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精品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4-10-08王利全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9期
关键词:精品课程存在问题对策

摘要:精品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以精品课程的过程建设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目前精品课程的过程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并从不同方面就问题的解决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精品课程;过程建设;存在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9-0280-02

精品课建设是为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共享优质教学资源,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一项系统工程,充分体现了一种新型的、互动的、科学的现代教学技术手段。目前,国家级、省级、院级三级精品课程的建设质量都在不断提高,建设课程数量在不断增加,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改进育人环境等方面发挥了重大的作用。然而,部分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由于有的建设者急功近利、验收者流于形式、评价体系不完善和教学资源不匹配等因素导致了精品课程建设存在一些问题,使得精品课程的功效大打折扣,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和警示。

一、存在问题

1.课程建设与实际应用脱节。精品课程建设是为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共享优质教学资源,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一项系统工程,通过精品课程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可以全面推进课程建设。精品课程的建设必须立足于高校的人才培养规格,必须与学院的定位和人才培养规格相吻合。而不少精品课程在建设的过程中忽略了这一事实,只是在技术上解读精品课程的评审指标,按照评审项目将内容传输到网上。这种结果导致了在教学内容上过分注重知识的量化和信息化,结果淡化了课程在教学中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同时,部分精品课程建设完成后由于缺乏可操作性和教学资源的不足,导致了精品课程成了“摆设”,成了为精品而精品。

在课程建设中,学科及课程类型等不同,课程建设的侧重点应有所不同;教学设施、教学团队、教学对象等方面的不同同时也会造成教学方法及手段的不同和教学内容上的差异。即使不同院校的相同专业由于专业培养目标及对象的不同,课程建设的相关内容也是不同的。因此,精品课程建设应立足本校本专业实际情况,挖掘其专业及课程特点,使建设的课程能满足本专业的学生的实际需要,真正成为为专业服务的精品课程。

2.过程建设盲目消极。在精品课程的建设过程中,一旦课程申报成功并立项戴上桂冠后,就将精品课程建设一事束之高阁。究其原因主要是不知道该“怎么建”、“建的内容是什么”。造成了教师队伍、教学内容、教材、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改革与研究、教学管理六大要素的建设思路模糊,从而导致一些高校在精品课程过程建设中出现盲目性、盲从性,甚至失去建设的方向性。过程建设的盲目消极必然导致消极建设、被动建设甚至停建,失去了精品课程建设“重在过程、在过程建设中提升质量、在过程建设中加强课程竞争力、在过程建设中促成课程可持续发展”的本质与核心。

3.重形式、轻内涵。精品课程建设是高校教学质量和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辐射和示范是它的价值所在,“一流的教学团队、一流的教学内容,一流的教学方法、一流的教材、一流的教学管理”是精品课程的核心,因此,内涵建设是精品课程建设的重中之重。在建设中,部分课程不依据课程的特点和教学内容来进行建设,不管教学条件是否满足,教学内容是否合适,只是强调形式,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上缺乏针对课程特点进行的变革和创新,片面追求技术化和形式化。形式上的照搬导致精品课程的价值丢失。

教学团队建设是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一环,同时又是在建设中最容易被忽略的一环。我们要通过对教学内容的把握和建设,通过对教学方法的研究和实施,通过对课程教材的建设以及对教学管理方法的探讨和实施,来全面建设课程教学团队,使得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能在专业知识、教学水平以及教学过程管理中全面提升。同时只有有了一流的教学团队,才能保证一流的教学内容、一流的教学方法、一流的教材、一流的教学管理。因此精品课程建设不能只停留在表面,而应积极加强内涵建设,同时要全面均衡发展,绝不能顾此失彼,确保“五个一流”的全面提升。

4.更新和改进时间缓慢。目前,不少的精品课程缺乏可持续发展。精品课程是集教学团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材、教学管理一体化的整体建设,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对其不断地更新和改进才能始终保持精品课程可持续的发展性,才能一直起到引领和示范的作用。目前,大多数的精品课程在申报成功之后即成为摆设,内容不再更新或更新缓慢,在一定时期后精品课程已不再是精品。

精品课程在申报成功后的一段时期只是课程建设的一个初始阶段,是课程相关内容的一个初始积累阶段,内容是否完全合适、教学方法手段是否适用需要通过教学来进行检验,同时在检验的过程中不断完善。另外,教学设施、教授对象的变化也会造成相应的调整。总之,精品课程绝不能成为摆设,应不断地更新和改进,要让精品课程始终处于课程引领和示范的地位。

5.精品课程过程建设的评估、验收流于形式。依据精品课程建设标准及要求,各级精品课程立项后必须定期进行精品课程建设的评估与验收。从目前了解到的情况中得知,部分高校的对精品课程的评估和阶段验收时间间隔不太合理,大多数是一学期一次或一年一次。同时在评估和阶段验收中主要以纸质文本材料作为观测点,以各级精品课程既定的评价指标作为准则,按照指标在固定场所(如会议室)通过课程负责人提供的资料和汇报完成了课程的评估和验收工作。

以上这种评估和验收工作的弊端是造假之风蔓延,如课程建设者临时突击编写师生互动辅导、编课程讲义、造教研活动记录等。其次如对于《国家精品课程评估指标》中提到的教学方法与手段要求“重视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等“软”指标只是由课程负责人的口头汇报作为评价依据,最终造成了精品课程过程建设与评价因失真而流于形式。

二、精品课程建设的几点建议

1.合理制定精品课程建设规划。精品课程建设是一项系统的工程,需要长期的积淀,在政策上要注意为教师创造良好的条件和氛围,要激发教师进行教学改革和创新的积极性,保证资金的投入和合理使用。学院要从学院的定位、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规格的高度重视精品课程的建设,学院要把精品课程建设纳入到专业建设规划中,各专业要深入研究人才培养方案,将精品课程建设纳入到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中去。

与此同时,在整个的精品课程建设中,建设过程中的各个阶段要有详细的规划,要目标明确,任务具体。只有这样,教师在建设过程中才能合理有效地完成阶段任务,学院检查小组对精品课程的评估和阶段验收才能顺利地进行。

2.改进评审机制,加强过程管理。在精品课程的评审过程中,不仅要了解该课程所在专业的课程体系结构,同时要具体了解课程目前的实施情况和实施条件,结合课程的建设目标看课程是否具有可实施性。合格申报成功后,在后续的过程中,要加强过程管理,从教师、学生等不同方面全面进行过程考核,建立有效的考核评价机制,要注重考核申报提出的课程建设目标是否实现,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是否改进,课程的改革是否得到同行、学生的认可等。

3.加强信息反馈,积极完善教学资源。精品课程建设中,要积极加强从学生、同行等不同方面进行信息反馈,不断完善和更新教学内容。教师要及时获取学生的反馈信息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可以通过一边上一边测试运用的方法对网上的使用资源进行意见或建议的反馈。同时可以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向同行进行信息反馈,及时调整和修订教学内容。同时还可以通过点击率统计等方法了解精品课程的辐射效果。

精品课程建设涉及到教师、学生、教材、教学方法和教学管理等,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各方面积极、密切地配合,精品课程建设才能向更好的方向发展,才能更好地为学生服务,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作者简介:王利全(1979-),男,讲师,包头职业技术学院教师,主要研究方向:数控加工技术应用及教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精品课程存在问题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浅谈高校生物学专业遗传学课程的教学现状与改进策略
精品课程转型升级为精品资源共享课的认识与思考
浅析《Photoshop》精品课程开发及网站建设
精品课程资源共享建设问题的探索与思考
高职高专医药卫生类国家精品课程的分析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