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教育对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2014-08-27胥家桢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14年6期
关键词:意识大学生教育

胥家桢

在多年的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当中,笔者发现在长期传统教育背景下,学生普遍创业意识淡薄,胡杜泽等[1]进行的一次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受访学生表示毕业后会选择到企事业单位就业,其所占比例为64.26%,仅9.09%的受访学生表示毕业后会自主创业;同时表示有过创业想法但认为自身不适合创业的受访学生占到29.13%。在我国大学毕业生每年净增60-65万人的巨大就业压力下,却鲜有毕业生会选择主动减轻社会就业压力,将“不走寻常路”的创业作为自己的就业选择。

一传统教育及社会观念对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影响

“感兴趣,勇于实践;能创新,不畏挑战”是很多创业成功人士的共同特点,但在我国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下,家庭、学校、社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甚至压抑学生的创业需求,“保姆教育”和“应试教育”下的学生,普遍存在“有知识,没能力;重书本,轻实践”的情况,缺乏探索的主动性和实践能力。

1传统的家庭教育模式难以产生创业需求

在五千年历史文化的熏陶下,中国的家庭教育一直都以命令和服从为教育核心,家长大都喜欢按自己的意愿“塑造”孩子,希望孩子按自己的意愿去发展,“虎妈”、“狼爸”等专制家长在子女的长过程中多数采取了“生活上包办代替,学习上苛刻严厉”的教育模式,剥夺了孩子自主选择的权利和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严重制约了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形成。在这种传统价值观的影响下,大多数父母更是将“创业”视如虎狼,特别是80、90后大学生的家长们,多数都经历过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等社会经济转折点,在“下海”、“下岗”、“金融风暴”等浪潮的影响下,更加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找到相对安稳的社会工作,因此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很少向孩子提及创业需求,甚至打压其创业意向,这直接导致大学生的创业意识淡薄,创业热情匮乏,对毕业后通过自主创业解决就业问题的选择也愈发谨慎。

2传统的学校教育模式难以激发创业兴趣

从小升初到“高考”,我国的学生长期接受以应付升学考试为目的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行为,其学习成效也采用单一的“分数制”作为评判规则,这使得大部分通过“独木桥”的学生们的个性化意识和创新、创造潜能被扼杀在十年寒窗的“摇篮”中。相对于开始时间较早,教育体系完善的英美等国家,我国高校现行的创业教育起步较晚。吴中宁等[2]进行的调查显示,大学生创业兴趣来源受“学校影响”的仅占9.41%,这与72.9%的学生认为学校应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的高要求相比存在很大的反差,说明对大学生的创业教育还未引起绝大多数高校的足够重视,创业教育开展的情况也不尽如人意,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3传统社会观念难以坚定创业信念

尽管大学毕业生就业制度早已从原来的国家统包统分的体制逐渐向市场主导的灵活就业体制转变,但在大多数老百姓心中,职业仍有三六九等之分,在“学而优则仕”的观念影响下,毕业生们仍对公务员、医生、律师等“铁饭碗”趋之若鹜,据华图教育网报道,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中某热门职位的报考率高达13960:2,极具代表性。而大众舆论中占主体地位的某些新闻、微博等媒体对“大学生养猪”、“大学生擦鞋”等大学生创业方式的抨击,以及对创业失败者“高分低能”等的评论,也使很多有创业意识的学生畏首畏尾,甚至放弃创业。

二对激发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几点建议

被誉为“现代管理学之父”的彼得·德鲁克(Peter Drucker)说过,“企业家精神并不神秘,它不是模式,更与基因无关,它是一门科学。像任何的科学一样,它可以通过学习获得”[3]。而学校教育是连接学生、家庭、社会的重要纽带,特别是高等教育阶段,是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高校应以增强大学生的创业欲望为目的,采取各种措施,激发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并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使其在时机成熟的时候,走上创业道路,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4]。

1主动改变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

创业是根据创业者本身的兴趣、技术或资本优势,通过加盟连锁、网络销售或实体经营等方式达到就业的一种途径,创业者的个体差异直接影响到创业的方式方法,也并没有标准或唯一的成功答案。而目前高校创业指导课程普遍采用传统“以一敌百”的授课方法,有机械性、确定性、封闭性等特点,早已不能满足学生个体的求知需求,且缺少实践性。相比之下,英国高校则充分利用野外拓展训练法、师带徒学习方法、角色扮演法、情景模拟法、敏感性训练法、头脑风暴法、工作实习顶岗、工作影子练习、工作访问、创业咨询会、行动式学习等灵活多样的创业教学方法[5],极大地促进了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拓宽认知视野,在学习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形成创业意识。据金吉列留学网上一项最新网络调查显示,2012年,英国有63%的大学生正在考虑创业、25%想要创办科技公司、83.9%考虑申请创业贷款。因此,我们应当迅速改变原有的创业教育观念,突破甚至摒弃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大胆引入角色扮演、情景模拟、头脑风暴、思维导图等方法,通过小班授课、差异化教学等方式,增强学生的创业体验感。教学案例应结合各学科专业的不同特点,满足不同学生的创业需求,并达到教学相长的教育目的。

2积极开展创业实训项目,在参与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和竞争、协作意识,进而提高创业能力

成功的创业者必须能够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找准企业经营的立足点和切入点,运用自己的商业智慧制定切实有效的经营策略和实施方案,使企业的长久生存。而众多的在校大学生,缺少驾驭市场的能力与经验,抵抗创业风险的能力较弱。因此,学校有必要通过开展创业实训项目,让学生亲身感受经营者直面市场竞争的精彩和残酷,承担风险和责任,并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提高学生的经营管理能力,树立创业信心。在《教育部关于批准实施“十二五”期间“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2012年建设项目的通知》(教高函〔2012〕2号)精神的推进下,国家、省市、高校在内的多层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数量日益增长,如“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等,为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提供了良好的机会。各高校应以此为契机,组织并指导有能力的大学生主动参与到这些创新创业项目竞赛中去,并有目的性地组织创业论坛、创业沙龙的活动,在校园内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为大学生创业意识的生根发芽提供沃土。一些有条件的高校,还可以通过积极引进外资和所属地企业,共同打造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鼓励优秀的大学生创业项目商业化、市场化和社会化,并做好大学生创业科技成果转让、知识产权保护、技术咨询等服务工作。在有成功典型的基础上,应利用校内的广播、报章、网络等媒介对创业成功的学生进行广泛宣传,进而强化学生的创业意识,坚定创业信念。

3组建专业化教师队伍,以教师的教学魅力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

教学魅力是指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得以体现的、教师的综合素质与教学内容的有机融合,并对学生产生吸引力与影响力,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积累并升华出来的一种独特的、能深深吸引学生的教学力量[6]。在急需解决我国大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的创业意识薄弱、创业定位迷茫等问题的情况下,特别是当学生在创业初始,遇到各种各样困惑与困难时,急需能够帮助他们解决这些情况和问题的指导老师。因此,各高校有必要组建一支具有一定创业培训资格,有实际创业经验,熟悉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政策的专业化教师队伍,这支创业教育师资队伍要具有多专业背景,并能够灵活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语言,吸引并鼓励学生将科技成果、营销理念等与创业活动相结合,勇于创新,敢于面对挑战,形成牢固的创业信念。为此,学校一方面要鼓励法律、管理、行业分析等高水平专业任课教师投身到创业教育活动中,另一方面,也可以选派有意愿担任创业教育教学工作的辅导员参加相关资格培训,或到企事业单位、社区、非营利性组织挂职锻炼。同时,高校还应当通过多种途径,邀请创业实战经验丰富的卓越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政府官员等担任创业导师或客座教授,以拓宽师资队伍来源,优化师资队伍结构。

参考文献

[1]胡杜泽,苏来英.广东独立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现状的调查及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3(12):124-126.

[2]吴忠宁,汪保安.全国大学生创业意识的调查和研究[J].教育与哲学,2009(17):96-98.

[3] Drucker,P.F.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M].New York:Hatpec&Row,2006:43.

[4]赖泽源.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9):122-123.

[5]刘碧强.英国高校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启示[J].高校教育管理,2014(1):109-114.

[6]李爱群.教学艺术———教师教学魅力的关键[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221-224.

猜你喜欢

意识大学生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大学生之歌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