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消费伦理》评介

2014-09-03钱广荣

道德与文明 2014年3期
关键词:消费观念道德教育全球化

钱广荣

2002年,周中之教授以其《当代中国消费伦理的伦理评价与经济评价》一文,在巴西圣保罗国际经济伦理代表大会上,代表中国的经济伦理学人作了专题演讲。十年后即2012年7月,周教授的《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消费伦理》(以下简称《中国消费伦理》)作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规划项目“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消费伦理观念的变革及其规范体系的研究”的最终成果,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这部“十年磨一剑”的学术专著内容丰富,自成体系,一些创新视点值得关注。

其一,将中国消费伦理研究置于“全球化背景”之下。《中国消费伦理》认为,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研究中国消费伦理问题需要持有当代世情观念,科学地进行中西方消费观念的比较,把承接中华民族传统的消费美德与吸收世界消费伦理的文明成果有机结合起来。该著以占全书三分之一的篇幅专门阐述全球化世情,尤其是分析了西方消费主义对当代中国人消费观念发生的两面性影响,即一方面刺激了中国新型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诱发了中国社会享乐主义盛行,冲垮了中国人崇尚节俭的传统美德。在此基础上,该著提出确立“适度消费”之消费伦理观念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给人以一种推崇消费理性的逻辑力量。

其二,在消费自由与社会责任的逻辑关系上提出消费的社会责任,论证构建责任伦理的现实意义。该书一方面依据“消费者主权理论”充分肯定消费的自由权利,另一方面又批评了漠视消费社会责任的“纯粹消费”观念,分析和阐明了消费不可避免地承担着特定的伦理责任和道德义务。这不仅体现在消费者“愿不愿”的消费动机上,也体现在“能不能”、“该不该”的消费品及消费方式的选择上,更体现在社会关于消费的公平与正义的问题上。不难看出,《中国消费伦理研究》关于消费的伦理责任话题,强调的是消费者主观的价值取向,尚没有在“客观规定性”的意义上触及消费活动结果所产生的伦理道德问题,对此未及深入探讨,但它已经把当代中国社会道德领域的一个突出问题展现在人们面前,这同样是发人深思的。

其三,提出当代中国消费伦理规范体系。该著认为“每个社会都有与其政治、经济和文化相适应的伦理规范体系”,强调消费伦理的规范存在国情差别。在这个前提之下,该著在人与自然、物质与精神相和谐的意义上提出了消费伦理原则,并在此原则的引领下提出适度消费、绿色消费、科学消费等消费活动的伦理规范体系。该著还有针对性地批评了当代中国社会存在的违背消费伦理规范的一些不道德现象,如奢侈浪费的消费、破坏环境的消费、色情消费等,所论多具警示意义。不过,如同其他研究中国消费伦理的著述一样,《中国消费伦理研究》在创新性地提出“规范体系”时也没有将伦理与道德这两个相互关联的不同概念区别开来,而存在这种学理性疏漏的原因又似与中国经济伦理学至今尚没有将“经济伦理”与“经济道德”区分开来有关。

其四,将消费伦理研究与青少年道德教育联系起来,主张把合乎理性和道义的消费伦理观教育引进青少年道德教育的内容。作者认为,必须高度重视当代中国青少年中存在的“赤字消费”、“炫耀消费”、“攀奢消费”等崇尚享乐主义的消费观念,这些观念的存在表明需要对青少年开展消费道德教育。要从消费观念、消费心理、消费行为三个方面展开消费道德教育,引导青少年正确对待“青春偶像”,培育良好的人生心态,构建良好的社会伦理关系。《中国消费伦理研究》这个创新视点是具有特别的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的。

纵观之,周中之教授的《中国消费伦理研究》展示了一系列的创新视点,拓展了我国经济伦理问题研究的新兴事业。我们有理由相信,既然能如此以创新的姿态积极应对中国社会道德发展进步中出现的突出问题,那么,中国消费伦理问题的研究就会如同道德资本和道德生产力等创新性研究一样,终将赢得满园春色的前景。endprint

猜你喜欢

消费观念道德教育全球化
中小学信息道德教育研究二十年:回顾与展望
高中生日常消费行为和消费观念调查研究
整合校外教育资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新旧全球化
全球化减速:全球化已失去动力 精读
全球化陷阱
高中生消费观念与学校周边经济生活的关联探讨
如何对幼儿开展道德教育
成人:道德教育的使命
大学生绿色消费观念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