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跨境语言与语言接触的关系

2014-09-29李欣

关键词:语言接触

李欣

摘 要:跨境语言是语言接触的产物,涉及不同语言社团之间历史文化交流等因素。跨境语言与语言接触有着紧密的联系,但是不存在完全的对应关系,应将跨境语言理解为是深层次的语言接触。《丝绸之路语言研究》专著着眼于不同语线的跨时空的交叉研究,对跨境语言研究有一定启示性作用。

关键词:跨境语言;语言接触;《丝绸之路语言研究》

中图分类号:H0-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4)07-0198-03

跨境语言研究是近年来语言学家、语言学者们关注的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戴庆厦先生分别将跨境语言作如下定义,“跨境语言是指分布在不同国家的同一语言(主要是相接壤的不同国家)”;①“跨境语言是语言的社会变体之一,是同一民族语言分布在不同国家的语言社会变体。”②我们认为,两者并不矛盾,后者是前者的进一步完善。后来戴先生将跨境语言的范围和类型做了一定的补充:“跨境语言的变体有多种形式。有的变体属于同一语言,有的分化为不同的语言。在地理分布上,有的连成一片,有的不相连,甚至是跨海的。”③换句话说,跨境语言的产生一般情况下都有一定的社会与历史的原因,如由于贸易往来、战争等所引起的不同国别的不同范围的语言分布。传统的跨境语言有蒙古语、景颇语、傣语等。在当前的历史条件下,随着孔子学院在海外的纷纷建立,将来汉语势必成为影响最大的跨境语言,是经济全球化的一种新兴产物。目前,存在于我国的跨境语言主要有:

语言接触同样是社会历史语言文化接触产生的现象,文化交流、移民杂居、战争征服等各种形态的接触,都会引起语言的接触。正如萨丕尔所说:“语言,像文化一样,很少是自给自足的。交际的需要使说一种语言的人和说临近语言的或文化上占优势的语言的人发生直接或间接的接触。交际可以是友好的或敌对的,可以在平凡的事物和交际的平面上进行,也可以是精神价值——艺术、科学、宗教——的借贷或交换。”④语言接触一般情况下都有着极其复杂的社会历史原因。可以说,邻境语言社团之间的贸易、通婚、文化交流,甚至战争等历史、现实的因素都可以造成不同程度、不同性质的语言接触。语言接触至少会影响到一种语言,接触得深了就有可能产生跨境语言。语言接触与跨境语言之间究竟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目前学界尚未有明确的定论。语言接触是现象,跨境语言是结果,现象导致结果。其实两者之间并没有完全的一对一关系,一般情况下我们认为有语言接触未必有跨境语言,这需要考察语言接触的范围和程度,如果是国境之间的语言接触势必会导致跨境语言的产生。但是,跨境语言一定是由于语言接触导致的。从接触语言的范围来看,语言接触可以分为以下几种:跨境语言,境内方言接触,境内民族语接触;从语言接触的数量来看,语言接触又可以分为双语接触和多语接触两类。跨境语言就是多种语言接触中影响最深、历史原因最复杂的一种。

我们认为的跨境语言是语言社团中真实有效的语言接触,并以此促进言语双方的语言发展,跨境语言可以认为是语言接触的最真实最有效的体现,因为它使用人数多、波及范围广,影响程度深。本文的语言接触不包括语言使用者一方的蓄意改变,如有些时候接触的其中一方会有保护本族语的意识,会使用皮钦语,阻止对方学习和使用本族语,这样的语言接触我们认为就是无效的。比如,有两位语言学家在埃塞俄比亚进行田野调查,他们花了好几个月的时间学习当地的Hamber语,但后来才知道他们学到的其实是一种皮钦(Hamber)语;⑤19世纪,一位传教士在新几内亚努力学习当地的Motu语,但不久以后,他发现Motu人叫他说的是一种“洋腔”(Motu)语。⑥

“语言接触带来的语言间的相互借用和吸收,一定要有内在原因和外在语言的里应外合,及外来影响和内在需要的有机结合。”⑦语言接触的理论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谱系树”理论时期,施莱赫尔根据印欧语发展演变比作一棵谱系树,树干、树根是原始语,后来原始语再分化出树枝、树杈和树叶。谱系树理论纵然有很多不足,但是强调分化的前提其实是施氏已经承认了这些语言在几万年以前是有接触的。特别是包括后来的“波浪学说”,施密特认为,某个语言的介入会影响到亲属语言中一连串的连锁式影响。本质上说这就是一种语言接触理论。语言接触使双方或者多方的语音、词汇、语法发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最深刻的应该是语音部分,接触后的不同语言在某些语言现象会有语音上的相似性和相异性,原因在于语言接触中的语音音变其实是多种多样的,如连续式音变、离散式音变、融合式音变以及消化式音变,它们的侧重点不同,但又是彼此联系的,可用表2展示:

由表2⑧可以得知,深层次语言接触产生的语言现象——跨境语言一般都是内因与外因的结果。

《丝绸之路语言研究》是赵杰教授继《从日本语到维吾尔语——北方民族语言关系水平性研究》之后有关多民族语言接触的又一部力作。这本书很好地诠释了九大语系中的四大语系,即汉藏、印欧、闪含、阿尔泰语等多种语言接触的现象。古代丝绸之路是东西语言文化接触的必经平台。“古代丝绸之路不仅是通商贸交易大道,也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大道,还是诸种语言交际的‘立交桥。随着丝绸之路多人种、多民族、多汗国、多宗教的族群之间的交叉迁徙,不管这种‘打交道是兵戎相见的,还是友好和睦的,用的都是须臾不可离开的语言或文字,而且在这种打交道中致使不同语系的语言互相借用、相互磨合,出现不少相似的‘语言联盟现象。”⑨丝绸之路上的语言接触不仅有语音接触,而且词汇、语法也有相应的变化,从而形成了现在不同的民族语言,尤其是境内的多民族语言。赵杰先生认为,在古今发展的丝绸之路上,不同历史时期、不同语系语支、不同地域环境的语言走上了同样的丝绸之路之大贸易、大交叉、大交流、大交际的文化大熔炉。从古至今,以东伊朗语支的吐火罗语、犍陀罗语、塞语、粟特语等古印度语,同以于阗、龟兹为代表的梵语佛教语言发生了密切接触和相互吸收,然后以突厥、回纥为代表的喀喇汗王朝为主的突厥语族语言又同前者发生频繁的语言接触与借用。之后,以蒙古、察合台、准格尔为脉络的蒙古族语言又在叶尔羌汗国时期同突厥语族语言发生了深层的互借与融合,乃至于以突厥语言为主同化、融合了满蒙古语变体,等等。

目前,我国绝大部分的跨境语言研究和境内民族语言研究一般停留在单个语言的研究专题上,而《丝绸之路语言研究》并没有围绕单一的同语线进行研究,而是着眼于一个空间内复杂的语言集团,将各种语言线索交织汇聚在一起,科学地将印欧、汉藏、闪含、阿尔泰四大语系的语言接触融合的现象统一在一起。这不仅对民族语言研究有一定的启示作用,而且为跨境语言的具体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指导方向,同时开拓了跨境语言研究的社会、历史、文化视野。因此,我们认为《丝绸之路语言研究》是语言接触与跨境语言研究紧密结合的佳作,可以为从事研究跨境语言的学者们提供一些新的启迪。

跨境语言是社会语言学、语言接触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跨境语言的因素有:跨境时间的长短、两侧居民交往的疏密、两国关系状况、与周围民族的关系、受本国主体民族影响的大小,等等。⑩因此,跨境语言这一深层次语言接触现象的研究,不再是单纯的语言学研究,它还涉及到民族和谐、国家文化交流等,有着深刻而重要的现实意义。比如,研究境内外蒙古语,考察蒙古语在两国的生存状态,分析其原因,有利于做好内蒙古自治区的民族语言规划政策以及民族语言的推广工作以及中蒙双边关系;对比俄罗斯的那乃语与中国的满语,不仅可以为抢救、保护濒临灭绝的民族语言提供理论性的支持,同时还可以拓宽中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效抢救的研究思路。

综上所述,跨境语言研究这一新型的研究课题将会进一步促进国家语言政策、语言规划、语言规范的制定、发展、完善,也必将成为新时期深层次语言接触的综合性语言研究。

——————————

注 释:

①⑩戴庆厦.跨境语言研究[M].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93.1,4.

②③戴庆厦,乔翔,邓风民.论跨境语言研究的理论与方法[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5).

④萨丕尔.语言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173.

⑤⑥Sarah Grey Thomason.语言接触和蓄意变化[J].语言学译林,2011(1).

⑦赵杰.从日本语到维吾尔语——北方语言民族关系水平性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326.

⑧此表系参照赵杰先生的音变总结表加工归纳整理得出的。

⑨赵杰.丝绸之路语言研究[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10.207.

参考文献:

〔1〕徐通锵.历史语言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

〔2〕赵杰.丝绸之路语言研究[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10.

〔3〕赵杰.从日本语到维吾尔语——北方民族语言关系水平性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

〔4〕萨丕尔.语言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5〕戴庆厦.跨境语言研究.[M]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93.

(责任编辑 张海鹏)

猜你喜欢

语言接触
临夏方言第一人称代词“我”探究
从广西彩调剧看粤方言对桂柳方言词汇的影响
北魏通语的时间名词和方位名词探析
从社会语言学视角论阿拉伯语对西班牙语的影响
试析余光中先生《中文的常态与变态》
怒族柔若人语言接触现状研究
汉语词义中的外来义项
语言接触角度下的英源外来词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