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化背景下高职应用文写作课堂有效性研究与探索

2014-09-25颜春

教师·中 2014年9期
关键词:应用文写作教学效果有效性

颜春

摘 要: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应用文写作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每一个层面,在各个领域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有了更加广阔的运用空间,能否得心应手地撰写应用文,已经成为衡量一个人工作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准之一。因此,对应用文写作课程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本文试图从提高课堂实效性研究与探索方面发表一些看法。

关键词:信息化;应用文写作;有效性;教学效果;“微课”

近年来,信息化的时代已经到来。应用文写作,许多国家在国家公务员考试,管理人员或专业技术人员选拔等过程中,都将应用写作能力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应用文写作”虽然在衡阳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的公共课中占有一席之地,但是当前这门课在各高校的整体现状不容乐观,体现在:

(1)教材的通用性不能适应不同专业学生的学习需求。

以我院为例,不管是会计、财务、旅游、商务等文科专业,还是网络、计算机应用、数控、模具、汽修等理科专业,都是一本教材,没有根据各专业对岗位的不同需求编写对应的校本教材,不利于为专业服务。

(2)大班授课影响教学质量。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普及,多媒体教学已成为我院教学的主要方式,多媒体教学的优点是有目共睹的,但同时也出现一些负面影响,如为了节约人力财力等资源,各大高校开始实行大班上课,这样有些课程如鉴赏、讲座等形式的其他公共基础课程可以适应,但对于既注重理论知识传授的系统性和通俗性,又注重实践环节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的应用文写作课程却不适合。

(3)随着手机的普及,课堂频现“低头族”,严重影响学生听课率。

现在高校里,手机已经泛滥成灾,校园里到处是“低头族”“手机控”,高职学生因为整体学习自觉性不高,所以在很多课堂上也成了“低头族”,这样教师若不进行有效管制,对课堂教学效果会大打折扣,严重影响听课效率。

(4)学生多半不愿意动笔,实训效果不佳。

该课程课时本来就不多,充其量是开设一个学期,一周4课时,有些专业一周只有2课时,所以就要求课堂高效,可现在的高职学生上课很多不愿意带书本,以至于很多同学以同样的态度对待应用文写作课程。然而该课程的重点在于“写”,且理论和实训往往全部在课堂上要完成,如果不动手写,无异于纸上谈兵。

(5)学生对该课程的认识不够,兴趣不高,严重影响教育教学效果。

从学生来看,应用文对他们就没有多少“看得见的效益”。这样对应用文认识上就处于“边缘化”的状态。对于学习的兴趣也就不高,这样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某高校应用文任课老师对其151名学生做了一项应用文写作课程的调查,学生修完应用文写作课程后对该课程仍存有很多困惑,其资料显示:503%的学生感到写作时不知从何写起,536%的学生不能很好地安排文章的结构,295%的学生感到缺乏写作的材料。应用文写作课程教学效果之差可见一斑。

因此,对应用文写作课程课堂实效性研究与探索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本文试图从以下的改革进行研讨:

(1)小班授课,把班级分成若干讨论小组。

本人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对学生而言7425%的学生反对大班授课,他们觉得这样影响学习效果。只有10%的学生觉得大班授课可以接受,他们认为大学生完全靠自觉。还有1575%学生保持中立的态度。对于教师而言,大班授课不利于教师的课堂管理,无法面面俱到,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特别是注重实践教学的应用文写作课程,以写为主就必须及时掌握学生的写作情况,所以小班授课能直接提高课堂有效性。另外,小班授课的同时,可在第一节课就把学生进行分组,以5~8人为一小组,小组学生上课时坐在一起,每组设组长。这样利于课堂开展讨论等教学活动,也利于互助学习,交流经验。

(2)根据专业不同,对教材内容进行有效补充,编写校本实训指导书。

目前高职院校的应用文写作教材大多是通用本,所选择的文书也是通用的,故需要我们根据各专业的不同,对各专业对应的岗位进行调研,选择真实的案例进行补充,把生活中的案例编入实训指导书,让学生掌握的知识能够实用。做到真正为专业服务,为学生就业服务。

(3)课堂常态模式“10+35”变为“271”,给学生更多实训空间。

所谓“271法则”,即课堂45分钟分别按2∶7∶1的比例,划分为“10+30+5”。要求教师的讲课时间不大于20%,学生自主学习占到70%,剩余的10%用于每堂课的成果测评。

“271法则”的一切核心是课堂教学。“271法则”的最大特点:“目标性”“针对性”“高性能”。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位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体现“我的课堂我做主”的理念。其价值趋向为促进教师工作的转变,使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教学效果好起来,师生负担轻起来。

应用文写作课程以写为主,所以“271法则”的运用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以教“求职信”为例,课前就布置任务,要求学生以自己感兴趣的工作岗位为应聘对象,写一封求职信。同学们就会自己在网上找资料,有些就根据自己的已有知识进行写作。等新课教学时,老师首先检查作业的完成情况。然后小组间交换作业。教师可进行提问,在学生的回答中教师就能够有效掌握学情,针对学生存在疑惑的地方进行讲解,然后对学生写的进行讲评。找一些写的成功的案例让学生分析成功之处。最后依然把课堂交给学生,让他们根据自己的专业及特长,修改自己写的求职信。这样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做中反思,在教师的点拨下增长知识,效果更好。

(4)利用“微课”等网络手段巩固教学效果。

“微课”是一个全新的改革,它的核心组成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等辅助性教学资源,它们以一定的组织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营造”了一个半结构化、主题式的单元应用“小环境”。因此,“微课”既有别于传统单一的教学资源,又是一种新型教学资源。

“微课”的时长一般为5~8分钟,最长不宜超过10分钟。相对于较宽泛的传统课堂,“微课”主要是为了突出课堂教学中某个学科知识点的教学,相对于传统一节课要完成的复杂得多的教学内容,“微课”的内容更加精简,因此又可以称为“微课堂”。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可以把每个知识点,利用PPT录屏技术制作成“微课”,供学生课后学习,我院师生已经开通职教新干线空间,教师可以利用空间进行教学互动,解答学生提出的疑惑,还可以把“微课”放入空间,让学生在线观看。

(5)控制课堂“手机低头族”,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课堂低头族”是教师面临的一个全新的挑战,各大高校教师无不为之头疼。很多学校开展了“拒绝手机进课堂”等活动,如德州晚报刊登了《最远的距离,是我在讲课你在玩手机》一文:“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千山万水之隔,而是,我和你在一起,而你却低头看手机。”这篇报道的开头在学院各个院系流传开来,德州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开展“提高课堂效率,拒绝手机进校园”活动。类似的案例还有很多。当前对高校特别是高职院校进行手机管制,势在必行。

若有条件,教学区安装屏蔽装置,若此方法不合适,可对学生手机进行集中管理,最好每间教室有带编号的手机储物架,课前5分钟做好手机放置工作,没有设备的情况下可以借鉴我们国家级考试的经验,不准学生带手机进入教室,带手机来的同学需用信封装好并在信封上写上自己的名字放讲台上进行集中保管;或者课前由组长集中管制本小组手机,课后返还。这样可以对课堂上的“手机低头族”进行有效控制,提高课堂效果。

参考文献:

张立华.大学应用文写作教学方法探究.长春:长春理工大学,2007.

代晓蓉.高职应用文写作有效性研究.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09.endprint

猜你喜欢

应用文写作教学效果有效性
中职应用文写作教学初探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
加强焊接教学质量提高焊接教学效果的探讨
抓好课的结束部分 深化体育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