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社会实践活动在高校立德树人中的重要价值

2014-10-08姚祥燕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9期
关键词:社会实践活动立德树人高校

摘要:十八大报告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之根本。社会实践活动对增强高校立德树人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推动高校践行实践育人理念,落实立德树人,健全高校德育工作考核评价机制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社会实践活动;高校;立德树人;价值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9-0220-02

十八大报告强调“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育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增强高校立德树人工作实效性的一种现实选择

1.社会实践活动能充实高校德育教学内容。在高校德育过程中,课堂教学是主渠道,但并非高校德育的全部内容。社会实践活动是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是坚持由内而外的教育观和由外而内的教育观相统一的必然要求。党和国家历来重视开展社会实践活动。1994年8月,中共中央下发《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加强实践环节”,“高等学校要把社会实践纳入教学、教育计划,组织学生参加社会调查、生产劳动、科技文化服务、军政训练、勤工俭学等活动。要加强社会实践活动的,明确教育目的,提高教育实效”。[1]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高等学校要加强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参加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推广活动以及社会服务活动。利用假期组织志愿者到城乡支工、支农、支医和支教”。[2]将社会实践纳入高校德育教学体系,能弥补高校德育课堂教学力量的不足。社会实践活动寓教于乐,使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检验“学”,自觉将良好的道德品质外化为文明的行为。

2.社会实践活动利于构建合理的高校德育网络。立德树人工作是项系统工程,需要高校、政府与社会组织密切合作,形成立德树人的强大合力。营造全社会共同关注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良好环境,构建学校、社会紧密协作的德育网络则是高校做好立德树人工作的有效手段。社会实践活动是拓展高校社会服务与人才培养功能的具体表现,是高校广泛寻求交流合作机会的重要平台,是大学生沟通现实社会的桥梁。首先,高校立德树人工作的复杂性决定了光靠学校教师、学生远不足够。“家长和社区名人能人的作用则凸显出来。学校需要家长的支持,学生需要称职的家长。社区名人、能人是社区精神的代表,集中体现了所在社区的精神面貌、价值观和信仰。”[3]通过活动,高校与社会联系加强,吸引社会名人来校讲学或任教。其次,社会实践活动吸收社会文化、家庭文化,使之与校园文化相融合,为高校德育工作提供丰富的文化资源,最终促进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局面形成,增强高校立德树人工作感染力。

二、践行实践育人理念与落实立德树人的有形载体

1.社会实践活动是践行实践育人的直接路径。社会实践活动是高校践行实践育人理念的直接途径。早在1984年,上海市团委和高教局联合在上海高校开展了以“改革与大学生的责任”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标志着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正式开展。2012年1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系统地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是高校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科技发明和勤工助学等社会实践活动是实践育人的有效载体。各高校要把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与组织课堂教学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与专业学习、就业创业等结合起来,制订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年度计划”。

华中师范大学秉承实践育人理念,结合农村学生多的实际,开展“百名学生访百村”活动,分农村水利设施建设、惠农政策、农民工返乡就业等专题,走访了全国150个县3000多农户。结合免费师范生培养,开展“百名学生访百校”活动,就我国师资均衡发展、教师能力建设等问题开展调研,走访了全国400多所城镇、农村和山区中小学,并在偏远地区学校开展支教活动。结合非师范生培养,开展“百名学生访百企”活动,走访了华为、长兴电子等130多家企业。参与活动的师生提交的调查报告、访谈报告,为学校改革教育教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为学校研究机构撰写政府部门咨询报告等提供参考。

2.社会实践活动是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举措。袁贵仁在2013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坚持立德树人,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强化实践育人环节,加强学生实习实验、参与公益活动和志愿服务,在实践中增强动手能力,了解国情民情,学会做人做事,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4]可见,要做好立德树人工作,既要重知识传输,更要重能力培养。

第一,提高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是立德树人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要“坚持能力为重,着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教会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要坚持把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统一起来”。[5]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是高校德育的重要目标,“如果德育目标仅定位于认知维度,那么德育只能解决‘知善、‘知恶的问题”,“不能把‘知转化为‘行,个体所接受的知识就没有真正内化为个体的品质,忽视实践能力培养的德育观只能是一种仅把受教育者看作德育过程中的客体,忽略了其主体地位的片面德育观,必然会削弱学校德育的有效性。”[6]

第二,培育大学生创新精神。培育创新精神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必然选择,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归根到底,依赖于实践。大学生要能在实践中不断地动脑、动手、锻炼工作能力、更新知识结构获取新鲜信息。社会实践活动又是一种开放性的教育活动。面对身边的变化,大学生应充分发挥自主性,独立解决各种问题,这时他们的积极性会被充分地调动起来,思维变得活跃,进而不断开拓创新。endprint

第三,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利用社会实践活动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提高民众思想政治素质;进行义务支教,能提高群众的科学文化水平,提高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提供模拟法庭、法律咨询等服务,增强群众的法律意识;举办文艺演出,丰富群众业余文化生活,优化社会环境。在此期间,大学生对国情、市情、民情、社情的认知得到提升,“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理想抱负更加坚定,进而养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志向。[7]

三、健全高校德育工作考核评价机制的重要指标

目前我国学校德育考评机制仍有诸多问题。建立科学的德育工作考核评价机制是顺利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之举。社会实践活动作为高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载体,作为高校办学质量和水平考核评估的重要指标,对健全德育工作考核机制意义重大。《教育规划纲要》要求“坚持教育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强化人才选拔试用中对实践能力的考查”,这一要求必将对学校德育工作内容的选择、范式的转换、评价体系的变革产生重大影响。具体来讲,就是要把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提出时间和任务要求,规定学时学分,实行学分制,并纳入大学生德育考评体系中,制定详细的考评办法,分等级考评。以华中师范大学为例,学校都将实践能力作为衡量学生德育成绩的一项重要指标。实践能力考评不同于理论考试考评,它侧重于考查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知行统一的能力,这能弥补以往不科学的德育考评办法的不足,为提高新时期高校德育考评科学化水平奠定基石。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R].

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ilesf/moe/moe_

177/200407/2479.html.

[2]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R].

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177/200

407/2478.html.

[3]张艳红.德育资源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77,82.

[4]袁贵仁.在2013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R].

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

176/201301/147151.html.

[5]袁贵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3,(1).

[6]沈壮海,佘双好,等.学校德育问题研究[M].郑州:大象出版社,2010:60-61.

[7]翁铁慧.立德树人[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217-219.

作者简介:姚祥燕(1989-),女,河南信阳人,华中师范大学硕士,研究方向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endprint

猜你喜欢

社会实践活动立德树人高校
互联网视域下高职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创新研究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将社会实践活动融于主题班会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