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认知建构理论指导高职院校化学实验教学改革

2014-10-08孙春梅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9期
关键词:化学实验教学指导改革

摘要:认知建构理论作为一种新的认知理论,成为21世纪教育改革的主要指导理论。通过对认知建构理论的学习研究,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阐述了用认知建构理论指导高职院校化学实验教学改革。

关键词:认知建构理论;化学实验教学;指导;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9-0038-0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在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中心,利用情境、协作、对话、意义建构等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精神,使学生能有效地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因此作为一种新的认知理论,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风靡于欧美大陆,随后迅速波及到各个学科,成为21世纪教育改革的主要指导理论。

一、建构主义的主要流派

建构主义是构建现代实验教学的理论基础。虽然流派众多,且有不同的理论倾向,但都坚信知识是由认知主体主动建构的结果。对建构主义思想发展贡献最大、并成为建构主义教学方法杰出代表的有: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和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

皮亚杰通过对儿童智慧发生心理的研究,力图在生物学和认识发生之间架起“桥梁”。他根据儿童心理学去研究认识论问题,发现儿童认知发生其实是一种双向建构。即:客观知识并不是从外部信息单纯的记录中获得,而是起源于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这就意味着认知发生开始就存在着两种活动:一方面是主体本身的动作协调,另一方面是引入客体之间的相互关系。这两种活动是相互依赖的,只有通过动作,主客体相互作用的关系才会发生。因此,客观知识并不是直接秉赋于主体,而是从属于某些动作结构的。

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原是历史学派的创始人。他有关人的心理发展研究,对于理解建构主义非常重要。他强调社会环境在儿童智力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人类在环境面前不仅是一种纯粹被动的适应,而且还有积极能动的变化。正是这种活动,使得人类自身的行为方式发生了改变。因此,一定的环境与主体的能动性是智力发展的起点。基于这一理论,维果茨基重视教学在发展中的主导作用。

布鲁纳等美国心理学家将维果茨基的思想介绍到美国,对西方的建构主义思想的发展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布鲁纳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认知革命的倡导者,他提出“以学习者为中心”和“发现学习”的理论。他认为,知识不能靠教师灌输给学生,教师应该是学生的引路人,教师的作用在于指导学生去发现、去建构。因此,教师应特别重视那些能激发学生自愿学习,以及在学习过程中形成学习动能的经验。教学设计必须有利于学生的知识拓展,帮助学生获取知识超越给予的信息,自觉弥补新旧知识之间的衔接。

二、建构主义的主要内容

现代建构主义的理论认为,学习伴随着同化和顺应,一个完整的学习循环过程是:兴趣—知识—记忆—情感—感知—反省—行动—平衡—摄动—重建—迁移—兴趣。同化、顺应,意味着个体的认知结构因外部刺激的影响而发生改变。同化往往是以整合为前提,与认知、吸取、发展相联系,顺应则标志着完成认知的质的变化,形成新的更高层次的认知结构。学习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学习者一方面要利用原有的知识结构同化新知识,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另一方面要顺应新知识,对原有认知结构进行改造和重组。

学习者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学习的实质在于主动地形成认知建构。自主学习的意义在于打破了被动接受的模式,将知识传递转化为知识的探究,由学习者依据已经有的认知结构,去连接外部和知识世界,形成独特的经验,从而建构自己的知识。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知识信息结构的发现者和多种知识综合能力的倡导者。这并不意味教师的传授作用可有可无,相反,它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布鲁纳指出“教师应成为知识的传授者、榜样和典型人物”。他认为,在学习过程中,在获得、转换和评价等三个关键时刻,教师的导向作用尤其重要。获得,是指用新知识替代先前的知识,或是重新提炼原有的知识。转换,是指处理知识,使之成为便于认知的新知识。转换,往往通过外插法、内插法或变换法来实现。评价,是依据某种建构标准而做出的知识评判,用以核对学生处理知识的方法是否恰当,知识建构是否合适,评价的目的是激励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建构。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以主体已有的认知结构为基础的社会建构活动,是主体内在的思想活动与外部环境互动的结果。因此,环境对认知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学习环境是学生自由探索和自主学习的场所,学习者可以利用学习环境中的各种工具和信息资源来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由于个体的认知水平不同,个体与环境在相互作用过程中所建构的认知结构也会因人而异,有的较全面,有的完全错误。在一定的环境中,学习者不仅能及时获得教师的指导和帮助,调整自己的偏差,学习者之间也可以通过交流取长补短,求得共同发展与提高。营造良好的环境,也就是为学习者建构认知的平台,让学习者富有成效地进行认知建构的活动。

三、认真学习建构主义的认知理论,对于高等职业学院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具有指导作用

整个教学过程按照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来设计,贯穿着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的知识传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建构知识的目的。

建构主义的情景化学习。根据韦伯斯特所下的定义:情景是指“与某一事件相关的整个情景、背景或环境。建构主义的课程强调用情节真实的、复杂的故事营造解决问题的环境,以帮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活化知识,变事实性知识为解决问题的工具;用产生于真实情景的问题启发学生的思维”。建构主义的情景化教学把知识学习与具体情景联系起来,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认知灵活性,对知识作多角度的理解。这种情景化学习,正是传统的实验教学无可比拟的。

建构主义的学习自主性。建构主义的教学观立足于“学”,认为教学的关键在于引导学生主动运用自己的智慧能力去思考问题,通过知觉、分析和尝试去探索开拓,推陈出新。因此,教师应当是意义建构的组织者和指导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和灌输者;学生则是信息的加工者和意义的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教材所提供的知识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媒体是用来创设情境、进行协作学习和对话交流的,即作为学生主动学习、协作式探索的认知工具。像计算机网络、图书资料等,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学生可以在网络上、图书资料上去查找各种化学实验教学资料,按照实验教学要求进行自主学习。这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知识基础,选择合适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策略,从一般的实验操作到实验创新,从而提高学习的自主性。

建构主义的“协作学习”。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离不开“协作”。“协作学习”有助于学习群体一起完成所学知识的社会性建构。在很大程度上,化学实验教学课的完成是通过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协作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协作来共同完成实验教学任务的。

总之,认知建构理论,对于高职院校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教师与学生在实验教学和学习中,通过认知建构合作学习,使学生逐步养成了一种运用自己的智慧去思考、知觉、分析、探索与开拓的能力,在实践中勇于探索,推陈出新。

参考文献:

[1]何克抗.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建构主义学习环境[J].教育传播与技术,1996,(12).

[2]布鲁纳.教育过程[M].邵瑞珍,译.香港:香港文化教育出版社,1982.

作者简介:孙春梅(1970-),女,高级讲师,研究方向:教育教学与实验教学理论研究。

猜你喜欢

化学实验教学指导改革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化学实验教学中尝试“绿色化”观念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策略研究
浅谈幼儿区域活动的指导与评价
谈化学实验教学中绿色化和微型化的渗透
改革创新(二)
瞧,那些改革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