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养成积累和梳理的好习惯

2014-09-23荣卉

散文百家·下旬刊 2014年5期
关键词:修改文章多渠道信念

荣卉

【摘要】教师要指导学生积累和、梳理的好习惯,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积累、梳理的良好的学习品质。教师要注重方法的归纳,不能搞成大运动量的操作,不能泛而无序,乱而无章,引导学生对具体语言材料、素材、规则、方法等观察归类。

【关键词】养成习惯积累梳理好习惯是人们存放在神经系统中的生活资本,人在一生中都可以不断享用它的利息。和语文相关的好习惯很多,自主、认真地修改文章和多渠道学习语文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两项。苏教版“国标本”语文教材把这两项习惯培养安排在五年级下期,适时而可行。大凡习惯培养,宜早不宜晚。早,白纸作画,易于起笔;晚,荒地种谷,需先除草。然而,早也应有度。过早,生活、知识、能力基础不具备,培养便无可能性。积累和梳理是语文学习中必须要养成的习惯,?语文的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不断积累、梳理的过程。新课标明确指出:能围绕所选择的目标加强语文积累,在积累的过程中注重梳理。通过对语文知识、能力、学习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要素的融汇整合,切实提高语文素养。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积累和梳理,指导学生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和习惯。我在教学中是这样指导做的:

一、诵读

记诵是有效的积累方法。典范的语言材料,包括古今诗文名篇,名言警句等,必须记诵。正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通过记诵大量古今中外名篇美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一个人做事,如果只是从道理上知道应该怎么做,虽说他也会照着做,但做起来比较被动,会感觉累,因此有时行动上却会故意与正确的要求相违背。如果不仅从道理上理解,也从感性上认同某种做法,那他在行动中就会乐此不疲。要使同学们在感性层面认同自主修改文章和多渠道学习语文这两种学习习惯,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可针对所讲内容,提出一个或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从而使学生的思维更加集中,积极地期待着问题的解决。这样导入新课,能较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使学生产生一种强烈的求知感,增强讲课的吸引力。如教学《驿路梨花》时,可设计这样的提问:标题一语双关如何理解?文中两次误会、三设悬念、四写梨花分别从哪些语句体现出来?

二、做笔记、记卡片、剪报纸

老师帮助学生分类归纳,指导学生运用做笔记、记卡片、剪报纸的方法进行积累。生活处处有语文,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学语文不仅仅是学到一些知识,训练一些技能。学语文的过程,是一个人走向生活,了解世界,融入特定文化的过程;是带着审美的眼光看待生活,理解生活,创造生活的过程;是陶冶情操,美化心灵,提升精神境界的过程。因此,要学好语文就要大胆、热情地走向生活,在各种活动和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要结合插图,在情,就是要从感性层面来触动学生,让他们从内心想这样做。人的行为总是被“理”和“情”所左右。对于人的行动,一般来说,“理”是从外部来“管”人的,而“情”则是从内心来“催”人的。

三、阅读

写文章大致要经过思考酝酿、初步成文和修改完善等阶段,而修改完善是很重要的阶段,很多大作家、文章高手都很重视这个阶段。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这是他们的共同经验。教学时,可以给学生讲一些著名作家关于修改文章的体会。要让学生明白,“文章不厌百回改,吹尽黄沙始到金”的道理。这里,还可以联系学生的习作实践让大家回忆,自己的每一篇习作写完后,细读一番,总会发现一些毛病。如果把这些毛病改了,文章读起来就会有很大改观,多改几遍,就会成为好文章。通过课外阅读,让学生去感受、体验,并在阅读过程中写读书笔记,记录自己的感受、体验、和思考。

四、兴趣

中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他们爱听爱看有趣的故事。教师可以抓住青少年这一特点,针对教学内容,从与课题有关的趣闻轶事出发导入新课,能够激发学生对所学新课产生浓厚兴趣。同时,授新课前,花极短时间,用绘声绘色的语言,讲述一则引人入胜的故事,显得亲切自然,缩短了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入学习。如教学《阿长与〈山海经〉》时,可先联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给学生讲讲长妈妈所讲的美女蛇的故事,再讲讲阿长本人的故事,这样,使学生在特定的氛围中受到感染,自然而然地进入作品的意境。

习惯的养成靠日浸月润、潜移默化,须由知到行、持之以恒。以上两项习惯的培养也应循此规律,按照知、情、信、行四个环节进行。知,就是要通过教学让同学们明白为什么这样做。教学中要告诉同学们,通过老师讲或者让同学们搜集后互讲写作名家修改文章和多渠道学习语文的故事是好办法。信,是让同学们对以上两种习惯形成信念,让他们对此深信不疑,从而在实践中努力践行。信念是人对某种观点、原则、理念的正确性坚信不疑并力求在行动上加以实现的个性倾向,它不单纯是认识,而且富有深刻的感情体验,可以使人产生坚强的毅力。因此,信念在习惯养成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信念是知、情的“合金”,是在环境的影响下,在个人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活动而形成的。如果我们能在扎扎实实地做好前两个环节(知、情)工作的基础上,让学生在行动中,即通过反复修改作文、多渠道学习语文的实践,不断加深对以上两种习惯的认同,那么他们的相关信念就会形成。行,就是行动。习惯的养成最终还是要靠行动,好的行为模式只有通过长时间反复实践才能固化到人的身上进而成为习惯。这样,好习惯也就养成。

endprint

猜你喜欢

修改文章多渠道信念
三弹齐发!恒兴独立动保业务,多渠道、多方式大跨步前进
为了信念
胡春华: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 更好服务稳就业大局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
写作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浅议如何在高中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发光的信念
信念
教会修改文章 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多渠道助力我国风电产能的国际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