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年龄和血脂在不同急性重症冠心病患者间的比较

2014-09-12于大勇任平香王冬梅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4年12期
关键词:典型冠脉血脂

于大勇 任平香 卢 新 王冬梅

(唐山市丰润区人民医院ICU科,河北 唐山 064000)

在冠心病危险因素的流行病学研究中,年龄〔1〕、血脂本身就是冠心病发生、发展的独立和重要的危险因素。本研究比较不同急性危重的冠心病患者年龄和血脂差异性。

1 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8月的重症医学科(ICU)的急危重冠心病患者122例,其中男65例,年龄27~87岁;女57例,年龄45~90岁。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AMI):入院时有典型的心电图表现,典型的胸前区疼痛,及心肌酶学的增高;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组:有冠心病史,心电图无典型的心梗图形,胸前区疼痛时间长于典型的心绞痛,心肌酶学有或无异常;急性心力衰竭(AHF)组:入院时典型的端坐位、呼吸困难、大汗等,并除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

1.2研究方法 急诊入院时采集静脉血标本,由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器进行血脂的分析。参考值范围胆固醇(TC)3.1~5.22 mmol/L,甘油三酯(TG)0.41~1.7 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1.04~1.66 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1.03~3.37 mmol/L。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PASW18.0统计软件进行方差分析和LSD-t检验。

2 结 果

表1可见,AHF与AMI、ACS组年龄差异不显著(P<0.01),AHF与AMI组年龄相差为11年余,AHF与ACS组的年龄相差为16年余。ACS与AMI组年龄、差异不显著(P>0.05)。3组的TC、LDL-C、HDL-C差异不显著(P>0.05)。AHF组TG与AMI、ACS组差异不显著(P<0.05),AMI组TG与ACS组差异性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AHF、AMI、 ACS组年龄、血脂比较±s)

3 讨 论

低年龄冠心病患者以ACS、AMI发病为多,高年龄冠心病患者以危重的AHF发作为多。临床上ACS、AMI患者通过积极的药物溶栓或者介入治疗,往往得到较好的预后,提高了生活质量,延长了生命。病情再经历若干年的发展,冠状动脉进一步的受损,则冠心病发展到了AHF,虽然在ICU通过综合的治疗,往往只是短暂缓解患者的症状,对于冠心病的基础血管状态难以改善,AHF往往成了冠心病的终末状态。

年龄与心血管疾病有密切关系。一般来说,随着年龄的增加,冠心病、心力衰竭、高血压也会增加,秦迁〔1〕研究AMI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3.6±14.3)岁,与本研究报道基本一致。高龄患者病变复杂,合并多系统疾病多,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偏高,病变程度广泛,常常有三支以上冠脉血管发生病(占66.1%)〔2〕。青中年AMI 主要是冠脉痉挛所致,而老年AMI主要是冠脉狭窄所致〔3〕。老年冠心病患者多支冠脉血管病变发生率高,且随着时间的进展形成多支侧支循环,提示老年冠心病患者本身存在严重冠脉病变,并且得到相对病变较轻血管的侧支供应〔4〕,老年冠心病患者受到各种因素刺激下,在严重冠脉疾病基础上的病变急性发作,冠脉斑块逐渐堵塞管腔,引起血管狭窄,因为有侧支存在,老年人引起心绞痛或者ACS发作,老年冠心病组(65 岁以上)则以不典型心绞痛为主〔5〕,冠脉斑块破裂而导致血栓形成导致AMI发生。老年AMI时由于侧支循环的存在,临床症状不典型,形成了ACS,心肌坏死面积相对较小,或者未形成透壁坏死,就难有典型的心电图表现及典型的心肌酶学改变。由于多支病变的存在,老年冠心病患者平时就处于心肌缺血阶段,随着年龄的进一步增长,冠脉血管进一步狭窄。杨宏辉等〔6〕的研究显示有这样的可能趋势,老年组(60岁以上)冠脉直径(2.9±0.36)mm,非老年组(59岁以下)冠脉直径(3.1±0.36)mm(P<0.05)。随着年龄的进一步的增长,到了AHF患者(74.80±9.85)岁高发阶段,患者的冠脉可能已经进一步的狭窄,轻微的冠脉血供不足,可能引发ACS、AMI,引发患者AHF,出现胸闷气短,端坐位,大汗淋漓等临床症状,而此时的ACS、AMI临床症状往往不典型。

多种研究显示,高脂血症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7〕,冠心病合并血脂异常增加了血管的狭窄程度。粥样硬化斑块逐渐堵塞冠脉管腔,引起血管狭窄,引发临床症状,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与血脂相关,与本研究结果一致的是在对257例不同年龄阶段冠心病患者的血脂比较研究〔8〕和不同年龄组冠心病危险因素的比较〔9〕中发现,总TC、TG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提示这些危险因素在各年龄冠心病人群中达均衡分布。高血脂促进了冠状动脉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但其发展往往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多种危险因素长期综合作用使内皮屏障功能改变,改变了内皮表面血栓形成的特性,增加了内膜的促凝血特性或增加释放血管收缩因子或血管扩张因子,并且内皮损伤引起内皮细胞许多活性功能改变,加重细胞间相互作用,逐渐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改变〔10〕。本研究发现TG呈现随年龄的增长有逐渐降低的趋势与何慕芝等〔11〕报道一致,考虑与以下因素有关:①老年慢性心衰患者常有营养代谢障碍,影响血脂的代谢;②发病后长期限制食盐摄入量,合成脂质原料减少;③心力衰竭致胃肠道淤血和肝淤血,进食动物性食物减少,TC合成减少;④老年患者消化吸收不良,也不利于TC合成;⑤与疾病本身有关。虽然对于TG呈下降趋势,但是AHF、AMI、ACS患者的TG与正常参考值做比较时,还是有显著的升高的,因此考虑TG在冠状动脉的进行性损伤中同样起到了恶化的作用。

本研究患者均为ICU患者,多为危重冠心病患者,未纳入临床症状轻,体征相对平稳的进入普通科室的患者。因此,此类人群得到的结论可能并不适用于普通科室的冠心病患者。

4 参考文献

1秦 迁,王归真.近10年来急性心肌梗塞年龄变化及临床特点〔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6;12(4):60-1.

2金琴花,王 禹,盖鲁粤,等.高龄和年轻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临床对比分析〔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杂志,2008;10(10):751-3.

3戴 军,高润霜,陈红林,等.35 岁以下与45 岁以上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特征比较〔J〕.中华内科杂志,1999;38(2):104-6.

4张邢炜,葛均波,杨建敏,等.不同年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脉造影及血管内超声特征研究〔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7;27(3):199-201.

5杨省利,贾国良,黄久仪.不同年龄组冠心病危险因素的比较〔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0;21(10):1265-7.

6杨宏辉,朱中玉,高传玉,等.年龄对冠心病患者PCI术后长期效果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30(14):1955-7.

7高 翔.冠心病合并糖尿病和高脂血症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及 其相关危险因素〔J〕.新乡医学院学报,2003;20(2):122-4.

8李 丽,高大胜,蔡 鑫.同年龄段冠心病患者临床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J〕.新乡医学院报,2008;25(6):608-11.

9杨省利,贾国良,黄久仪.不同年龄组冠心病危险因素的比较〔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0;21(10):1265-7.

10王晋军,杨超慧,张 颖,等.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及其危险因素的多元回归分析〔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2;21(3):172-4.

11何慕芝,江亚文.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脂及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与心功能关系〔J〕.中国临床医学,2006;13(5):717-8.

猜你喜欢

典型冠脉血脂
用最典型的事写最有特点的人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血脂常见问题解读
冠脉CTA在肥胖患者中的应用:APSCM与100kVp管电压的比较
256排螺旋CT冠脉成像对冠心病诊断的应用价值
典型胰岛素瘤1例报道
冠脉CT和冠脉造影 该怎样选
血糖血脂对骨关节炎的影响
你了解“血脂”吗
典型催开百花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