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缩宫素联合卡前列甲酯酸预防剖宫产术中及术后出血临床观察

2014-09-05王玉芳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12期
关键词:甲酯宫素出血量

王玉芳

缩宫素联合卡前列甲酯酸预防剖宫产术中及术后出血临床观察

王玉芳

目的 探讨缩宫素联合卡前列甲酯酸预防剖宫产术中及术后出血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自2010年8月~2012年8月80例行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为4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缩宫素联合卡前列甲酯酸治疗,参考组患者采用缩宫素治疗,比较两组产妇平均出血量、产后出血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产妇平均出血量明显少于参考组(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参考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缩宫素联合卡前列甲酯酸在剖宫产术中及术后运用能够有效预防产后出血的发生,操作方便,可在基层医院中推广使用。

缩宫素;卡前列甲酯酸;剖宫产;术后出血

近年来随着剖宫产指征的放宽,剖宫产产妇人数明显增多,术后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提高,严重威胁产妇生命安全。在控制产后出血时主要以缩宫促进止血,然而单纯缩宫素治疗仍然存在一定的失败率,因此探讨更为有效的治疗方式有着重要的作用,作者对本院收治的80例行剖宫产产妇进行分组研究,具体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自2010年8月~2012年8月80例行剖宫产产妇,年龄19~42岁,平均年龄(28.62±2.17)岁,孕周36~43周,平均孕周(39.62±2.15)周,其中巨大儿9例,前置胎盘7例,瘢痕子宫11例,臀位7例,持续性枕后位4例;排除贫血、高血压、胎盘粘连、药物禁忌证产妇,将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为40例,两组产妇基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比较。

1.2 方法 所有产妇均采用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术治疗,采用腰-硬膜联合麻醉,术后均采用镇痛泵进行镇痛。观察组产妇在娩出胎儿后,立即静脉滴注10U缩宫素+复方氯化钠500 ml,另外对宫肌进行10U缩宫素注射;同时给予产妇卡孕栓(生产公司:辉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70251)1ml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无菌溶液肌肉注射之后根据产妇子宫恢复情况,间隔1.5~3.5 h注射250 μg剂量,对于数次注射250 μg后仍然子宫收缩力不足产妇,可将剂量增加至500 ml。参考组产妇单纯采用缩宫素治疗,方法与观察组同。

1.3 出血量测量方法 采用称重法及统一容积法对患者出血量进行计算。术中将羊水吸进后采用自带刻度的采集瓶吸引器采集术中出血,术中采用长纱条150 g、大纱布250 g,将渗透不滴血增加的重量作为出血重量。术后2 h出血量的测定根据产妇移至产垫称重80 g所增加的重量对失血量进行计算。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观察组产妇术中及产后2 h出血量明显小于参考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大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参考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产妇术中、术后出血情况比较

2.2 观察组产妇术后出现2例轻度腹泻、1例面色潮红,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参考组产妇产后出现2例腹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产后出血是导致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产后出血一般是指术中及产后2 h出血量,子宫收缩乏力是导致产妇产后出血的重要原因,因此临床治疗主要采用促进宫缩方法减少出血现象的发生。缩宫素是作为止血常用药物,能够快速引起子宫出现强制性收缩,迫使子宫肌层血管止血[2];然而缩宫素多为肽类激素药物,在体内极易被肝胃肠及胎盘产生的催产素酶所清除,半衰期仅为3~4 min,持续时间较短,同时缩宫素与受体内雌孕激素受体数量有较大的相关性,临床研究显示,在缩宫素达到40 U以上时,子宫对催产素敏感性明显降低[3],因此个体使用差异较大。而部分患者在使用缩宫素治疗后会出现一定程度的不良负面反应,从而导致患者生活质量明显下降,患者康复较差,因此探讨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法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卡前列甲酯酸能够对子宫平滑肌产生作用,具有抗早孕作用,卡前列甲酯作为前列腺素 F2α 的衍生物,能够有效预防产后出血的出现,药物可促进前列腺素生物活性的提高,药物发挥作用较快,常规情况下,可在5 min内发挥作用,从而兴奋子宫,提高子宫兴奋性,最大程度的促进子宫平滑肌收缩,关闭开放血管,降低血流量,而药物进入机体后一般可在3~4 h发挥作用。常规情况下,卡前列甲酯半衰期较长,一般为30 min左右,能够持续收缩,从而促进产妇子宫处于长期收缩状态,产妇产后出血现象明显减少,产妇机体损耗明显减少,促进产妇康复,同时减少产后出血现象的发生;药物可最大程度的促进宫缩,同时有效降低产后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然而卡前列甲酯酸在临床使用尚不广泛,因此医护人员在给药时,要严格掌握使用禁忌症,同时加强对产妇监护,避免不良事件的出现。本次研究中,观察组产妇产后出血发生率、产中及产后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参考组(P<0.05),两组产妇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缩宫素联合缩宫素联合卡前列甲酯酸在剖宫产术中使用,能够预防术中、术后出血,减少产妇出血量及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同时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使用。

[1] 张慧珠.卡孕栓联合缩宫素在第三产程的临床应用.中国妇幼保健,2009,24(3) :420.

[2] 赖春蓉.缩宫素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预防剖宫产术后出血的效果评价.中国当代医药,2013,2(19):64.

[3] 丁红梅.卡前列甲酯预防无宫缩剖宫产术后出血的临床观察.中国保健营养(下),2012,10(10):3811.

456550 河南省林州市中医院妇产科

猜你喜欢

甲酯宫素出血量
麦角新碱联合缩宫素在高危妊娠剖宫产术中的应用
分娩镇痛联合微泵静注缩宫素的临床效果观察
不同分娩方式在产后出血量估计上的差异
迷迭香酸甲酯对帕金森病小鼠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
模拟移动床色谱分离纯化花生四烯酸甲酯
卡前列甲酯栓联合钙剂预防及治疗产后出血的效果观察
间苯三酚联合缩宫素在产程活跃期的应用效果
碳酸单甲酯季铵盐在棉织物上的吸附性能研究
缩宫素联合米索前列醇用于引产后出血的防治效果观察
产后出血量的评估及产后出血相关因素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