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离退休老干部老年痴呆症患病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

2014-09-12李修英潘雨利邵立平高怡红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4年12期
关键词:阳性者老年痴呆症病种

李修英 潘雨利 邵立平 高怡红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干部病房特诊室,吉林 长春 130021)

阿尔茨海默病(AD)是皮质性痴呆的一种,其为进行性记忆功能障碍和记忆损害为主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并伴有行为障碍及精神异常等表现〔1〕。在发达国家痴呆已成为继心脏病、癌症和脑卒中之后的第4位死亡原因〔2〕。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日趋明显,AD 有成倍上升趋势〔3〕。有人预测,到2025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将达2.5亿,将有1 009万老年痴呆患者〔1〕。老年性痴呆已经成为我国严重的家庭和社会问题。本文拟观察在我院干部病房进行医疗保健的离退休干部老年痴呆症发病情况。

1 材料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我院干部病房干部保健对象2 305人,经问卷后剔除部分填写项目不全、不符合要求的问卷后,有效问卷2 244份,问卷有效率为97.4%。进入统计人数为2 244人。男1 421人(63.32%),年龄60~95〔平均(78.52±6.25)〕岁,女823人(36.54%)年龄60~88岁,〔平均(75.36±7.44)〕岁。

1.2调查方法 调查人员由导诊责任护士对来我院体检的老干部进行面对面问卷式调查。用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进行筛查,阳性者在应用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DR)来评定老人的痴呆程度。

1.3调查内容

1.3.1基本情况调查 采用自行设计的基本调查表,包括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经济收入、居住情况、业余爱好及老年慢性病等8个因素。慢性病历来源于我院干部病房特诊室保健对象档案已确诊的慢性病。

1.3.2老年痴呆的筛查 用MMSE筛查老年痴呆。检查表共有30个项目,每项正确为1分,错误为0分。总分范围为0~30分。正常与不正常的分界值与教育程度有关:文盲≤17分,小学≤20分,中学及以上≤24分。分界值以下为有认知能力缺欠,以上为正常〔4〕。

1.3.3老年痴呆程度 将MMSE阳性者由精神科医生进行临床诊断,用CDR评定老年痴呆程度〔5〕。CDR分为6个功能域,评分方法问卷获得的信息,对6个功能域做出恰当的判断,总结出CDR总体得分。健康(CDr=0)、可疑痴呆(CDr=0.5)、轻度痴呆(CDr=1)、中度痴呆(CDr=2)、重度痴呆(CDr=3)。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分析,数据资料应用χ2检验。

2 结 果

2.1调查患病情况 在调查2 244人MMSE 阳性者102人,占调查人数的(4.55%)。CDR评定后,AD发病率:排除3人占阳性者的2.94%;疑似24人,占阳性者23.53%; 轻度33人,占阳性者的32.35%;中度32人,占阳性者的31.37%;重度10人,占阳性者的9.80%。患病75人(3.34%)。见表1。

2.2MMSE普查的阳性率分析 性别上女高于男(P<0.05),年龄上随着年龄的升高阳性率有上升趋势(P=0.00),文化程度是随着文化程度人增高阳性率下降(P=0.00),婚姻状况是未婚高于再婚及夫妻共存的(P=0.00),经济状况是收入高的低于收入低的(P<0.05),居住情况是独居的和住老年公寓的高于夫妻共住和与子女同住的(P<0.05),业余爱好方面是无爱好的高于有爱好的,文体爱好和愿意旅行的阳性率较低(P=0.00),慢性病因素是单一病种低于多病种,差异显著(P<0.05)。见表1。

2.3MMSE阳性率经CDR评定8个因素与CDR的相关性分析 性别、年龄和慢性疾病呈正相关,但男女AD程度差别不大(P>0.05),随着年龄的增大和病种增多AD程度加重(P<0.05);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经济收入、居住及业余爱好呈负相关,其中经济收入和居住状况AD程度差别性小(P>0.05),其余因素AD程度有差别(P<0.05)。见表1。

表1 MMSE普查的阳性率及与CDR值的相关性分析

3 讨 论

AD随着社会老龄化逐渐显现出来,已经严重成为社会和家庭的负担,应得到国家、社会的重视。此次对干部患者进行普查,患病率是3.34%,比近年的相关报道5.20%略低〔6〕,也许与调查的是老干部特殊群体有关。

3.1不可控因素 (1)年龄是不可控因素,是自然规律形成的,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大,各种器官都老化,加之多种疾病的原因引起脑供血不足,造成脑萎缩,易患AD,所以年龄因素是不可控因素,本次调查也证实了这一点,无论MMSE阳性率还是CDR的相关因素都比其他因素高和重。(2)性别是与生俱来的,是不可控的,在调查中MMSE阳性率女性多于男性,差异显著,和相关报道同〔7〕。而CDR值呈正相关,但差异不显著。女性高于男性,有相关报道〔8〕与女性寿命长,雌激素低等生理因素有关,与大多女性家务繁重,教育子女易引起焦虑、烦闷等因素有关。

3.2可控因素

3.2.1文化程度因素 文化程度也是影响老人AD的早年可以改变的因素,本文文化程度低者MMSE阳性率高,文化程度高的MMSE阳性率低; CDR呈正相关,并且显著性高。文化程度是老人是否愿意学习的因素,如果上进心强,即使文化程度低,也会通过各种渠道来充实自己的文化底蕴,这样老人会懂得的知识多些,文化程度高通过看书报就能更多的了解一些医学知识,这些老年人就会知道怎么预防老年痴呆症的发生。因为本次调查的是离退休老干部,他们的知识层次很高,所以,MMSE阳性率比相关报道的偏低。

3.2.2婚姻状况因素 这方面调查,未婚老人MMSE阳性率高,CDR程度也重,与相关报道相同〔9〕。本文调查老年人婚姻状况也是患AD危险因素之一 。瑞典学者研究也发现独身的中年人比那些结婚或有生活伴侣的人患老年痴呆症的概率升高2倍,而中年离异后独居者和中年丧偶孤独终老的人,患老年痴呆症的概率是拥有配偶者的3倍。更严重的是,相比白头偕老的夫妻,那些年轻时就不幸丧偶且一直单身的人。发病概率更是高出五六倍之多〔10〕。此次调查也证实了这一点。婚姻质量不佳的老干部,在风烛残年之际,没有在职时那种风光的气魄,无人问津,人际关系缺乏,心情无比压抑,晚年生活缺乏自信心,造成痴呆的发生。

3.2.3经济收入因素 在经济收入方面,本次调查MMSE阳性率有差异性。与相关调查相同〔11〕。而CDR相关性也说明了这一点,但是AD患病程度无显著性意义,这也可能是老干部这一特殊群体的经济收入差别不大有关,虽然最高收入和最低收入差1倍左右,但都能维持正常的生活水平。与其他群体经济收入差距大体有一定的区别。

3.2.4居住情况因素 由于离异、丧偶的原因,老年人独居的现象很多,老干部也不例外,这部分老人由于独居的原因,人际交往减少,生活比较孤独、寂寞,饮食起居就会不正常,有时还会有抽闷烟、喝闷酒等不良的生活习惯,这部分老年人就更易患AD病。老年公寓的老干部;多数是因子女不在身边,由于工作居住外地。老干部由于老年多病,生活不能自理,在老年公寓居住,但是由于干部身份,老年无依靠,也会产生孤独感和失落感,长期如此,就会抑郁、痴呆。夫妻共同居住的,虽然不与子女住在一起,但夫妻交流,互相照顾,精神还是有依靠,干部患者经济状况良好,可以雇人照顾,痴呆发病率低些。与子女居住的老人,精神因素会好些,因为中国的传统养老方式是子女养老,老人晚年最大的依靠是子女,子女是他们的精神支柱,与子女享受天伦之乐,所以与子女共同居住,心情会更好,患AD症就会少些。

3.2.5业余爱好因素 无爱好者MMSE阳性率明显高于有爱好者,CDR相关性差异也很显著。相关报导表明有业余爱好者AD发病率低〔12〕。经常喜欢看书、报,经常动脑的老年人,也会减少痴呆的发生,老年人学会自己找乐,上老年大学,学书法、绘画、音乐、唱歌跳舞等,会使老年人增加交流的机会,并且都是同龄人,也聊得来,并且这些活动也是使老干部精神愉快、放松心绪的好方法。体育运动和旅游不但放松心情,还锻炼身体,使身体更加健康。所以有业余爱好者比没有业余爱好者患AD率低。

3.2.6老年慢性病因素 老年人身体多病,是自然规律不可抗拒的表现,但与外界因素有关,一般情绪好,多体育锻炼,病种会少些,经常郁闷,情绪低落者,病种会多些。疾病多了,治疗就会难度大,生活质量会下降。会使老年人更加抑郁、烦躁、焦虑等,久而久之也会导致痴呆。本次调查疾病因素MMSE阳性率单一病种明显低于多病种,CDR相关性差异也很大。单一病种患AD程度也明显低于多病种。

综上所述,离退休老干部应该积极参加社交活动如智力游戏、休闲活动、读书写字、画画、养花种草等,使老年人老有所伴,老有所乐,注重老年人的心理干预。避免老年人孤独、失落、兴趣丧失、活动减少,加强老年痴呆病人的家庭护理,不仅能降低老年痴呆的患病风险,而且对老年痴呆症的预防、治疗及护理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4 参考文献

1魏会敏,张红杰,胥 磊.保定市老年痴呆流行病学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08;35(5):847-7.

2郭 峰,张振馨.痴呆的流行病学研究现状〔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7;40(5):343-6.

3张振馨,陈 霞,刘协和,等.北京、西安、上海、成都四地区痴呆患者卫生保健现状调查〔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04;26(2):116-21.

4康美玉,高玉梅,霍红旗,等.河北省3 632名城乡社区老年人慢性病及老年痴呆的现况调查〔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1;32(7):672-5.

5王 锐.临床痴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

6贾伟华,马 颖,陈若陵,等.中国部分城乡社区老年痴呆症患病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2;47(8):944-7.

7汤 哲,孟 琛,吴晓光.等.北京地区老年痴呆流行病学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3;24(8):734-6.

8贺润莲.老年痴呆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及与社会支持相关的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硕士论文,2009.

9周 敏,邓 路.老年痴呆症与婚姻状况的相关性分析与预防对策〔J〕.中外健康文摘,2011;8(5):114.

10林 筱.幸福婚姻能使患老年痴呆症几率降50%〔J〕.辽宁经济统计,2009;(10):44.

11张展星.上海宝山区老年痴呆患者分布状况调查〔J〕.心理健康学杂志,2000;8(5):536-8.

12郭宗君,于焕清,邢 昂,等.老年痴呆患者生活高危因素探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17):3228-30.

猜你喜欢

阳性者老年痴呆症病种
老年痴呆症体感互动游戏干预与感觉刺激联合护理效果分析
2016—2019年广州市无偿献血者酶联免疫检测情况分析
肌炎特异性抗体亚型在多肌炎/皮肌炎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中的价值
“新病种”等十五则
按病种付费渐成主流?
我国全面推进按病种收费改革
Chocolate improves memory
血液可以检测早期痴呆准确率达90%
按病种付费改革的“宜阳实践”
临床检验在急性盆腔炎诊疗中的临床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