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液中炎症因子水平对于急性脑缺血性卒中预后的评估

2014-09-11张桂兰蔡玉洁广东省廉江市卫生职业学校524400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4年2期
关键词:细胞因子缺血性入院

张桂兰 蔡玉洁 广东省廉江市卫生职业学校 524400

缺血性卒中后,对于早期预测死亡或残疾已经有很多不同的方法。例如通过统计模型[1],构建临床变量如年龄或神经损伤程度来预测疾病的预后转归,但是预测结果不佳。近年来,许多研究已经表明血清中高水平的细胞因子与中风后预后较差有相关性[2~4],但是除非细胞因子水平非常的高,否则其相关性不强,在细胞因子水平较低或者接近正常值时,不能很好地预测疾病的预后及转归。笔者通过综合评价血清中细胞因子的水平、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年龄,可以提高预测的准确度,给予临床上有意义的指导。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1)诊断符合1995年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5],并经头部CT或 MRI证实。(2)发病24h内入院。(3)本试验遵循的程序符合医学伦理委员会制订的伦理学标准,同时向患者及家属交代相关病情并签订知情同意书。

1.2 一般资料 选择符合纳入标准并于2009年3月—2012年2月在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共267例,男112例,女155例;平均年龄(74.4±12.5)岁。入院时收集患者相关的病史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近期感染史、心血管疾病史、周围血管疾病史、一过性缺血性发作和中风史、心衰史、心房纤颤以及糖尿病史。

1.3 炎症细胞因子测定 采集患者晨起空腹静脉血3~5ml,分离血清,-20℃保存待测。血清IL-6和TNF-α检测采用ELISA法测定(碧云天实验技术有限公司);血清C-反应蛋白采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检测(广东捷基生物技术公司)。

1.4 神经功能评价 入院后对患者进行NIHSS评分,共15项检测内容,包含每一主要脑动脉病变可能出现的神经系统检查项目以及受试者精神状态、感觉功能、瞳孔反应和足底反射项。根据患者入院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分为:轻度,NIHSS评分<7分;中度,NIHSS评分7~15分;重度,NIHSS评分>15分。

1.5 3个月预后评价 3个月后随访患者进行改良后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问卷调查,0:完全无症状;1:尽管有症状,但无明显功能障碍,能完成所有日常工作和生活;2:轻度残疾,不能完成病前所有活动,但不需帮助能照料自己的日常事务;3:中度残疾,需部分帮助,能独立行走;4:中重度残疾,不能独立行走,日常生活需别人帮助;5:重度残疾,卧床,二便失禁,日常生活完全依赖他人。笔者定义 MRS评分0、1、2级为预后良好,3、4、5级为预后差。

1.6 统计分析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笔者研究了267例患者,从表1可以看出,患者性别与预后无明显的相关性。而年龄在疾病的预后中有极强的相关性(P<0.00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的比较

在患病之前的病史中,一过性缺血发作和中风史、心衰和心房纤颤与预后有相关性,尤其是心房纤颤有极强的相关性(P<0.001)。而近期感染、心血管疾病、周围血管疾病和糖尿病不影响疾病的预后转归。入院后的NIHSS评分也对疾病的预后有明显的预测作用(P<0.001)。血清中炎症因子CRP、IL-6和TNF-α水平,对于预后良好和预后较差有差异性(P<0.05),见表2。

表2 患者近期病史和血清炎症因子水平〔n(%)〕

3 讨论

急性缺血性卒中为常见人类致残致死性疾病之一,致使患者不同程度丧失劳动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给患者健康和生命造成极大的威胁,严重影响人的日常工作和活动,同时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2012年WHO在发表的《心脏疾病与脑卒中统计年鉴》[6]中指出:年龄>65岁的脑卒中患者中,50%有轻偏瘫,30%没有辅助不能走动,26%日常生活不能自理,19%有失语症,35%有抑郁症,26%须由保姆照料。脑卒中高危因素包括:高血压、心律失常、吸烟、血脂异常、肥胖、糖尿病、年龄和性别等。近年来,在缺血性卒中的发展转归过程中,血管损伤导致的炎症反应,并进一步促进血管内皮损伤的恶性循环受到广泛重视。脑组织缺血损伤后,巨噬细胞等炎症细胞分泌IL-6、TNF-α等炎性细胞因子,并进一步促使肝脏合成超敏C-反应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合成增高[7],使血-脑脊液屏障通透性增加、促进炎性反应。血清高水平IL-6与脑卒中严重程度和患者预后明显相关[8]。血清TNF-α水平升高与腔隙性脑梗死的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有明显的相关性[9]。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与梗死灶大小密切相关,梗死体积越大、其升高越明显[10]。笔者分析了缺血性卒中患者相关病史,并测量了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注意到患者年龄、心房纤颤、NIHSS评分和血清IL-6、TNF-α和CRP水平均明显与患者3个月之后的MRS量表分数有明显的相关性。结果显示,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NIHSS评分与血清IL-6、TNF-α和CRP水平呈正相关,表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清IL-6、TNF-α和CRP水平越高,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严重。本文结果表明,在缺血性卒中早期,通过监测患者血清中IL-6、TNF-α和CRP水平,结合患者年龄和NIHSS评分以及相关病史,有助于临床医生判断疾病的预后转归,指导患者早点做好心理准备。

[1]Counsell C,Dennis M,McDowall M.Predicting functional outcome in acute stroke:comparison of a simple six variable model with other predictive systems and informal clinical prediction〔J〕.J Neurol Neurosurg Psychiatry,2004,75:401-405.

[2]Whiteley W,Chong WL,Sengupta A,etal.Blood markers for the prognosis of ischemic stroke:a systematic review〔J〕.Stroke,2009,40:e380-e389.

[3]Zhang P,Huang Z,etal.Correlation between levels of serum homocystein,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 and subtypes of large-artery atherosclerosis ischemic stroke〔J〕.Life Science Journal,2013,10(1):3145-3149.

[4]Welsh P,Barber M,etal.Associations of inflammatory and haemostatic biomarkers with poor outcome in acute ischaemic stroke〔J〕.Cerebrovasc Dis,2009,27:247-253.

[5]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

[6]Roger VL,Go AS,Lloyd-Jones DM,etal.Heart disease and stroke statistics-2012update:a report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J〕.Circulation,2012,125(1):e2-e220.

[7]Castillo J,Rodriguez I.Biochemical changes and inflammatory response as markers for brain ischemia:molecular markers of diagnostic utility and prognosis in human clinical practice〔J〕.Cerebrovasc Dis,2004,17:7-18.

[8]Nakase T,Yamazaki T,Ogura N,etal.The impact of inflammation on the pathogenesis and prognosis of ischemic stroke〔J〕.Journal of the Neurological Sciences,2008,271(1-2):104-109.

[9]Sotgiu S,Zanda B,Marchetti B,etal.Inflammatory biomarkers in blood of patients with acute brain ischemia〔J〕.European J Neurol,2006,13(5):505-513.

[10]Whiteley W,Wardlaw J,Dennis M,etal.The Use of Blood Biomarkers to Predict Poor Outcome After Acute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or Ischemic Stroke〔J〕.Stroke,2012,43(1):86-91.

猜你喜欢

细胞因子缺血性入院
利用信息技术再造急诊入院管理流程*
抗GD2抗体联合细胞因子在高危NB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缺血性二尖瓣反流的研究进展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
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的中蒙医康复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细胞因子表达及临床意义
细胞因子在慢性肾缺血与肾小管-间质纤维化过程中的作用
内皮祖细胞在缺血性脑卒中诊治中的研究进展
细胞因子在抗病毒免疫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入院计划概念框架系统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