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60岁和70岁分界对老年颅内感染病人病例特点分布的影响

2014-09-13叶明炎彭有敬李康增陈劲松郑志雄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4年19期
关键词:分界结核性脑电图

叶明炎 彭有敬 李康增 陈劲松 郑志雄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闽东医院神经内科 福建省宁德市脑血管病研究所,福建 福安 355000)

目前公认的老年的标准是年龄≥60岁。关于老年人颅内感染的研究大部分也是以此为标准的〔1〕。随着这些年经济的发展,人的寿命也逐渐延长。相同年龄段老年人的体质与以前相比可能也发生了变化。因此,60岁作为老年颅内感染的年龄分界,在当前情况下还能否反映高龄病人的病例特点值得探讨。本研究总结60岁和70岁两种年龄分界对病例特点分布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收集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闽东医院和附属协和医院,年龄14周岁以上,出院主要诊断为:“脑膜炎”、“脑炎”、“脑膜脑炎”的病例。共198例病例入选,男121例,女77例,年龄(38.54±18.62)岁。病毒性颅内感染64例,细菌性颅内感染10例,结核性颅内感染102例,隐球菌性颅内感染22例。治疗后痊愈或好转185例,治疗失败或死亡13例。记录性别、年龄、出院诊断、症状、体征、血常规、脑电图等资料。

1.2病例分组 采用两种分组的方法:①以60岁为分界,分为≥60岁组和<60岁组;②以70岁为分界,分为≥70岁组和<70岁组。

1.2.1以60岁分界的一般资料 <60岁组共168例,男101例,女67例。≥60岁组共30例,男20例,女10例。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498)。<60岁组病毒性颅内感染54例,细菌性颅内感染10例,结核性颅内感染87例,隐球菌性颅内感染17例。≥60岁组病毒性颅内感染10例,细菌性颅内感染0例,结核性颅内感染15例,隐球菌性颅内感染5例。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474)。

1.2.2以70岁分界的一般资料 <70岁组共185例,男111例,女74例。≥70岁组共13例,男10例,女3例。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226)。<70岁组病毒性颅内感染58例,细菌性颅内感染10例,结核性颅内感染97例,隐球菌性颅内感染20例。≥70岁组病毒性颅内感染6例,细菌性颅内感染0例,结核性颅内感染5例,隐球菌性颅内感染2例。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574)。

1.3症状体征总结 症状包括:头痛、呕吐、发热、痫性发作、精神障碍、意识障碍、局灶神经系统症状、其他系统症状等。体征包括:体温、神志、颈部抵抗、克氏征、布氏征、颅神经损害、传导束损害等。

1.4观察指标 分别比较两组间性别、年龄、出院诊断、症状、体征、血常规、脑电图等的不同。

1.5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t和列联表检验。

2 结 果

2.1以60岁为分界,各指标比较

2.1.1症状比较 两组症状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见表1。

表1 两组症状的比较〔n(%)〕

2.1.2体征比较 两组体征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见表2。

2.1.3血常规白细胞、脑电图、神经影像比较 <60岁组血常规白细胞:(10.07±5.48)×109/L,≥60岁组血常规白细胞:(9.52±3.90)×109/L,两组无显著差异(P=0.611)。<60岁组49例完成脑电图检查,异常37例,正常12例;≥60岁组11例完成脑电图检查,异常10例,正常1例。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474)。

表2 两组体征的比较〔n(%)〕

2.1.4预后比较 <60岁组10例(6.0%)治疗失败或死亡,≥60岁组3例(10.0%)治疗失败或死亡。两组无差异(P=0.671)。

2.2以70岁为分界,各指标比较

2.2.1症状比较 两组比较,除头痛、痫性发作外,其余症状均无差异(P>0.05)。见表3。

表3 两组症状的比较〔n(%)〕

2.2.2体征比较 两组比较,各体征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 见表4。

表4 两组体征的比较〔n(%)〕

2.2.3血常规白细胞、脑电图、神经影像比较 <70岁组血常规白细胞:(9.86±5.31)×109/L,≥70岁组血常规白细胞:(11.59±4.37)×109/L,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254)。<70岁组57例完成脑电图检查,异常44例,正常13例;≥70岁组3例完成脑电图检查,异常3例。两组无显著差异(P=1.000)。

2.2.4预后比较 <70岁组10例(5.4%)治疗失败或死亡,≥70岁组3例(23.1%)治疗失败或死亡。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6)。

3 讨 论

老年人由于体质弱,器官储备功能差,临床表现不典型〔2〕。现有的老年颅内感染的研究多数以60岁为分界点。本次研究以60岁作为分界难以体现高龄颅内感染病人的病例特点。这可能与近十多年居民人均寿命延长,老年人体质较前有较大的改善有关。

以70岁为分界,对病人进行分组后发现:≥70岁病人头痛较<70岁病人少见,符合高龄颅内感染病人的特点。可能与老年人痛阈高有关。另外,老年人常常合并脑萎缩,颅内可缓冲的空间较大,颅内压升高相对不明显,在一定程度上也能缓解头痛。在既往的研究中,呕吐作为颅内压增高的重要症状,在老年病人相对少出现〔3〕。≥60岁与<60岁病人比较,头痛发生率接近,呕吐的发生率也无明显差别。

本次结果显示≥70岁病人颅内感染时相对<70岁病人更容易出现痫性发作。高龄病人常常由于脑血管病、脑外伤、神经变性性疾病等,已经在脑组织中造成了一定的损伤,痫性发作的阈值可能都比较低。发生颅内感染后有可能较年轻病人更容易出现痫性发作。这一点与其他疾病,如脑血管病、颅内肿瘤、代谢紊乱等混淆,值得临床医生给予重视。

以60岁或70岁为分界分组,两组间客观体征的分布均无差别。脑膜刺激征是颅内感染最重要的体征,包括颈部抵抗感、克氏征和布氏征。仅一半左右的病人出现了颈部抵抗感,克氏征较少见,布氏征最少见。因此没有脑膜刺激征不能排除颅内感染。老年人常合并颈椎病,颈部活动受限。从此次结果看,高龄和年轻病人的颈部抵抗感的出现率基本一致,说明颈椎病导致的颈部活动受限对颈部抵抗感影响不大。脑电图对于颅内感染的诊断有一定的意义〔4〕。高龄和年轻病人的脑电图异常率没有差别。年龄对颅内感染病原学分布也没有影响。一项多中心研究提示:高龄病人细菌性脑膜炎发病率高于年轻病人〔5〕。本次研究中高龄病人未出现细菌性脑膜炎。这种差异可能与生活地域和环境有关。我国是结核病高发国家〔6〕,本次研究也发现结核性脑膜炎占了相当大的比例。

年龄对预后的影响也较大。但以60岁为分界分组时,两组预后差异不明显。以70岁为分界分组时,预后差异比较明显。但这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能与样本量小有关。

综上,将≥60岁的颅内感染病人归纳在一起,不能完全体现高龄病人的病例特点。今后的研究中,可以考虑70岁或者其他更适合的年龄作为分界,归纳高龄颅内感染病人。

4 参考文献

1陈文利,梅 茸,赵 忠,等.老年病毒性脑膜脑炎76例的临床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9;29(22):2942-3.

2Srikanth SG,Taly AB,Nagarajan K,etal.Clinicoradiological features of tuberculous meningitis in patients over 50 years of age〔J〕.J Neurol Neurosurg Psychiatry,2007;78(5):536-8.

3李万志,田荆芳,宋立彬.老年与中青年结核性脑膜炎各168例的临床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09;14(6):739-41.

4何约明,林一苹,邱庆南.结核性脑膜炎脑电图联合颅脑影像学检查临床意义探讨(附45例分析)〔J〕.福建医药杂志,2010;32(1):112-4.

5Delerme S,Castro S,Viallon A,etal.Meningitis in elderly patients〔J〕.Eur J Emerg Med,2009;16(5):273-6.

6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Global tuberculosis control surveillance,planning,financing.WHO Report 2009,WHO/HTM/TB/2009.411.http://www.who.int/tb/publications/global_report/2009/key_points/en/index.html.

猜你喜欢

分界结核性脑电图
NEAT1和miR-146a在结核性与恶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MPTP诱导树鼩帕金森病模型的脑电图描记与分析
睡眠剥夺在癫痫患儿视频脑电图监测中的应用价值
刑法与民法之间的分界问题研究
肖碧源
10kV用户分界开关在定陶电网的应用分析
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分界、循环和融合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结核性脑膜炎的护理探讨
误诊为结核性胸腔积液的淋巴瘤2例分析
脑梗死继发癫痫84例脑电图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