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京高考微作文:一个华丽丽的转身

2014-08-30熊芳芳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14年7期
关键词:诗化文艺诗歌

熊芳芳

北京高考改革下的首届高考微作文题目新鲜出炉了。

微写作题目:(10分)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超过150字。

1.毕业前,语文老师请同学们把自己学习语文的体会写下来,与下一届同学分享。要求所写的体会具体、切实,易记忆。

2.今天早晨是家长送你来考场的吗?请对“家长送考”现象予以评论。要求观点鲜明,有理有据。

3.写一段抒情文字(可写诗歌)纪念自己的18岁。要求感情真挚,富有文采。

果然在我预料之中,大作文“诗歌除外”了,微作文中势必会有考查。

《高考微作文》一书的“微诗歌”这一章节,是直觉在引导我必须要写。

第1题是交流总结性质的微写作,贴近生活,人人都有话可说,关键是说什么,怎么说。

一、说什么

对于喜欢语文这一科并且成绩不错的学生来说,“说什么”不会成为难题。他们会从自己的亲身体验中提炼总结出一些好的经验和心得,观点加例证,分析加引申,条分缕析,综合表达。但对于文科思维不够发达,平时就兴趣不高的同学,又该如何寻找话题呢?

其实很简单。

如果你的语文成绩真的很烂,也不用怕,你可以拿自己做反面教材,同时以身边的成功案例(那些语文学得好的学生)跟自己进行对比,在对比中总结分析学习语文的成功经验和需要吸取的教训,观点要分条罗列,每一条都将双方进行精确简练的对比,比起点,比过程,比结果,然后总结出学好语文的“客观规律”,并将它转化为具有自己个性风格的“主观表达”。这样的写法,真诚质朴,角度丰富,写出来可能比优等生单单从自己成功的一面入手来写具有更吸引人、更打动人的效果。

二、怎么说

至于“怎么说”,就是更高层级的考虑了。

这种更高层级的考虑包括“说”的层次、修辞、表达方式、个性风格、灵感创意等等。

我的一名学生上个月的课前三分钟演讲题目是《为什么会文艺》(她是个很文艺的女生,高一不到一年已经发表了许多作品),跟这次北京高考微写作第1题的主题很类似。她的演绎方式,我觉得可以拿来作为一个参考,它会带给你启发:

为什么会文艺

左思韵

很多人都觉得我很文(...)艺(...),其实......

我有一个彪悍的麻麻,很小的时候我就被逼背整本的《三字经》《弟子规》和《论语》。那叫一个惨绝人寰,给我幼小的心灵留下了阴影。有些人说我写的东西伤感,是因为他们不知道我这段惨痛的经历。

文艺提示1:要有一个逼你背书的人。

然后到了小学,我那彪悍的麻麻也开始头疼我写日记的问题。于是她给我买了很多很多书。陆陆续续看了不少书,好词好句好段那些积累得也不少。

文艺提示2:腹有读书气自华。

有空或者无聊的时候会写写东西,在草稿纸上也好在书上也罢。不知不觉中用过的笔墨比吃过的盐还多。也养成了看到好的句子随手记下的习惯。

文艺提示3:有事没事多写字。

除了看书,网上的资源很丰富。有些文艺范的电影啊段子啊,值得一看。当然也常常一边粗鲁一边文艺。

文艺提示4:留心这个世界并且爱它。

以上是左思韵制作的PPT演示文稿中的文本内容。)

她有很清晰的层次:标志性的四个句子,从四个角度层层推进地告诉同学们,她是如何成长为一个“文艺青年”的。

她善用修辞:“惨绝人寰”“惨痛的经历”是夸张,“用过的笔墨比吃过的盐还多”是比喻(没错,这是个比喻句,属于较喻的类型。较喻又分为强喻和弱喻。本体在相似点上超过喻体的较喻,称为“强喻”,强喻一般带有褒义色彩,譬如“党的恩情比山高比海深”;本体在相似点上比不上喻体的较喻,称为“弱喻”,弱喻多数带有贬义色彩,譬如“旧社会穷苦百姓的生活连狗都不如”),属于较喻中的强喻。

她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

她的语言率性幽默,洒脱自如,却又不失细致严谨。

她富有创意,灵感洋溢,充满了青春朝气和动感活力。有自由人格,有独立思想,典型的新时代高中文艺女青年!

第2题是微评论的写作类型。

“微评论”是我的新书《高考微作文》的第二章。

在这一章里,我将这一题型归于“现象评论”的类型。

现象评论要求客观辩证,不偏不倚。全面考虑,综合衡量。

现象评论的写作一般包括五个程序:1.概述现象;2.剖析原因;3.纵横联系;4.表达看法;5.提出建议。

北京高考微作文的第2题,对“家长送考”的现象予以评论,就需要全面考虑,客观辩证。

首先概述现象(自己正在经历的、眼前比比皆是的),然后剖析原因(要入情入理,理解和体贴家长的心情),接下来可以纵横联系家长放手后孩子成长得更坚强更优秀的成功案例,然后以得体的方式和语气表达自己的认识与想法,向家长提出适当的建议,让家长安心放心。

这样一来,层次就丰富了,逻辑也严密了,思想也深刻了,说服力自然也就增强了。

第3题既然专门提示“可写诗歌”。那么很显然,写其他体裁也未尝不可;但是,若能写成诗歌的体裁,在得分方面肯定相对更有优势。这里其实就是故意给予学生一个开放型的舞台,任由学生绽放个性,挥洒才华,张扬青春,抒写浪漫。

这是2014年北京高考语文试卷最惊艳的一笔,最浪漫的一笔,最柔软的一笔,最奢华的一笔。

北京高考语文命题组这一个华丽丽的转身,触碰到了语文教学温润的灵魂。

是对这么多年来语文高考全面僵化硬化工具化功利化的一个最温柔的反拨。

一个不能不令人惊叹的华丽转身。

为什么我们不鼓励孩子们写诗呢?

为什么大作文要将“诗歌除外”呢?

著名杂文作家、南师附中特级教师王栋生老师说:“爱诗的学生写作能力强”“他可能比一般青年更懂得生活之美。懂得美,有美的追求,才会有境界”,“他知道,诗之所以为诗,既要有情调,还需要有语言智慧,所以这样的学生学语文要比一般学生灵动,他会锤字炼句,苦苦推敲,乐此不疲”“在错误的教育观之下,学生不仅仅不爱诗,也不会爱一切美的事物,不会有心灵的高尚,而更可悲的,是一个民族没有希望与前途。”

我也在《高考微作文》一书中说:

一个人倘能读一点诗,他(她)思考问题的角度是会跟别人不一样的,他(她)眼里的世界的样子也是会跟别人不一样的。他(她)会对这个世界始终保持一种纯净的心态和诗意的眼光,就像康·巴乌斯托夫斯基所说:“在童年时代和少年时代,世界对我们来说,和成年时代不同。在童年时代阳光更温暖,草木更茂密,雨更滂霈,天更苍蔚,而且每个人都有趣得要命……对生活,对我们周围一切的诗意的理解,是童年时代给我们的最伟大的馈赠。如果一个人在悠长而严肃的岁月中,没失去这个馈赠,那他就是诗人或是作家。”(《金蔷薇》)

一个拥有诗心的人,自然也会拥有慧心。

同时,一个美妙的诗句往往会带给你一种启发,为你提供一种美妙的构思。

所以,永远不要以为“诗歌除外”就意味着诗歌不必在场。

相反,越是不在场的角色,越是真正的主宰者。

真正具有决定性的权力的人,往往在幕后而不是随便抛头露面。

它是一种精神的在场。是灵魂的核心力量。

所以,不要相信诗歌真的可以“除外”,恰恰就是这不在考查范围之内的素质与底蕴,能够决出高下。

现实功利者目的明确,只为考试而学,只为考试而读,只为考试而写,结果,浮于模式技巧层面,缺乏深厚的阅读背景和人文背景。

真正热爱文学的,必然广泛涉猎,在文学中养成生命,养成文采与才情。

陆游说:“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

同样的,汝果欲学考场作文,功夫在考场作文以外。

别人不肯学的,你学了,你就超越了别人。

并且,不为考试而阅读的学生,往往是真正能够在考场上叱咤风云的人。

因为他们没有奴性,精神自由,视野宽广,背景深厚,人格独立。

一个连人生都能够驾驭的人,驾驭一篇考场作文,自然不在话下。

并且,历年的高考也并未真正让“诗歌除外”。

而且,要知道,诗歌的力量简直无孔不入:诗化小说、诗化戏剧、诗化散文,还有诗化寓言。几乎每一种文学体裁都已经被诗歌渗透了。诗歌永远无法被“除外”,它一直是精神在场的。所以,不读诗歌,你就从骨子里输了。

在《高考微作文》的“微诗歌”这一章结束的时候,我又对孩子们强调说:

最后要叮嘱一句:诗歌的创作审美原则,基本适用于散文。所以要认真阅读并琢磨这个章节。我再次鼓励你读一点诗,即使你不写诗。至少它能帮助你把其他体裁的文章写得更具美感和诗意。诗歌是一种奇妙的东西,它能让可见的不再是现实,让不可见的不再是梦境。诗歌是我们永恒的心灵故园。

值得庆幸的是,北京高考率先正本清源,拨乱反正,重拾失落已久的民族文化精魂,为我们的语文教学找到了一条回家的路。而且,微作文题目三选一,可谓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自由的、人性的、诗意的、青春的、生活的;两代学子之间,两代家人之间,自己的成长和梦想之间……鲜活而生动,亲切而温馨。

高考增设微作文,已然是大势所趋。

黎明就出发的人,总会比别人更早抵达。

你准备好了吗?

[作者通联:广州外国语学校]

猜你喜欢

诗化文艺诗歌
新词入诗重在“诗化”
1942,文艺之春
“本”性的诗化建构与文化纠结——阿来《河上柏影》简论
论西夏偈颂的诗化——以西夏文《贤智集》为例
“新”“旧”互鉴,诗歌才能复苏并繁荣
假期踏青 如何穿出文艺高级感?
诗歌岛·八面来风
□文艺范
废名诗化小说的叙事策略
节日畅想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