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川崎病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特点研究及误诊、漏诊原因分析

2014-09-05陆海明梁翠苗李淑欢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12期
关键词:误诊率川崎单核细胞

陆海明 梁翠苗 李淑欢

川崎病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特点研究及误诊、漏诊原因分析

陆海明 梁翠苗 李淑欢

目的 总结川崎病(KD)和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的临床特点,探讨二者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分析疾病早期误诊、漏诊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10月~2013年7月间收治的55例川崎病患儿、112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55例川崎病患者中, 46例早期确诊,9例延迟确诊,早期误诊率约16.4%。112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中,74例早期确诊,38例延迟确诊,早期误诊率约34.0% 。KD与IM各自的早期确诊组与延迟确诊组相比,在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川崎病和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早期症状不典型,常累及其他系统,确诊难度大。因二者均有引起严重并发症的可能,因此,提高对疾病的认识,动态监测患者各实验室指标是避免误诊的关键。

川崎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特点;误诊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和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infectious mononucleosis,IM)是两种多发于小儿的常见疾病[1]。虽然二者病原体及发病原因差别较大,但二者早期临床症状具有一定相似性,均以发热、淋巴结肿大和皮疹为主,且易合并其他系统疾病,确诊难度较大;另外,KD及IM均可导致严重并发症危及患者生命[2]。本文回顾性分析本院近三年收治的168例确诊为KD或IM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两种疾病的临床特征,以期提高对于KD及IM的诊断能力。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55例KD患者中,男37例,女18例;年龄9个月~11岁,平均(7.4±3.7)岁,55例均符合MCLS川崎病研究协会制定的诊断标准;112例IM患者中,男62例,女50例;年龄6个月~7岁,平均(4.2±2.1)岁,112例均符合《儿科学》(第7版)的诊断标准。根据病种将病例分为KD组及IM组,其中确诊为该种疾病的患者中,确诊日期在病程7 d以内者为及时确诊组,确诊时间在7 d外者为延迟确诊组。

1.2 统计学方法 全部原始数据输入电脑,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数据以(x-±s)表示,计数数据以百分比表示,应用t检验、 χ2检验对KD及IM各自的两组资料进行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KD患者中,及时确诊组46例(83.6%),男31例,女15例,年龄9个月~11岁;延迟确诊组9例(16.4),男6例,女3例,年龄2~10岁;IM及时确诊组74例(66%),男40例,女34例,年龄6个月~7岁;延迟诊断组38例(34%),男22例,女16例,年龄6个月~7岁。症状体征方面,KD两组中,各症状体征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M两组中,延迟确诊组咽痛、淋巴肿大、肝脾肿大的发生率较及时确诊组低(P<0.05),见表1。实验诊断方面,KD延迟确诊组血沉升高、心脏超声改变及淋巴细胞升高的发生率明显低于KD及时确诊组(P<0.05)。IM延迟诊断组在淋巴细胞升高、异型淋巴细胞比例异常及嗜异凝集试验阳性三方面,发生率显著低于IM及时确诊组(P<0.05),见表2。全部患者入院后,均按诊疗常规予支持、消炎,保肝、降温等对症治疗。住院时间平均1~3周,KD组52例治愈,3例好转,IM组107例治愈,5例好转,无死亡病例。

表1 KD及IM及时确诊组及延迟确诊组症状与体征比较[n(%)]

表2 KD及IM及时确诊组及延迟确诊组实验室检查结果比较[n(%)]

3 讨论

KD及IM均为临床常见疾病。KD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症MCLS,是一种免疫性全身性血管炎;IM的病原体为EB病毒,机体感染后易出现全身性感染症状[3]。两种疾病临床误诊及延迟确诊比例较高,本案中,早期误诊率分别高达16.4%和34%。分析原因如下:①临床表现不典型:KD及IM早期全身症状明显,以皮疹、淋巴结肿大,咽喉部病变等症状为突出特点,易于其他儿科常见病混淆[4]。患者个体差异导致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症状表现不同,易误诊为上感等常见疾病。②临床工作质量问题:病史询问、查体等基础工作欠仔细,关键医疗信息采集不足,缺乏重要诊断依据。或者过于依赖个别检查结果,把握诊断依据时难以做到全面[5]。③复查特异性检查的必要性:近年来不完全、不典型病例增多,至今未有特异性强的实验室诊断指标作为依据[6]。本例中,KD确诊病例组中,约65.5%的病例在就诊1周后才心脏超声出现阳性改变。IM的主要诊断指标之一,外周血异性淋巴细胞比例及EBV-IgM早期阳性率均较低,2周后才达到确诊指标。故在对疾病认识清楚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重复关键临床检查,对于降低误诊率极其必要。

综上所述,虽然KD及IM多数发病呈自限性经过,预后较好,但二者均有引起严重并发症的可能,因此,平日提高对疾病的认识,重视疑似患者,动态监测患者关键实验室指标是避免误诊的关键。

[1] 高立伟,谢正德,幺远,等.儿童 EB 病毒感染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特征.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0,25(10):725-727.

[2] 鲁炜慧,杜忠东.与川崎病相关的基因多态性研究进展.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0,25(1):60-62.

[3] 刘淑玲,任淑媛.异型淋巴细胞计数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诊断中的应用.北京医学,2011,33(5):436-437.

[4] 吴衍文,陈少华,王弘.川崎病冠状动脉损害危险因素分析.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11,18(3):260-262.

[5] 陶洪群,李小龙,温怀凯,等.多重感染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实验室指标的变化.医学研究杂志,2011,40(3):107-109.

[6] 杨勇,张丽丽.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并发症的相关因素分析.当代医学,2011,17(9):52-53.

528300 佛山市顺德区第一人民医院

猜你喜欢

误诊率川崎单核细胞
微软进军“工业元宇宙” 川崎要用HoloLens设备制造机器人
川崎病的研究概况及诊断治疗进展
伴急腹症的川崎病儿童临床分析4例
尿酸水平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关系的研究
单核细胞亚型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进展
乌鲁木齐市医疗机构丙型肝炎病例诊断及报告质量分析
以胸痛为首发的带状疱疹误诊为心绞痛35例分析
血单核细胞在真菌感染免疫的研究进展
X线平片和CT检查诊断肋骨骨折的临床效果和对比分析
CRP和NT-proBNP对小儿川崎病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