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五参二连颗粒对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影响

2014-09-13张培影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4年19期
关键词:二连苦参碱抗炎

曹 永 卢 磊 张培影

(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9)

冠心病是一种炎症性疾病〔1〕。近年来,采用ELISA和颗粒增强免疫散射或透射比浊法,使C反应蛋白(CRP)的检测能力提高到0.15 mg/L,故称超敏CRP(hs-CRP)〔2〕。同型半胱氨酸(Hcy)是存在于血浆中的一种氨基酸〔3〕。近年研究证明,血清hs-CRP水平升高和血浆高Hcy血症(HHcy)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4〕。本研究旨在探索五参二连颗粒配合西药治疗稳定型心绞痛对患者Hcy、hs-CRP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对象 2013年6~12月在江苏省徐州市中医院心内科住院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60例,其中男30例,女30例。年龄41~86〔平均(64.5±21.5)〕岁。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男15例,女15例,66.5%患者吸烟,平均年龄62.8岁,收缩压(SBP)(136.5±12.56)mmHg,舒张压(82.5±7.86)mmHg;治疗组男15例,女15例,65.8%患者吸烟,平均年龄63.5岁,SBP(137.1±11.52)mmHg,DBP(83.5±8.12)mmHg。两组年龄、性别、吸烟、血压方面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对照组口服阿替洛尔12.5 mg,3次/d;硝苯地平10 mg,3次/d;阿司匹林75 mg,1次/d。治疗组基础用药同对照组,加用中药五参二连颗粒1袋,3次/d。14 d为1个疗程。

1.2病例选择

1.2.1西医诊断标准 采用《稳定性心绞痛诊断和治疗意见》(2006年修订版)〔5〕。纳入标准:综合临床症状,心电图变化,心肌酶演变,冠脉造影结果分别确诊为稳定性心绞痛。排除标准:(1)4 w以内的急性心肌梗死;(2)左室射血分数<40%;(3)急慢性炎症、感染;(4)恶性肿瘤;(5)自身免系统疾病或结缔组织疾病;(6)严重肝肾功能不全:(7)应用炎症抑制药物如类固醇类、消炎镇痛药者。

1.2.2中医诊断标准 根据2004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心病学术专业委员会制定的《中医心病之心绞痛诊断与疗效标准》〔6〕规定的标准。

1.3方法

1.3.1仪器与试剂 北京九强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的Hcy液体试剂。意大利希亚克公司提供的原装进NHS-CRP试剂。拜耳1200全自动分化生化仪。意大利希亚克公司提供的DELTA全自动特定蛋白仪。

1.3.2炎性指标测定 两组患者均于入院24 h内、7、14 d后抽取空腹静脉血5 ml,分离血清,应用拜耳1200全自动分化生化仪采用免疫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清Hcy的含量。由DELTA全自动特定蛋白仪采用循环酶法测定hs-CRP浓度。检测条件保持一致。具体操作及结果判定由检验科生化实验室副主任技师完成。

2 结 果

两组入院第7、14天血清hs-CRP水平比较差异显著,血清Hcy水平比较差异显著(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hs-CRP、Hcy水平比较(n=30,±s)

3 讨 论

心绞痛作为全球的常见病、多发病,对人类健康的危害已不容忽视。因为心绞痛的病理基础是动脉粥样硬化,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中,局部和全身的炎症反应起着重要的作用。治疗主要通过药物治疗,用于治疗心绞痛的药物一般包括抗血小板药物、β受体阻断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他汀类药物。

心绞痛属祖国医学“胸痹”、“心痛” “惊悸”、“怔忡”等范畴,病机可概括为本虚标实,本虚乃气血阴阳不足,标实为血瘀、寒凝、气滞、痰阻等,《素问·痹论》云:“心痹者,脉不通”,心脉不通,不通则痛,故心绞痛反复发作〔7〕。近年来,通过对冠心病心绞痛的研究,提出了冠心病的病位在心,病机属于“本虚标实”。“本虚”既有心的阴、阳、气、血的亏虚,也有肝、脾、肾、肺的不足;“标实”主要为淤血、寒凝、痰浊、气滞等。五参二连颗粒正是针对这一病机特点组方的,其主要由太子参、丹参、参三七、玄参、苦参、黄连、莲子心、酸枣仁、炙甘草、玉竹、琥珀粉等组成,具有益气阴、活血脉、定心悸的功能。

苦参的两种主要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成分为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苦参素能明显对抗巴豆油、角叉菜胶和冰醋酸诱发的渗出性炎症,其抗炎机制可能与其抑制炎性细胞因子的产生有关。苦参碱对多种急性渗出性炎症有明显的对抗作用,且与氢化可的松作用相似,不同之处在于苦参碱对慢性炎症无对抗作用,其抗炎作用与垂体+肾上腺素系统无关,而是具有非甾体类抗炎药的特性,并对红细胞膜有一定的稳定作用〔8〕。另外苦参碱有直接抑制心肌细胞膜钠内流的作用,通过影响心肌细胞膜钾、钠离子传递系统发挥其奎尼丁样作用,降低心肌应激性延长不应期,从而抑制异位节律点。黄连素可以降低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IL)-6、干扰素γ、CRP、结合珠蛋白等的水平,增加抗感染因子的表达,从而发挥抗感染效应〔9〕。丹参酮可抑制中性粒细胞在炎症反应中产生氧自由基,可能是其抗炎症损伤的重要机制之一〔10〕。丹参中的丹酚酸类化合物均具有很强的抗氧化作用,可以清除超氧阴离子和羟基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11〕。玄参提取物有较强的抗炎活性,玄参中两大类成分苯丙素甙类(XS-8,XS-10)和环烯醚萜甙类(XS-6,XS-7)具有明显不同的抗氧活性,前者明显强于后者〔12〕。高月娟等〔13〕研究认为太子参水煎液具有明显的抗应激作用,其中以高、中剂量组作用较为明显。甘草素、异甘草素、芒柄花素是甘草中三个重要的黄酮类化合物,也是其主要成分,甘草黄酮具有抗溃疡、抗菌、抗炎、解痉、镇痛等作用〔14〕。茯苓中的三萜成分可以抑制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引起的炎症反应,茯苓多糖(PS1及PS2)不仅是一种潜在的抗炎药物,同时也是一种可能用于提高机体免疫力的药物〔15〕。

综上所述,五参二连颗粒是通过多途径、多环节、多靶点阻断心脏的炎症应激反应。说明五参二连颗粒可以明显降低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应激炎症反应。

4 参考文献

1Ross R.Atherosclerosis-an inflammatory disease〔J〕.N Engl J Med,1999;340(2):115-26.

2Ridker PM.High-sensitivity C-reaction protein and cardiovascular risk:rationale for screening and primary prevention〔J〕.Am J Cardiol,2003;92(1):17-22.

3厉伟东.冠心病与同型半胱氨酸的相关性〔J〕.心血管病学进展,2004(增刊);25:53-6.

4武 玲,戴小婧,郭文怡,等.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冠状动脉病变关系的研究进展〔J〕.疑难病杂志,2007;6(2):122-5.

5高润霖,吴 宁,焦海燕,等.心血管病治疗指南和建议〔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1-9.

6沈绍功,姚金城.中医心病之心绞痛诊断与疗效标准〔J〕.中国医药学报,2004;19(10):581-3.

7李 冰.心脑通胶囊治疗冠心病60例临床观察〔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8;42(8):23-4.

8刘 梅,刘雪英,程建峰,等.苦参碱的药理研究进展〔J〕.中国中药杂志,2003;29(9):801-4.

9梁 坤,魏 巍,黄连素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2;18(17):2842-3.

10徐罗玲,杨秀岑.丹参酮对人中性粒细胞氧自由基释放的抑制效应〔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1994;10(6):35-8.

11Liu Y,Zhang JT.Hydroxyl radical scavenging effect of Salvianolic acids〔J〕.J Chin Pharmacol Sci,1994;3(1):43-50.

12曾华武,李医明.玄参提取物的抗炎和抗氧活性〔J〕.第二军医大学报,1999;20(9):614-6.

13高月娟,孟 妍,张艳丽.太子参抗应激作用的实验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132(12):1886-7.

14耿家玲,康绍建,紫文英.甘草、炙甘草饮片中甘草苷和甘草酸含量考察〔J〕.中国药师,2011;14(12):1751-3.

15神长知宏.茯苓的抗炎作用与新的三萜衍生物的结构〔J〕.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1998;20(3):56.

猜你喜欢

二连苦参碱抗炎
秦艽不同配伍的抗炎镇痛作用分析
苦参碱对乳腺癌Bcap-37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氧化苦参碱对SGC7901与ECV304的体外活性比较研究
氧化苦参碱对人肝癌HepG2细胞增殖及能量代谢的影响
牛耳枫提取物的抗炎作用
一只羊腿
苦参碱抑制RPMI8226细胞增殖及对Notch通路的影响
短柱八角化学成分及其抗炎活性的研究
熏硫与未熏硫白芷抗炎镇痛作用的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