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课堂如何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

2014-09-01杨胜全

读写算·教研版 2014年13期
关键词:认知冲突动手操作因材施教

杨胜全

摘要:小学生不愿意参与数学教师的教学行动,主要原因还是在教师本身,教师应该从自己本身着手,在角色转变和情景创设等方面上多下功夫;同时,要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积极鼓励学生的个性朝良性发展,切忌对学生“打、压、挤”。

关键词:动手操作;原有知识;认知冲突;因材施教;合作氛围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3-199-01

当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课堂,最令老师头疼的是教师讲得口干舌渴,而学生注意力却不集中,在教室外一看,有的在打瞌睡,有的在桌箱里玩小玩具,有的在与前后左右的同学说话,有的看似在听课,实则是思绪已经飞出教室,一句话,当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学生的参与意识极差。学生不愿意参与教师的课堂教学,执教的教师要作一番反思,是不是教学手段或者期望值过高?笔者执教于教学第一线,小学生不愿意参与数学教师的教学行动,主要原因还是在教师本身,教师应该从自己本身着手。

一、通过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

课堂教学是师生多边的活动过程。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优化课堂教学的关键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最大限度的参与,让学生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表达。因此,教师必须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主动为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创设条件、创设情境,如教学"长方体的特征"这一课,主要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1、首先教师出示若干个物体的包装盒,让学生先对他们进行分类,并叙述自己的分类理由。2、教师拿起一个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的盒子让学生观察、触摸长方体有什么特征。 3、通过学生的总结、教师的引导总结出长、正方体的所有特征。4、让学生用橡皮泥做顶点、长短不同的细木棒做棱,四人一个小组合作制作一个长方体、一个正方体。通过这样的设计,将操作、观察、思维与语言表达结合在一起,不仅使学生参与教学的整个过程,而且还启迪了思维发展,达到了数学教学使学生既长知识又长技能的目的。

二、通过原有的知识和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课堂参与意识

奥苏伯尔认为:学生是否能吸取到新的信息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概念和经验有很大关系。数学学科有其严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大多数数学知识点都有其前期的基础,后期的深化和发展。给学生必要的知识和技能的准备是学生积极参与数学课堂教学的必要条件,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把所学的知识作适当的"降格处理"。所谓"降格处理",有的是把新知识通过难度下降,使新知识变成学生似曾相识的东西,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有的是找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学生在学习数学中,完全陌生的内容是很少见的,对学习的内容总是既感到熟悉,又感到陌生。要让学生在新旧知识的比较中找出共同点与区别点,顺利的完成知识迁移,通过探索解决新的问题。

三、通过设置认知冲突提高学生的数学参与意识

学生的参与欲望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而学生的认知冲突是学生学习动机的源泉,也是学生积极参与思维学习的原因。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设置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如"长、正方形的面积"这一课的教学,先出示12个大小相同的1cm2小正方形,摆一个大长方形,有几种摆法?然后提问长方形的面积与什么有关?有什么关系?你能验证吗?通过这样设计,层层深入,不断设置认知冲突,是学生始终处于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之中,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参与欲望。

四、通过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

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整个学习活动中去。同时,又要注意学生个性的发展,这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针对学生存在的差异,精心设计课堂练习,让不同层次的同学都能行动起来。例如:将练习题分为两大类型,一类是基本题,一类是拔高题,让中下等学生做基本题,中上的学生作完基本题后再去研究拔高题,这样人人都能“吃得饱”。此外,在班中开展“一帮一,一对红”的活动。让学习好的同学在课余时间辅导中下等学生,并经常检查他们的辅导效果,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又培养了他们团结互助的精神。这也体现了实施素质教育中很重要的一点:既要面向全体,又要发展学生的个性。

五、在平等的环境下进行学习,创造良好的合作氛围促进学生的数学参与意识

让学生在平等、公平的教学环境中进行合作学习,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来,成为小组学习中不可缺少的一个成员,为实现小组的学习目标出谋划策,自觉地履行小组赋予的职责,主动地帮助小组其他成员,或愉快地接受小组其他成员的帮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在相对平等的学习环境中,提高相互合作意识。课上,每个合作学习小组发放一张写有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和要求的字条,设置一种教学情境“让我能给你带来方便”,以竞赛的形式进行。如,在各种练习与比赛中,在明确小组学习目标后,通过小组集体讨论,根据优势互补的原则,进行分工合作,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并获得成功的体验。开始练习或比赛时,有的学生往往只考虑到自己如何完成任务,而没有想到如何才能为下一位同学创造有利条件,没有想到体弱的同学能否顺利地完成任务。于是在讨论中,教师就引导他们研究如何才能获到最佳的练习效果或比赛成绩,使学生懂得相互帮助、相互配合、共同努力的重要性。在下一轮的练习或比赛中,我们发现,各个组学生主动帮助、积极参与的情况明显增多了,并且能体会到各有所长,取长补短,积极发挥集体力量的重要性。

小学数学教学课堂要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教师还需要在角色转变和情景创设上多下功夫。同时,要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积极鼓励学生的个性朝良性发展,切忌对学生“打、压、挤”。

猜你喜欢

认知冲突动手操作因材施教
小学作文如何实施“因材施教”的策略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巧设悬念, 激发兴趣,建构概念
巧用认知冲突 打造有效课堂
在活动中探索求知
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活动实施研究
中高职衔接的关键在于因材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