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马克思主义发展过程中对社会主义的逻辑认识

2014-10-08勾晨曦

关键词:社会主义认识实践

勾晨曦

摘 要: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取得了诸多理论成果,构成了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内生动力。然而,在当前各类价值取向大量涌现的大环境下,回到马克思、回到经典作家那里去探析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则能在正本清源上发挥抛砖引玉的作用。本文从经典作家的视角对社会主义进行了逻辑认识,并完成了现实条件下的逻辑认识,以实际行动来证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真理性。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认识;实践

中图分类号:A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4)08-0084-02

上世纪苏东巨变之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陷入了低潮。在如此背景下,中国走出了一条符合自身发展实际的社会主义道路。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期间,中国实体经济从整体上来说仍保持着健康发展态势,并在解决民生问题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这些都体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在中共18大后,我国面临着经济转型和进一步构建和谐社会的重任,因此,探讨马克思主义发展过程中对社会主义的逻辑认识,就显得十分必要。

一、经典作家对社会主义的认识

(一)马克思和恩格斯对社会主义的认识

恩格斯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中,肯定了三位空想社会主义实践家的功绩,也指出了他们对资本主义制度认识的历史局限性,进而指出他们的社会主义实践终究归为空想。马克思所提到的“社会主义”属于共产主义的低级阶段,它脱胎于资本主义,必然带有资本主义的烙印。在这一阶段,无产阶级通过剥夺剥夺者权力实现了专政,此时的私人所有权只存在于对消费资料的获得上。

(二)列宁对社会主义的认识

列宁是第一位成功领导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经典作家,他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存在着两个时间维度,即实现苏维埃执政前后。在执政前,列宁对未来社会主义的认识仍来源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此,他认为在俄国进入到社会主义阶段应取消货币,并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生产资料的国有化。随着布尔什维克战胜孟什维克建立起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一系列的事件使列宁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发生了改变。如,仍需要发展商品经济,不能马上取消货币,紧接着就实行了新经济政策。

(三)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的认识

毛泽东历来具有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从而在认识中国社会主义问题时能够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在新中国成立之时,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就将专政形式定义为“人民民主专政”,其依据就是对当时中国各阶层特征的分析。在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上,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建构起了均衡发展模式。关于这一点,在某种程度受到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影响。另外,毛泽东十分重视思想政治教育,这在当时为树立社会主义新风气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的认识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的认识集中反映在他对社会主义的定义之中,其中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成为了第二代领导集体的鲜明特征。他在对社会主义本质进行界定时指出,社会主义现阶段主要任务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在经济发展上,邓小平走了一条非均衡发展道路。

二、现实条件下的逻辑认识

随着新一代领导集体步入历史舞台,他们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方面继续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以下再从三个方面来归纳三个领导集体对社会主义的认识。

(一)以江泽民为总书记的领导集体对社会主义的认识

邓小平在上世纪80年代就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同样可以有市场经济,从而打破了由斯大林所创设的并影响深远的传统认识。由此,第三代领导集体在1992年的十三大中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定,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创举,为推动我国生产力全面提升提供了体制动力。同时,邓小平也指出了在当前精神文明建设领域的不足,这也就为下一阶段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了要求。

(二)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领导集体对社会主义的认识

第二代领导集体和以江泽民为总书记的领导集体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领导集体仍然聚焦于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面对工业化进程中所带来的人与自然的矛盾,党中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理念,以科学发展观指导社会主义建设。

(三)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领导集体对社会主义的认识

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的领导集体登上历史舞台,我国早已融入到了经济全球化之中。经过了2008年的金融危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成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另外,改革开放的制度红利在逐渐耗尽,如何解决历史积累下来的民生问题和农民问题,已被提到了议事日程。同时,反腐倡廉也成为实现我国社会主义健康发展的重要内驱动力。

三、现阶段对不同思潮的认识

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它也从来尊重实践的力量。正是马克思主义这种理论品质,才促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然而,在这一历程中也时刻受到不同思潮的影响,甚至在某一特定时间深受不同思潮的危害。因此,这里有必要对当前不同思潮加深认识,这里主要从经济视角展开(马克思的主要贡献在于经济理论领域)。

(一)对新自由主义思潮的认识

上世纪60年代中后期西方国家出现的滞涨,使得凯恩斯主义走下了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则是货币主义学派的经济学理论,这在英国和美国的表现便是私有化运动的兴起。新自由主义思潮通过一大批海归经济学者被带到了国内,并在当时产生了很大影响。然而,借助新古典经济学理论所进行了国有企业改革,导致了大量国有资产流失。这一事实教育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主体地位,是建设中国社会主义的有力武器。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到现今,回归马克思的呼声响彻全球,甚至在西方发达国家《资本论》也成了热销书籍。这从另一视角也告诉我们,在建设中国社会主义时不要被包装华丽的西方政经思潮所迷惑,唯有在社会主义本质论的引导下,在发展中的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endprint

(二)对回归传统计划经济体制思潮的认识

1989年因众所周知的原因,当时有一股将中国拉回传统计划经济时代的力量。直到邓小平南巡讲话后,才使得全党坚定了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的决心。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改革没有回头箭,唯有不断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前进。

四、基于以上认识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问题的思考

(一)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转型问题的思考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仍然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头等大事,目前经济建设的具体任务便是实现经济转型,以便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

1.经济转型中的分配公平问题。以内需拉动替代原有的投资推动,这是社会主义市场化经济建设的必然选择,也是符合国际成功经验的。若要实现内需拉动,则首先需要解决收入分配公平的问题。从目前状况来看,劳动性收入与资产性收入的占比有缩小的趋势。因此,需要从约束和规范资产性收入着手,以科学、合理的税收制度来调整二次收入分配。

2.经济转型中的城乡统筹问题。打破我国二元经济结构是实现经济转型成功的重要保障。农村蕴含着巨大的消费潜力,因此需要进步一深化对城乡统筹机制的认识,并在先实验再推广的方法论下优化提升统筹的绩效。

(二)对于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问题的思考

1.思想文化建设。在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商品拜物教”开始侵蚀部分民众的思想,因此要加强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建设,用先进文化武装人民的头脑。

2.应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

(三)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理论建设问题的思考

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仍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这就面临着一个理论继承和创新的问题。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理论自信的落脚点就在于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这个过程中,理论研究至关重要,高度的方法论自觉是关键。具体而言,我们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面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应当立足“群众的世界”,面向“群众的问题”,为群众服务,切实反映人民群众的各种利益诉求。惟其如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深入人心,才能赢得群众的支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并不是从天而降的,它根源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实践,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发展,这些理论必将不断被丰富和发展,从而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

参考文献:

〔1〕班明晖.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应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相结合[J].甘肃农业,2013,(22).

〔2〕苑秀丽.领袖与学者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确立中的互动性——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视角和案例之一[J].学术研究,2013,(12).

〔3〕王晓玲.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最新研究述评[J].中共山西省直机关党校学报,2013,(2).

〔4〕杨安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宣传与普及”研讨会综述[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1).

〔5〕李荔.试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中特理论体系中的突出地位[J].北方文学(下),2013,(10).

(责任编辑 孙国军)endprint

猜你喜欢

社会主义认识实践
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创建新时期高中思想政治课堂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学生社团建设
浅谈我对秦腔小生舞台表演的认识
试论会计规范研究方法的剖析与回归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摭谈
浅谈如何做好新时期的信访工作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