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苏教版高中诗歌教学的资源整合策略

2014-09-18黄小忠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14年5期
关键词:时代背景题型诗人

黄小忠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深入改革,如何提高教学质量与水平成为当前教师研究的一个焦点问题。在教学活动中,作为主要组织者的教师,要想适应当前教育改革的需求,就必须对教材进行相应的扩展以及补充,基于教材中内容之间的联系进行有效的组合。下面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以苏教版高中诗歌教学为例,基于教材中古代诗歌与唐诗宋词这两个模块,就其资源的整合策略略作探讨,以就教于方家。

一、根据时代背景整合,探究诗歌情感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课程,在高中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语文学科也是一门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学科,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将其引向社会以及自然,诗歌教学是必不可少的一个内容,诗歌的鉴赏以及诗情的理解是关键。产生诗歌情感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诗人所处的社会背景、诗人的生活状况以及诗人当时的境遇。在同一时代背景条件下衍生出来的人生经历也往往相近。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不同诗人的作品在情感上也会有所相似。基于这一特点,在诗歌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按照时代背景来进行整合,对诗歌中所蕴含的的情感成因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比如在南宋这一时代背景下,诗人所创作的作品在情感上均表现为失意无奈、报国无门以及壮志难酬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把这些情感相似的诗歌进行有效的整合,作为一个专题进行探究,着重探讨造成这些诗人产生这种情感的主要根源。在唐诗宋词这一模块中,有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所创作的《水龙吟》与《菩萨蛮》,这两首词均可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无奈以及悲怆,同时二者对于典故的应用较为广泛,其用语也较为含蓄。在这种情况下,若能将其与处于同时期的陆游所创作的《书愤》进行整合,一同进行解读,就能使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这两位诗人热切的报国之心以及深厚的爱国情结,更能体会到在特定时代背景下,诗人内心的苦闷以及无奈。

在诗歌教学过程中,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诗歌,同时还能扩展至创作诗歌的时代背景。通过对当时历史的回顾,学生做到举一反三以及触类旁通,继而更好地理解同类诗歌。

二、根据题材整合,把握常见诗歌类型

在传统教学中,着重强调知识的掌握,其教学目标一般锁定在基本技能以及知识上,在教学活动中,只重视技能的训练以及知识的讲解、传授。而在现代教学中,除了重视学生技能与知识的掌握以外,还要将学习方法、学习过程作为教学目标,强调学生的学习方式与手段,通过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的有机融合,使知识与能力和谐发展,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与综合素养。

诗歌因题材的不同,往往表达出来的感情以及思想也会有所不同,同时在抒情方式与表现手法上也会相应地有所差异。为了更好地进行诗歌教学,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古诗词的鉴赏,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应该让学生了解并掌握诗歌的不同题材。在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唐诗宋词与古代诗词这两个板块,均是基于时间的先后顺序来进行整合并形成专题的。在进行教学的时候,教师可按照诗歌题材来对这两个模块进行整编,将题材相同的整合成为一个专题,接着让学生来进行研究和归纳。通过学生自行研究,使其能够理解各种题材诗歌的抒情方式、常见意象、常用表现方式以及常见情感等,继而构建一个系统且全面的古诗词知识网络。

在古代诗歌中,常见题材主要有哲理诗、山水田园诗、咏物诗、边塞诗以及怀古诗等,其中在唐诗宋词与古代诗词中均涉及到了闺怨诗、送别诗以及登高诗。通过这种专题性的学习和研究,让学生自己来进行知识点的挖掘,不仅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其学习动力,同时还可使其通过具体感性表象过渡到抽象概念以及判断。在教学中,若一味地采用填鸭式教学方式,将知识强加于学生,只会让这些知识点成为空中楼阁,使得学生很难消化。

三、根据作者进行整合,多角度解读诗人

由于文学作品与作者本人生活思想之间的关系非常紧密,因此要想更加深刻地理解以及掌握诗歌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必须要知其人和论其世,只有利用好这把钥匙,才可更好地进行诗歌鉴赏。基于这种特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将同一作者所创作的诗歌作品整合起来,让学生自己来收集、整理和归纳资料,对同一作者所创作的作品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通过对作者所处时代背景和其生活经历的了解,从诗歌中深入挖掘作者的性格以及思想,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与情感,并分析作者不同诗歌的风格,从不同角度来解读作者及其所创作的诗歌,继而更加深入地理解作品所蕴含的思想内容,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四、根据题型进行整合,学习时兼及温故

语文作为一门工具性和人文性结合的学科,在当前教育不断发展与改革的形势下,其课程目标已从以往简单的知识掌握转变成了价值观与态度情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统一。同时新课程标准已明确指出,进行文学作品的鉴赏,其实就是感受作品的形象,体会作品的语言及其所蕴含的各种内涵,继而受到相应的启迪以及感染。

在实际考试中,尽管诗歌所占的比例不是很高,但是其所涉及的内容以及知识点却非常多。在诗歌考试题型中,一般围绕着作品形象分析、思想情感分析以及表达技巧这三个方面来展开,而在教材中并未把这些题型集中到一起,同时也并未把这些知识分解成为若干知识点,相反是将其渗透到了平时的教学活动中,体现出了一种学以致用与随文学习的原则。对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事先利用一篇或者两篇诗歌来进行内容的讲解,教给学生各种题型思考的方法、切入点、答题的思路、步骤以及相关的注意事项。接着在其中选择相似题型的诗歌作品,通过练习的方式来让学生实施课后巩固练习或者课堂的反馈练习,借助于练习来进行教学内容的讲解,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资源,继而在达到教学目标的同时,还可使学生的解题技能得到提高。

综上所述,在高中诗歌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各种教材资源,有效组织教学活动,通过各种有效整合方式的应用,将教学中的资源进行整合,从而使教学系统中各要素以及各成分构成一个系统课程形态,进一步推动学生新知识网络的构建。除此之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为学生构建一个轻松的教学环境,鼓励学生自主研究和学习,从而使其更好地理解与掌握各知识点。

猜你喜欢

时代背景题型诗人
离散型随机变量常考题型及解法
巧妙构造函数 破解三类题型
新时代背景下学校管理之我见
新时代背景下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的几点思考
新时代背景下棊江区政协建设
晒娃还要看诗人
我理解的好诗人
诗人猫
一次函数中的常见题型
诗人与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