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文本学习技巧于生活积累素材

2014-09-18路晶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14年5期
关键词:冬景个人化现代文

路晶

阅读、生活与写作是唇齿相依,共生共长的关系,所以,以阅读文本促进写作水平的提高、以生活引领写作素材的积累是必要的。以此为作文教学理念,学生反映最强烈的是有话说,有事写,有情抒,不再无从下笔。

一、阅读文本,学习写作技巧

曹勇军先生说:不会教书的,讲现代文是现代文,讲作文是作文,会教书的,讲现代文既是现代文又是作文。这句话解开了笔者心里长久以来的疑团:不上现代文,能写好作文?这就像游泳,想要学会游泳必须要到水里去。写作文也是,而我们的课文就是室内的游泳馆,会游泳了,你才能真正“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应该说,课文既是例子也是引子。如果课文仅仅是例子,学生学习一个个例子,无非就是积累这些例子,是一池水。而引子,更多的是意味着一溪水,让人想起“清泉石上流”,俗话说,“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比如在教授作家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后,笔者专门安排了一节课,让学生尝试着借用史铁生先生的慧眼来寻找自己的精神栖所,并形成400字左右的小文章。有学生写自己的书屋:“书屋,我那小小的书屋,只要我一走进你,只要我一闻到你散发出的淡淡墨香,我所有的烦恼和疲惫,都如云烟般消散。书屋,你注定是我精神的世外桃源。”有学生写家乡的小木屋:“家乡的小木屋啊,你虽然已经木朽椽残,但是你可知道,在你的每一块木板上,在你每一处木板与木板的缝隙里,都承载着我儿时的那些美好的记忆。”

再比如讲《江南的冬景》时,可以让学生借助郁达夫先生的慧眼来观察并写出自己家乡的冬景,学生有话写,也能够学着郁达夫的写作手法去表达。学生眼中的家乡冬景居然也是五彩缤纷的。当然,学生的叙述、描写或抒情与作者有着明显的差距。但是,意识到差距,就有弥补的可能,我们往往不能进步是因为我们始终认为自己和别人没有差距。

二、观察生活,学会积累写作素材

《现代汉语词典》是这样解释“观察”的:仔细看(事物或现象)。这就有别于前面所讲的利用作者的写作技巧,那是借助,是继承,是借助别人来提高自己,有速效性,但很难做到独特性、个人化。要写好文章,借助别人已有的知识使自己得到提高,是需要,而自己的观察,则是必须的。要想写出个人化的文章,自我的观察是必须的,这样才能形成“风格”,“个人化”和“风格”就能有效地避免千篇一律。

有人会说“风格”是指文学创作中表现出来的一种带有综合性的总体特点,学生写篇作文你拿“风格”来说事,不是故弄玄虚吗?错矣!作家不还是从学生过来的吗,而且不写自己的生活的,刚开始就玩虚套的,不能“贴着人物来写”的,永远都无法成为作家,就是学生,也不能说是会写作文的。观察不是单纯地去看、去寻找,而要把自己融到对象里去,在生活中去看,去听,去闻,去触摸,去品尝,把自己的认知和情感融进去,获得新鲜的感受和印象,从而获得对景物的深入理解。有了这样的观察,写作时就可以选择自己印象深刻的去描写。苏轼在《赤壁赋》中用“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把赤壁深秋的景物描写得栩栩如生,原因就在于此。

作家苇岸就曾经给我们描述过蚂蚁筑巢的情形:“我观察过蚂蚁营巢的三种方式。小型蚁筑巢,将湿润的土粒吐在巢口,垒成酒盅状、灶台状、坟冢状、城堡状或松疏的蜂房状,高耸在地面;中型蚁的巢口,土粒散得均匀美观,围成喇叭口或泉心的形状,仿佛大地开放的一只黑色花朵;大型蚁筑巢像北方人的举止,随便、粗略、不拘细节,它们将颗粒远远地衔到什么地方,任意一丢,就像大步奔走撒种的农夫。”这种描摹不仅准确而且有对景物原貌的超越,但基础是观察。

新课标也明确提出: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因此,作文教学光从文本上指导学生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引领学生深入地阅读生活,在生活中学会思考。

有观察就应该有记录,否则,观察的收获就会迅速丧失。很多时候,观察的结果,就是你写作时的素材。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认为:“只有正确地解决了材料的问题,才谈得上写作的技术问题。”语文教师要指导学生在仔细观察事物的基础上,动脑深入分析、思考事物的特征和周围世界的内在联系,并指导学生每周写一篇观察日记。主要写观察的对象、观察的方法、观察到的内容。观察内容包括事物的特点、所产生的联想等。这样,经过日积月累,学生的思维活跃了,感知敏锐了,联想丰富了,写作素材也就多了。

阅读、生活与写作的关系是共生的,相辅相成的,是彼此促进的。我们要引导学生抓住阅读、生活与写作的共振,真正实践起来,在实践中修正、提高。

猜你喜欢

冬景个人化现代文
《太湖冬景》
东北冬景
专项训练 现代文阅读
七绝·冬景(外一首)
大德歌·冬景
法兰克福书展个人化书籍走红
让概括思维成为解答现代文阅读题的“利器”
“尚长荣三部曲”带来无尽思考——且说个人化艺术创造的价值
女性形象的个人化书写——严歌苓小说解读
高考现代文阅读应关注的几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