准者。②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③过敏体质或对本研究药物过敏者。④伴有关节结核、骨肿瘤、急性创伤、牛皮癣、痛风等影响到关节者。⑤合并有心血管、脑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及精神病患者。⑥有严重不良反应或其它原因导致不能完成临床试验者。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盐酸氨基葡萄糖胶囊(葡立)0.48 g,每日3次口服作为基础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运用中药腿浴联合手法穴位按摩治疗。采用中药痹痛剂(东直门医院研制提供,主要药物由桂枝、桑枝、透骨草、伸筋草、红花、皂刺、海桐皮、防风、威灵仙等组成)药液500 mL倒入专用腿疗治疗器中,加水3000 mL通电加热,水温控制在40 ℃~50 ℃为宜,将患肢膝关节以下浸入其中进行集药疗、磁疗、热疗、反射疗法为一体的腿浴治疗30 min,然后由医师对患者足部、膝关节周围的穴位和反射区施以手法按摩治疗30 min,主要手法以按揉点穴和舒筋为主,以压痛反应较明显的部位为治疗重点。每日1次,4周为1疗程。

1.2.2 疗效观察指标 关节疼痛程度以视觉模拟评分法(10cmVAS),对膝关节疼痛进行评分,为0~10分,病人治疗前后打分[3]。膝关节症状体征综合评分参考WOMAG评分系统,包括关节疼痛程度、僵硬程度和进行日常活动的难度3个方面共24项提问,每题0-4分,总积分用各组成项目的积分总数来表示,WOMG评分越高,表示症状越严重,并以此评定疗效疼痛积分[4]。

1.2.2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5],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晨僵、关节活动等症状变化情况并进行评分,根据评分评判临床疗效。①临床控制:疼痛等症状消失,关节活动正常,积分减少≥95%;②显效:疼痛等症状消失,关节活动不受限,积分减少≥70%<95%;③有效:疼痛等症状基本消除,关节活动轻度受限,积分减少≥30%<70%;④无效:疼痛等症状与关节活动无明显改善,积分减少不足30%。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均数的比较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2 治疗结果

2.1 2组总疗效比较。

2.2 2组患者治疗前后主要症状积分变化及疼痛评分比较。

2.3 不良反应比较 治疗期间,2组患者均未出现过敏及其他不良反应。

3 讨论

膝骨关节炎发病机理复杂,病情轻重不等,多呈反复发作缓慢加重的进程,治疗难度较大。目前治疗的总体原则是非药物和药物治疗结合,必要时手术治疗,治疗应个体化[6]。治疗的目标是控制疼痛、改善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尽可能避免治疗的毒副作用。目前的治疗需要各种治疗手段的配合才能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膝骨关节炎在祖国医学中属“骨痹”的范畴。中医认为本病以肝肾亏虚为内因,风寒湿邪侵袭及劳损为外因,瘀血及痰湿为病理产物,属本虚标实证。治疗强调补肾壮骨,养肝强筋,健脾生肌,温经通络为原则。中医对膝骨关节炎的治疗手段多样,除了内服药物外,中医外治法在治疗本病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疗效显著。传统中医理论认为足部经络穴位密集,“脚为精气之根”,主宰人体生长发育的“先天之本”肾和“后天之本”脾,其经脉均从足起。中药腿浴治疗即是通过水的温热作用、药物的外治作用和足反射区的刺激三种作用达到治疗效果。现代研究证实,中药腿浴通过水的温热作用及借助药液熏洗的治疗作用,让药液离子在水的温热作用下通过黏膜吸收和皮肤渗透进到人体血液循环,进而输布到人体的全身以达到治疗的目的,起到疏通腠理、祛风散寒、透达筋骨、理气活血、促进气血运行、舒畅经络、荣润筋骨的目的[7]。中药熏蒸具有神经经络的调节作用 它的热药效应可以调节脏器功能,同时选用名贵中药做熏蒸还能达到养血补气安神的目的,使人体在排汗的同时排放杂质快速缓解肌肉酸痛乏力,对于关节功能的改善起到良好的作用。穴位按摩治疗膝骨关节炎一直是中医的特色,做中药熏蒸时热能因子与雾化的中药离子通过皮肤进入血液循环具有良好的促进关节软骨修复、消退滑膜炎症和改善关节功能的作用。有研究表明,肌肉放松时的血流量比肌肉紧张时要提高10多倍。文献报道证实,通过手法的机械力直接作用于病所,可剥离粘连、舒筋通络,改善局部血供,促进新陈代谢,达到通则不痛的目的[8]。通过分析文献研究,结合本院的实际情况,对膝骨关节炎的治疗进行了探讨,采用将中药腿浴与穴位按摩联合西药的综合治疗方法,取得了较好疗效。我们通过对47例治疗组的观察,发现腿浴治疗之后患者全身放松,皮肤毛孔张开,再施以手法刺激足部、下肢的穴位和反射区,可以更好地发挥腿浴的药力,既增强了疗效,又增加了病人的舒适度,二者相辅相成。从本研究结果看,患者1疗程结束后,中药腿浴、手法联合西药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并且对疼痛、晨僵、关节活动等的主要临床症状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

本文统计结果表明,中药腿浴联合手法穴位按摩治疗膝骨关节炎,能显著缓解膝骨关节炎患者的症状,迅速解除病人的痛苦,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治疗依从性好,操作简便,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骨关节炎诊治指南[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08,36(1):28.

[2]施桂英,栗占国.关节炎诊断与治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95.

[3]蒋协远,王大伟.骨科临床疗效评价标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75-277.

[4]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骨关节炎诊治指南[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08,36(1):29.

[5]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349-353.

[6]刘小立,孟庆云.应重视老年膝骨性关节炎疼痛的治疗[J].实用疼痛学杂志,2010,6(2):85-87.

[7]王彤,朝阳,魏立新.中药熏洗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30例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9,16(10):71-74.

[8]陈秀敏,李静.中药热敷加足浴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98例[J].中国民间疗法,2008,16(8):19-20.

(收稿日期:2014-03-17)endprint

摘要:目的 观察中药腿浴联合手法穴位按摩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3年1—12月本院治疗的膝骨关节炎患者93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在给予常规西药盐酸氨基葡萄糖胶囊口服的基础上合用中药腿浴及手法按摩足腿部穴位综合治疗方法。观察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膝关节WOMAG积分评分变化,膝关节疼痛的视觉模拟量表(VAS)积分变化。结果 治疗组在症状改善和骨性关节炎 WOMAG积分和VAS积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中药腿浴联合手法穴位按摩治疗膝骨关节炎能明显缓解症状,疗效确切,治疗方法简、便、验,适合在社区推广。

关键词:膝骨性关节炎;康复疗法;运用

中图分类号:R684.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14)07-0026-02

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 OA)是指由多种因素引起关节软骨纤维化、皲裂、溃疡、脱失而导致的关节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关节疼痛、僵硬和功能障碍。好发于负重大活动多的关节,发生在膝关节者称为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本病以中老年患者多见,女性多于男性。据报道60岁以上的人群中患病率可达50%,致残率高达53%[1]。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本病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程度以及所造成的医疗费用不断增加。因此,对本病的防治研究在国内外受到广泛重视。本院对2013年1—12月期间门诊治疗的93例膝骨关节炎患者采用中药腿浴联合手法穴位按摩综合治疗,并进行了系统的临床观察,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93例均来自本院2013年1—12月期间门诊治疗患者,随机按1:1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46例,男18例,女28例,年龄40~76岁,平均55.6岁,病程6月~6 a;治疗组47例,男17例,女30例,年龄42~74岁,平均53.7岁,病程1月~5 a。2组患者性别构成、年龄和病程分布情况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0)。

1.1.1 诊断标准 根据美国风湿病学会2001年制定的膝骨性关节炎诊断标准[2],膝关节疼痛患者符合下列7项中的3项即可作出诊断。(1)年龄50岁;(2)晨僵30 min;(3)关节活动时有骨响声;(4)膝部检查示骨性肥大;(5)有骨压痛;(6)无明显滑膜升温;(7)放射学检查有骨赘形成。

1.1.2 纳入标准 所选患者符合上述膝骨关节炎的西医、中医诊断标准。所有入选病人治疗前1月均未接受非甾体类抗炎药、激素及其它治疗。签知情同意书,自愿接受治疗和检查。

1.1.3 排除标准 ①不符合骨性关节炎诊断标准者。②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③过敏体质或对本研究药物过敏者。④伴有关节结核、骨肿瘤、急性创伤、牛皮癣、痛风等影响到关节者。⑤合并有心血管、脑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及精神病患者。⑥有严重不良反应或其它原因导致不能完成临床试验者。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盐酸氨基葡萄糖胶囊(葡立)0.48 g,每日3次口服作为基础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运用中药腿浴联合手法穴位按摩治疗。采用中药痹痛剂(东直门医院研制提供,主要药物由桂枝、桑枝、透骨草、伸筋草、红花、皂刺、海桐皮、防风、威灵仙等组成)药液500 mL倒入专用腿疗治疗器中,加水3000 mL通电加热,水温控制在40 ℃~50 ℃为宜,将患肢膝关节以下浸入其中进行集药疗、磁疗、热疗、反射疗法为一体的腿浴治疗30 min,然后由医师对患者足部、膝关节周围的穴位和反射区施以手法按摩治疗30 min,主要手法以按揉点穴和舒筋为主,以压痛反应较明显的部位为治疗重点。每日1次,4周为1疗程。

1.2.2 疗效观察指标 关节疼痛程度以视觉模拟评分法(10cmVAS),对膝关节疼痛进行评分,为0~10分,病人治疗前后打分[3]。膝关节症状体征综合评分参考WOMAG评分系统,包括关节疼痛程度、僵硬程度和进行日常活动的难度3个方面共24项提问,每题0-4分,总积分用各组成项目的积分总数来表示,WOMG评分越高,表示症状越严重,并以此评定疗效疼痛积分[4]。

1.2.2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5],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晨僵、关节活动等症状变化情况并进行评分,根据评分评判临床疗效。①临床控制:疼痛等症状消失,关节活动正常,积分减少≥95%;②显效:疼痛等症状消失,关节活动不受限,积分减少≥70%<95%;③有效:疼痛等症状基本消除,关节活动轻度受限,积分减少≥30%<70%;④无效:疼痛等症状与关节活动无明显改善,积分减少不足30%。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均数的比较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2 治疗结果

2.1 2组总疗效比较。

2.2 2组患者治疗前后主要症状积分变化及疼痛评分比较。

2.3 不良反应比较 治疗期间,2组患者均未出现过敏及其他不良反应。

3 讨论

膝骨关节炎发病机理复杂,病情轻重不等,多呈反复发作缓慢加重的进程,治疗难度较大。目前治疗的总体原则是非药物和药物治疗结合,必要时手术治疗,治疗应个体化[6]。治疗的目标是控制疼痛、改善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尽可能避免治疗的毒副作用。目前的治疗需要各种治疗手段的配合才能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膝骨关节炎在祖国医学中属“骨痹”的范畴。中医认为本病以肝肾亏虚为内因,风寒湿邪侵袭及劳损为外因,瘀血及痰湿为病理产物,属本虚标实证。治疗强调补肾壮骨,养肝强筋,健脾生肌,温经通络为原则。中医对膝骨关节炎的治疗手段多样,除了内服药物外,中医外治法在治疗本病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疗效显著。传统中医理论认为足部经络穴位密集,“脚为精气之根”,主宰人体生长发育的“先天之本”肾和“后天之本”脾,其经脉均从足起。中药腿浴治疗即是通过水的温热作用、药物的外治作用和足反射区的刺激三种作用达到治疗效果。现代研究证实,中药腿浴通过水的温热作用及借助药液熏洗的治疗作用,让药液离子在水的温热作用下通过黏膜吸收和皮肤渗透进到人体血液循环,进而输布到人体的全身以达到治疗的目的,起到疏通腠理、祛风散寒、透达筋骨、理气活血、促进气血运行、舒畅经络、荣润筋骨的目的[7]。中药熏蒸具有神经经络的调节作用 它的热药效应可以调节脏器功能,同时选用名贵中药做熏蒸还能达到养血补气安神的目的,使人体在排汗的同时排放杂质快速缓解肌肉酸痛乏力,对于关节功能的改善起到良好的作用。穴位按摩治疗膝骨关节炎一直是中医的特色,做中药熏蒸时热能因子与雾化的中药离子通过皮肤进入血液循环具有良好的促进关节软骨修复、消退滑膜炎症和改善关节功能的作用。有研究表明,肌肉放松时的血流量比肌肉紧张时要提高10多倍。文献报道证实,通过手法的机械力直接作用于病所,可剥离粘连、舒筋通络,改善局部血供,促进新陈代谢,达到通则不痛的目的[8]。通过分析文献研究,结合本院的实际情况,对膝骨关节炎的治疗进行了探讨,采用将中药腿浴与穴位按摩联合西药的综合治疗方法,取得了较好疗效。我们通过对47例治疗组的观察,发现腿浴治疗之后患者全身放松,皮肤毛孔张开,再施以手法刺激足部、下肢的穴位和反射区,可以更好地发挥腿浴的药力,既增强了疗效,又增加了病人的舒适度,二者相辅相成。从本研究结果看,患者1疗程结束后,中药腿浴、手法联合西药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并且对疼痛、晨僵、关节活动等的主要临床症状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

本文统计结果表明,中药腿浴联合手法穴位按摩治疗膝骨关节炎,能显著缓解膝骨关节炎患者的症状,迅速解除病人的痛苦,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治疗依从性好,操作简便,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骨关节炎诊治指南[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08,36(1):28.

[2]施桂英,栗占国.关节炎诊断与治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95.

[3]蒋协远,王大伟.骨科临床疗效评价标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75-277.

[4]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骨关节炎诊治指南[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08,36(1):29.

[5]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349-353.

[6]刘小立,孟庆云.应重视老年膝骨性关节炎疼痛的治疗[J].实用疼痛学杂志,2010,6(2):85-87.

[7]王彤,朝阳,魏立新.中药熏洗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30例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9,16(10):71-74.

[8]陈秀敏,李静.中药热敷加足浴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98例[J].中国民间疗法,2008,16(8):19-20.

(收稿日期:2014-03-17)endprint

猜你喜欢

膝骨性关节炎运用
温针配合疏密波电针治疗膝骨性关节炎临床观察
短刺配合热敏灸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36例
中医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膝骨性关节炎的证候分析及辨证用药研究进展
筋骨痛消丸合双醋瑞因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探究关节镜清理术配合骨质增生汤治疗膝骨性关节炎临床观察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巧用插图,注入课堂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