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排螺旋CT(MSCT)对肾结核的诊断价值

2014-09-27赵亚楠杨州李鹏刘志龙

中国现代医生 2014年25期
关键词:肾结核X线计算机

赵亚楠+杨州+李鹏+刘志龙

[摘要] 目的 探讨MSCT及泌尿成像技术(CTU)、后处理技术对肾结核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及临床证实的30例肾结核CT平扫、增强及CTU扫描表现,应用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重组(VR)等后处理技术,分析不同时期肾结核的影像特征。结果 不同时期肾结核CT表现各具有其特征性,早期典型表现为多发低密度病灶呈花瓣状排列、钙化、肾脏外形的改变,晚期表现为肾积水、肾功能损伤、自截肾及肾周侵润等。结论 肾结核在MSCT扫描尤其是CTU检查中有其特征性表现,对肾结核的诊断具有特殊的价值。

[关键词] 肾结核; 体层摄影技术;X线计算机

[中图分类号] R527.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4)25-0040-04

肾结核是最常见的肺外结核(约占30%[1]),也是泌尿系统常见病,近年来肾结核发病率越来越高,Kulchavenya等[2]认为肾结核患者症状、体征缺乏特异性,易误诊为泌尿系统感染,使其早期诊断较为困难,甚至部分患者出现器官功能严重受损后才发现,危及患者生命,因此能够准确并早期诊断肾结核及对晚期肾功能评价,对患者治疗、评价预后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收集了2011~2013年手术及随访证实的30例肾结核病例,并对其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表现分析总结,以期对该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思路。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0例肾结核患者,均经实验室检查(抗酸杆菌均为阳性)或经手术病理及临床追踪证实,其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24~73岁,平均45岁。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腰酸痛不适、无痛性血尿、尿频、尿急、尿痛、有潮热、盗汗、乏力,本组病例中有3例同时合并肺部结核。

1.2 仪器与方法

采用GE Lightspeed 64层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电压120 kV,电流320 mA,层厚5 mm,间隔5.0 mm,螺距1,矩阵512×512,动态三期增强扫描,采用高压注射器金肘静脉注射非离子型对比剂优维显,注射量90~100 mL,注射流率3.0 mL/s,皮质期延时23~35 s,实质期延时55~65 s,延迟期延时3 min,本组病例中22例行CTU扫描,即延迟期延时30 min,扫描完毕,将原始数据传输至工作站,进行0.625 mm薄层重建,然后采用最大密度投影(MIP)、曲面重建(CPR)、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建(MPR)等多种图像后处理技术,多方位显示病变、全程尿路及与周围解剖结构的关系。

2 结果

本组病例中早期表现为肾脏囊性病灶,肾盂、肾盏未见累及8例,其中仅表现为单一病灶3例;肾功能不受影响,表现为双肾同步强化3例,局部肾功能丧失,强化程度低于正常肾脏5例;中晚期,肾脏多发低密度病灶,呈“花瓣状”、“猫爪症”(图1),增强扫描囊腔无强化,囊壁轻中度强化18例,延迟期15例对比剂进入脓腔内(图2、3);病变肾脏体积增大者17例,缩小者8例,受累区域肾皮质均变薄;病灶中伴有不规则点状、弧形钙化23例,肾自截3例;累及肾盂、肾盏致扩张积水、壁增厚毛糙16例,累及输尿管、膀胱6例,病变继续发展,到达膀胱另一侧输尿管开口处,结核菌随尿液返流,造成双肾结核3例(图4~6);累及肾周结构3例表现为肾周脓肿,1例合并椎旁脓肿。

3 讨论

3.1 肾结核的病理及MSCT表现

肾结核的CT 表现与其病灶的病理改变密切相关,结核杆菌经血行播散到肾脏后进入肾小球毛细血管中,若患者免疫力较强,病变局限于肾皮质内,形成多个小肉芽肿,仅出现病理改变,其尿中可查到结核杆菌,但基本无明显临床症状[3],此型为病理型结核(皮质肾结核),CT扫描双肾无异常表现,而临床实验室检查对此型肾结核的诊断有重要意义;若患者免疫力低下,病变进展,结核杆菌到达肾髓质和乳头区,形成结核性肉芽肿或结核结节,其融合、坏死形成干酪样病变,经肾盂、肾盏排出后形成空洞,此型为临床型肾结核(髓质肾结核),早期为结核性肾炎表现,CT表现为肾实质内小片样、扇形低密度影,以髓质多见,病灶边缘较模糊,围绕肾盂排列,呈“花瓣”样,CT值在1 HU~30 HU之间,可自一个肾盏至整个肾脏,增强扫描囊腔无明显强化,囊壁轻中度强化,部分病例由于血管周围纤维化使肾内的动脉变窄,内膜增厚,使肾皮质缺血萎缩,肾脏灌注减低[4],肾外形大体正常或呈现局部肿胀,但边缘光整;病变发展除了干酪样病变,肾内瘢痕、肾盏颈部狭窄及纤维化,致肾盏梗阻性扩张积水或积脓,表现为肾盂、肾盏不均衡性扩张积水,且壁增厚,提示为结核性肾盂肾炎改变,文献报道早期瘢痕是可逆的,晚期纤维化限制则是不可逆的[5],事实上仅有肾盏的扩张而无肾盂的扩张,是肾结核较为典型的表现[6],如囊腔与集合系统相通,表现为CTU检查延迟期囊腔内可见对比剂进入;此外干酪样空洞周围有大量钙盐沉着,进而发生局部和全肾广泛钙化,即肾自截。CT表现为囊性病灶边缘点线、蛋壳状及不规则形钙化;晚期肾结核沿泌尿系统向下累及输尿管及膀胱,表现为输尿管膀胱壁增厚、毛糙,病变继续发展,病变继续发展,就可以到达膀胱另一侧输尿管开口处,结核菌随尿液返流,使对侧肾脏发生病变,造成双肾结核[7];肾结核病变扩展至肾周围时,可发生结核性肾周围炎或肾周寒性脓肿,甚至发生结核性窦道或瘘管形成。

3.2 CT诊断的优越性

在MSCT被广泛应用之前,肾结核最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是B超、静脉肾盂造影(IVP),IVP能较好的显示肾结核的上尿路形态,可作为早期肾结核的首选检查手段,表现为肾小盏边缘不整如虫蚀状,并可见小盏外侧有一团对比剂与之相连;但对于中晚期肾结核患者由于肾功能严重破坏,IVP表现出不显影或显影不良,此时IVP对肾结核无法直接做出诊断[8],需借助超声及CT检查。B超可以通过不同切面反映肾内形态结构,较静脉肾盂造影能更好地显示肾结核的形态改变。但其缺点是图像的空间分辨率低,不能反映肾功能;当积水严重时,不易区分肾盂、肾盏。而MSCT以其无创、可薄层显示、多种扫描方法及图像后处理技术等独特优势成为临床诊断肾结核的首选影像检查手段。国内学者研究认为MSCT扫描在诊断肾结核方面明显优于IVP检查[9,10]。endprint

MSCT增强扫描肾皮质期可以显示肾皮质的强化程度及厚薄程度,从而判断肾皮质的受累情况并发现早期肾结核病灶。实质期正常肾皮髓质均明显强化,而病变区域强化减弱或无明显强化,可以清晰显示病灶数量及侵犯范围、脓腔的强化程度、有无脓腔壁及其厚度,延迟期可观察对比剂是否进入脓腔内,常规5~10 min行延时扫描,部分对比剂不能进入肾盂及髓质脓腔者,可行CTU检查,即延时30 min扫描,再观察对比剂进入情况,判断囊腔是否与集合系统相通,同时能够鉴定肾功能[11],评估肾脏受损程度,作为肾结核病情及抗结核药物治疗疗效判断的一个指标,对肾结核的诊断及预后有很大的价值。

多种图像后处理技术是MSCT最大的优势,多平面重组技术(MPR)可以从冠状面、失状面及各种任意面观察病灶及双肾的形态及和邻近组织结构的关系以及受累情况;曲面重组技术(CPR),可以把弯曲的输尿管拉直,显示在同一平面上,全程显示整个泌尿道,能更清晰地观察肾、输尿管、膀胱的情况。容积重组(VR)是将不同角度或某一层面选取的原始容积资料,采用最大、最小密度投影法进行运算,得到重组图像的方法,可以清晰显示泌尿系全貌;MSCTU经过后处理可获得三维图像,可以观察输尿管有无狭窄、部位程度及肾盂积水程度(图6)。本文30例患者增强扫描图像均采用了MPR、CPR、VR等重建技术,更直观、立体地显示了肾结核病灶形态、累及范围、双肾功能、输尿管、肾盂、膀胱受累情况及与周围组织结构关系。

3.3 鉴别诊断

3.3.1 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12,13] 中晚期肾结核需与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鉴别,后者多见于中年女性,通常是由于肾结石梗阻引起肾盂颈部或肾盂输尿管交界段狭窄,继发反复发作性尿路感染、肾实质破坏、被含有脂肪成分的巨噬细胞(黄色肉芽肿细胞)及纤维组织所替代,CT表现与肾结核易混淆,表现为肾实质内局灶性或多发囊状肿块,钙化少见,囊状扩张的肾盏壁较厚,其内容物的CT值可略低于水,且输尿管壁不厚。多合并肾盂内鹿角形结石或输尿管上段结石,临床常有持续发热、白细胞增高等感染症状。肾结核的结石少见,多为脓肿壁的钙化,另外临床及病史的不同也有助于二者鉴别。

3.3.2 非结核性肾积水 非结核性肾积水导致的肾盂和肾盏扩张均匀,且肾盂扩张强于肾盏,而肾结核则相反。

3.3.3 肾肿瘤 少数肾结核低密度病灶并非表现出典型花瓣样特征,而与肾脏肿瘤形态相似,此时应注意鉴别,一般肾肿瘤多见于老年人,多单发,钙化少见,增强扫描动脉期不均匀强化,而肾结核极少强化,另外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有助于二者鉴别。

3.3.4钙化性肾囊肿 单一或较小的囊性低密度空洞病灶与钙化性肾囊肿难以区分,后者一般无肾盂、肾盏及输尿管受累、扩张等改变,钙化多单发,还需要辅助实验室检查及其他临床症状。

总之,肾结核的临床表现一般缺乏特异性,且近年来肾结核的不典型症状有增多趋势,CT具有较高的密度分辨率及空间分辨率,能够清楚显示结核病灶的部位、形态,特别对于辨别脓腔、肾实质空洞、肾盂肾盏的不均衡性积水具有明显的优势,对空洞及钙化的检出率也明显高于肾盂造影和B超。而多种重建技术及尿路成像技术(CTU)更能立体直观的反映肾脏累及范围、肾周围情况、肾功能受损程度以及整个泌尿系统是否受累,为临床提供更加直观和丰富的诊断及治疗依据。

[参考文献]

[1] 吕平欣,李翠平,周新华,等. 肾结核CT检查的临床意义[J].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1,24(7):407-409.

[2] Kulchavenya E, Zhukova I,Kholtobin D. Spectrum of urogenital tuberculosis[J]. J Infect Chemother,2013,19(5):880-883.

[3] 高冬冬,毕伟华. 50 例肾结核的CT 诊断经验[J]. 中国实用医药,2011,6(20):56-57.

[4] Vourganti S,Agarwal PK,Bodner DR,et al. Ultrasonographic evaluation of renal infections[J]. RadiolClin North Am,2006,44:763-775.

[5] Merchant S,BharatiA,Merchant N. Tuberculosis of the genitourinary system-urinary tract tuberculosis: Renal tuberculosis-Part I[J]. Indian J Radiol Imaging,2013,23(1):46-63.

[6] Figueiredo AA,Lucon AM,Arvellos AN,et al.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urogenital tuberculosis pathophysiology based on radiological findings[J]. Eur J Radiol,2010,76(2):246-257.

[7] 陈海松,孙修堂,杨东生,等. 肾结核的CT诊断[J]. 临床放射学杂志,2000,19(8):501-503.

[8] 张克云,汪立娟,汪家骏,等. 肾结核的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影像特征[J].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11,12(1):43-46.

[9] 叶印泉,芦春花,梁利民,等. 静脉肾盂造影、CT及磁共振尿路成像在肾结核的诊断价值及对比分析[J]. 实用临床医学,2010,11(2):95-96.

[10] 张亚雄,杨璐,周妍,等. 肾结核的超声、静脉肾盂造影及CT的影像诊断对比分析[J].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1,12(6):536-538.

[11] 潘德利,邹先政,何云峰. 肾结核的CT诊断(附32例报告)[J].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10,11(5):322-324.

[12] Fung DC,Kim SH,rung SII,et al. Renal papillary necrosis:Review and comparison of findings at multi-dctector row CT and intravenous urography[J]. Radiographics,2006,26:1827-1836.

[13] Craig WD,CDR,MC,et al. Pyelonephritis:Radiologic path ologic review[J]. Radiographics,2008,28(1):255-276.

(收稿日期:2014-03-27)endprint

MSCT增强扫描肾皮质期可以显示肾皮质的强化程度及厚薄程度,从而判断肾皮质的受累情况并发现早期肾结核病灶。实质期正常肾皮髓质均明显强化,而病变区域强化减弱或无明显强化,可以清晰显示病灶数量及侵犯范围、脓腔的强化程度、有无脓腔壁及其厚度,延迟期可观察对比剂是否进入脓腔内,常规5~10 min行延时扫描,部分对比剂不能进入肾盂及髓质脓腔者,可行CTU检查,即延时30 min扫描,再观察对比剂进入情况,判断囊腔是否与集合系统相通,同时能够鉴定肾功能[11],评估肾脏受损程度,作为肾结核病情及抗结核药物治疗疗效判断的一个指标,对肾结核的诊断及预后有很大的价值。

多种图像后处理技术是MSCT最大的优势,多平面重组技术(MPR)可以从冠状面、失状面及各种任意面观察病灶及双肾的形态及和邻近组织结构的关系以及受累情况;曲面重组技术(CPR),可以把弯曲的输尿管拉直,显示在同一平面上,全程显示整个泌尿道,能更清晰地观察肾、输尿管、膀胱的情况。容积重组(VR)是将不同角度或某一层面选取的原始容积资料,采用最大、最小密度投影法进行运算,得到重组图像的方法,可以清晰显示泌尿系全貌;MSCTU经过后处理可获得三维图像,可以观察输尿管有无狭窄、部位程度及肾盂积水程度(图6)。本文30例患者增强扫描图像均采用了MPR、CPR、VR等重建技术,更直观、立体地显示了肾结核病灶形态、累及范围、双肾功能、输尿管、肾盂、膀胱受累情况及与周围组织结构关系。

3.3 鉴别诊断

3.3.1 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12,13] 中晚期肾结核需与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鉴别,后者多见于中年女性,通常是由于肾结石梗阻引起肾盂颈部或肾盂输尿管交界段狭窄,继发反复发作性尿路感染、肾实质破坏、被含有脂肪成分的巨噬细胞(黄色肉芽肿细胞)及纤维组织所替代,CT表现与肾结核易混淆,表现为肾实质内局灶性或多发囊状肿块,钙化少见,囊状扩张的肾盏壁较厚,其内容物的CT值可略低于水,且输尿管壁不厚。多合并肾盂内鹿角形结石或输尿管上段结石,临床常有持续发热、白细胞增高等感染症状。肾结核的结石少见,多为脓肿壁的钙化,另外临床及病史的不同也有助于二者鉴别。

3.3.2 非结核性肾积水 非结核性肾积水导致的肾盂和肾盏扩张均匀,且肾盂扩张强于肾盏,而肾结核则相反。

3.3.3 肾肿瘤 少数肾结核低密度病灶并非表现出典型花瓣样特征,而与肾脏肿瘤形态相似,此时应注意鉴别,一般肾肿瘤多见于老年人,多单发,钙化少见,增强扫描动脉期不均匀强化,而肾结核极少强化,另外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有助于二者鉴别。

3.3.4钙化性肾囊肿 单一或较小的囊性低密度空洞病灶与钙化性肾囊肿难以区分,后者一般无肾盂、肾盏及输尿管受累、扩张等改变,钙化多单发,还需要辅助实验室检查及其他临床症状。

总之,肾结核的临床表现一般缺乏特异性,且近年来肾结核的不典型症状有增多趋势,CT具有较高的密度分辨率及空间分辨率,能够清楚显示结核病灶的部位、形态,特别对于辨别脓腔、肾实质空洞、肾盂肾盏的不均衡性积水具有明显的优势,对空洞及钙化的检出率也明显高于肾盂造影和B超。而多种重建技术及尿路成像技术(CTU)更能立体直观的反映肾脏累及范围、肾周围情况、肾功能受损程度以及整个泌尿系统是否受累,为临床提供更加直观和丰富的诊断及治疗依据。

[参考文献]

[1] 吕平欣,李翠平,周新华,等. 肾结核CT检查的临床意义[J].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1,24(7):407-409.

[2] Kulchavenya E, Zhukova I,Kholtobin D. Spectrum of urogenital tuberculosis[J]. J Infect Chemother,2013,19(5):880-883.

[3] 高冬冬,毕伟华. 50 例肾结核的CT 诊断经验[J]. 中国实用医药,2011,6(20):56-57.

[4] Vourganti S,Agarwal PK,Bodner DR,et al. Ultrasonographic evaluation of renal infections[J]. RadiolClin North Am,2006,44:763-775.

[5] Merchant S,BharatiA,Merchant N. Tuberculosis of the genitourinary system-urinary tract tuberculosis: Renal tuberculosis-Part I[J]. Indian J Radiol Imaging,2013,23(1):46-63.

[6] Figueiredo AA,Lucon AM,Arvellos AN,et al.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urogenital tuberculosis pathophysiology based on radiological findings[J]. Eur J Radiol,2010,76(2):246-257.

[7] 陈海松,孙修堂,杨东生,等. 肾结核的CT诊断[J]. 临床放射学杂志,2000,19(8):501-503.

[8] 张克云,汪立娟,汪家骏,等. 肾结核的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影像特征[J].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11,12(1):43-46.

[9] 叶印泉,芦春花,梁利民,等. 静脉肾盂造影、CT及磁共振尿路成像在肾结核的诊断价值及对比分析[J]. 实用临床医学,2010,11(2):95-96.

[10] 张亚雄,杨璐,周妍,等. 肾结核的超声、静脉肾盂造影及CT的影像诊断对比分析[J].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1,12(6):536-538.

[11] 潘德利,邹先政,何云峰. 肾结核的CT诊断(附32例报告)[J].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10,11(5):322-324.

[12] Fung DC,Kim SH,rung SII,et al. Renal papillary necrosis:Review and comparison of findings at multi-dctector row CT and intravenous urography[J]. Radiographics,2006,26:1827-1836.

[13] Craig WD,CDR,MC,et al. Pyelonephritis:Radiologic path ologic review[J]. Radiographics,2008,28(1):255-276.

(收稿日期:2014-03-27)endprint

MSCT增强扫描肾皮质期可以显示肾皮质的强化程度及厚薄程度,从而判断肾皮质的受累情况并发现早期肾结核病灶。实质期正常肾皮髓质均明显强化,而病变区域强化减弱或无明显强化,可以清晰显示病灶数量及侵犯范围、脓腔的强化程度、有无脓腔壁及其厚度,延迟期可观察对比剂是否进入脓腔内,常规5~10 min行延时扫描,部分对比剂不能进入肾盂及髓质脓腔者,可行CTU检查,即延时30 min扫描,再观察对比剂进入情况,判断囊腔是否与集合系统相通,同时能够鉴定肾功能[11],评估肾脏受损程度,作为肾结核病情及抗结核药物治疗疗效判断的一个指标,对肾结核的诊断及预后有很大的价值。

多种图像后处理技术是MSCT最大的优势,多平面重组技术(MPR)可以从冠状面、失状面及各种任意面观察病灶及双肾的形态及和邻近组织结构的关系以及受累情况;曲面重组技术(CPR),可以把弯曲的输尿管拉直,显示在同一平面上,全程显示整个泌尿道,能更清晰地观察肾、输尿管、膀胱的情况。容积重组(VR)是将不同角度或某一层面选取的原始容积资料,采用最大、最小密度投影法进行运算,得到重组图像的方法,可以清晰显示泌尿系全貌;MSCTU经过后处理可获得三维图像,可以观察输尿管有无狭窄、部位程度及肾盂积水程度(图6)。本文30例患者增强扫描图像均采用了MPR、CPR、VR等重建技术,更直观、立体地显示了肾结核病灶形态、累及范围、双肾功能、输尿管、肾盂、膀胱受累情况及与周围组织结构关系。

3.3 鉴别诊断

3.3.1 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12,13] 中晚期肾结核需与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鉴别,后者多见于中年女性,通常是由于肾结石梗阻引起肾盂颈部或肾盂输尿管交界段狭窄,继发反复发作性尿路感染、肾实质破坏、被含有脂肪成分的巨噬细胞(黄色肉芽肿细胞)及纤维组织所替代,CT表现与肾结核易混淆,表现为肾实质内局灶性或多发囊状肿块,钙化少见,囊状扩张的肾盏壁较厚,其内容物的CT值可略低于水,且输尿管壁不厚。多合并肾盂内鹿角形结石或输尿管上段结石,临床常有持续发热、白细胞增高等感染症状。肾结核的结石少见,多为脓肿壁的钙化,另外临床及病史的不同也有助于二者鉴别。

3.3.2 非结核性肾积水 非结核性肾积水导致的肾盂和肾盏扩张均匀,且肾盂扩张强于肾盏,而肾结核则相反。

3.3.3 肾肿瘤 少数肾结核低密度病灶并非表现出典型花瓣样特征,而与肾脏肿瘤形态相似,此时应注意鉴别,一般肾肿瘤多见于老年人,多单发,钙化少见,增强扫描动脉期不均匀强化,而肾结核极少强化,另外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有助于二者鉴别。

3.3.4钙化性肾囊肿 单一或较小的囊性低密度空洞病灶与钙化性肾囊肿难以区分,后者一般无肾盂、肾盏及输尿管受累、扩张等改变,钙化多单发,还需要辅助实验室检查及其他临床症状。

总之,肾结核的临床表现一般缺乏特异性,且近年来肾结核的不典型症状有增多趋势,CT具有较高的密度分辨率及空间分辨率,能够清楚显示结核病灶的部位、形态,特别对于辨别脓腔、肾实质空洞、肾盂肾盏的不均衡性积水具有明显的优势,对空洞及钙化的检出率也明显高于肾盂造影和B超。而多种重建技术及尿路成像技术(CTU)更能立体直观的反映肾脏累及范围、肾周围情况、肾功能受损程度以及整个泌尿系统是否受累,为临床提供更加直观和丰富的诊断及治疗依据。

[参考文献]

[1] 吕平欣,李翠平,周新华,等. 肾结核CT检查的临床意义[J].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1,24(7):407-409.

[2] Kulchavenya E, Zhukova I,Kholtobin D. Spectrum of urogenital tuberculosis[J]. J Infect Chemother,2013,19(5):880-883.

[3] 高冬冬,毕伟华. 50 例肾结核的CT 诊断经验[J]. 中国实用医药,2011,6(20):56-57.

[4] Vourganti S,Agarwal PK,Bodner DR,et al. Ultrasonographic evaluation of renal infections[J]. RadiolClin North Am,2006,44:763-775.

[5] Merchant S,BharatiA,Merchant N. Tuberculosis of the genitourinary system-urinary tract tuberculosis: Renal tuberculosis-Part I[J]. Indian J Radiol Imaging,2013,23(1):46-63.

[6] Figueiredo AA,Lucon AM,Arvellos AN,et al.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urogenital tuberculosis pathophysiology based on radiological findings[J]. Eur J Radiol,2010,76(2):246-257.

[7] 陈海松,孙修堂,杨东生,等. 肾结核的CT诊断[J]. 临床放射学杂志,2000,19(8):501-503.

[8] 张克云,汪立娟,汪家骏,等. 肾结核的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影像特征[J].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11,12(1):43-46.

[9] 叶印泉,芦春花,梁利民,等. 静脉肾盂造影、CT及磁共振尿路成像在肾结核的诊断价值及对比分析[J]. 实用临床医学,2010,11(2):95-96.

[10] 张亚雄,杨璐,周妍,等. 肾结核的超声、静脉肾盂造影及CT的影像诊断对比分析[J].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1,12(6):536-538.

[11] 潘德利,邹先政,何云峰. 肾结核的CT诊断(附32例报告)[J].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10,11(5):322-324.

[12] Fung DC,Kim SH,rung SII,et al. Renal papillary necrosis:Review and comparison of findings at multi-dctector row CT and intravenous urography[J]. Radiographics,2006,26:1827-1836.

[13] Craig WD,CDR,MC,et al. Pyelonephritis:Radiologic path ologic review[J]. Radiographics,2008,28(1):255-276.

(收稿日期:2014-03-27)endprint

猜你喜欢

肾结核X线计算机
肾结核的超声诊断价值分析
肾结核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原发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的多层螺旋CT征象分析
弥漫性轴索损伤CT、MR动态观察
超声对肾结核及其分型的诊断价值和意义
X线平片及CT诊断外伤性肩关节脱位的价值
杓状软骨脱位的128层CT诊断
中央型肺癌螺旋CT诊断
肾结核的临床治疗体会
超声诊断肾结核 5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