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企合作的利益生产可能性曲线分析

2014-09-05张道珍孔祥银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费用校企实训

张道珍,孔祥银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经济贸易系,湖北 十堰 442000)

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对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对技能型人才的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高职院校和企业在技术研发及育人用人方面有共同需求,二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共生共荣的关系[1]。本文利用经济学中“生产可能性曲线”工具分析高职院校和企业的比较优势,探索如何利用自身比较优势通过合作实现有限资源的最大利用,提高社会资源的利用效率。

一、高职院校资金使用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分析

(一)高职院校经费开支用途

依据《高等学校财务制度》,高校经费开支按照其用途归集,主要包括:教育费用、科研费用、管理费用、离退休费用和其他费用。

教育费用是指高校在教学、教辅、学生事务和其他教育活动中发生的各项费用,教育费用的有效使用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具有重要影响。高职院校注重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需要有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包括设备投入、实训耗材、实习教师经费等,但自建实习实训基地投入较大,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往往容易被推迟或缩减这方面开支。

科研费用是指高校为完成所承担的科研任务而发生的各项费用。高职院校在科研方面能力较弱、投入较少,笔者认为高职院校在学术领域的研究较本科院校弱,但可在技术研发及服务方面多做努力,不仅可提升学校对社会的服务水平,还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为社会输送更多更优秀的创新型技能人才。

管理费用是指学校校级行政管理部门发生的各项费用,如工会经费、诉讼费、中介费、印花税、房产税和车船使用税等;其他费用是指无法归属到上述费用中的其他各项费用,如对附属单位的补助、上缴上级支出、财务费用、捐赠支出等。

上述经费依据是否受管理者短期决策影响和是否具有可暂缓性,将其划分为约束性费用与弹性费用。约束性费用是不受管理者短期决策影响、不具有可暂缓性的,是完成当前事务必须开支的;弹性费用则表现为若当前经费有限,管理者认为可以缓一缓、或者分期逐步实现,如上述费用中的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科研经费的投入。笔者认为弹性费用并不是不重要、可有可无的,相反,它对学生的培养质量、对学校的长期发展有重要影响。

(二)高职院校资金使用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分析

在经济学中,我们常使用一种称之为“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图形来描述在一定资源与技术条件下可能达到的最大的产量组合曲线,它可以用来进行各种生产组合的选择。高职院校资金作为约束性费用的部分是必须开支的,是我们这里分析中的无关费用。扣除约束性费用后的剩余资金(用M表示)可在弹性费用中进行分配,笔者将“生产可能性曲线”这个工具与高职院校弹性费用的分配结合起来分析。

根据上述分析,弹性费用主要是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费用和科研费用,分别可以产出高级技能型人才(用X表示)和技术研发项目(用Y表示),这两项弹性费用分配形成的组合用下图1表示。

图1 高职院校资金使用的生产可能性曲线

图1中的纵坐标Y表示技术研发项目数量,横坐标X为培养高级技能型人才数量。如果我们把资金M全部用于生产Y,不生产X,Y的生产总量可达到考核分值W;反之,资金M全部用于生产X,达到考核分值R,这是两个极端的情况。实际上,资金M是用于考核X、Y两种产品,其生产组合会有很多,可能是在A点、D点等。如果我们将各种可能的组合都表示出来,就可以得出一条曲线,这就是生产可能性曲线[2],在此代表的产品组合就是资金M的使用成果。从图1可以看出:

(1)弹性费用分配的效率,即帕累托最优。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上作出的选择考核分值可达到最大化,如W、A、D、R点;边界以内的选择缺乏效率,如C、E点;边界以外的选择不可能实现,如B点。

(2)任何选择都有机会成本。所谓机会成本就是把一种资源投入某一特定用途之后,所放弃的在其他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大利益,生产可能性曲线上任意点的斜率表明要增加X产量势必要减少Y产量,即生产X的机会成本。

二、企业资源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分析

(一)企业资源内容

企业获得持续赢利性的基础是资源,企业资源一般包括三大类:有形资产、无形资产和人力资源。

有形资产是指可以在企业资产负债表上体现的资产,如货币资金、生产设备、原材料等。在企业投资方向和规模已确定的情况下,有形资产是企业生产经营必不可少的资金投入部分。

无形资产包括公司的声望、品牌、文化、技术、专利、商标以及各种日积月累的知识和经验,除专利、技术、商标权可以量化其投入外,其他虽能给企业带来收益,但不能用货币资金量化。当前,我国企业的转型升级,需要寻找新的发展机遇和增长点,如进一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通过技术创新、工艺创新和产品创新不断提高企业创造附加价值的能力,实现企业增长动力转型[3]。因此,增加技术研发的投入是企业竞争优势的基础。

人力资源是有形与无形的统一资源,一方面表现为一定的物质存在——人员的数量,更重要的是表现为这些员工内在的体力、智力、人际关系、知识经验和心理特征等无形物质。我国企业的转型升级另一增长点是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加强企业形象和品牌建设、提高生产效率等途径,全面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竞争新优势,实现企业发展能力转型[3]。企业要持续发展需要培养一批优秀的员工,实现从企业资源到财富的转化。

(二)企业资金使用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分析

企业资金用在有形资产上的支出是必需的,是本文分析中的无关费用。在此,利用“生产可能性曲线”分析人力资源和技术研发投入产出。人力资源的投入可以产出高素质的优秀员工(用X表示),技术研发的投入可以产出技术研发项目(用Y表示),这两项投入产出的组合用下图2表示。

图2 企业资金使用的生产可能性曲线

图2中的纵坐标Y表示技术研发项目数量,横坐标X为培养高素质员工数量。将图2与图1比较可以看出:高职院校的比较优势是技术研发,企业的比较优势是培养高素质优秀员工,所谓比较优势是指一个生产者以低于另一个生产者的机会成本生产一种物品的能力。主要原因是:

(1)技术研发需要人才、技术、信息、实验设备、图书资料等资源,其中“人”是核心因素。目前,虽然高职院校教师科研能力有待提高,但他们已具备一定理论基础、有一定的实践经验,教师只需要结合行业企业技术应用,对工作进行系统梳理即可成为满足区域行业企业的技术创新、技术开发需求的研发团队,实现高职院校促进甚至引领区域产业的发展目标。若企业自行组建研发团队,需要高薪引进相应的人才,结合自身的需求进行研究,其投入相比高职院校直接由现有教师进行研发要大得多。

(2)高素质优秀员工应是员工政治文化、道德修养、业务技术、创新实践等方面综合能力的体现,其中“政治文化、道德修养”的提高是一个不断熏陶过程,需要社会、企业、学校、个人全方位的努力;而“业务技术、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则是企业优势,因为企业具备现成设备、具有明确的任务,还有师傅的现场指导,会很快提升员工实践技术能力。若由学校自行建设实习实训基地,首先,需要采购设备、设计任务、招聘实践能力强的师傅指导,成本将大大提高;其次,没有实训安排时设备闲置造成效率低下;第三,实习实训任务是仿真或模拟的,没有真实企业工作环境和文化环境,很难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三、校企合作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分析

(一)学校、企业相互依存关系

学校可以产出技术研发项目和高级技能型人才,企业需要开发新技术和高素质优秀员工。从经济学供给与需求角度分析,学校进行的技术研发项目在企业中得以应用即可完成技术研发成果转换,实现企业技术创新的转型升级;学校培养的学生是企业需要的员工,但不能完全满足企业的需求,如实践技术能力,但企业具有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优势,若学校的学生实习实训任务在企业中进行,则可满足学校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学校利用自己的比较优势进行技术研发,企业则利用自己的比较优势培养学生操作动手能力。学生在校接受了理论学习、教师进行技术研发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企业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校企共同培养的高级技能型人才是学校的培养目标、也是企业所需;科研技术在学校中研发,在企业中转化实施,校企共同进行技术研发提升教师教科研、技术服务水平,也是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基础。

(二)校企合作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分析

校企合作利用各自的比较优势共同进行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其生产可能性曲线用下图3表示。

图3 校企合作的生产可能性曲线

图3中的纵坐标Y表示校企合作的技术研发项目数量,横坐标X为共同培养的符合企业需求的高级技能型人才数量。校企合作实现了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的最大化,学校的合作收益增加区域为△WRP,企业的合作收益增加区域为△WGP,并且实现了在单独完成的情况下任何一方都无法实现的部分△WFP,这就是校企合作“做大蛋糕”的过程。

在校企资源既定的情况下,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合作实现“三共目标”,共同作出有效的供给,提高社会资源的利用效率。

1.共育人才

这里所说的人才包括学校教师、学生、企业员工,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教师、学生、员工均得到了全方位的学习和教育,都是受益者。教师增强了技术研发能力、实践能力,通过与企业合作交流提高了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学生得到了更多的实践锻炼,提高了动手操作能力,了解了更多的企业文化思想和理念,通过参与实践和研发项目,创新能力也得到了培养;企业员工可享受更多的学校资源,如校园文化、图书等,也可以获得更多的培训学习机会,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

2.共创收益

收益是收入与成本相抵后的差额,收入的提高和成本的相对下降,会使收益上升,在校企合作中,企业、学校均获得收益。从企业方看,由于技术创新、科学管理、员工素质提升,生产更优质的产品、提供更有效的服务,收入倍增;相反,产品成本、管理成本、员工的培训教育成本则下降。从学校方看,教师、学生能力获得了提升,增加了科研技术项目收益,而实习实训成本等教育成本却大幅降低。

3.共同发展

在校企合作中,企业打造和储备了优质人力资源、拥有优势技术,增强了核心竞争力,为企业的转型升级、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学校培养了优秀、符合企业需求的学生,形成良性的招生和就业循环,提升了职业教育经济贡献率、市场针对性和社会吸引力,增强了高职院校的办学活力。

[参考文献]

[1] 王振洪.校企利益共同体:实现校企利益诉求的有效载体[EB/OL].http://www.tech.net.cn/web/articleview.aspx?id=20111108111729835&cata_id=N007

[2] 韩丽娜.关于对青年审计干部激励的经济学思考[EB/OL].http://www.audit.gov.cn/n1992130/n1992150/n1992576/3276793.html.

[3] 赵昌文,许召元.转型升级:企业要做什么?政府能做什么? [EB/OL].http://www.npopss-cn.gov.cn/n/2013/0329/c219470-20958123.html

猜你喜欢

费用校企实训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关于发票显示额外费用的分歧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监理费用支付与项目管理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医疗费用 一匹脱缰的马
医疗费用增长赶超GDP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