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文化消费现状及影响因素实证分析——以上海市为例

2014-08-30峥,聂

江苏商论 2014年3期
关键词:生活费上海市消费

张 峥,聂 思

(上海理工大学,上海 200093)

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人的需求将呈阶梯状逐步上升。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建设的中坚力量,他们的文化消费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中国的文化消费现状。特别是上海市作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之一,上海地区的大学生文化消费情况具有很好的研究价值。

一、文化消费

近年来,有关文化消费的研究层出不穷,文化消费成为研究热点。通过大量文献检索,发现目前有关文化消费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基础理论研究

对于文化消费的定义,学者们见解不一,但概括而言,主要分成两类,即广义和狭义。施涛认为狭义的文化消费的概念就是指以文学艺术为主体,包括音像、出版和与此相应的文化艺术产品和文化服务的消费。[1]郭晓菁认为文化消费的形成,与历史传统、社会文化环境以及社会意识紧密相关,并受到政治、经济和社会等因素的影响。现代文化消费趋势呈现低层次向高层次、封闭式向开放式以及多元化的态势特点。[2]

2、应用性研究

这一部分的研究成果较基础理论研究更加丰富。学者们大多基于前人的各项研究理论,以某具体区域(如城镇、[3]农村[4]等)为例,或针对某特定消费群体(如青少年、[5]农民工[6]等),综合运用调查、实证分析等研究方法,进行相关探析。或以文化消费为切入视角,对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如侯玲通过对当前大学生文化消费现状的探究,指出当代大学生具有自我意识渐强、多元取向日益明显、功利取向愈益突出、政治取向明显弱化等特点,只有加强思想教育,帮助大学生解决思想上的困惑并同时给予必要的消费文化生活指导,才能做到标本兼治。[7]曲士英在对我国当前文化消费现状分析的基础上,认为基于文化消费视角的国家文化安全维护首先要正确认识文化消费中凸显的问题,同时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积极引导文化消费的健康发展。[8]

虽然有关当代大学生文化消费的研究并不少,但目前以上海市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的文化消费研究较少。上海市作为中国最发达的城市之一,文化消费又具有较强的隐形影响,因此对上海市大学生的文化消费进行研究将具有良好的现实意义,为其正确引导大学生群体文化消费提供参考。

二、上海市大学生文化消费现状分析

本文考虑到大学生群体的特殊性,此次调查问卷共设4大问题版块,依次为被访者基本信息、文化消费与学习、文化消费与生活以及建议与展望。被访者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地域、专业类别、年级等,给出了大学生文化消费目的及其阻碍因素等问题选择,而建议与展望则传递了上海市当代大学生对现存文化消费的改进意见以及未来文化消费的发展建议。

调查问卷的发放范围主要覆盖上海理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海洋大学以及上海交通大学等上海市高校,以高校本科生为调查对象,随机发放了200份调查问卷,收回185份,回收率为92.5%。其中有效问卷为160份,有效率为80%。

1、被调研大学生的基本信息

由于调查主要选取在上海理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这样的理工类高校,在收回的有效问卷中,男生人数为92人,占57.50%,女生人数为68人,占42.50%。其中,人文类专业的学生人数为60人,所占比例为37.50%,理工类专业的学生人数为100人,占总人数的62.50%。从人口分布来看,160人中,96人来自城镇,占总数的60%,其他64人则来自农村。上海市大学生城镇及农村的人口比例从某一层面来讲,反映出中国教育资源在城镇与农村分配的不均匀。

表1 被调研的上海市大学生基本信息

2、被访问大学生的文化消费情况

(1)文化消费支出水平。参与调研的大学生中,3.75%的同学月生活费为500元以下,22.50%为500-800元,50.63%为800-1200元,23.13%在1200元以上。这样看来,73.13%的同学每月生活费都在1200元以下。在“生活费主要来源”这一多选题中,83.75%的同学都选择了“父母”这一选项,45.63%的同学的生活费主要来源于“勤工助学”或“奖助学金”,而仅有3.13%的同学选择了“其他”一项。可见即便是在上海这样的繁华都市,大学生的生活费来源还是较单一,而且主要来源仍然是父母。大学生的可自由支配费用十分有限,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在文化消费方面的支出。在“文化消费与学习”这一项调查中,50%的同学表示每月在文化领域的消费支出为100元以下,34.48%在100-200元,9.38%选择了200-300元,而只有极少数同学的月文化消费在300元以上。

(2)文化消费内容。结合大学生群体的特点,问卷将文化消费内容划分为知识类:如书籍、报刊、去图书馆等。娱乐类:如影视、网络游戏等。休闲类:如旅游、看电影、逛公园等。运动类:如健身等。打扮类:化妆品、衣服以及其他这几大类。统计问卷结果,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1)上海市大学生对知识类、娱乐类、休闲类以及打扮类的文化消费需求较高,这四者所占比例依次为30%、21%、24%以及17%,对运动类及其他类的文化消费需求则较低。详见下图1。

图1 上海大学生文化消费各内容比例分布图

2)上海大学生倾向于与之共同进行文化消费的对象主要为朋友或同学,所占比例为68.13%,男/女朋友次之,为23.13%,再者是父母。其中,大学生与男/女朋友进行文化消费的主要内容从高到低排列依次为休闲类(29.58%)、打扮类(25.35%)、知识类(21.13%)、娱乐类(19.72%)、运动类(2.82%)以及其他(1.41%)。

(3)文化消费形式

1)书籍阅读。作为身在校园的大学生,学习知识是主要任务。在此次问卷调查中,15%的受访大学生表示每月所读课外书数量为0本,63.13%为1-2本。其中,在“最常阅读的书籍种类”一题中,英语、专业类书籍以及文学艺术类书籍所占比例较高,政治经济类以及娱乐体育类书籍次之 (详见下表2)。具体到书籍阅读的方式时,52.50%的同学表示自己更青睐于读纸质书,18.75%的同学选择读电子书,其余28.75%则表示看情况。这说明随着互联网络以及可移动电子设备的发展,大学生的阅读习惯及形式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2)网络利用。调查显示,41.88%的受访大学生每天的上网时间为1-3小时,31.25%为3-5小时,11.88%为5小时以上,而仅有5.00%的大学生平均每天上网时间在1小时以下。这与2010年7月波士顿咨询公司(BCG)发布的一份题为《中国数字化新世代2.0:数字媒体和电子商务步入主流》的报告中所指出的中国网民日均上网时间为2.7小时相比,上海大学生的上网时间明显偏多。大学生上网内容丰富,但相对集中。主要包括社交聊天、游戏、购物、电影听歌等,查找资料的较少。受访男生女生在上网内容的选择上,社交聊天与电影、听歌所占比例相当,而在游戏、购物、查找资料这三项的选择上,对比差别较大。20.20%的男生选择了“游戏”一项,而仅有3.61%的女生选择了 “游戏”。类似地,16.27%的女生的上网主要内容包含“购物”一项,而男生仅占10.34%;女生查找资料的比例为23.49%,较男生的16.75%要高。

表2 上海大学生最常阅读的书籍种类及其比例

表3 上海大学生男生、女生的主要上网内容比较

三、上海市大学生文化消费

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文化消费是一种较高层次的消费,其水平高低往往受到经济因素、时间因素、消费者个体因素以及消费环境因素的影响。[9]而具体到上海市大学生的文化消费,哪一项因素的影响作用是最大的?我们用SPSS软件对上海市大学生每月文化消费支出水平与性别、地域、每月生活费、专业、年级分别进行相关性实证分析。

假设如下:

Ⅰ.上海市大学生每月文化消费支出与性别没有相关性;

Ⅱ.上海市大学生每月文化消费支出与地域没有相关性;

Ⅲ.上海市大学生每月文化消费支出与每月生活费没有相关性;

Ⅳ.上海市大学生每月文化消费支出与专业没有相关性;

Ⅴ.上海市大学生每月文化消费支出与年级没有相关性。

首先来看性别与每月文化消费支出的相关性。通过数据输入与分析得出以下表格:

案例处理摘要性别*文化支出案例有效的 缺失 合计N 百分比 N 百分比 N 百分比160 100.0% 0 0.0% 160 100.0%

输出1上海大学生性别与其文化消费支出分析结果。输出1由两部分组成,前半部分给出了大学生性别与其文化消费支出的频数分布情况,从中我们可以大致了解到大学生的性别与其文化消费支出之间有一定的关系。后半部分是大学生文化消费支出高低与大学生性别之间是否有关的检验,从检验的结果来看,pearson卡方检验的sig值为0.046,sig值小于0.05.因此我们认为不同性别的人对文化消费支出的选择有显著的差别。最后一个表格中,V值为 0.224,V值大于0.1,这进一步验证了性别与文化消费支出关系紧密。

由此原假设Ⅰ不成立,即上海市大学生每月文化消费支出与性别有一定相关性。

性别*文化支出交叉制表文化支出 合计100元以下 100-200元 200-300元 300元以上性别中的% 56.5% 29.3% 10.9% 3.3% 100.0%女 计数 28 29 4 7 68性别中的% 41.2% 42.6% 5.9% 10.3% 100.0%合计 计数 80 56 14 10 160性别中的% 50.0% 35.0% 8.8% 6.3% 100.0%男 计数 52 27 10 3 92性别

卡方检验值 df 渐进 Sig.(双侧)Pearson卡方 8.023a 3 0.046似然比 8.072 3 0.045线性和线性组合 3.071 1 0.080有效案例中的N 160 a.1单元格(12.5%)的期望计数少于 5。最小期望计数为 4.25。

对称度量值 近似值Sig.按标量标定 φ 0.224 0.046 Cramer的V 0.224 0.046有效案例中的N 160

采用类似的方法依次对地域、月生活费、专业、年级、与文化消费支出作相关性分析,总结可得下表:

表4 相关性分析比较

由表中数据可以看出,上海大学生每月文化消费支出与性别、地域、每月生活费有较大的相关性,且相关性由大到小依次为:月生活费>地域>性别,即三者中大学生月生活费对其文化消费支出影响最大,地域影响次之,性别的差别最小。由此原假设Ⅱ、Ⅲ均不成立。

专业与文化消费支出的sig值为0.707,大于0.05,且V值小于0.1,所以专业的区别不影响大学生每月文化消费支出。因此,原假设Ⅳ是成立的。由于年级与文化消费支出的sig值为0.594,大于0.05,而V值0.215也大于0.1,所以年级是否影响文化消费支出,还有待进一步考证。

四、建议及总结

大学生是建设未来社会的重要人才,他们的文化消费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他们未来成才的可能性。从前文的论述可以看出,大学生文化消费存在一些问题,如文化消费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但整体层次较低,偏娱乐化等,大学生文化消费受生活费、地域的影响较大。因此,家庭、学校及社会在此过程中,应当对大学生的文化消费进行积极引导,使之朝更健康、层次更高的方向发展。

1、父母树立良好榜样,助其形成正确的文化消费观念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家庭中,父母应以身作则,树立榜样,及时向孩子传输正确的文化消费观念。同时,对孩子的日常消费,父母要做到心中知大概,不能因为溺爱,孩子要求什么就给什么。引导其培养良好的文化消费习惯,做到娱乐、益智两不误,健康发展。

2、学校与时俱进,提供高质量文化消费支持

学校作为大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应做到与时俱进。通过学生会、学校社团、活动小组等对学生文化消费的实际需求进行了解,不断调整学校文化消费供给结构。积极开展各项与学生联系最密切的文化活动,激发学生进行文化消费的兴趣,做到真正让学生受益。同时,学校应综合考虑学生个性与社会需要的发展,适时调整学生的学习任务与考核标准,为其进行文化消费提供时间保障,避免学生因学习任务重或学习时间长不得不减少文化消费。

3、社会完善文化供给,开发建设对学生优惠的文化项目

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建设的重要人才,政府和社会可以通过不断完善基础文化设施,注重资源公平,来有效满足学生的文化需求。例如在上海,政府可以开辟对学生优惠的公共交通缴费卡,在学校附近建立如学生活动中心等能为学生有效服务的文化场所,这些都能从实际角度为学生的文化消费提供良好的物质支持。此外,社会可以利用五四青年节、大学生活动月等活动机会,开发建设对大学生优惠的文化项目。

[1]施涛.文化消费的特点和规律探析[J].消费经济,1994,(02).

[2]郭晓菁.邝筱倩.我国文化消费的形成与特征浅析[J].企业经济,2012,(02).

[3]刘恩猛.浙江省城镇居民文化消费的实证分析[J].消费经济,2012,(05).

[4]张金桐.刘雪梅.河北省农村文化消费现状及发展趋势[J].经济与管理,2007,(08).

[5]贝静红.青少年文化消费研究——以浙江舟山群岛为例[J].当代青年研究,2009,(07).

[6]刘启营.农民工文化消费状况实证研究[J].商业时代,2009,(25).

[7]侯玲.于晓娜.从文化消费看大学生价值取向教育[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04).

[8]曲士英.文化消费视角中的国家文化安全[J].学术交流,2012,(10).

[9]房芳.论大学生文化消费及其教育引导[J].江苏商论,2012,(09).

猜你喜欢

生活费上海市消费
发愁
上海市风华初级中学
国内消费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未满60周岁四种情形可主张被抚养人生活费
上海市房地产学校
@大学生每月需要多少生活费?
40年消费流变
腾势400 用在上海市区的来回穿梭克服里程焦虑
关于进一步规范生活费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