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罗伯特·弗罗斯特诗歌中生态思想的矛盾性

2014-09-10迟宝明

山花 2014年6期
关键词:弗罗斯特矛盾意象

迟宝明

20世纪初,美国文坛出现了一位独具匠心、备受推崇的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与美国同时代的其他诗人不同,他不打破诗歌传统,也没有创作新诗体。他的诗语言质朴、精练,读来亲切、朗朗上口,而又颇具意境和哲思,蕴含着对人生和自然普遍主题的凝思。崇尚“韵律和句子的声音美感”,采用会话体和日常口语写作的手法,使其诗作在英美文坛独具特色和原创魅力。他称自己的诗歌为“耳朵写的诗,耳朵是真正的作者和读者”。弗罗斯特的作品大都采用经典诗体,描写的是新英格兰的风土人情和生活,同时坚持了与当时的诗歌运动和时尚不同的特色。

弗罗斯特的诗歌特色

弗罗斯特不认为自己是自然诗人或田园诗人,但其作品大多以新英格兰为背景,常常出现自然风光、劳动场景和生活中常见的景物。这与诗人的经历和生活背景相关,他说,“在我的诗歌中总有人的存在,这种诗写的是人的心灵。”诗中的自然景物和意象只作为背景和开端,深沉的哲思和智慧乃为终结。他于1885年同母亲来到新英格兰马萨诸塞州东部的祖父母处。在那儿,新英格兰秀美的自然风光——山川河流、树木森林、花草鸟兽——陶冶了稚气而活跃好动的少年弗罗斯特。他喜欢漫步和探索居住处的原野、村落,还时不时地停下脚步观看花草、地貌结构和树木山林。他爱那些植被,能叫出所有植物的名字。他试图告诉我们自然如何塑造人的性情并给人以启迪,相信自然与人类相通,人有时受到“自然的恩赐和庇护”,而有时自然又是神秘黑暗而可畏的。这一点不同于华兹华斯的浪漫田园诗,也有别于埃默森或狄金森的浪漫超验主义作品。

英国诗人华兹华斯对大自然充满爱恋,是大自然的膜拜者。他认为自然赋予人类“充满和平的力量与知识”。自然是心智纯洁与精神畅通的源泉,是“连接人类与上帝的云梯”。埃默生是超验主义者,他相信:个人的灵魂和宇宙的超灵应有感情之交流,超灵是迷漫一切的力量。人是自然超灵的一部分,能从自然中获取经验。狄金森部分认同浪漫和超验主义关于人与自然的观点,同时强烈地感到自然对人十分冷漠,并不关心人的利益。

弗罗斯特对自然的看法则不同于以上几位诗人。他诗中的自然是矛盾双重,亦正亦邪的。自然有其人类朋友的一方面,此时的诗风“始于快乐,止于智慧”,体现了作者回归和融于大自然的思想。另一方面,诗人也描写对自然的敬畏和自然界冷酷恐怖的一面。综观作者许多著名诗篇,都体现了这种矛盾性的自然生态观。

生态批评及人与自然

生态批评是20世纪90年代兴起于英美的文学批评浪潮,提倡通过文学文本考察文明与自然的关系。不仅要解救作为人生存环境的大自然,而且还要使得人性回归自然,从而解救人的异化问题。它的终极关注是重建新型的人与自然合一的精神家园和物质家园。生态批评所倡导的一条重要原则是:人类应该减少自己的物质追求。人类的自我拯救之路是勇敢地承担起生态责任或使命,追求尽可能简化的物质生活和无限丰富的精神生活,重返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类自身的和谐。生态自然观则是人与生态系统辩证关系总的观点。自然界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环境创造人,人也创造环境;要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首先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依赖于自然,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又会影响自然的状态、结构、功能及其演化。所以,人与自然的关系不仅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性关系,而且社会的全面发展,也必须在人与自然的协调与和谐中得以实现。

人类从最初的崇拜畏惧自然、凌驾破坏自然,到与自然和谐相处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这既是人对自然,也是对自身认识的历史过程。罗伯特·弗罗斯特的诗歌中就包含了对自然的矛盾双重的生态思想——既表达了自然的神秘莫测,亦正亦邪,又提倡人类的回归,人与自然的合一;既述说了对自然的敬畏和恐惧,又表现出对自然的关切与关爱等矛盾双重的生态观。

弗罗斯特诗作中意象及矛盾生态思想

1自然界的神秘可畏及人与自然的合一

在弗罗斯特的诗歌The Draft House中,漆黑无边的林地成为一对夫妇厄运的背景。他们被可怕的命运紧紧控制着,摆脱不掉,最终,马车迷失了归途。同样的意境也体现在On a Tree Fallen Across the Road这首诗中,狂风吹折的断树横阻通向美好归宿的路途:The tree the tempest with acrash of wood/Throws down in front of us is not bax/Our passaget0 ourj‘oumey's endfor good/Butj‘ustt0 askuswhowethinkweare……诗中的狂风、断树迫使旅行者们停在雪地里踯躅不前。断树形成羁绊和阻碍,显然是不祥之兆,是自然对人类的威胁和戕害。然而,诗中的“我们”却表现了强烈而乐观的意愿。诗人without an ax来冲破阻挡、奋然前行,以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但也承认目标的达到又须借助于steer aftersomething。如果这首诗中自然界的树木是不祥的意象,那么在The Sound 0fTrees中,风吹树木的响声使独白者饱受折磨、不堪忍受。当狂风吹过树林时发出的声音是巨大的、扰乱心绪和令人恐惧的。很易令人回忆起人生的痛苦、灾难和无常。狂风轰鸣的树林指代可怕的自然和生活的逆境,作者借此表达对自然和人生的态度。树的噪声搅扰了生活的节奏和平静、安宁,其实是自然和生活带给人的伤害和不幸。Myfeettug atthefloor andmyhead swaystomy shoulder"·‘这些都是作者悲哀、愤怒、叹息的身体语言。I shall make thereckless choice…如果这树林暗喻世界、自然或凡尘,作者的“the reckless choice”恐怕是想表达对尘世和自然所带来的灾难的愤懑和对生活的厌倦而做出的决定。

然而,在《雪夜林边驻足》(Stopping by Woods on a Snowy Evening)中,出现了宁静的黑夜、幽深沉寂的树林、冻结的湖、天堂飘落而至的雪、孤独的夜行人和唯一同伴——诗人的那匹小马。眼前的自然世界和“林子主人”所借喻的人类世界相对;宁静而孤独的林地,和瑞雪随风飘落的沙沙声以及小马挽具玲儿发出的丁零声相对。诗中thedarkest evening 0fthe year,应是一年的冬至日最黑、最长的夜晚,但物极必反是自然轮回和法则。这些景物所引起的思绪和幻境在诗人意识中纷至沓来,使其沉溺于神秘自然及轮回中,忘记了promises to keep;诗的最后四行清楚表达了必须履行社会责任和义务的决心。如果sleep象征死亡,那么miles t0 g0象征人生之旅和责任。最后两行的重复,可看成作者对神秘而幽深的林地和自然轮回发出的内心独白,及宁静自然的回声和响应,也可看作诗人履行使命的强烈意愿。这首诗体现了天人合一的哲思或人类回归自然的生态思想。

如果在以上诗篇中分别表现了作者的不同生态观,那么,在《桦树》一首诗中,作者对于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矛盾生态思想己表述得淋漓尽致。 《桦树》(From:MountainInterval,1916)是《山问》诗集的第11首。它把真实的景物、儿时的记忆和脑海中的幻景镶嵌般地拼凑到一起,其生动、亲切及苦乐掺半的叙述及思索,使其成为弗罗斯特最著名的诗篇之一。由于诗中的隐喻及意境的多处变换,可导致多种不同的解释和理解。作者是在对立矛盾的两极之间阐释主题:从男孩和自然对于桦树之美的不同作用,到诗中叙事者的救赎愿望;从对救赎、超脱的渴望,到怀疑救赎之路的陌生而留恋尘世。诗中叙述者灵魂的渴望与彷徨正如双手握住树枝悠荡桦树的少年,游离于两极之间,以求得内心的平和与满足。

男孩双手抓住树枝向上荡起,是从“straighter,darkertree”中荡出,进入一种离开尘世和“忧虑”短暂的自由;而荡下的动作又回归到凡尘与现实——社会、家庭、诺言与爱,体现了作者矛盾彷徨的思想。诗的第三部分具体地道出叙事者自己曾是一个这样的荡树男孩,想要回到童年,受世俗欲望的羁绊而留恋尘世,却又感到疲惫和厌倦思考。诗中体现的现实(自然和社会)和救赎幻想之间的游离、彷徨正是作者矛盾生态观的体现。

2自然的恐怖无常及人对自然的关爱

弗罗斯特诗中的意象是强悍的,Lost in the Woods中的意象可能出自但丁《地狱》(Inferno)开头几行中,树木成为烘托气氛和隐喻象征的景物Midway upon the j‘ourney ofour life,/I found myself within a forest dark…这里昏黑繁茂的树林成为阻挡前行和令人恐惧的意象。而在Babes in the woods中,孩童的天真纯洁与森林的黑暗强大形成鲜明的对比。显然,弗罗斯特喜爱的自然意象成为自己“黑色情绪”的担当角色。在Come In有深刻的体现。As I come to the edge 0fthewoods/Thrush music--hark!…诗中的森林意象是黑暗的,令人畏惧又充满诱惑的。它不同于天上的繁星,那样明朗清晰、浩渺无际,远离尘世而又令人神往。表达了对于远离尘世灾难的渴望与决心。从弗罗斯特的生平可以看到,两次世界大战他均未涉足,也许是妻子和儿女的不幸使他无暇旁顾吧!

然而在Tree at my window中,“窗外之树”成了作者的近邻和朋友。这首诗采用了“单边会话”(one—sideconversation)的方式:Tree at my window,window tree/My sashis lowered when night comes 0n…诗开头的话语倒置重述似乎在强调树的位子和亲密之情,而Window tree也可理解为“窗之树”,表达作者透过这棵树看到的人类和自然两个世界之间的关系,而不仅指树和人之间的具体位子关系了。夜晚来临,叙述者拉低了移动窗以阻挡晚风,但看到窗外之树后,就不再拉上窗帘使“你与我”之间形成阻隔了,因为窗帘含有防范、遮掩和疏远的意味儿。诗中的树被拟人化为能听懂和理解诗人境遇的朋友。诗人见到了树被狂风攫住摇晃,就像诗人认为树能见到他在床上有时辗转反侧夜不能寐一样。他们相互熟知、理解和同情。诗中的she也许是已离世的埃列诺的幻影,总之体现了作者对树所指代的自然关爱和人与自然合一的意愿。

综上所述,弗罗斯特诗作中以树木为代表的自然意象层出不穷,姿态和色调迥异,渲染的情愫也各不相同,有时甚至是矛盾的。不同诗作中的意象有着对立的特质,是诗人复杂而矛盾的自然生态观的表述和体现。弗罗斯特少数诗中表现了人对自然的关爱和天人合一的生态观,可更多诗歌描写了自然黑暗冷酷和恐怖的一面,表达了悲观和黑色的情愫,因而诗人的生态思想是矛盾的

参考文献:

[1]张中载二十世纪西方文论选读[H]外语教学研究出版社,2003

[2]朱刚二十世纪西方文艺批评理论[M].上海外语教学研究出版社,2003

[3]The Oxfo rd Companion t0 Twentieth—centu ry Poetry in English[M]Oxfo rd UniversityP ress,1994

[4]Wilf red L_Gue rin,Earle Labo r,Lee Mo rgan,Jeanne C.Reesman.A handbook 0fCritical App roaches t0 Lite ratu re[M]Fo 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 rch P ress an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4

猜你喜欢

弗罗斯特矛盾意象
几类树的无矛盾点连通数
再婚后出现矛盾,我该怎么办?
一片云彩
矛盾的我
对矛盾说不
没有鸟叫,关了窗吧
以介为主 零星散译*——弗罗斯特诗歌在中国的译介:1949年以前
对罗伯特·弗罗斯特《未选择的路》译本的文体学浅析
“玉人”意象蠡测
《活着》的独特意象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