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霍尔三维模型的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体系构建

2014-09-20聂树平

关键词:霍尔责任感维度

王 微,聂树平

(重庆工商大学 a.团委;b.管理学院,重庆 400067)

社会责任是社会成员对社会所应当承担的义务和职责,社会责任感则是社会群体或者个人在一定历史条件下所形成的为建立美好社会而承担相应责任、履行相应义务的自律意识和人格素质[1]。大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实现中国梦的重要生力军,在践行公民道德、培养社会责任感方面应该走在社会的前列。然而,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现状及培养效果并不令人满意,责任意识淡化、责任感缺失的现象仍很突出,甚至出现极端个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因此,高校如何构建系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体系,有效加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依旧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一、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界定

大学生的责任感应该涉及社会责任感和自我责任感。首先,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是指大学生为建立美好社会而积极承担相应责任的人格素质,以及是否符合内心需要而产生的情感体验[2]。其核心是大学生认识到自己对社会的发展、人类的生存应负的责任,将自己的行为同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联系在一起。其次,大学生的自我责任感是指大学生对自己在承担自身发展的责任中做出的行为选择、行为过程及后果是否符合内心需要而产生的情感体验[2]。它包括:个体对自我身心全面、健康发展的责任感;对自身人格独立性、完整性的责任感;对自我学习、生活、工作等具体活动形式的责任感等。广义的社会责任感包括自我责任感和对自我之外的他人的社会责任感。如果一个人连自我责任都不能承担,他就无法承担起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对自己负责也是对社会负责的一种体现,自我责任感也是社会责任感的一部分。自我责任感的养成是社会责任感养成的前提和基础,自我责任感与社会责任感彼此促进,相辅相成。因此,从广义上来说,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包括对自我、他人、家庭、集体、国家民族和人类社会的责任感。

二、当前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存在的不足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当今大学生日渐呈现出的以自我为中心、社会责任意识淡化、责任感缺失的现象令人担忧,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已经引起了研究人员和高校管理者的普遍重视,但实际效果还不理想,总结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过程缺乏足够的关注。目前的研究和实践主要侧重于原因分析和理论研究,而忽视了对培养过程的足够关注。社会责任感培养过程的基本矛盾是社会责任感个体化和个人责任感社会化的统一,大学生的个人成长和责任感的培养是一个互动的过程,二者相互影响。“认知—情感—行为—反馈”应该是一个行为单位,也是责任感习得的一个周期和过程,如果缺乏对此过程的足够关注,不能将任务分解到不同的环节,对责任感的培养就只能停留在理论和思想的层面,无法落到实处。

(2)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途径和方法缺乏系统性。目前高校德育培养的主题包括有理想信念教育、感恩教育、诚信教育等,途径虽多,但缺乏一定的主线,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不能很好的统一和内化。而社会责任感教育基本涵盖了德育内容的绝大部分,应成为教育的主线,实现教育的系统性。关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方法,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有杨琼提出的“换位体验法”、“情感教育法”、“角色扮演法”、“情境教育法”、“公正团体法”[3],这些方法较为具体,但在把握社会责任感培养全局方面仍有不足。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涉及的要素甚多,不能以单一视角进行处理,而必须引入系统思维。

(3)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缺乏相关各方的联动。虽然家庭和社会都认识到了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重要性,但是家庭和社会对大学生责任感培养的积极性、主动性明显不够。校企合作、家校联系更多地是考虑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与安全责任等方面的问题,较少提升到社会责任感培养这个层次,在对学生进行德育素质考评的时候很少考虑其对所在家庭、对所处街道社区的责任感。因此,相关核心利益方,包括学校、社会、家庭等联动不够,没有形成良好的合力。

(4)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缺乏科学的指导体系和参照标准,缺乏评估和反馈,使得教育泛化,实效性不强。目前,高校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教育和实践方法偏于简单,大多表现在强化责任机制、提高责任认同等思想建设方面。在具体实施和操作上形式单一,缺乏对社会责任感培养具体内容和实践途径的细化和分解,没有形成统一的责任规范指南及参考标准,对于实践活动的评价和反馈机制也只停留在表面,没有深入,使得教育泛化,效果不理想。

三、基于霍尔三维模型的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体系的理论框架构建

(一)霍尔三维结构

霍尔三维结构又称霍尔的系统工程,是美国系统工程专家霍尔(A·D·Hall)于1969年提出的一种系统工程方法论。霍尔的三维结构模式的出现,为解决大型复杂系统的规划、组织、管理问题提供了一种统一的思想方法,因而在世界各国得到了广泛应用。霍尔三维结构式将系统工程整个活动过程分为前后紧密衔接的7个阶段和7个步骤,同时还考虑了为完成这些阶段和步骤所需要的各种专业知识和技能,这就形成了由时间维、逻辑维和知识维所组成的三维空间结构[4]。三维结构体系形象地描述了系统工程研究的框架,对其中任一阶段和每一个步骤又可进一步展开,形成了分层次的立体结构体系[5]。

(二)过程维(逻辑维)的构建

逻辑维是指时间维的每一个阶段内所要进行的工作内容和应该遵循的思维程序[5]。在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过程中,可以根据时间维要素进行责任感内容的构建,提出不同的参考程序和标准。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和建立是一个过程,需要经历不同的阶段。程东峰指出:“角色是责任伦理研究的开端,角色是责任伦理的逻辑起点。”[6]因此,角色认知是对自己所处社会环境的清晰判断和对自身历史使命和任务的准确了解,只有角色认知准确清晰才能对自己所担负的社会责任有清楚完整的把握。其次,根据角色就该明确责任,要让学生对责任有一个认同过程,这是对认知的进一步提升。接下来,责任就应该付诸于实践,实践是责任感培养的有效途径,是能够建立起责任感担当的必然过程。最后,建立有效的评估反馈,让各相关利益方,如个人、学校、家庭、企业对大学生社会实践建立起来的责任意识和责任能力进行评价反馈,这样才能促进责任感的持续强化和进一步的提升。依据以上的分析,结合实际的要求,在德育的培养过程中,要素的设定不仅仅是逻辑关系,更应该是一个过程关系,因此把“逻辑维”改为“过程维”更加便于理解和操作。所以,过程维度应该包括角色认知、责任认同、责任实践、评估反馈4个核心要素。

(三)能力维(知识维)的构建

知识维是指解决复杂的系统问题需要的知识综合,主要包括工程、医学、建筑、商业、法律、管理、社会科学、艺术等各种知识和技能[5]。在培养和实践责任意识的过程中,需要具备必要的知识和能力,也即是培养大学生如何适应、如何行动、如何反思的各种能力。在角色认知、责任认同、责任实践、评估反馈的每一个过程中,首先应该具备的是心理调适能力,心理的适应和接纳,才能使大学生在学习、人际关系、社会实践、情感体验、职业准备、政治追求诸多方面达到其应有的自我认知与角色认同。其次,语言表达能力是开展人际交往和责任实践的必备能力,加强语言表达的培养与训练,不仅仅具有提高科学文化素质的意义,也有提高思想道德文化的意义,因此也应该作为核心要素之一。实践责任要求学生具有行动的能力,身体力行就是把认识付诸于实践的最直接的体现,因此应该把身体行动能力列为要素之一。评估反馈能够使学生在社会责任感认知和践行的道路上不断前进,反思之后进入下一个心理调适阶段,再次反复前面的过程,这个环节也就是所谓的“自我反思”。在此,对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体系中,用“能力”来描述要比用“知识”更为恰当,所以,能力维度应该包括心理调适、语言表达、身体行动、自我反思四个核心要素。

(四)空间维(时间维)的构建

时间维是表示系统工程活动从开始到结束按时间顺序排列的全过程[5],而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也应该根据学生不同时间或不同空间的不同特质和需求,有针对性地实施。相比过程维和能力维的要素划分,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按照空间来划分更加合理。首先它能够保证各要素之间是并列关系,而不是递进关系,同时,也能够使培养的核心要素涉及到学习和学校以外的情景,对学生的教育和评估才能更加全面。因此,在空间维要素的界定上,将其划分为教学情景、起居情景、生活情景、公共领域4个核心要素。

综上,基于霍尔的三维模型的启示,按照过程、能力、空间构建了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三维培养体系理论框架,见图1。

图1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三维培养体系理论框架

所谓三维培养体系,首先是界定一个原点,即以当下的受教育对象也就是大学生为原点。对其进行社会责任培养时,分别从过程维度、能力维度、空间维度进行区分。三个维度上各取任意一点可以组成一次社会责任感培养的具体行为,反过来,任意一次社会责任感培养的最细小行为单元都是由三个维度组成。基于图示构建的每一个三角形单位,就是指导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一个行为单位。进一步分解的话,可以构造研究中所需要的社会责任培养矩阵,如表1所示,在过程维度中的每一个阶段与能力维度的每一步骤所对应的点aij代表着一项具体的社会责任感培养活动,如a11表示心理调适阶段的角色认知步骤、a34表示身体行动阶段的评估反馈步骤。

表1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矩阵

就当前实践而言,矩阵模型可以让我们更加明晰地进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举例来说,当前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是在新生入学第一学期开一场心理健康讲座,此后部分学生有可能选择心理健康教育通识选修或专业基础课,但是未能通过必修进行全员覆盖,也未能在大三大四等学业压力、就业压力增高的年级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或帮扶。虽然每年都有心理健康月等活动,但是活动受益面较少,导致大学生心理调适能力未能得到全方面的提升。通过社会培养矩阵的操作和实训,学生在角色认知、责任认同、责任实践、评估反馈的任何环节,都可以调用相应的心理调适手段,通过合适的方式方法,改变自己的不良情绪,更好地开展相应的社会责任感培养。

基于霍尔三维模型构建的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体系理论框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以往社会责任感培养浅表化、零散化的缺陷,也为进一步探索体系构建的途径、实践方法,以及制定大学生社会责任规范指南等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参考依据。

[1]彭定光.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J].现代大学教育,2003(3):41 -43.

[2]段志光.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研究中的理论问题探讨(下)[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0(3):69-70.

[3]杨琼.论当代大学生责任感的培养[D].开封:河南大学,2008.

[4]李金海,徐敏.基于霍尔三维结构的项目风险管理集成化研究[J].项目管理技术,2008(8):18 -21.

[5]岳志勇,丁惠.基于霍尔三维结构的技术创新方法培训体系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13(2):20-22.

[6]程东峰.责任伦理导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22.

猜你喜欢

霍尔责任感维度
英国“大爷”的责任感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国企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要有“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责任感
这个大童话讲猫(五)名侦探西尼·霍尔
五相无刷直流电动机霍尔容错控制策略
媒体品牌推广中的社会责任感
光的维度
离子推力器和霍尔推力器的异同
人生三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