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史教学有效性缺失的表现及原因分析

2014-10-11张庆祥

甘肃教育 2014年18期
关键词:缺失历史教学有效性

张庆祥

〔关键词〕 历史教学;有效性;缺失;现状;原因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18—0088—01

一、问题提出

为了对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这一现象进行深入的研究,笔者于2013年9月~12月对甘肃靖远县某两所中学进行了问卷调查。在初二四个班和高一六个班中各随机抽取三个班,共440人作为本次问卷调查的样本,收回问卷420份,回收率为95.5%,其中有效率占94%。经过统计得出如下结果:

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问卷调查统计表

二、中学历史教学的有效性现状

根据笔者对两所学校的调查情况来看,中学历史课堂教学还不完善,教学活动和行为还没有形成持续性和有效性,其具体情况可以归纳为五种表现:

1.历史新课的导入方法欠佳。问卷调查统计显示,学生能迅速被新课导入吸引的人数占41%,这说明在历史课导入新课时存在一定问题,有待解决。

2.学情掌握不够全面。从调查问卷中“学生对于教师的提问,通过思考,是否能够回答?”这一项来看,学生选择“是”的只占23%,这无疑是对教师的一个警示。这是教师不了解学情造成的,更为严重的是一些学生认为教师只喜欢历史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对学困生不公平对待,伤害了学困生的自尊。

3.教学方法简单。问卷调查中学生认为课堂并非基本由教师讲授的只占有4%,认为教师坚守课本,死记硬背的占到75%。可见,教师注重传授知识,往往忽略学生能力的培养,是简单的“以教师、教材、考试”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4.课堂教学欠灵活性。调查问卷发现,课堂教学存在学生被动学习的问题。

5.课堂复习设置不合理。教师往往把课堂复习看作过场而不加以重视,不依据学情编制习题,只是简单套用历史课后的习题或学辅资料题作为复习内容。没有做到分层设计历史习题的量和难度,不重视学生对历史课反馈的解题意见和建议。

三、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缺失的原因分析

1.受历史教师自身素质的影响。历史是广博的知识总结,涵盖多个领域,如,涉及到自然科学史、数学、物理、天文等各个领域,因此,历史教师要具备全面的知识素养、人格魅力以及教学能力,才能够把历史“重现”给学生。

2.客观因素的影响。

(1)没有完善的评价、选拔机制。教学过程中的激励机制和促进机制不健全,教师迫于家长、社会以及学校的压力在新课改中徘徊不前,致使历史课程教学改革没有实质性的突破。此外,一些中学在历史课教学上没有建立与新课改理念相协调的教师评价体系。

(2)轻视历史教育。从目前教学的情况看,很多人认为历史是副科。现实中,教师出于功利心的考虑,不会重视历史教育教学,很多学生因此也认为历史对初中和高中升学不会产生多大的影响,也就放弃了对历史课的学习。

(3)没有完善的教师培训、进修机制。历史教师参加培训、进修是更新教育理念、完善教育理论的必要途径。受种种原因的影响,教师参加历史课的培训、进修机会很少,观摩课更是少见。同时进修培训又缺乏严格的管理、考核、奖惩机制,一些教师把学习进修的机会当成追名逐利的阶梯,这影响了教师素质的提高和业务水平的可持续发展。

编辑:王金梅endprint

猜你喜欢

缺失历史教学有效性
当前中国公民意识缺失研究——以社会监督为例
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浅谈大众传媒社会责任的缺失
高职院校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缺失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
论历史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应用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