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理程序在慢性胃炎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2014-08-31刘秀萍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4年12期
关键词:消化性胃炎护理

刘秀萍

(四川省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 消化内科, 四川 内江, 641000)

慢性胃炎是消化系统比较常见的疾病,指不同病因引起的各种慢性胃黏膜炎性病变,临床常表现为食欲缺乏、嗳气、反酸等症状。胃炎的发病率较高,而且可反复发作、长期存在,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胃炎也是胃癌的危险因素,故必须高度重视,但就目前而言,单靠药物治疗难以取得长远的控制效果。提高慢性胃炎患者对疾病的认知、自我保护意识,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对于巩固治疗效果、降低复发率有积极意义[1],而这显然离不开护士对患者的健康教育。但常规的健康教育较为随机,缺乏目的性,效果不理想。本院2013年8月—2014年2月应用护理程序对40例慢性胃炎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有效提高了健康教育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80例慢性胃炎患者,纳入标准: ① 经患者及家属同意并签署知情协议书; ② 均胃镜检查确诊; ③ 心、肝、肾等功能正常; ④ 无严重并发症; ⑤ 意识清晰,无智力障碍,能够阅读和理解问卷,配合调查。排除标准: ① 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 ② 严重心、肺、肝、肾功能不良者; ③ 有胃肠病手术史者; ④ 病理检验证实为恶性肿瘤者; ⑤ 合并有消化道严重并发症; ⑥ 合并有精神、智力障碍。80例患者中,男45例,女35例,年龄21~76岁,平均(42.5±10.2)岁,病程4个月~17年,平均(5.4±2.1)年。将该组患者采用抛硬币的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2组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2组患者均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方法为奥美拉唑20 mg/次,阿莫西林625 mg/次,均为2次/d, 均为清晨和睡前空腹服用。对照组仅给予随机健康教育,指导患者用药。观察组采用护理程序进行健康教育。

1.3 护理程序健康教育

1.3.1 评估:对患者的病情、营养状况、文化程度、性格特征、家庭背景、经济收入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估,找出导致患者不良生活方式和错误认知的影响因素,针对这些影响因素,制定健康教育计划。选择灵活的干预方法,如发放健康宣教资料、播放视频、组织讲座以及口头讲解等。

1.3.2 健康教育的实施: ① 信息支持。介绍慢性胃炎的发病机制、诱发因素、治疗方法、注意事项和病情预后等。告知患者慢性胃炎有癌变的可能,引起患者的高度重视。讲解不当饮食方式、精神紧张及吸烟等因素与疾病的关系,讲解健康的生活方式,让患者自觉地采取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告知患者慢性胃炎的常用治疗药物(抑酸剂、黏膜保护剂和抗菌剂)和药物的作用、用量、用法、注意事项等,强调遵医嘱服药的重要性[2]。为提高患者的遵医嘱行为,与患者一起制定服药备忘录,帮助患者设置手机闹钟提醒服药。对老年患者动员其家人督促服药; ② 心理干预。告知患者不良情绪对病情的影响,鼓励患者多参与文娱活动,帮助患者培养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通过转移注意力和参加社会事务,让患者增加自我认同感,在日常生活中尽量保持愉快的心情[3]。告知当有精神压力时要设法释放,教会患者情绪转移法、倾诉法以及呼吸控制训练法等心理调节法; ③ 生活方式指导。劝诫患者戒烟、限酒,特别是在用药期间。帮助患者建立规律的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注意工作与休息时间合理安排,养成健康的作息习惯[4]。为减少Hp感染的发生,在日常聚餐时,尽量使用公筷或分餐。嘱患者日常生活中可进行慢跑、太极拳、游泳等运动。告知患者气候变化时调整衣服,注意胃部保暖; ④ 饮食指导。告知患者饮食要定时定量、细嚼慢咽,避免睡前进食和餐间零食。烹调采用蒸、煮、烩、炖、焖等方法为宜。避免食用咖啡、浓茶、辛辣、粗糙、过冷、过热、过甜、过咸、过酸等食物[5]。告诫患者尽量戒烟戒酒,避免加重病情。根据患者胃镜复查结果和患者个人的饮食习惯,拟2~3份食谱,发放给患者。

1.3.3 护理评价:结合患者的知晓情况进行重点、反复讲解,正确做到每位患者的知晓率在80%以上。对执行计划时存在的问题及制订计划时所忽略的问题,与患者共同探讨、商议,找出原因,修正完善干预计划。

1.4 观察指标及评价指标

1.4.1 健康知识的知晓率:采用本院自制的健康知识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内容包括疾病的发病原因、危险因素、饮食注意事项、用药知识以及自我保健知识,共20个题目,答对80%以上为掌握。

1.4.2 治疗依从性:完成依从(重视治疗,完全遵医嘱)、部分依从(认识不够、部分遵医嘱)、不依从(不遵医嘱)。

1.4.3 腹痛缓解:腹痛程度分为0级(无腹痛)、1级(轻度腹痛,无影响)、2级(中度腹痛,影响工作学习)、3级(重度腹痛,需要止痛),腹痛缓解标准为至少好转1个级别。

1.4.4 疗效[6]: ① 显效,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基本消失,胃镜复查活动性炎症基本消失,胃黏膜病变积分减少2级以上; HP转阴; ② 有效,主要症状明显减轻,胃黏膜病变积分减少1级;无,炎症有所减轻, HP转阴; ③ 无效,未到达以上标准。

1.4.5 生活质量:参照文献对患者的精神状况、日常活动、自身疾病认知、睡眠和食欲进行评价,每项1~5分,得分越高,说明生活质量越好。

1.5 统计学处理

2 结 果

2.1 2组健康知识、治疗情况比较

观察组的健康知识知晓率、治疗依从性、疗效(总有效率)、腹痛缓解率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健康知识、治疗情况比较[n(%)]

2.2 2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

观察组在精神状态、食欲、睡眠等生活质量方面的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

3 讨 论

慢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起病缓慢,病程较长。慢性胃炎在各个年龄段均可发病,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该病很难根治,可能会发展成胃溃疡、胃癌等,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7]。随着人们工作和生活压力的增大、饮食方式的改变,慢性胃炎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临床上常采用三联疗法治疗,即1种质子泵抑制剂联合2种抗生素治疗。虽然药物治疗能够在短期内获得较好的疗效,但慢性胃炎反复发作已经成为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慢性胃炎病程冗长、反复发作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幽门螺杆菌感染、物理和化学因子刺激、人体免疫状态等因素。有研究显示,吸烟和酗酒史是中青年患者发生慢性胃炎的危险因素,这主要是由于酒精可直接损害患者的胃黏膜,香烟中的尼古丁可造成胃黏膜功能紊乱。另一方面,偏热食、不按时吃饭、暴饮暴食等不良饮食习惯也会造成胃黏膜的损害。日常摄食食物中缺乏维生素C导致抗氧化能力下降是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重要原因。此外,现在中青年人由于生活压力、工作压力较大,精神长期处于紧张、焦虑状态,容易造成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功能紊乱,最终导致慢性胃炎出现。由此可见,不良的生活习惯、精神因素、社会因素在慢性胃炎的发病中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受以上因素的影响,药物治疗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帮助慢性胃炎患者正确认识本病、掌握并主动采纳健康行为、减少诱发因素、提高自护能力,对于坚持正规的治疗、减少反复发作具有积极意义[8-9]。认知行为理论认为,认知过程是情绪和行为的决定因素,一个人行为上的行为缺陷主要是由于认知上的缺陷引起的,一旦改变这种认知缺陷,患者的不良情绪和行为也会得到矫正。有研究[10-12]显示,认知行为干预不仅能够帮助患者增强对自身疾病的认识,而且能够改善患者的不利健康的行为,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自我控制感。健康教育是指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和有评价的教育活动使患者了解有关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及预防的全过程,促使其建立与形成有益健康的生活和行为方式,对于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能力和自理能力、改善患者不利于病情的不良行为方面有重要的作用。健康教育作为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护理中的地位越来越受到重视。但传统的健康教育中,由于护士与患者没有一一对应的关系,教育的时间较为随机,加之教育的方法、内容缺乏统一的标准,教育手段也较为单一,缺乏规范性,随意性、盲目性较大,教育的效果难以保证[13]。护理程序是按照评估、确定问题、计划、实施、评价的顺序对患者进行护理,实施目的在于指导护理人员以满足护理对象的身心需要、恢复或增进护理对象的健康[14]。采用护理程序进行健康教育能够保证健康教育的针对性、规范性和科学性。本研究采用护理程序开展健康教育,遵循了评估、计划、实施、评价的原则,结合患者的个体情况、文化程度、社会经济状况、家庭背景等,制定健康教育计划,采用多种健康教育手段,有针对性进行健康指导。结果发现,该护理模式有效增加了患者的健康知识,提高了治疗依从性、疗效和生活质量,效果优于常规健康教育(P<0.05)。这可能与通过护理程序实施健康教育时,从疾病的诱发因素着手,找出患者心理困难和障碍的根源即异常或歪曲的思维方式,改变了患者的认知方式和认知-情感-行为三者的和谐,使其能对疾病有个正确的认识,并对自我身心健康有正确的判定有关[15], 另一方面也与有效的健康教育可帮助患者树立健康观念和积极的生活态度,建立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改变患者的生活习惯,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的能力、治疗的积极性,从而促进患者自觉采纳健康行为有关。

[1] 赵明红, 王华平. 对慢性胃炎病人实施护理干预的探讨[J]. 中国中医药咨讯, 2010, 2(2): 257.

[2] 朱丽玲. 循证护理对消化性溃疡患者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 中国基层医药, 2013, 20(2): 310.

[3] 邬国英, 夏云, 郑琴芬. 健康教育干预应用于慢性胃炎护理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 2011, 49(2): 95.

[4] 孙晶, 王六尾. 系统护理干预对慢性胃炎及胃溃疡患者疗效、不良心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J]. 中国医药导报, 2013, 10(29): 23.

[5] 肖春香, 钟小兰. 循证护理对消化性溃疡疗效的影响[J]. 基层医学论坛, 2011, 15(24): 689.

[6] 邓国林. 泮多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分析[J]. 吉林医学, 2012, 33(24): 5215.

[7] 郑成城, 马丽红. 健康教育对消化性溃疡患者自我效能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 2010, 25(9): 52.

[8] 刘玲, 蒋桂芝, 付文惠, 等. 健康信念模式在难治性消化性溃疡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1, 8(2): 10.

[9] 陆忠红, 仇训华, 黄丽儿. 综合护理干预对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 齐鲁护理杂志, 2012, 18(13): 83.

[10] 陈红光, 刘琼.认知行为干预对消化性溃疡疾病康复作用及复发率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2, 31(12): 2330.

[11] 杨淑梅, 王秀云. 认知行为心理治疗降低消化性溃疡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的效果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 2012, 10(8): 364.

[12] 王新歌, 樊少磊, 张守梅, 等. 认知行为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 2013, 48(8): 744.

[13] 杨景玉, 高琳琳, 胡颖新, 等. 基于消化性溃疡临床路径的健康教育及其实施效果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 2010, 13(1): 84.

[14] 邵松玲, 何琼芳, 谭永花, 等. 护理程序在骨折卧床患者舒适护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 2011, 17(14): 65.

[15] 张素超, 杨玉英, 贾丽静. 个性化健康教育对慢性胃炎患者健康行为依从性的影响[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3, 6(17): 120.

猜你喜欢

消化性胃炎护理
容易导致慢性胃炎的六件事要知道
消化性溃疡的中医辨证施治
舒适护理在ICU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你了解消化性溃疡吗?
建立长期护理险迫在眉睫
针灸治疗消化性溃疡59例
慢性胃炎中医临床治疗之我见
中医护理实习带教的思考
中西医联合治疗消化性溃疡38例
辨证治疗慢性胃炎6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