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州市南浔区2006—2012年农药中毒情况分析

2014-09-27刘彬辉杨丽萍李丽

上海预防医学 2014年8期
关键词:病死率生产性中毒

刘彬辉 杨丽萍 李丽

为掌握南浔区农药中毒的现状、危害程度、发病规律及其特点,我们对南浔区2006—2012年1 092例农药中毒病人进行分析,为农药中毒预防控制提供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资料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子系统: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信息系统。

1.2方法

导出《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子系统“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信息系统”中2006—2012年南浔区农药中毒网络报告数据,用Excel进行汇总统计,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处理和分析。分析农药中毒原因、农药种类和人群分布等情况。

2结果

2.1一般情况

2006—2012年南浔区共报告农药中毒1 092例,死亡32例,病死率为2.93%。其中,生产性农药中毒245例,占22.43%,死亡7例,病死率为2.86%; 非生产性农药中毒847例,占77.57%,死亡25例,病死率为2.96%。生产性农药中毒和非生产性农药中毒病死率无明显差异。

2.2年龄分布

南浔区农药中毒人员中年龄最小12个月,最大92岁,平均年龄为(45.72±19.22)岁,以35~60岁青壮年为主,占农药中毒总人数的44.78%。其中生产性农药中毒平均年龄为(42.89±19.54)岁, 非生产性农药中毒平均年龄为(55.59±14.20)岁(表1)。

3讨论

生产性农药中毒所占比例较小,主要集中在(42.89±19.54)岁人群,男女性别比为3.02∶1,发病年龄和男女性别比符合劳动者的特点。生产性农药中毒以夏秋季多发,可能是由于夏秋季节气温高,农作物虫害严重,施药量大,挥发性强,施药者裸露部位多,毛细血管扩张,增加了农药与皮肤的接触和吸收,从而加大了中毒的机会,这与文献报道一致\[1-2\]。非生产性农药中毒占据大部分比例,以服毒自杀者为多,男女性别比为0.76∶1,年龄主要集中在(55.59±14.20)岁。非生产性农药中毒全年都有发生,时间分布无规律性,并以女性多见,这与文献报道一致\[3\]。可能由于女性心理承受力较弱,且该年龄段来自家庭生活、工作/学业、社会等各方面的压力较大,遇到挫折就易产生轻生念头\[4-5\]。另外,在非生产性误服农药所致的中毒患者中,有26例4岁以下儿童。儿童误服中毒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应引起父母的高度关注,加强农药的管理。

农药中毒病死率与就诊医院的级别有相关性,可能与救治医院的医疗设备和专业人员技术能力有关。

按化学成份分类,目前有机磷农药的使用比较普遍,有机磷农药中毒所占的比例在农药中毒总数中占半数以上,已成为职业卫生面临的重要问题[6-7]。南浔区也是以有机磷杀虫剂类农药中毒为主,占总数的56.41%,略低于浙江省三门县59.20%\[1\]。由于中国农药品种结构不合理,大量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投入使用,如甲胺磷、氧乐果、敌敌畏等\[4\];使用农药时间为农作物病虫害高发季节,用药量大,气温高,挥发性大,加上施药时没有按照顺风、隔行、退行的原则,从而增加农药的摄入;农民缺乏有效的培训,业务素质不高,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喷洒农药时不戴口罩、农药偶尔或经常渗透到皮肤上,喷洒时的衣物不清洗继续穿\[4,8\],从而造成农药使用者中毒事故发生。

本研究分析的农药中毒病例数是报告发病数据,并非实际发病数据。报告单位为市县及部分乡镇卫生医疗机构,日常存在一定的漏报现象。随着卫生行政部门、医疗机构重视,漏报指标纳入年底考核要求,业务部门加强培训和督导等,漏报率逐年下降。据全市每年对各医院的门诊和住院部的农药中毒病例进行漏报审核情况看,漏报率已从2006年的45.6%下降到2009年的23.2%\[9\],农药中毒每年报告的病例较为平均,可以看出,农药中毒病例数很可能在逐年下降。

为了控制农药中毒的发生,根据农药中毒的特征,建议在农药的生产和使用环节做好管理工作,推广高效低毒类农药,加强对农业劳动者的培训、宣传教育和完善基层救治农药中毒的设备,提高基层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

4参考文献

[1]王子友,潘爱军,郑涛涛.浙江省三门县农药中毒状况分析\[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3,14(2):148-149.

[2]胡雪珍,卢中秋,孙来芳,等.田间作业致有机磷农药中毒与口服中毒的临床比较[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11,29(5):378-380.

[3]王晓红,陈建丽,柳建强,等.唐山市678例农药中毒流行病学分析[J].环境与职业医学,2007,24(4):451-452.

[4]姚建仁,郑永权,董丰收,等.中国农药急性中毒致因探讨[J].世界农药,2008,30(1):45-51.

[5]谷庆,徐海.某县1988至1998年2540例服农药自杀者的流行病学调查[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02,20(1):45-47.

[6]王爱红,夏昭林.农业劳动职业安全卫生服务面临的大挑战[J].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2003,3(1):8-10.

[7]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中国职业安全卫生概况\[M\].北京: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

[8]高怀荃.枞阳县农村居民农药中毒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1999,19(9):61-62.

[9]刘弢,张传会,张鹏,等.2006至2009年某市农药中毒情况[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11,29(1):53-55.

(收稿日期:2013-11-26)

为掌握南浔区农药中毒的现状、危害程度、发病规律及其特点,我们对南浔区2006—2012年1 092例农药中毒病人进行分析,为农药中毒预防控制提供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资料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子系统: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信息系统。

1.2方法

导出《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子系统“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信息系统”中2006—2012年南浔区农药中毒网络报告数据,用Excel进行汇总统计,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处理和分析。分析农药中毒原因、农药种类和人群分布等情况。

2结果

2.1一般情况

2006—2012年南浔区共报告农药中毒1 092例,死亡32例,病死率为2.93%。其中,生产性农药中毒245例,占22.43%,死亡7例,病死率为2.86%; 非生产性农药中毒847例,占77.57%,死亡25例,病死率为2.96%。生产性农药中毒和非生产性农药中毒病死率无明显差异。

2.2年龄分布

南浔区农药中毒人员中年龄最小12个月,最大92岁,平均年龄为(45.72±19.22)岁,以35~60岁青壮年为主,占农药中毒总人数的44.78%。其中生产性农药中毒平均年龄为(42.89±19.54)岁, 非生产性农药中毒平均年龄为(55.59±14.20)岁(表1)。

3讨论

生产性农药中毒所占比例较小,主要集中在(42.89±19.54)岁人群,男女性别比为3.02∶1,发病年龄和男女性别比符合劳动者的特点。生产性农药中毒以夏秋季多发,可能是由于夏秋季节气温高,农作物虫害严重,施药量大,挥发性强,施药者裸露部位多,毛细血管扩张,增加了农药与皮肤的接触和吸收,从而加大了中毒的机会,这与文献报道一致\[1-2\]。非生产性农药中毒占据大部分比例,以服毒自杀者为多,男女性别比为0.76∶1,年龄主要集中在(55.59±14.20)岁。非生产性农药中毒全年都有发生,时间分布无规律性,并以女性多见,这与文献报道一致\[3\]。可能由于女性心理承受力较弱,且该年龄段来自家庭生活、工作/学业、社会等各方面的压力较大,遇到挫折就易产生轻生念头\[4-5\]。另外,在非生产性误服农药所致的中毒患者中,有26例4岁以下儿童。儿童误服中毒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应引起父母的高度关注,加强农药的管理。

农药中毒病死率与就诊医院的级别有相关性,可能与救治医院的医疗设备和专业人员技术能力有关。

按化学成份分类,目前有机磷农药的使用比较普遍,有机磷农药中毒所占的比例在农药中毒总数中占半数以上,已成为职业卫生面临的重要问题[6-7]。南浔区也是以有机磷杀虫剂类农药中毒为主,占总数的56.41%,略低于浙江省三门县59.20%\[1\]。由于中国农药品种结构不合理,大量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投入使用,如甲胺磷、氧乐果、敌敌畏等\[4\];使用农药时间为农作物病虫害高发季节,用药量大,气温高,挥发性大,加上施药时没有按照顺风、隔行、退行的原则,从而增加农药的摄入;农民缺乏有效的培训,业务素质不高,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喷洒农药时不戴口罩、农药偶尔或经常渗透到皮肤上,喷洒时的衣物不清洗继续穿\[4,8\],从而造成农药使用者中毒事故发生。

本研究分析的农药中毒病例数是报告发病数据,并非实际发病数据。报告单位为市县及部分乡镇卫生医疗机构,日常存在一定的漏报现象。随着卫生行政部门、医疗机构重视,漏报指标纳入年底考核要求,业务部门加强培训和督导等,漏报率逐年下降。据全市每年对各医院的门诊和住院部的农药中毒病例进行漏报审核情况看,漏报率已从2006年的45.6%下降到2009年的23.2%\[9\],农药中毒每年报告的病例较为平均,可以看出,农药中毒病例数很可能在逐年下降。

为了控制农药中毒的发生,根据农药中毒的特征,建议在农药的生产和使用环节做好管理工作,推广高效低毒类农药,加强对农业劳动者的培训、宣传教育和完善基层救治农药中毒的设备,提高基层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

4参考文献

[1]王子友,潘爱军,郑涛涛.浙江省三门县农药中毒状况分析\[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3,14(2):148-149.

[2]胡雪珍,卢中秋,孙来芳,等.田间作业致有机磷农药中毒与口服中毒的临床比较[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11,29(5):378-380.

[3]王晓红,陈建丽,柳建强,等.唐山市678例农药中毒流行病学分析[J].环境与职业医学,2007,24(4):451-452.

[4]姚建仁,郑永权,董丰收,等.中国农药急性中毒致因探讨[J].世界农药,2008,30(1):45-51.

[5]谷庆,徐海.某县1988至1998年2540例服农药自杀者的流行病学调查[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02,20(1):45-47.

[6]王爱红,夏昭林.农业劳动职业安全卫生服务面临的大挑战[J].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2003,3(1):8-10.

[7]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中国职业安全卫生概况\[M\].北京: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

[8]高怀荃.枞阳县农村居民农药中毒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1999,19(9):61-62.

[9]刘弢,张传会,张鹏,等.2006至2009年某市农药中毒情况[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11,29(1):53-55.

(收稿日期:2013-11-26)

为掌握南浔区农药中毒的现状、危害程度、发病规律及其特点,我们对南浔区2006—2012年1 092例农药中毒病人进行分析,为农药中毒预防控制提供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资料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子系统: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信息系统。

1.2方法

导出《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子系统“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信息系统”中2006—2012年南浔区农药中毒网络报告数据,用Excel进行汇总统计,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处理和分析。分析农药中毒原因、农药种类和人群分布等情况。

2结果

2.1一般情况

2006—2012年南浔区共报告农药中毒1 092例,死亡32例,病死率为2.93%。其中,生产性农药中毒245例,占22.43%,死亡7例,病死率为2.86%; 非生产性农药中毒847例,占77.57%,死亡25例,病死率为2.96%。生产性农药中毒和非生产性农药中毒病死率无明显差异。

2.2年龄分布

南浔区农药中毒人员中年龄最小12个月,最大92岁,平均年龄为(45.72±19.22)岁,以35~60岁青壮年为主,占农药中毒总人数的44.78%。其中生产性农药中毒平均年龄为(42.89±19.54)岁, 非生产性农药中毒平均年龄为(55.59±14.20)岁(表1)。

3讨论

生产性农药中毒所占比例较小,主要集中在(42.89±19.54)岁人群,男女性别比为3.02∶1,发病年龄和男女性别比符合劳动者的特点。生产性农药中毒以夏秋季多发,可能是由于夏秋季节气温高,农作物虫害严重,施药量大,挥发性强,施药者裸露部位多,毛细血管扩张,增加了农药与皮肤的接触和吸收,从而加大了中毒的机会,这与文献报道一致\[1-2\]。非生产性农药中毒占据大部分比例,以服毒自杀者为多,男女性别比为0.76∶1,年龄主要集中在(55.59±14.20)岁。非生产性农药中毒全年都有发生,时间分布无规律性,并以女性多见,这与文献报道一致\[3\]。可能由于女性心理承受力较弱,且该年龄段来自家庭生活、工作/学业、社会等各方面的压力较大,遇到挫折就易产生轻生念头\[4-5\]。另外,在非生产性误服农药所致的中毒患者中,有26例4岁以下儿童。儿童误服中毒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应引起父母的高度关注,加强农药的管理。

农药中毒病死率与就诊医院的级别有相关性,可能与救治医院的医疗设备和专业人员技术能力有关。

按化学成份分类,目前有机磷农药的使用比较普遍,有机磷农药中毒所占的比例在农药中毒总数中占半数以上,已成为职业卫生面临的重要问题[6-7]。南浔区也是以有机磷杀虫剂类农药中毒为主,占总数的56.41%,略低于浙江省三门县59.20%\[1\]。由于中国农药品种结构不合理,大量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投入使用,如甲胺磷、氧乐果、敌敌畏等\[4\];使用农药时间为农作物病虫害高发季节,用药量大,气温高,挥发性大,加上施药时没有按照顺风、隔行、退行的原则,从而增加农药的摄入;农民缺乏有效的培训,业务素质不高,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喷洒农药时不戴口罩、农药偶尔或经常渗透到皮肤上,喷洒时的衣物不清洗继续穿\[4,8\],从而造成农药使用者中毒事故发生。

本研究分析的农药中毒病例数是报告发病数据,并非实际发病数据。报告单位为市县及部分乡镇卫生医疗机构,日常存在一定的漏报现象。随着卫生行政部门、医疗机构重视,漏报指标纳入年底考核要求,业务部门加强培训和督导等,漏报率逐年下降。据全市每年对各医院的门诊和住院部的农药中毒病例进行漏报审核情况看,漏报率已从2006年的45.6%下降到2009年的23.2%\[9\],农药中毒每年报告的病例较为平均,可以看出,农药中毒病例数很可能在逐年下降。

为了控制农药中毒的发生,根据农药中毒的特征,建议在农药的生产和使用环节做好管理工作,推广高效低毒类农药,加强对农业劳动者的培训、宣传教育和完善基层救治农药中毒的设备,提高基层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

4参考文献

[1]王子友,潘爱军,郑涛涛.浙江省三门县农药中毒状况分析\[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3,14(2):148-149.

[2]胡雪珍,卢中秋,孙来芳,等.田间作业致有机磷农药中毒与口服中毒的临床比较[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11,29(5):378-380.

[3]王晓红,陈建丽,柳建强,等.唐山市678例农药中毒流行病学分析[J].环境与职业医学,2007,24(4):451-452.

[4]姚建仁,郑永权,董丰收,等.中国农药急性中毒致因探讨[J].世界农药,2008,30(1):45-51.

[5]谷庆,徐海.某县1988至1998年2540例服农药自杀者的流行病学调查[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02,20(1):45-47.

[6]王爱红,夏昭林.农业劳动职业安全卫生服务面临的大挑战[J].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2003,3(1):8-10.

[7]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中国职业安全卫生概况\[M\].北京: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

[8]高怀荃.枞阳县农村居民农药中毒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1999,19(9):61-62.

[9]刘弢,张传会,张鹏,等.2006至2009年某市农药中毒情况[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11,29(1):53-55.

(收稿日期:2013-11-26)

猜你喜欢

病死率生产性中毒
中毒
宫斗剧重度中毒
生产性服务业结构亟需优化
梧州市艾滋病病死率相关影响因素和综合控制措施的研究
天哪!我中毒了!
《西游记》中毒记
产业集聚对生产性服务业效率的影响
急诊对于急危重症患儿568例抢救效果临床分析
枸橼酸抗凝在脓毒症急性肾损伤患者血液滤过中的应用
无瓣膜病变心房纤颤并脑卒中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