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集束化康复治疗方案在脊髓损伤患者中的临床价值

2014-09-11赵正恩魏平波四川省绵竹市人民医院康复科618200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4年2期
关键词:脊髓康复心理

杨 梅 赵正恩 魏平波 四川省绵竹市人民医院康复科 618200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由于损伤、疾病等因素引起的脊髓结构及其功能的损害,以致损伤平面以下运动、感觉、自主神经功能的异常改变[1]。目前诸多学者提倡脊髓损伤后一旦生命体征稳定就可以开始进行康复治疗[2,3]。因此,在临床中,除了注重外科治疗的同时同样应该重视早期康复,以进一步提高我国脊髓损伤治疗水平。但目前还没有一种方法能够完全治愈脊髓损伤后所造成的后遗症[4]。因此,本文旨在研究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探讨早期从普通治疗、物理治疗、机体功能恢复训练、心理干预等几个方面集束化治疗方案对SCI的预后及康复临床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11年8月—2012年8月住院的脊髓损伤患者72例,男48例,女24例,平均年龄(45.4±26.2)岁。其中车祸伤31例,重物砸伤15例,坠落伤14例,肿瘤7例,其他7例。完全性脊髓损伤21例,不完全性脊髓损伤51例。颈脊髓损伤33例,胸腰段脊髓损伤39例。16例患者早期均有排尿困难及轻重不同的尿失禁,均有大便秘结。所有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排尿功能障碍伴大便秘结、四肢肌肉萎缩及肌力下降、受损平面以下不同程度的感觉减退,部分生活不能自理等。排除标准:既往存在语言障碍、精神障碍和运动障碍病史。

1.2 集束化治疗方法

1.2.1 一般治疗:早期立即进行甲强龙冲击治疗,并给予活血化淤、改善脊髓微循环及脑部代谢等措施,并予营养神经药物(如维生素B12等),同时予营养支持和对症支持处理,必要时接受高压氧治疗。

1.2.2 物理治疗:等待基本生命体征稳定后,尽早给予颈部局部电刺激、小剂量超声波治疗、推拿结合中医综合疗法、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等四种物理治疗方案,都需由相关专业人士进行操作评估。

1.2.3 机体功能恢复训练:在患者病情和体力上基本稳定以后,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有步骤、有计划地指导患者进行机体功能恢复训练:肌力训练的目标就是要使肌力达到3级以上,恢复其实用功能,主要针对背阔肌,上肢肌群和躯干肌的训练。肌肉牵伸训练是SCI治疗过程中必须始终进行的项目,可以改善关节功能,利于步态训练,还可以降低肌张力;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指导患者进行机体功能恢复训练:卧床训练、坐床训练、行走训练。其中值得提出的是行走训练的顺序可逐步通过:扶床站立、靠墙站立、扶双杠站立、扶拐站立、扶人站立、独立站立从而循序渐进。

1.2.4 早期心理干预:采用不同阶段针对不同患者的个体化心理干预原则,把心理疏导工作贯穿于整个康复训练过程中,让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正确对待疾病,掌握一些缓解心理压力、释放心理能量的方法和技巧,学会使用心理防御机制,注意培养和恢复患者的自信心,让患者对未来充满希望,鼓励与同类患者进行交流,发挥患者的残存功能和有利条件,重新实现自我价值[5,6]。

1.3 观测终点事件 在纳入研究时、第1个月、第3个月3个时间点分别对患者进行Barthel指数评分,评分由2名主治医师独立进行。Barthel指数记分为0~100分。100分表示患者基本的日常生活活动功能良好,不需他人帮助,能够控制大、小便,能自己进食、穿衣、床椅转移、洗澡、行走至少一个街区,可以上、下楼。0分表示功能很差,没有独立能力,全部日常生活皆需帮助。根据Barthel指数记分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分成良、中、差三级。评分>60分为良,有轻度功能障碍,能独立完成部分日常活动,需要部分帮助;评分介于41~60分为中,有中度功能障碍,需要极大的帮助方能完成日常生活活动;评分≤40分为差,有重度功能障碍,大部分日常生活活动不能完成或需他人服侍。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0.0统计分析软件,计量资料数据以(±s)表示,先行方差齐性检验,方差齐,两两比较采用t检验,方差不齐,采用秩和Kruskal-Wallis H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72例患者,集束化康复治疗前、后,运动平面总积分、感觉平面总积分及Barthel评分均有显著提高;脊髓损伤患者经过系统的康复治疗后,运动、感觉及生活自理能力均有明显提高(见表1)。

表1 患者早期集束化康复治疗后Barthel评分(±s)

表1 患者早期集束化康复治疗后Barthel评分(±s)

注:*与入院时相比,P<0.05;▲与第1月相比,P<0.05。

个月Barthel评分 25.6±10.5 50.2±13.7* 67.1±16.4时间 0个月 1个月 3*▲

3 讨论

3.1 早期集束化康复治疗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国内研究结果显示,早期康复治疗对于脊髓损伤患者具有良好的疗效[7],本文结果与此相似,结果显示,在早期集束化治疗后,Barthel评分由(25.6±10.5)分,上升至(50.2±13.7)分,结果具有显著差异(P<0.05),在坚持治疗第3个月时,Barthel评分进一步上升至(67.1±16.4)分,较治疗第1个月又有显著改善(P<0.05),因此,笔者认为,对于脊髓损伤患者,早期立即进行集束化康复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能力,并且坚持治疗方案,患者可进一步获益。

3.2 规范化方案具有明确指导意义 目前对于脊髓损伤的康复治疗,方法众多,临床医师面临选择时时常会有困惑,笔者认为,在患者入院时,主管医师就应该制定一套明朗化的康复方案,从而严格执行,这样可能取得更加效果,就类似于疾病的临床路径,可获得更佳临床疗效。

3.3 心理辅导在治疗方案中具有重要作用 脊髓损伤大多发生于突发事故,患者的生理状况和社会地位突然改变,且治疗效果与患者期望相差甚远,使患者心理压力巨大,出现一系列非特异性心理反应,严重影响其心理状态,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8],而这种情绪将降低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对康复治疗产生抵触情绪,不配合治疗从而影响康复效果。及时针对性地对患者不同期的心理问题进行康复治疗,不仅利于患者的心理康复,而且可以促进患者整体康复的进程[9]。国内有研究[10]表明,对脊髓损伤患者采用心理干预,患者的功能独立性评分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明显优于常规组。因此笔者认为,给予患者充分沟通及心理辅导,可改善心理压力,增加患者依从性,从而使治疗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综上所述,截瘫患者已经成为一个亟须关注和照顾的特殊社会群体[11]。积极的早期预防和早期康复训练是预防急性脊柱脊髓损伤并发症的有效方法[12],及早采取针对性康复措施,可以减少并发症的产生,为早期康复创造有利条件,并且全面系统的康复治疗是非常重要的[13]。因此,本文探讨早期集束化康复治疗方案对于患者预后及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价值,取得良好临床疗效,但仍需更多样本量及规范量化细节。

[1]陈和木.脊髓损伤的康复治疗〔J〕.安徽医学,2009,30(3):345.

[2]刘铁君,赵盟杰,沙可夫,等.脊髓损伤患者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8,23(6):513-514.

[3]郭秀生,陈继岩,王晓东.脊髓损伤患者的早期康复治疗〔J〕.基层医学论坛,2012,(S1):22-24.

[4]Ragnarsson KT.Function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 after spinal cord injury:current use,therapeutic effects and future directions〔J〕.Spinal Cord,2008,46(4):255-274.

[5]李蕾.急性脑梗死抑郁状态的原因和护理〔J〕.护理与康复,2005,4(3):231-232.

[6]谢忠志,梁斌.早期综合康复疗法对脊髓损伤康复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1,17(22):3440-3442.

[7]琚童君.早期康复治疗对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效果观察〔J〕.医药论坛杂志,2013,34(1):137-138.

[8]周贤丽,汪琴,刘宏亮,等.康复治疗对脊髓损伤患者ADL的影响〔J〕.中国康复,2005,20(6):363.

[9]邱卓英,马洪卓.脊髓损伤患者的心理特点及其康复策略〔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2,24(6):377-379.

[10]冷晓辉.心理干预对脊髓损伤患者的抑郁情绪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9,5(11)::62-63.

[11]明东,万柏坤,胡勇,等.评估功能性电刺激治疗截瘫患者行走效率的三维重心动态图〔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4,26(8):466-469.

[12]韩凤莲,张自华.矫形器在改善截瘫病人肢体功能康复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5(9):25-26.

[13]童利民,郭杰,徐佳丽,等.脊柱和脊髓损伤的康复治疗方案〔J〕.人人健康:医药导刊,2007,(8):43-44.

猜你喜欢

脊髓康复心理
人工3D脊髓能帮助瘫痪者重新行走?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姜黄素对脊髓损伤修复的研究进展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中医康复学教学方法探讨与实践
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治疗脑卒中3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