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与病灶部位的相关性

2014-09-13陈丽丽喻锦成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4年20期
关键词:半球功能障碍神经元

陈丽丽 符 俏 喻锦成 林 任

(海南省人民医院,海南 海口 571000)

认知功能障碍是脑梗死患者最常发生的神经心理障碍,不但造成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也对患者的社会适应能力产生负面影响,是制约患者康复的重要原因之一〔1,2〕。近年来,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病率不断升高〔3〕,但其发病机制目前尚未明确。因此,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早期诊断对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4,5〕。本文拟探讨老年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与病灶部位的相关性。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88例老年脑梗死患者,符合①通过MRI或头颅CT确诊为脑梗死;②临床均符合第4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修订的脑血管病诊断标准;③年龄≥60岁,生命体征平稳,患者本人或家属签署了知情同意书;④排除其他内科及脑器质性疾病;⑤神志清晰,能配合检查;⑥未患严重的冠心病、肝肾功能不全、慢阻肺、骨关节病、精神失常等不适于入组的疾病。根据中文版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将患者分为功能障碍组(48例,总分≤26分)和非功能障碍组(40例,总分>26分)。功能障碍组男22例,女26例,年龄60~83〔平均(72.1±7.3)〕岁;非功能障碍组男17例,女23例,年龄61~85〔平均(70.9±8.2)〕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 MoCA评估量表:在安静、独立的房间内,在患者处于非抑制性心理,且意识清楚的状态下,经专业的神经心理测验员以MoCA对所有患者进行评分,包括注意与集中、执行功能、记忆、语言、视空间技能、抽象思维、计算和定向力共七项,总分为30分,总分≤26分,属于认知功能障碍,总分> 26分为正常。全部测验都是一次完成。影像学检查:采取头颅CT或MRI检查,记录两组患者脑神经功能损害的部位和病灶的个数。

2 结 果

2.1两组患者脑梗死解剖学部位比较 功能障碍组梗死发生在左侧大脑半球、前部、皮层发生的比例显著高于非功能障碍组(P<0.05),两组在内囊的前后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脑梗死部位的对比〔n(%)〕

2.2两组患者脑梗死供血区部位的比较 功能障碍组梗死发生在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有25例(52.08%),大脑后动脉供血区有11例(22.92%);非功能障碍组梗死发生在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有16例(40.00%),大脑后动脉供血区有14例(35.00%)。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患者MoCA量表得分情况与脑梗死部位的相关性分析 功能障碍组中,左、右大脑半球受损者得分为(17.6±8.2)分、(19.6±9.5)分,大脑半球前部、后部受损者得分为(13.5±7.6)分、(16.8±8.1)分,大脑皮层、皮层下受损者得分为(18.1±7.6)分和(15.8±6.9)分。非功能障碍组中,左、右大脑半球受损者得分为(26.1±3.2)分、(28.3±1.8)分,大脑半球前部、后部受损者得分为(26.3±2.4)分、(27.9±1.6)分,大脑皮层、皮层下受损者得分为(28.1±1.5)分和(26.8±2.1)分。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大脑半球功能障碍组得分情况与大脑左、右半球,前、后部分及皮层上下具有相关性(r=0.417,0.351,0.308,均P<0.05)。

3 讨 论

临床发现,大多数脑梗死患者都伴随程度不同的认知功能障碍,因此加强脑梗死的早期诊断,以便及早进行治疗、防治神经认知功能的损害势在必行。通过对认知功能损害的早期干预,能很大程度防止或延缓脑梗死的发展〔6〕。脑梗死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机制尚不清楚,学术界目前存在多种解释〔7〕:有人认为,脑梗死造成大脑局部缺血,对神经元产生的直接伤害,从而降低了脑梗死患者的认知功能;还有研究认为脑梗死造成的脑组织灌注量下降,影响了神经细胞的兴奋性,使得脑代谢率不断下降,从而引发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也有报道称,脑梗死阻断了大脑皮质与皮质下区域的联系,神经传导阻滞下造成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另外,还有学者认为是应激引起患者出现类似休克的现象,导致认知功能产生抑制。多项研究表明年龄是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主要危险影响因素之一,且脑梗死的数量及位置等是引起认知功能障碍的关键因素〔8〕。

本研究主要针对60岁以上的老年脑梗死患者,结果显示认知功能障碍与脑梗死的病灶部位有显著的相关性,若大脑左半球和前部在脑梗死中受损,则患者更可能出现认知功能障碍,这可能与大脑的左半球及前部更容易损及去甲肾上腺素(NE)能神经元和5-HT羟色胺(5-HT)能神经元有关,因为NE能神经元和5-HT能神经元发出的脑皮质纤维正是从后至前进行排列的。NE能神经元的胞体主要位于脑桥和延脑,背束上行到达全脑,腹束发源于延脑、脑桥的诸NE细胞群,从脑干下端上行,沿整个通路均有神经纤维发出,主要支配对侧脊髓的。中枢神经系统内5-HT能神经纤维的走行走行和功能与NE能神经纤维相似。有研究表明,大脑皮层负责大脑较高级神经活动,与认知情感反应和学习功能有关,大脑半球皮层损伤更易导致认知功能障碍〔9〕。本次研究还发现,发生脑梗死的大脑动脉供血区不同,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概率也不同,大脑中动脉受损比大脑后动脉供血区受损的患者更容易发生认知功能障碍。这可能是因为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包含皮质支、大脑中动脉中央支及内外侧豆纹动脉,供应着壳核前部、苍白球、丘脑前核、外侧核、外囊、壳核、内囊膝部、内囊后肢前3/5和尾状核等与认知功能相关的重要部位。尤其是老年患者,大脑供血通常较差,所以在老年脑梗死患者的诊断和治疗中,对左侧、前部大脑半球的损伤、大脑半球皮质的病变及大脑半球中动脉供血区损伤的患者,尤应该对其进行MoCA量表的筛查,能够尽早发现认知功能障碍的情况下,并尽早治疗,帮助患者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4 参考文献

1杨 艳,谭泽峰,徐安定.无症状性脑梗死对首发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1;37(10):584-7.

2何育生,李云霞,王戈鹰.静息性脑梗死患者的认知功能变化〔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3;39(1):54-7.

3陈文利,符 浩,吴昆华.脑梗死患者梗死部位和数量与认知功能损害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2;21(7):580-3.

4陈长香,李淑杏,吴安娜.日常交流对老年脑梗死患者记忆障碍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3):3163-4.

5刘 涵,程言博,樊红彬.首次脑梗死后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多因素相关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1;15(9):29-32.

6石伟纲,薛文俊.53例青年脑梗死认知功能的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2):30-1.

7应小丰,潘海鹏.老年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与头颅磁共振成像关系分析〔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12;20(3):195-8.

8张 娟,李 见,陈文瑞.脑梗死急性期梗死部位及白质病变与认知功能关系的临床分析〔J〕.中国卒中杂志,2013;8(6):59-63.

9李林昕,黄纯臣,韩 翔.脑梗死患者颅内微出血致认知功能损害的特点〔J〕.中华内科杂志,2011;50(4):337-8.

猜你喜欢

半球功能障碍神经元
糖尿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浆P-tau217相关性研究进展
一种改进PSO-ARMA半球谐振陀螺温度误差建模方法
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机制研究进展
1例新生儿小脑半球出血并破入脑室手术案例
勃起功能障碍四大误区
跃动的神经元——波兰Brain Embassy联合办公
护理干预在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中的作用分析
ERK1/2介导姜黄素抑制STS诱导神经元毒性损伤的作用
毫米波导引头预定回路改进单神经元控制
侧脑室注射DIDS对缺血再灌注脑损伤大鼠神经元凋亡的拮抗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