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肇州县中低产田土壤改良分析

2014-09-23姜占文

吉林农业 2014年7期
关键词:中低产田碱化苏打

摘要:肇州县土壤理化性状是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是土瘦地硬,盐碱干旱,因此,增加土壤有机质,发展绿肥生产,加深熟化耕层,实行抗旱耕作。因土适种是肇州县农业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全面改良中低产田,挖掘中低产田生产潜力,提高土地生产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关键词:中低产田;改良措施

中图分类号: S1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4)-13-90-1肇州县位于黑龙江省西南部,松花江之北,松嫩平原中部。全境范围内中低产田面积较大,中低产田改良具有较大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1中低产田类型

苏打盐化草甸型中低产田。主要是苏打盐化草甸土亚类,这类土壤主要分布在碟型洼地,与草甸盐土和草甸碱土呈复区,面积为13484.3公顷,主要是草原,苏打盐化草甸土是在草甸化过程的基础上又发生了盐化过程的结果。由于地势低洼,地下水位高,矿化度较大,土壤表层有盐分积累,盐分类型以苏打为主。

苏打碱化草甸型中低产田。土壤类型是苏打碱化草甸型,我县苏打碱化草甸土分布在低平原缓坡处和碟型洼地,是复区土壤。面积为30622.9公顷,耕地面积较少,大部分是草原。

2中低产田障碍因素产生的原因

2.1自然因素

土壤内部矿物质含盐量高,土壤中含盐量在1~3克/公斤以上,或者土壤胶体吸附一定数量的交换性钠,碱化度在15%~20%以上,盐碱危害作物生长的主要原因是土壤溶液的渗透区过高,致使作物生理干旱,以及盐碱对作物的毒害作用。

2.2人为因素

盐碱化加重的人为因素:一是由于土壤裸露,过度放牧等人为因素活动造成的;二是有机肥料使用量明显减少,土壤有机质呈下降趋势;三是耕作制度不合理,由于一家一户的经营模式,耕地面积相对较小,不适于大型农机具的施工作业,导致土壤板结,犁底层上移等一系列不利因素;四是农田基础设施不完善,大部分农田达不到旱能灌涝能排的标准,导致次生盐渍化加重。

3中低产田土壤低产原因分析

苏打盐化草甸土和苏打碱化草甸土壤中含有较多的可溶性有害性盐类。如NaCl、Na2SO4、MgSO4、MgCl2、CaCl2、NaHCO3Na2CO3等,它们不仅影响作物生长的生理活动,而且苏打草甸盐土和苏打草甸碱土中含有碱性盐类,直接腐蚀作物根系,造成烂根死苗。

3.1影响种子发芽

一般土壤含盐量超过1克/公斤,种子发芽即受到影响。我县春季干旱,土壤返盐重,不利作物出苗,所以,抗旱与抗盐有密切的关系,当土壤墒情好时,轻度盐渍化土壤比较容易抓苗。

3.2影响作物正常生长发育

土壤盐分过多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危害有多种原因。一是抑制根系吸水,二是矿质营养失调,三是盐分离子毒害作物。盐分对作物危害程度可按下列顺序排列:

Na2CO3 > MgCl2 > NaHCO3 > NaCl > CaCl2 >MgSO4 > Na2SO4

3.3土壤理化性质不良

盐渍化土壤不仅碱性大,而且代换性钠多,土质粘重,分散性大,吸水容易膨胀,结构性差,难于透水,干时又易收缩龟裂,拉断根系。

3.4不抗旱、不耐涝

肇州县气候干旱,春季降雨少,风大,蒸发强烈,地表水分消退后,土壤下部水分不易向上补充,保墒差,不抗旱、难抓苗。夏季雨水较多,盐渍化土壤多分布低平地,地下水位较高,土壤透水性差,地面排水及土壤排水均不好,容易造成内涝。

4 中低产田土壤改良措施

4.1培肥土壤

增施有机肥料,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建立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的施肥制度,是培肥土壤,改良土性,提高产量,降低成本的重要措施。

4.1.1 增加土壤有机质 土壤有机质是作物养料的重要来源,又是改善土壤理化性状的材料。不断地向土壤中增加新鲜有机质,增加土壤复合度,促进生物小循环是培肥和提高地力的主要内容。

4.1.2种植绿肥 发展绿肥生产是增加土壤有机质,改良土壤结构的生物措施,其效果是非常显著的。据我县多年试验证明,种植一亩草木栖绿肥可以收获鲜草3000~4000斤,鲜草可直接用于造肥或用做饲草,通过养畜过腹肥田,根茬翻压肥田。一公顷草木栖可养地肥田2~3公顷。其增产效果,为每1000公斤鲜草或根槎均可增产粮食100公斤左右,其后效延续3年。据分析,一年生草木栖根茬比小麦茬全氮量增加8.7%~28.6%,全磷量增加5.6%~34.7%,速效磷增加25%~62.2%,有机质增加0.14%。

4.2秸秆还田

秸秆是成熟农作物茎叶(穗)部分的总称。通常指小麦、水稻、玉米、大豆等作物在收获籽实后的剩余部分。农作物光合作用的产物有一半以上存在于秸秆中,秸秆富含氮、磷、钾、钙、镁和有机质等。秸秆还田有堆沤还田、过腹还田、直接还田等多种方式。过腹还田实际是秸秆经饲喂后变为粪肥还田。此外,玉米全部提倡根茬还田。中低产田土壤改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是为了更加经济有效地利用土壤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土壤生产潜力,生产出更多的粮食及农副产品,同时在改良利用中又使土壤地力水平得到提高。

作者简介:姜占文,本科学历,肇州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高级农艺师,研究方向:土壤与植物营养。

endprint

猜你喜欢

中低产田碱化苏打
花丛中的“园丁”
湖里的怪鸭子
苏打魔鬼手
碱化条件对可可粉颜色的影响
“碱化”膀胱不得癌
秸秆环保处理方法
济源市中低产田类型分布及改良利用措施
三江侗族自治县中低产田障碍类型及改良措施
这个世界大概有这样一种感情
中低产田及其改造利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