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东农户生计模式及面临的困境与对策——基于广东省龙门县农户生计的调查

2014-10-11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广东广州510642

关键词:生计柑橘农户

(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广东 广州 510642)

(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广东 广州 510642)

依据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对广东省龙门县农户生计进行调查研究,发现贫、富、中三类农户收入差距,首先来源于其所拥有或支配的生计资本,富裕户拥有或支配的自然资源数量远多于贫困户,且三类农户之间生计资本重要性的顺序不同,对贫困户而言社会资本最为重要。自给性农业及外出打工是不同类型农户的生计模式中共同的组成部分;其次来源于种植果树与林木的数量及商业化经营活动,富裕户多从事规模化种植或小型加工等商业化经营活动。农户生计活动陷入农业生产成本上升、黄龙病威胁柑橘主导产业发展等困境,生计的可持续性受到不同程度的威胁。保持农户生计的可持续既需要提升农户生计资本,也需要寻找、推广环境友好型替代生计模式。

农户;生计资本;生计模式

一个被普遍接受的生计(Livelihood)概念是:生计是建立在能力(Capabilities)、资产(Assets)(包括储备物、资源、要求权和享有权)和活动(Activities)基础之上谋生的方式”[1]。随着对生计问题的深入研究,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Sustainable Livelihoods Approach,SL)逐渐在理论上得到开发和重视,并在世界各地的扶贫开发和农村发展项目中得到了运用。Martha G.Roberts,杨国安系统介绍了产生于1980-1990年代的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该分析框架把农户看作是:在脆弱性环境背景中生存的主体,根据生计资本的性质和状况,决定采用某种生计策略,从而形成某种生计结果,生计结果又反过来影响资产的性质和状况[2-4]。陈传波、丁士军利用这一分析框架对中国小农户的生计风险研究表明,目前中国农户在面对传统的农业经营风险的基础上,更多的面临着诸如教育、健康、养老等无保障状况[5]。徐峰指出,农户面临的经济困难包括诸如建房与婚嫁等确定型消费投资带来的家庭经济困难以及大病医疗、自然灾害等意外事件带来的家庭经济困难[6]。对于现阶段我国广大农民而言,生计风险表现在维持基本生活上的困难,即使在已经实现小康的地区,一旦发生灾害、家庭成员疾病甚至由于子女学费,农民的基本生活就会受到严峻挑战[7]。上述研究着眼于农户生计脆弱性带来的后果和影响,对农户生计活动本身缺乏深入分析研究。关于生计活动的文献中,大多侧重于西部地区或山区农户生计活动研究,尚未发现关于广东农户生计的研究文献。

本文以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为理论依据,分析广东省农户生计策略及农户生计活动面临的困境,探寻农户新的生计途径,以提升农户生计的可持续性。本文数据来自于2011年8-11月广东省惠州市龙门县四个村的调查。龙门县位于广东省中部,山地及丘陵占总面积的73%,种植柑桔历史悠久,经济林发展初具规模,该县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73%,2010年农业总产值占全县总产值33%,当年农民人均年纯收入7370元,与广东省平均水平7890.3元相当,农业在国民经济及农户家庭经营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农户生计活动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次调查方法包含两种:一是对村干部、种植大户访谈;二是对富裕、中等和贫困三类农户进行问卷调查,共获得调查样本69户。由于问卷是由调查员访问并填写问卷,所以问卷回收率较高。

一、调查村的基本情况

所调查的四个村分别为:王宾村、沙塘村、三洞村、长坑村等,其基本情况见表1。本次调查69户农户,涉及调查人数为306人。被调查人中男性为56人,女性13人,男性占被调查人总数的81.2%,女性占被调查人的18.8%。被调查人的年龄分别集中在41-50岁,51-60岁两个年龄段。

按照收入水平将农户分为三类:贫困户的人均年收入约为1500元左右,按家庭人口4人估计,年收入1万以下(此为当地扶贫的标准)。富裕户的年收入约为6-8万元,其余为中等户。村中贫富中三类农户的比例约为:10-20%、10%、80%,在69户中包含21户贫困户、15户富裕户和31户中等户(见表1)。

表1 四个调查村基本情况

二、不同类型农户所拥有的生计资源

英国国际发展署(The UK’S Department for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DFID)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是可持续生计分析中最有影响力的分析工具。依据该框架,生计资本包括自然资本、物质资本、金融资本、社会资本和人力资本五种类型。其中,自然资本指农户所拥有或支配的土地①广东农村土地分为水田、旱地、山林等三类,水田一般种植水稻,旱地种植蔬菜、花生等经济作物,山林为经济和生态公益林等。。物质资本指农户家庭资产,包含住房、耐用消费品和生产性资产。金融资本指农户可支配和可筹措的现金,包括现金收入、从正规金融渠道获得的贷款、补贴和非正规渠道获得的现金。社会资本指农户为了实施生计策略而利用的社会网络,包括加入的社区组织状况以及农户获得社会网络支持。人力资本指农户家庭整体劳动能力、家庭成员的健康和教育状况。

按照一定的方法对农户生计资产进行赋值,得出贫富中三类农户生计资产状况(见表2)。

表2 不同贫富等级农户的生计资产状况

根据分析,农户生计资本的特征具体体现在:

(一)农户生计资本规模有限,整体呈现脆弱性

从人力资本看,农村人力资源匮乏,村中年轻人外出打工,农村劳动力多为50岁左右,受教育程度以初中及小学为主(二者合计比例为73.3%)。农户自然资产即土地,家庭拥有的土地面积经营规模小。47.5%农户拥有3-4亩水田,49%家庭拥有2亩以下的旱地,80%的农户家庭拥有的土地面积在5亩以下。农户土地细碎化明显,拥有地块零碎。35.3%的农户拥有水田的地块数在5块左右,27.4%的农户水田地块数在6-10块,8.4%的农户地块数在10块以上,最大地块在1亩左右,小的不足1分。农户物质资产包含生产性资产和消费性资产,后者包含住房及其他耐用消费品。农户的物质资产通常仅限于消费性资产,生产性资产普遍非常少。耕牛作为农业生产性资产,原来每户都养牛,现在都不养了,农户家中除打农药用的机动喷雾器外,几乎没有生产性资产,其他农业机械如汽油机、拖拉机、水泵、榨油机等,其拥有状况以村为单位,每村有1-2台。金融资产中,从正规渠道获得的贷款是农户金融资产重要组成,但农户贷款需求多数得不到满足。

(二)生计资本重要性顺序不同,社会资本对贫困户而言最为重要

富裕户生计资本重要性依次为人力资本、物质资产、社会资产、自然资产和金融资产。中等户生计资本重要性依次为物质资产、人力资本、社会资产、金融资产和自然资产。而贫困户生计资本重要性依次为社会资本、人力资本、物质资产、金融资产和自然资产。三类农户生计资本重要性次序不同。人力资产是农户家庭收入增长、生计模式创新的主要推动因素,其数量和质量决定着农户对其他资本的运用。人力资本在生计资本的决定性作用在富裕户中得到体现。农村的富裕户多为文化程度较高(高中毕业以上)、身体健康、头脑灵活、善于经营,或有外出打工经历或长期担任村干部从而拥有较多的社会资本。对贫困户而言,户主多为文化程度不高(小学或文盲),本人或家人身体健康不佳等,人力资本及物质资产极为缺乏,家庭生活贫困,易于陷入生活困境。因而,作为各类扶贫政策和措施的支持对象,这些贫困户得到更多的社会支持,政府、社会和亲友的帮助使其在面临生活困境时摆脱困境,因此,社会资本在生计中最为重要。如长坑村2006年大雨冲垮了几户房屋、水田被毁,政府给予每户1万元建房,在政府及亲友帮助下,这些农户恢复基本生活秩序,贫困户社会资本的赋值高于其他农户。

(三)除社会资产外,其他生计资产贫富之间都存在较大的差距

除社会资产外,贫困户在其他各项资产之间的分值都低于富裕户和中等户。第一,物质资产的贫富差异赋值达到0.07。农户家中几乎没有生产性资产,电视、手机及摩托车普及率高耐用消费品差异不大,物质资产贫富差异主要体现在房屋及生产性资产。目前34.8%的农户拥有第二套住房,富裕户多拥有二套住宅,第二套住房多为两层或三层楼房,或在县城购置商品房。富裕户往往拥有相对多的生产性资产,如运输机械、加工机器等。第二,金融资产贫富之间赋值差异为0.05,主要体现在现金收入差异极大,低收入户年收入人均不足1000元,富裕户人均年收入10万左右(最高一户估算年收入50-60万)。第三,人力资本差异。富裕户则受教育程度高,身体健康,家中劳动力多。贫困家庭因家庭成员的残疾、疾病导致家中劳动力缺乏,医药费支出增加,共计11户占比15.94%农户年医疗费用开支在5000元以上,家中有1-2名患病成员。第四,贫富之间差距最大的是土地资源的拥有,赋值差异达到0.22。在农户普遍缺乏生产性资本的情况下,土地资源成为农户最重要的生计资本,集体土地在农户之间的土地均分制度使农户拥有土地资源差异并不大,其差异在土地流转这一市场化过程不断扩大。进一步地说,贫富之间人均水田和旱地差异不大,拥有或实际使用的山林资源差距较大。富裕户除自身拥有山林数量多,还通过租赁扩大使用面积,实行规模化的经营。而其他农户特别是贫困户只依赖少量土地资源。

三、不同类型农户的生计模式

农户的生计活动是农户对其所拥有的生计资本进行组合从事不同的生产活动,是对其生计资本的综合利用。农户的生计模式体现为农户生计资本的运用策略。

目前普遍采用的农户生计模式分类,是李小建等按照农户生计活动的性质区分为农业、非农业和兼业等三种基本类型[8,9]。张丽萍根据农业活动和非农活动在家庭收入所占的比重将农户生计模式分为:纯农型、以农为主型、非农为主型和非农型等[10]。阎建忠、信桂新等将农户生计类型划分为农畜基本型生计、综合发展型生计和缺失型生计三种类型[11,12]。王成超将农户生计模式概括为:农业、外出务工与农业、本地非农就业与外出务工等三类[13]。

本文认为农户生计活动与策略趋于多样化,不同类型农户生计策略和生计模式存在较大差异,根据贫、中、富三类农户生计策略,将农户生计模式分为三类:贫困户生计模式:自给型农业+本地劳动市场打工收入+少量山林或无山林;中等户生计模式:自给型农业+外出非农就业+种植果树与人工经济林+半商业化种养;富裕户生计模式:自给型农业+外出打工+本地规模化种植果树或经济林+多样化的商业经营等(见表3)。

表3 三类农户生计模式

自给型农业是三类农户生计中共同的组成部分,大多数家庭种植水稻满足自家口粮需要。62.5%的农户水稻种植面积多数在2-3亩,31.3%家庭有少量剩余的水稻出售,由于花费农药生产成本上升,水稻每亩每年净收益400元左右,净收益极低,农民不愿意多种田,大多数家庭种植水稻满足自身粮食需要。相比于水稻,蔬菜种植效益高,但蔬菜种植面积极小。58.33%农户种植了1亩以下蔬菜,52.2%农户种植蔬菜仅供自家吃,39.1%家庭有少量剩余的蔬菜出售。在四个村中,整体上看,2/3的农户粮食与蔬菜种植属于自给自足的自给型农业,1/3在自给基础上出售剩余的半商业化经营,尚未发现从事专业化、商业化经营的种植大户。

外出打工收入和在本地农业劳动市场的工资性收入是农户家庭重要收入来源之一。有53户、80%的家庭至少有1人在外打工,其中21户有1人在外打工,32户家中有2人以上在外打工,18户有3人以上在外打工。30%的家庭月工资性收入在1000元左右,23%的家庭月工资收入在1000-3000元之间,27%的家庭月工资性收入在3000元以上。本地农业劳动市场的雇佣劳动收入具有季节性,虽然日工资水平已经上升到现在70-100元/天,由于全年的劳动时间一般1-2月,通常发生在水果的采摘季节,因而在工资性收入中所占比例不高。

种植果树与人工经济林也是农户主要生计活动,也是农户分化的源头。龙门种植柑桔历史悠久。调查农户中有30户农户种植了柑橘,60%农户种植面积在10亩以下,40%农户种植面积在10亩以上。年盈利在5000元以上农户达到94%,其中40%农户年盈利在2万元以上,且种植面积越大,盈利越高,尽管有少部分农户有亏损,农户种植柑橘的愿望强烈。

山地是农户重要的自然资源,山林是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69户农户中,有43.8农户拥有10亩以下山林,34.3%农户拥有10-30亩山林,22%农户拥有30亩以上山林。农户对林地的利用多种植人工经济林,以种植杉木最多,其次是柑桔、桉树、竹子等。农户贫富之间收入差距主要来自山林的经营,富裕户拥有和支配山林、果树面积大,贫困户则相反。

养鱼、养鸡等养殖活动是农户的一项生计活动。有15户占调查农户总数22%的家庭拥有1口以上鱼塘,鱼塘的面积比较小,大多1-2亩左右,因饲料成本高,农户用草或猪粪养殖,因而产量较低且养殖期比较长(两年左右捕捞出售),养鱼不是农户主要收入来源。养鸡户分三种类型:自给、剩余出售、专业化养鸡。调查中共有50户、占农户总数72.5%的家庭养鸡,62%的农户属于自给型,12%家庭属于有剩余出售的半商业化养殖,5户商业化养鸡的农户因各种原因而转产。

贫困户生计活动往往以农业为主,以外出打工收入为辅,拥有少量山林甚至无山林。21户贫困户中,11户家中有1-2个劳动力外出打工,工资性收入为1000-2000元/月;13户拥有少量山林(30亩以下),8户没有山林。如一户家中4口人,妻子长期患病,两个子女中女儿年幼在上学,儿子身体瘦弱、智力低下,辍学后与父亲一起在本地劳动市场打工,无山林,只能依赖出售剩余稻谷和打工收入维持生活。

中等户生计活动以外出打工收入为主,以自给型农业为辅,拥有一定量山林,从事半商业化种植或养殖等经营活动。33户中等户,27户在自给型农业外家中至少有1人外出打工,21户拥有30-40亩数量的山林种植着柑桔或人工经济林,18户从事一种或两种半商业化种植蔬菜、养殖或开商店做生意,那些没有外出打工的农户则同时从事半商业化养殖或做生意等经营活动。

富裕户除自给型农业、外出打工外,还从事规模化种植,或开办小型加工厂、运输、做生意等商业化经营等。如王宾村刘某,共租赁4000亩山林,其中种植2000亩桉树、700亩油茶,其余为杉木。由于桉树采伐受到林业部门的限制,因此计划“卖桉树,种油茶”,并开办油茶加工厂进行油茶深加工。王宾村廖某,56岁,高中毕业,是村、镇、市、省四级人大代表,租入本村、邻村、连平县三片山林共500亩,种植粉蕉100亩、柑橘400亩,县城房屋出租租金6000元/年,年收入达60万左右。沙田村梁某在龙田镇某村连片租入土地300亩种植蔬菜,租期6年,租金600元/亩,产品“自产自销”销往广州。

村干部因受教育程度高、具有较丰富的社会资本而成为村中的富裕户。村干部家庭除子女打工外,从事规模化种植或开办小型加工厂等商业化经营,他们是村中少有的拥有汽车、在县城有房屋并长期居住在县城的人。如长坑村伍某,47岁,中专毕业,从2002年始任村主任,目前已是第4届。2003年起从事专业养鸡,每批次养鸡500只,年销售量2000只左右,2008年前因雪灾影响养鸡亏损,后开办了一家木材加工厂从事木材加工。沙塘村廖某,文化程度高一,2003年始任村主任,目前也第4届。1979年始在村内开小卖部至今,兼营日用百货及农资销售,家中养猪80多头,鱼塘1口,租赁长坑村300-400亩山地种植经济林。三洞村余某,53岁,1999年始任村主任,目前为第5届,四个子女在外打工,在村内开办干菜加工厂,收购周边农户种植的鲜菜进行加工。

四、农户生计活动面临的困境

(一)农业生产成本上升导致农业成为自给性农业,主导产业柑橘生产风险加大

近年来,化肥、农药、柴油价格及人工成本上升,农业生产成本上升进一步降低农产品净收益。氮肥由60元/100斤上升到2011年200元/ 100斤,化肥复合肥200元/包,农药价格60-100元/瓶,相比几年前价格上升1倍。农户不养牛之后,耕地翻地由拖拉机取代耕牛,人工成本(每亩100元)因此而上升。成本的挤压导致小规模农业成为自给型农业。尽管广东省实施了粮食补贴政策,但农民普遍认为增产不增收,种粮净收益过低而不愿意多种田,农户生产粮食只满足自家需要,导致广东粮食自给率逐年降低。

作物的生长期内农药化肥的使用次数增加也增加了生产成本。以柑橘为例,柑橘是该地区的主导产业,柑橘从开花到结果,期间共需打农药8-10次,一个月打药1-2次,平均20天左右打药一次,一个种植15亩左右柑橘的农户年农药花费约为4000元左右。一棵中等大小的柑橘树,化肥施用量一次约3-4斤,年施肥次数为3-4次,一棵树年化肥施用量12-16斤。一个种植15亩柑橘的农户,化肥年投入需1万元左右。所以,化肥、农药支出使单位柑橘产量成本上升。目前柑橘采摘后鲜果的成本约0.8元/斤,农户获得利润的鲜果的收购价格需在2.5元/斤左右,但是近年柑橘价格剧烈波动①2009年柑橘价格为0.6元/斤,2010年1.5元/斤,2011年2元/斤。,直接影响农户生计和收入,也加大了农户的生产风险。

(二)农田非粮化:水田、旱地种植柑橘

农业净收益低下也产生了另一种倾向,即农田非粮化,龙门的农田非粮化表现为水田、旱地改种柑橘。所有农户中,只有65.2%的农户在水田上种植水稻,15.8%农户水田部分种植水稻、部分种植柑橘,7.2%农户水田全部改种柑橘,后两者合计共有23%农户水田全部或部分种植柑橘。在王宾村、大坑进村,村民说“全部水田种了柑橘,没办法种植水稻了”。在大坑进村,一农民说,自家的水稻被老鼠吃掉一半,因老鼠多也无法种植板栗,只得改种柑橘。随着柑橘种植面积扩大及农药施用量增加,田里的蛇少了,农户养猫少了,鼠患、鸟患严重,迫使更多农户由种植水稻改种柑橘。

(三)柑橘及经济林:主导产业柑橘受黄龙病影响严重,无替代产业

龙门县柑橘种植面积目前为28.9万亩,作为龙门的主导产业,柑橘产业发展直接影响农户的生计。在农业生产成本上升外,柑橘产业面临着更大的困境:第一,柑橘树老化及黄龙病严重。龙门县60%以上的柑橘树生命已经有7-8年②柑橘生命周期一般分为幼树期、结果初期、盛果期、结果后期和衰老期。目前柑橘类果树完整生命周期的长短没有确切数据。据国外报道称,达到50年以上的老柑橘园仍能挂果。多数的柑橘类果树并非自然衰老,而是因大面积难以治疗的病害,如黄龙病等;或长期使用化学肥料致土壤过于酸性化;或严重虫害;或过量或不当使用农药而造成的药害;或因果树管理不善等,致树体过早衰退或大面积死亡而缩短其经济寿命。在技术到位、栽培得法、资金投入充足等情况下,柑橘类果树一般都有10年以上的丰产稳产期。,柑橘树逐渐退化,近1/3果树感染黄龙病,柑橘产业发展受到很大影响,直接影响农户的柑橘收入(见表4)。表4显示,32户种植柑橘的农户,25户柑橘年收入占总收入比例一半以上,柑橘年收入在种植农户收入来源中占有重要地位,柑橘树老化及黄龙病将严重威胁这些柑橘种植农户的收入和生计。①32户种植柑橘农户,其中柑橘年收入5万元以上的占10.4%;2-5万元的占20.28%;2万元以下的占56.25%。

表4 柑橘收入占总收入比例

第二,近十年来,由于化肥农药使用量大、成本上涨和柑橘价格下降,果农对柑橘生产投入不足,缺乏科学管理,直接影响了柑橘早结、丰产、稳产和果实品质的提高。多数种植者在寻找可替代柑橘的生计模式,但苦于无适宜的替代模式。

桉树人工经济林是山林经营的主要对象,其发展中也存在许多问题,影响了桉树人工经济林种植效益:第一,初植密度普遍较大,轮伐期短及施肥不合理,致使土壤养分过度消耗,桉树人工林地力下降。第二,采用炼山火烧方式进行整地造成水土及土壤养分流失。第三,较高木材砍伐税(90元/立方)及林业部门实施的采伐指标的规定,限制了农户种植桉树人工经济林的经济效益。第四,大面积的种植,特别是在水源涵养林等生态公益林周边种植桉树,不利于地区性生物多样性及水源水质保护,龙门县因此将桉树种植面积控制在全县林业用地的20%以下(约合49万亩)。上述几个方面原因致使桉树种植大户考虑改种其他人工经济林。

(四)农民可得到一定的财政支持,但信贷支持明显不足

农户可得到农业补贴、生态公益林补贴等财政支持。2004年,广东实施种植水稻面积30亩以上可获得种粮补贴的农业补贴政策,2008年,农户种粮补贴的范围扩大到全部种粮农户,2009年以后农业补贴逐年提高。2009年水田补贴标准为30元/亩,2010年100元/亩,2011年为120元/亩。1999年广东在全国率先实施生态公益林补偿制,2012年,国家级和省级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提高到每年18元/亩。除上述两项主要财政补贴外,农户还可获得农机购置补贴、农田基本建设专项资金、农村饮水安全资金、安居工程建设(泥砖房改造)、农村独生子女纯生二女结扎夫妇养老保险、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家电下乡补贴等各类补贴。

在上述财政支持外,农民可得到信贷支持明显不足。2010年,中国邮政储蓄银行龙门支行及惠州市首家村镇银行——仲恺东盈村镇银行都开办小额贷款业务,但由于缺乏银行认可的抵押物,农户承贷能力不足,农户贷款需求多数得不到满足。调查发现,69户农户中,39户占56.5%农户有借款经历,只有16户从银行得到贷款,其余23户有资金需求的农户得不到正规的金融部门的贷款,农民得到的信贷支持明显不足。

(五)摘果季节农村劳动力供不应求

采摘柑橘期间农村对劳动力的需求最为旺盛。农户对劳动力的需求视客商收购柑橘数量和时间而定,最多一户一天需要30人采摘。果场水果成熟后采摘时间短,通常需要1-3天采摘完毕。所以,劳动力求呈现时间短、数量大的季节性特征。农村年轻人大都外出,不愿意干也不会干采摘等农活,留在农村的劳动力年龄在40-50岁,农村劳动力特别是青壮劳动力供给不足,摘果季节出现请不到人来采摘,经常上演“抢人”事件,日工资由50-80元上升到现在70-100元②农业劳动市场的日工资率根据工作不同而不同:摘柑橘:50-60元/天,喷药:80元/天,割草60元/天,剥板栗50元/天。,农户只得或请亲友帮助或自己采摘,当收购价格较低时,则放弃采摘,影响了农户种植柑橘的收益水平。

五、改善农户生计、提高农民收入的政策建议

为改善农户的生计资本状况,提升其生计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并稳定农民收入,应采取如下措施:

(一)通过教育和培训提升农户生计能力,增加生计资本量

人力资本是五项生计资本中最具有扩大潜力的生计资本,以人力资本为主线培育农户生计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是提升农户生计能力、更新和发展生计资本的突破点和关键点,特别对降低贫困农户的生计资本脆弱性有长远的积极影响。调查发现,村民对农业局的技术员来村里讲课,如讲授如何管理柑橘、水稻、用药配药、鉴别真假农药等非常欢迎,在巩固农村义务教育同时,积极推进农村职业教育和针对农民的技术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技能和生产技术水平,增强农户家庭的风险处理能力和抵御能力。要充分认识并努力降解贫困农户的生计资本的脆弱性。针对贫困农户生计资本原始、稀少的特点,帮助其进行生计模式选择,设计生计资本的投资计划,并在资金融通上通过扶贫政策等予以支持,尽可能降低农户生计资本积累两极分化现象。

(二)积极寻找、推广环境友好型替代生计模式

科研院校研究机构、非政府组织及政府部门应通力合作,通过科研部门的研究力量,研究探索环境友好型生计替代产业和替代模式,通过政府部门及非政府部门建立示范基地,向农户推广替代生计模式。在农户推广层次上,应首先在具有一定抗风险能力的规模化种植大户和半商业化经营农户中推广替代生计模式,由这些农户带动其他农户。

(三)控制化肥和农药价格上升,同时为农户提供功能完备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

化肥和农药等重要农业生产投入的价格上升严重挤压了农业经营效益,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控制化肥和农药等农资价格上升,保障农业经营具有一定利润空间。也应当通过公共投资为农户提供良好的乡村医疗服务、完备的交通设施、充足的市场信息及技术服务,优化农业生产经营的外部环境降低农业生产经营成本,帮助农户应对风险,提高农业净收益。

(四)合理规划产业发展,避免农田非粮化倾向

产业过度扩张引发价格竞争及产业过快衰退。柑橘产业发展初期,高价格和高收益引发农户扩大柑橘种植面积,以至农田、旱地大量种植柑橘,出现柑橘产业过度发展的趋势,引发柑橘价格下降,农户或砍掉柑橘或将果树弃之不管而外出打工,而且砍掉柑橘后农田复垦成本比较高,甚至有的农田不能复垦,降低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不利于农户的长远生计。应合理规划产业发展,不能盲目追求种植面积扩大,盲目追求产业的做大做强,避免产业的过度扩张和过快衰退;采取严格措施控制农田的非粮化,避免粮食自给率的持续下降。

(五)增加对农户的信贷支持

当前农户面临的资本“瓶颈”是制约农户生计资本积累和发展的最大障碍。可以建立农户合作组织,发展非政府小额信贷机构和民间金融,促进信贷服务供给的多元化,让农户获得更多的信贷支持。

[1]苏芳,徐中民,尚海洋.可持续生计分析研究综述[J].地球科学进展,2009(1):61-68.

[2]黎洁.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下西部贫困退耕山区农户生计状况分析[J].中国农村观察,2009(5):29-37.

[3]Martha G.Roberts,杨国安.可持续发展研究方法国际进展——脆弱性分析方法与可持续生计方法比较[J].地理科学进展,2003(1):11-20.

[4]杨云彦,赵锋.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下农户生计资本的调查与分析——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库区为例[J].农业经济问题,2009(3):58-64.

[5]陈传波,丁士军.中国小农户的风险及风险管理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

[6]徐峰.农户家庭经济风险的处理[J].农业技术经济,2000(6):14-18.

[7]乐章.他们在担心什么:风险与保障视角中的农民问题[J].农业经济问题,2006(2):26-35.

[8]李小建,乔家君.欠发达地区农户的兼业演变及农户经济发展研究——基于河南省1000农户的调查分析[J].中州学刊,2003(5):58-61.

[9]杨锁如,马关宝.为农户家庭经济盘点——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农户调查资料分析[J].现代经济探讨,2003(4):49-52.

[10]张丽萍.农户生计多样化与土地利用变化——以大渡河上游典型村为例[D].北京: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2007.

[11]阎建忠,吴莹莹,张镱锂,等.青藏高原东部样带农牧民生计的多样化[J].地理学报,2009,64(2):221-233.

[12]信桂新,阎建忠,杨庆媛.新农村建设中农户的居住生活变化及其生计转型[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122-129.

[13]王成超.农户生计行为变迁的生态效应——基于社区增权理论的案例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0,26(18):315-319.

广东农户生计模式及面临的困境与对策
——基于广东省龙门县农户生计的调查

商春荣,王曾惠

F 126

A

1001-4225(2014)05-0050-07

2014-01-18

商春荣(1963-),女,北京顺义人,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

王曾惠(1989-),女,河南漯河人,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

佟群英)

猜你喜欢

生计柑橘农户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BY THE SEA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吃柑橘何来黄疸——认识橘黄病
粮食日 访农户
农户存粮调查
以石为业四十年:一个端砚工匠村的生计之路
柑橘大实蝇综合治理
“五及时”柑橘冻害恢复技术
2月2日世界湿地日 湿地与未来——可持续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