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2014-09-05李冬梅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12期
关键词:神经功能研究组心理

李冬梅

心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李冬梅

目的 分析脑卒中患者采用心理干预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效果。方法 随机将80例脑卒中患者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自40例患者。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方式上加用心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生活质量评分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生活质量评分相较与护理前皆有一定改善,组内(研究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研究组改善更为明显,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卒中患者在常规治疗与护理基础上加用心理干预,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同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借鉴。

脑卒中;心理干预;神经功能缺损;生活质量

脑卒中属于临床常见疾病,致残率与致死率较高,并且大部分患者在治疗后,依旧存有失语及瘫痪等严重后遗症,对患者生活质量会产生严重影响。相关研究表明,针对脑卒中患者心理特点,给予相应的心理干预,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1],同时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为了进一步分析脑卒中患者采用心理干预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本院针对接诊的脑卒中患者展开了相关研究,现将结果作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1年4月~2013年10月接诊的8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皆经常规、临床病理检查确诊,并且所有患者均有脑出血病史、脑梗死病史,而GCS评分皆在8分以上,此外还存有不同程度肢体功能障碍。80例患者全部签署知情同意书愿意配合本次研究,随机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自40例患者,其中对照组男患21例、女患19例;年龄在43~79岁之间,均值(62.1±10.3)岁;病程1~24年,均值(4.6±0.8)年。研究组男患22例、女患18例;年龄在41~78岁之间,均值(62.3±10.1)岁;病程1~22年,均值(4.5±0.7)年。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及病程等一般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与护理,包括饮食护理、药物干预、健康宣教及健康训练指导等。研究组在对照组方式上加用心理干预,具体针对患者的心理特点,采取针对性的心理干预,0.5 h/d,每周3次,连续心理干预6周。具体操作如下:护理人员应加强与患者及其家属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尽量建立一种信任与平等的护患关系;对于患者提出的疑问,护理人员要及时给予准确回复,对于患者的合理需求要尽量满足;护理人员要给予患者有效的心理疏导,尽量缓解他们的内心压力,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将本院成功案例告知患者,使得他们保持一种良好的心态来接受与配合治疗和护理;护理人员要耐心倾听患者主诉,对于他们的不适症状要仔细倾听与分析,此外对于患者的生活烦恼要倾听与观察,对于疾病相关知识与治疗要详细解释,将康复训练方法详细告知患者,同进行指导与监督,促使患者配合并取得进步,对于出现的进步要及时给予鼓励与赞赏;护理人员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时,要将本病危害性告知患者,促使患者在心理上加强重视,并自觉积极配合治疗与训练;此外,脑卒中患者大部分生活不便,势必会对他们的心情产生影响,若情绪波动过大则会对患者产生不利影响[2],为此要尽量为他们营造一种良好的氛围,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刺激,促进他们更好的康复。

1.3 观察指标 针对两组患者神经功能与生活质量进行评定,并进行对比分析,其中神经功能采用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FDS)评定,而生活质量则采用生活满意度量表(SWLS)评定。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行t检验,以P<0.05差异作为统计学有意义的标准。

2 结果

2.1 神经功能变化情况 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相较于护理前皆有一定改善,其中研究组护理后相较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研究组相较于对照组差异性显著(P<0.05),也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比((x-±s),分)

2.2 生活质量改善情况 两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皆有一定改善,其中研究组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同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研究组相较于对照组,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对比((x-±s),分)

3 讨论

脑卒中患者基本上都存有不同程度的悲观心理情绪,在行为上也会出现很多相关不良反应,从而对神经功能产生影响,并影响他们的生活质量,若形成恶性循环,那么就会加重患者病情,使得患者治疗效果不佳。为此,就要加强临床护理,而本院近几年将心理干预应用在其中,取得了比较良好的效果。将接诊的8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与护理,而研究组在对照组方式上加用心理干预,其结果显示,研究组在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上皆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干预属于医学心理学范畴,主要是通过有效的交流与沟通,对患者的行为与心态产生影响,促进患者疾病恢复,从而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减少住院时间,促进神经功能改善,同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3]。综上所述,脑卒中患者在常规治疗与护理基础上加用心理干预,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同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借鉴。

[1] 胥婧.心理干预配合分期针刺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针灸临床杂志,2013,29(3):5.

[2] 曾芳.心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探讨.中国实用医药,2012,7(36):246.

[3] 高佩兰.心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按摩与康复医学,2012,3(12):148.

454191 焦煤集团中央医院一分院内科

猜你喜欢

神经功能研究组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立体几何单元测试题
早期康复锻炼模式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一)本刊试题研究组
圆锥曲线解答题训练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