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学生在美读中与文本对话

2014-08-30霍文英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14年7期
关键词:文本语言学生

霍文英

美读既是感知课文教材的主要方式,也是获得文本美感的主要途径。在美读中,它将无声的文学变有声的语言,也将文本中的人、物、情、景等展现出来,以达到美育之效。因此,在教学实践中,要注重阅读与欣赏的互相渗透,让学生从文本中学到、悟出文章之美,在美读中寻找、发现其美妙信息,加以品析,提高阅读的情趣。

一、感受文本整体之美

阅读文本,第一整体感知。对文本的整体感悟不错,则能有效地吸引读者。文本整体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种轮廓之美,犹如一棵大树,主干粗大,枝繁叶茂,给人的美感是此树高耸茂盛。在阅读时,我们可以从这些方面去把握。一是感受直观之美,即给人直接印象的美感。例如文中所写的人物,你对其有什么样的印象、感受,文中所写的事情有哪些方面,所写之景,有哪些特点,怎样写出其中的美妙之处等。二是气势之美。诗文佳作,往往以明快的节奏、热情奔放的感染力,体现出其雄浑豪迈的气势。这里以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为例:“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此开篇三句,展现了北国雪景,其空间是如此的广阔,景色是如此的壮丽。读来令人感到诗人的胸怀是那么的豪迈,气魄是那么的雄壮。这种恢弘的气势,给人以心胸开阔之感。再往下读,那些壮美之景,又是多么迷人:长城、黄河、群山、高原、江山之美一一展现眼前。三是结构形式之美。在指导学生美读文本时,还应注重体会文章的结构之美,以便学生把握行文布局。譬如《朱元思书》一文,它以总——分的形式来体现其结构之美,首段以“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八字总领全篇,后两段分为“异水”和“奇山”两方面,紧扣“独绝”二字展开描摹。脉络分明,条理清楚,在描写景物时,既突出其主要特征,又显得详略适宜,轻重有度。四是形象之美。为了更好地把握文本的整体之美,在阅读过程中,还必须好好地体会文中所塑造的形象之美。譬如海伦·凯勒《再塑生命》中的莎莉文老师极富爱心与真诚,以高超的教育艺术为残疾女孩雕塑生命并使之走上成才之路。安徒生刻画的丑小鸭是一个为了美的向往,身处逆境却不懈追求,努力进取的形象。这些形象,鲜明又有个性,给读者留下了深刻而又美好的印象。

这样,学生对所学的文章,对文本的总体印象也就清晰了,也易于阅读、理解,也记得牢。通过以审美为切入点来引导,学生则容易读得进去,乐意去读,也会读出好的效果来。

二、体验文本景色之美

美文佳作中,对景物的描绘,不管是自然景物,还是人文景观;不管是细腻的描述,还是三言两语的勾画,总是描写得那么栩栩如生,令人赞叹不已。如《岳阳楼记》一文中“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描绘了洞庭湖广阔磅礴,水势浩淼,变幻无穷的壮丽景色,并以拟人手法,一气呵成。《与朱元思书》一文中的“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则描写江流湍急的水势,且用比喻、夸张手法,写其急、猛的声威和气势。两文所写之水,是那么的奇险、壮丽。这就给人一种气势磅礴的美感。然而,作者吴均笔下的“异水“的另一番静景,是绿碧清澈,“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动静相间,所写之景迷人。更有一处美景是在山高林密之中,伴随着山泉声“泠泠作响”,鸟鸣声“嘤嘤成韵”,蝉声“千转不穷”,猿声“百叫无绝”。声声各异,自成天籁,成为一部大自然合奏曲。如此有声有色之景,真令人流连忘返,真可谓此乐何极矣。

总而言之,不论是一幅幅的图景,还是一个个的画面;也不管是一句一景,还是一情一景;也不论是自然之景,还是人文之景。其景是那么的美,那么的秀,其情是那么的真,那么的纯。给予人的是一种美的享受与熏陶,让人振奋,心旷神怡。这也正是在文本阅读时务必去品读、赏析的美妙之处。

三、赏析文本语言之美

语言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新课标要求“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因此在指导学生阅读时,应当让学生充分品读富于表现力的语言,赏析生动优美的语言,体验雅词美句,从中获得一种美的享受,艺术的享受。

1.品读出富于表现力的语言。这类语言往往在一定语境中,生动形象,达到传神之效。请看语段:“一早上,天就阴沉下来。天黑,河水也黑,芦苇成了一片黑海。杜小康甚至觉得风也是黑的”(《孤独之旅》)。此处连用四个“黑”字,突出描绘了天气阴沉的景象,也寓示着杜小康将经受一次成长的洗礼。又如杜小康惊喜地跑过去捡起鸭蛋时,大声叫:“蛋!爸!鸭蛋!鸭下蛋!”这里作者巧妙地运用单音词、短语和感叹号,准确地把杜小康在经历了孤独、磨难之后,终于发现鸭下蛋时那份惊喜表现了出来,这也正是语言的独特魅力。

2.感受丰富多彩的句式之美。文本中,句式丰富多彩,各依据内容的需要而灵活运用,有比喻句或排比句,也有拟人句或对比句等,使用的句式恰当,既能增添文采,又能达到美妙的艺术效果,譬如《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一文,其中有意味深长的比喻句:“他的武器是什么?这武器轻如和风,猛如雷电——一枝笔。”“既然黑夜出自王座,就让光明从坟墓里出来!”有气势磅礴的排比句:“他以微笑战胜暴力,以嘲笑战胜专制,以讥讽战胜宗教的自以为上,以坚毅战胜顽固,以真理战胜愚昧。”也有整齐有力的对称句:“长寿的岁月,等身的著作。”、“文明过去常服从武力,文明以后将服从思想。”从这些语言句式中,我们可以进一步去了解人物、评价人物,也可以积累和掌握更多的优美语言。

3.体验个性化的语言,感受语言的特色美。文学作品中,作家所塑造的人物并非千面同形,而是各具形态,各有特征。譬如,莫泊桑笔下的菲利普夫妇是虚荣、自私、势利、冷酷,当他们的发财希望竟成泡影时,文中这样写道:“我就知道这个贼是不会有出息的,早晚会回来重新拖累我们的……”为了表现“我”的善良、纯真,对穷困潦倒的于勒表示同情时,则这样写的“这是我的叔叔,我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这其中也反衬了菲利普夫妇的自私、冷酷。又看看鲁迅笔下的孔乙己,文中的满口之乎者也之类的话,以及争辩“窃书不能算偷……”的语言,来表现孔乙己迂腐不堪、自欺欺人的性格特征。

这些个性化的语言,也正是人物性格特征的具体表现。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在指导学生阅读作品时,就是要让学生去体验这些语言的表达之美妙,语言之魅力。因为它把人物形象、性格特征表现得淋漓尽致。

四、熟读,悟出文本情感之美

在阅读文本时,面对如画之景,动人之景,令人陶醉,愉悦之情油然而生。此为触景生情,情由景生,寓情于景,景美情愈美,“一切景语皆情语”,可见其中。且看文段:“高峰人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答谢中书书》)。作者对“山川之美”的描绘生动优美,令人神往,表达了作者对“山川之美”的独特看法,流露出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之情怀。以上为通过描绘自然景物来表达情感的,即寓情于景,此为一情。

再看文段:“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周敦颐《爱莲说》)。通过对莲花美好形象的描绘,表现了作者对美好理想的向往和高尚情操的追求。文段:“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此处通过对“陋室”环境的怡然自乐的生活描述,表达了作者保持高尚节操和安于清静淡泊的生活情趣。文段《与朱元思书》:“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此为作者面对如画的山水,而转到抒写身临其境的内心感受。那些具有高飞冲天的雄心的人看到这样的山峰,就会平息他那热衷于功名利禄之心,那些治理社会世务的人看到这样幽美的山谷,也会流连忘返。这山水诱人魅力之大,作者流露出来的是回归自然厌弃俗世之情。

总之,指导学生阅读作品,主要在于获得教益,并从中吸取养分,提高语文素养,而最有效的做法,则是以审美为切人点,以美读作为突破口,让学生与文本进行美感对话,去体验美言、享受美景、感悟美情,享受语言艺术之美。

[作者通联:广东珠海市斗门区城东中学]

猜你喜欢

文本语言学生
语言是刀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学生写话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学生写的话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