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考出题人:寒门子弟公平捍卫者

2014-09-20孙琦子王睿琳

博客天下 2014年2期
关键词:出题笔试基础知识

文 / 孙琦子 王睿琳

国考出题人:寒门子弟公平捍卫者

文 / 孙琦子 王睿琳

行政能力测试也许无法选拔出人才,但会把有门路的人中那些最笨的淘汰掉。

1月7日,2014年第二个完整工作日,将近100万部手机会在当天收到来自国家公务员局的短信。

这一天是国家公务员考试(简称“国考”)成绩公布日。2014年的国考有152万考生通过资格审核,其中近100万人参加了考试,不到10万人可以拿到面试的入场券,最终只有不到2万人成为胜者。

从100多万人中选出10万人,靠得是135道选择题和5篇作文。

现任北京语言大学教育测量研究所名誉所长的谢小庆曾是出题人,也是把行政能力测试(简称“行测”)引入公务员考试的民间第一人。按他的说法,考试往往只有“汰劣”的功能,并不能“择优”,行测是弥补这一缺憾的最佳方式。

谢小庆每年都期待成绩公布的日子,从成绩单上,他可以看到自己作为出题人的功力。

1988年,人事部组建了考试录用司。同年底,谢第一次被邀请参与公务员考试行测的命题。谢小庆做行测出题人做了18年,直到2006年,退居二线。

和谢小庆共同组成最初行测命题4人小组的,是他在北师大心理系的3位同学。命题流程需要多道程序,通过征题、初筛、送审、会审、成卷,才能最终拼出两套完整的试题。

组织出题时,谢小庆首先会找几十位信得过的老师征题,同时签署保密协议。征题之后,是对大量题目进行初筛。“争议太大的题目会搁置。”谢小庆介绍道。

经过了十几年,行测命题组成员已从最初的4人扩大到几十人。国考考生也出现了几何级数的增长。

国考改革的脚步从没停下。1989年,公务员考试开始在中央国家机关的部分单位举行,当时称作“中央国家机关补充工作人员考试”,主要针对个别部、委、办、局,考试并非全国统一。其中,行测只占10%,90%是公共基础知识,后者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政治经济学、法律基础、行政管理、文秘知识等。

1993年,中国开始正式实施公务员制度,国考也从第二年开始施行。谢小庆回忆,当时的公务员考试,行测和公共基础不再是1:9的比例,而是各占50%。通过公务员考试招人的部委也逐渐由30个扩大到100多个。许多部委在录取公务员时希望招到真正有能力的人,就在录取时去掉了公共基础知识的成绩,仅凭行测和面试成绩决定录用。

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2000年开始,申论被纳入考试范围。2002年,国考取消了公共基础知识。如今全国公务员考试里,只有江苏保留了这一科目。

“行政能力测试能移到公务员考试上来非常不容易,当时最高级领导都提出非议:你这个政治怎么考?”谢小庆回忆道,“特别是2001年,把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理论、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都不考了,政治标准如何把握?”改革的不易,谢小庆颇有体会:“改革只能‘蚕食’和‘蠕动’,没法大刀阔斧。”

几位参加过公务员考试的考生开玩笑说,行测之所以考这么多庞杂的知识,是为了把会聊天的人选出来,刚工作的公务员没有太多正事要做,只有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才能和各种人聊到一起去。

谢小庆反驳了这一说法:“我们的思路就是考能力,对记忆力要求较低。”但是,用标准化的考试来评价不标准的考生,本就是考试的局限。“拿申论来说,很多考生的水平比阅卷老师都高,如果他写的东西阅卷老师看不懂,他就被淘汰了,这也是我们要增加客观题的原因之一。”

至少,笔试可以保证起码的公平。“笔试不上线,谁也帮不了忙。我指的是中央这块儿,地方上我不敢说。”谢小庆这样解释。

谢小庆认为,如果没有“凡进必考”的政策,在2010年录用的新公务员中,干部子弟所占比例可能就不会是7%,而可能是20%、30%,甚至更高。

在谢小庆看来,人才选拔的最好方式是“试用”。“我觉得公务员考试可以从三个方面改革。笔试时建立题库,采用机考,最大限度避免作弊。同时让‘试用’发挥作用。现在的试用期一年,一般都是走个形式。我建议改为三个月,试用期刷人。省部级以上的公务员不再考试,改为从基层选拔。”

但这并不是一个完美方案,它包藏着更大的隐患,“选拔的公平性恐怕又难以保证。”谢小庆不无担忧地说。

来源 /《经济观察报》,2014年1月6日,《国考命题人》

猜你喜欢

出题笔试基础知识
民生实事 请人大代表“出题”“阅卷”
清律的基础知识
疫情下的笔试
我只出题,不管证明
棉和绵
掌握基础知识
关于校招笔试的5个问题
2016年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考试招聘人员笔试工作完成
基础知识:“互联网+”的基本概念
八戒出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