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科书研究述评

2014-08-30崔余辉余木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14年7期
关键词:苏教版教科书高中语文

崔余辉+余木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新教科书的推广使用,教材编写组、学科专家、教研员和一线教师、以及高校研究生围绕新教科书从不同角度运用各种方法做了大量研究。对这些研究进行梳理、概括、思考和总结,既能有效指导教学,又能为教科书的修订提供参考。

一、研究概况

为了全面准确地了解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科书的研究现状,笔者以“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科书”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进行检索,通过手工剔除和整合,确定了168篇学科期刊和硕士学位论文为研究样本,时间跨度自2004年至2013年。这些研究成果的年度分布,见表1。

如表1所示,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科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2010年和2011年。笔者将该教科书的研究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2004-2006),该阶段教科书研究数量较少,主要原因是教科书于2004年才局部开始试用,2005年方在江苏全省推广,故该阶段可称为教科书研究初期,研究内容多是新教科书解读,研究者多是高中语文教材编写组整体或核心成员;第二阶段(2007-2009),该阶段教科书研究开始增多,研究内容多为教科书认识和指瑕,研究者开始向一线教师转移,是教科书研究的发展期;第三阶段(2010-2011),随着教科书推广使用地区的相对稳定和成熟,该阶段教科书研究形成高潮,可称为教科书研究顶峰期,研究内容多为教科书反思和实践;第四个阶段(2012-2013),该阶段教科书研究进入平稳期,研究更加具体,多为单篇研究,由于2013年数据更新滞后于研究事实,所以表中2013年统计数量较少。分析样本中168篇文章的内容发现,研究类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见表2。

如表2所示,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结构体系、内容要素和教学策略方面,对编写理念和使用现状的研究相对较少。笔者结合研究年度和类型发现,对结构体系和内容要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教科书研究初期,而对教学策略的研究在当前非常活跃,数量呈上升趋势。

二、编写理念研究

对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科书的编写理念研究较少。毋庸置疑的是,该教科书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精神。该教材编写组指出,教科书编写的基本理念是“以人为本”、“遵循规律”、“注重整合”、“引导学习”、“倡导开放”和“立体构建”①,周爱民②、渠敬雷③等大批研究者都沿袭此观点。这些理念正符合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的发展”、“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④等基本理念。其中,“以人为本”即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新课改的核心理念。试观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科书,以人文话题为统领,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人与自我”三个向度设计专题,莫不体现对人的关注。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科书的编写理念具有时代性和开创性,正确指导着教科书的编写和实施,为许多研究者所称道。

三、结构体系研究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科书与《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规定的“普通高中课程由学习领域、科目、模块三个层次构成”⑤的课程结构相配套,呈现出“模块――专题――板块”的三级结构特征,超越了传统的单元结构,分成5大模块,每个模块4个专题,每个专题2-3个板块,每个板块1-4篇选文,其中专题又由专题名称、导语、学习板块、积累与应用、写作构成。该教材编写组认为,教科书“体系建构的立体感”,“使课程结构模块化的思想得到落实”。许多论者也指出,“基本结构的专题式,综合立体的教材呈现”⑥是该教科书的一大优点。

根据《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每一模块都对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方式提出要求与建议”的要求,该教材编写组还创造性地提出了文本研习、问题探讨、活动体验三种有特色的学习方式,以“文本研习”引导学生参与阅读对话,表达交流阅读的体验、感受和思考,提高学生解读文本、鉴赏作品的能力;以“问题探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而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在问题驱动下进入专题学习,在探讨中发展理性思维和批判意识;以“活动体验”引导学生围绕专题人文内涵和学习要求,结合具体学习材料,开展丰富多样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思考,在活动中探究,在活动中提高综合的语文素养。

有论者指出:“苏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完成了语文学科教材编制史上由‘文选型‘单元型到‘专题型的飞跃。”⑦但在肯定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科书结构体系方面的探索的同时,也有论者认为:该教科书“只关注‘人文性,忽略了‘双基目标的落实”⑧,有矫枉过正之嫌;“有的专题内容空泛,结构杂乱,不易把握”⑨,“主题之间没有逻辑关系,因此所设置的板块无法深入或拓展主题”。

四、内容要素研究

语文教科书应由范文系统、知识系统、作业系统和助读系统构成。这四大系统,也是构成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科书的内容要素。如果说结构体系研究多为宏观研究的话,那么内容要素研究则多为微观研究。

(一)范文系统研究

范文系统又名选文或课文系统。《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教科书选文要具有时代性和典范性,富于文化内涵,文质兼美,丰富多样,难易适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眼界。”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科书大体符合这些选文标准。张秋华指出该教科书选文具有“典范性和时代性”⑩、“灵活性和开放性”、“个性和创新性”的特征,包海霞认为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科书选文是“经典性、时代性与多元文化兼顾的选文”{11}。该教科书选文专题编排,主题鲜明,时代性强,古今中外,无所不包,“改变了传统的选文方式,打破了时代、国别和话语方式等界限”,特色突出。

虽然该教科书选文得到大多数研究者和师生的认可,但也有论者提出质疑。

首先,选文版本方面,选择或删修不当。如《念奴娇·赤壁怀古》,苏教版必修二(选自《全宋词》中华书局1965年版)中“强虏灰飞烟灭”,人教版必修四(选自《东坡乐府笺》商务印书馆1958年版)作“樯橹灰飞烟灭”。一些论者认为“强虏”替代“樯橹”,意思直白,毫无意象指代的形象感{12};又如《十八岁和其他》,有论者认为编者有意删除恋爱部分,忽视了青春期学生的心理特征和需求{13}。

其次,选文类型方面,不同文体选文比例失衡,文白混编。古诗词选文“选编的范围有些偏狭,没能体现出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脉络”,主要集中在“历史的回声”和“笔落惊风雨”这两个专题,且多为唐诗宋词;“古文与其他文体交叉编排,忽视了古文的特殊教学要求”,如“我有一个梦想”专题;选文中的外国作品虽然给教科书注入了新鲜血液,但是“国外选文过多,有舍本逐末,崇洋媚外之嫌”,如“和平的祈祷”专题都是外国作品。

最后,选文的可接受性方面,有的不符合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杨月娥认为“科普类选文专业性太强,对学生的知识积累要求偏高”{14},如《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张秋华认为教科书“有的选文依然只有成人的眼光,编者的观点,存在着伟人化倾向”,“有的选文虽然显示了一定的时代性,但仍然落后于时代”,如“向青春举杯”;另外,教科书第一次入选的新课文超过50%,若干选文不如人意,如《前方》和《今生今世的证据》晦涩难懂,多成年人的体会,放在必修一不合适。

(二)知识系统研究

杨月娥认为,该教科书的知识呈现比较零散,融在活动和练习当中,有意淡化陈述性知识,缺少系统性和衔接性,不利于学生总结复习,也让教师容易忽略知识的教学。罗丽华分析了教科书在知识选择、组织和呈现方面的种种问题,认为“没有系列的语文知识内容做支撑,学生的语文素养无异于空中楼阁”{15}。

(三)作业系统研究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科书作业系统整体设计,分为板块作业和专题作业,不同于人教版的“一课一练”。板块作业区分为文本研习题、问题探讨题和活动体验题,专题作业由“积累与运用”领属,是专题结束后的综合性习题。

王睿指出,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科书练习形式多样,数量减少,贴近学生生活,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16}该教科书练习融入了三种有特色的学习方式,以演讲、辩论、诵读、调查报告等多种形式展开,让学生走出题海,同时鼓励学生多元解读,有助于培养自主、合作和探究的精神。江海丰评价,“它打破了传统教材作业侧重训练,内容单一,形式化、程式化的特点,呈现出人文性,综合性,互动性,开放性的显著特色”{17}。

教科书作业系统尽管在内容的丰富性和形式的多样性上受到多数论者的好评,但也有论者认为存在不足。首先,在作业设计上,有的“题目空泛,缺乏指导性”,如“像山那样思考”的“积累与应用”中第4题 “随时总结(文言虚词),丰富卡片的内容”和第5题“虚拟一些场景,做口语练习”;有的练习“助练情境提供不够”{18},如活动体验题缺少素材和指导。其次,在作业难度上,“作业相对于偏远的乡镇高中而言操作难度较大”{19},如《十八岁和其他》,对那些父母文盲或父母常年在外面打工的孩子来说,缺少交流的条件。最后,在作业类型上,“语言训练题缺失,不利于学生的积累”,如《劝学》和《师说》就没有文言知识点的作业设计。

(四)助读系统研究

助读系统又称为助学或导学系统,它是为了辅助学生语文学习而设置的一组材料。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科书的助读系统主要包括致同学、目录、专题说明、学习提示、注释和插图。其特色体现在学习提示中的对话栏设计上,这些对话栏附在文本右侧的空白处,或解析文本,或启发思考,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当前对该教科书助读系统的研究较少,多集中在注释和插图方面。

教科书的注释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首先,有些字词释义欠妥。如《陈情表》中“逋慢”解释为“逃避,怠慢”不妥。《广雅·释诂》:“逋,迟也。”《陈情表》收入《文选》,唐李周翰注:“逋,缓。”“逋”与“慢”连用,并列复词,即“迟缓”、“延缓”之义。{20}其次,相关常识介绍不够详尽明晰。如《江南的冬景》中“暮雨潇潇江上村”到底是语出唐朝还是五代的诗人李涉,语焉不详{21}。最后,文中未补注一些方言俗语和特殊含义的词。如《听听那冷雨》中“商略黄昏雨”之“商略”{22}。

好的教科书插图可以弥补文字直观性不强的缺陷,辅助理解文本,同时以其形象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苏教版教科书扉页古色古香,文化气息浓郁,模块前面的彩图也富有代表性,让人眼前一亮。论者的批评主要指向正文中的黑白插图,如贾亮亮批评教科书有些插图“质量粗糙平庸,配图不当,有些地方甚至不必配图”{23},《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的海伦头像画质模糊,从人物面部表情看不出她对光明的渴望。

五、使用现状研究

目前使用该教科书的除江苏外,还有浙江全省、山东五个地市、山西五个地市等地区。

关于教科书使用现状的研究,大多是定量研究,以调查问卷、访谈、实地调研等形式展开,如厉来建、孙福惠《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苏教版高中语文实验教科书使用情况问卷调查》,这种实事求是的作风有助于准确真实地把握教科书的使用现状。包海霞于2006年对教科书的使用情况做了一个调查,发现教科书的指导建议基本可行,师生对教科书的适应程度适中,许多学生喜欢但是并不能很快适应教科书,在使用中课时和教学资源太少。可见,教科书在使用之初,出现过因教科书内容和形式的新颖,师生难于适应的情况,但随着使用时间的增长,教学研究的深入,以及教材编写组编写《培训手册》提供指导等,这一状况已有所改变。

在教科书推广使用的前几年,论者讨论较多的话题是城乡差异问题。渠敬雷称“教科书城市化倾向比较重……使农村学校的教育无所适从”,张蓓蓓也认为教科书的“城市本位倾向过重,漠视了农村师生的阅读需要”{24}。笔者以为,作为国家教材不应该迁就现状,而应具有一定的超前性,引领和促进包括乡村学校教师在内的所有教师的专业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教育投入的增加,特别是广大教师在教科书使用过程中对教科书理解和熟悉程度的提高,近几年已很少有对该问题的讨论了。

六、教学策略研究

教学策略研究,是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科书研究的重点,这方面的研究论文超过全部论文的30%,对广大教师的教学实施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一)阅读教学研究

蔡高梅针对当前阅读教学中的“浅阅读”现象和“随意、无序、低效的教学状态”{25},提出整合苏教版教科书阅读内容、方式和梯度的策略,具体来说要整合教学内容使之有序高效,采用交流阅读法、比较阅读法、批判阅读法等使得学生的阅读体验不断深化。另外,不少论者强调阅读教学中三种特色学习方式的使用,如文本研习可采用圈点法、批注法,问题探讨可采用讨论法、质疑法,活动体验要通过各种活动实践深化学生体验等。

刘旭宏分析了苏教版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误区,提出了“五讲”:“自由阅读之前启发讲、重难点展开讲、疑难问题明确讲、围绕教学目标提示讲和课末总结补充讲”{26},这有助于对阅读教学流程的整体把握。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体部分,其内容丰富、方法多样,还需要兼顾文体进行更加具体深入的研究。

(二)写作教学研究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科书的写作部分分为写作观、写作指导和写作实践。孟凡军指出该教科书“写作指导安排随性、散漫,让作文教学繁杂紊乱”,这具体体现在写作编排未呈现出作文教学的序列,同一文体写作指导跨越多本教科书,而且方法和策略的指导笼统。

该教科书的人文特征在赋予作文教学人文特色的同时,也让作文教学背上沉重的人文负荷,被专题牵着鼻子走。蔡高梅建议“适当强化文体感”,并制定了单项训练(先记叙,后说明,再议论的顺序),读写结合和能力分解(审题、立意、选材、表达、修改等能力点)的写作序化教学策略。渠敬雷强调写作教学的“有机性”、“选择性”和“体系性”。陈乃香更是构建了“随笔写作――片段写作――整篇写作”{27}的写作教学体系。

(三)口语交际教学研究

关于苏教版高中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研究很少。包海霞评价苏教版高中语文口语交际教学形式齐备、实践性强,它以朗读、讨论、辩论、演讲等多种形式形成相对完整的口语交际系列,鼓励学生动口、动手和动脑。如“走进语言现场”专题有集中的口语交际训练,体现了苏教版教科书对口语交际教学的重视。张静则指出“口语交际的教与学都很不理想,课堂教学仍然是重读写、轻听说,教材中有关口语交际的内容并不能落到实处。”{28}

(四)语文综合性学习研究

“综合实践课使语文教学能关注知识的联系性、学习的情境性和学科之间的融通性,从而弥补分科课程过于关注自身学术价值和内在逻辑的严密性,脱离生活实际等缺陷。”蔡高梅分析了语文综合实践课的重要性,认为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要坚持综合、联系和开放的观点。

赵威全面阐述了苏教版高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概念意义、设计特点、呈现现状及其具体实施,语文综合性学习一般经过“准备——实践——交流——评价”{29}四个环节,其教学实施要因材施教、弹性组织、资源共享、全面发展,不仅需要学科间听说读写的综合,也需要与文史哲、生活相综合,以语文学科为核心,扩大学习领域。

虽然《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和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科书都没有明确提出综合性学习,但该教科书渗透了综合性学习的思想,融入了综合性学习的要素(如活动体验)。怎样将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语文综合性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在不同课型间也实现整合,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是今后值得研究的课题。

七、几点思考

当前对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科书的研究总体来说内容全面,方法多样,成就突出。研究内容上涉及结构体系、内容要素和教学策略等多个方面。研究方法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宏观研究和微观研究相结合。教材编写者、一线教师和高校相关专业研究生等能一分为二地看待该教科书,在肯定其鲜明特色的同时指出其存在的不足,为教科书的修订和教学的实施做出了贡献。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已有研究的若干欠缺。

(一)研究视野偏狭,缺乏整体意识

研究者仅仅专注于必修教科书本身,忽视将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科书与选修结合起来进行研究。根据《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必修为五个模块,教学时间为1.25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科书有16个模块,供师生选择使用,教学时间为1.75学年,必修和选修每个模块教学时间均为0.25学年,必修和选修作为一套教科书在内容上是互补的,所以必修教科书内容上的不足可以在选修里面得到弥补和强化。目前尚无将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科书与选修教科书作为整体研究的论文,这是今后的研究需要关注的。

(二)研究内容不够全面,部分结论缺少足够的说服力

已有的研究成果,偏重于教科书的结构、内容和教学策略的研究,理念和使用的研究不足,内容要素方面有关知识系统的研究不足,这些部分的研究有待加强。此外,部分结论缺少足够的说服力,这主要表现为在教科书指瑕中对教科书可能存在的问题没有进行充分的考察论证便下结论。如有论者在批评教科书给《阿房宫赋》中“王子皇孙”的注释不当时,忽视了该条注释中的“下文中”三个字,没有注意到课文特定语境中的注释与词典一般意义上的注释之间的区别。

(三)研究者之间缺少合作沟通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科书的研究者队伍主要由学科专家、教研员和一线教师、高校研究生组成,三者研究的对象和内容各有侧重,在研究的背景、研究的视角、研究的方法等方面也各有特点,目前的状况是各自为战,缺少必要的合作与沟通,这势必影响研究的效果。这也是今后的研究需要注意的。

————————

注释

①普通高中语文实验教科书编写组:《苏教版普通高中语文实验教科书介绍》,《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4年第12期。

②周爱民:《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苏教版)研究》,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11)。

③渠敬雷:《苏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评析》,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④⑤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⑥徐春梅:《论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的呈现方式》,《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08年第12期。

⑦徐林祥:《从“文选”到“单元”,再到“专题”——苏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编制的新探索》,《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8年第9期。

⑧孟凡军:《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的偏失》,《语文教学与研究》,2008年第25期。

⑨厉来建,孙福惠:《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苏教版高中语文实验教科书使用情况问卷调查》,《新语文学习(教师版)》,2009年第2期。

⑩张秋华:《苏教版高中语文课文系统选编特点及教学实施研究》,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11}包海霞:《苏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研究》,扬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12}李满意:《例谈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的偏失》,《新课程(教研版)》,2009年第2期。

{13}刘艾清:《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爱情题材选文的分析及反思》,《教学与管理》,2011年第5期。

{14}杨月娥:《苏教版高中语文实验教科书(必修)研究》,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15}罗丽华:《论苏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知识内容编写》,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16}王睿:《浅析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练习系统》,《徐州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年第3期。

{17}江海丰:《苏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必修)作业系统的设计特点及教学策略研究》,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18}章湖君:《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文言文练习研究》,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19}程强:《苏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必修)作业系统的使用策略》,《考试周刊》,2010年第46期。

{20}黄昊,黄灵庚:《高中语文课本(苏教版)古诗文注释补正(下)》,《语文学习》,2011年第46期。

{21}贾桂强: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4册)指瑕《中学语文》,2008,(10)。

{22}贾桂强: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5册)应补注,《中学语文》,2008,(16)。

{23}贾亮亮:《试评苏教版高中语文插图》,《读写算》,2011年第10期。

{24}张蓓蓓:《苏教版高中语文课本的人文建构及其教学策略研究》,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25}蔡高梅:《整合运用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的研究》,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26}刘旭弘:《苏教版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误区及对策》,《中学生阅读(高中教研版)》,2008年第4期。

{27}陈乃香:《构建“随笔写作-片段写作-整篇写作”的写作教学体系》,《新语文学习》,2012年第3期。

{28}张静:《浅谈高中语文口语交际教学》,《新语文学习(中学教学)》,2010年第6期。

{29}赵威:《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综合性学习的设计特点及实践研究》,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作者通联:江苏扬州大学文学院]

猜你喜欢

苏教版教科书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备急千金要方》:中医急诊教科书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对一道教科书习题的再探索
几何背景在不等式学习中的作用——以湘教版、苏教版高中数学教科书为例
被藏起来的教科书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课本题改编练习(常用逻辑用语、函数)
课本题改编练习(推理与证明、复数)
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